蘇軾此詩被人誤解上千年,真正的含義,與世人的理解,大相逕庭

2021-01-18 公子小凡L

(文·張凡)

世上之人,大都喜歡以訛傳訛,道聽途說。對於一件事物,往往不做深入的求證,便繼續傳播向他人,更有甚者,會曲解其本來面目與含義,形成另外一種,完全不能與之相提並論的誤解,在人世間廣為流傳。這是一種非常可悲的現象,尤其是對於古代的詩詞,自古以來,更是被世人扭曲了無數佳作。如這首古詩,便是其中之一,蘇軾此詩被人誤解上千年,真正的含義,與世人的理解,大相逕庭。

春宵美景,月影花香,歌聲渺渺,夜落沉沉。本是人間絕色風景,卻無奈淪為世俗之人的暗喻和縮影。正所謂智者觀菩提,悟到的是滿心清明,凡夫看菩提,只是一顆可以劈柴燒的大樹。這首古詩,就像是一顆清靜無為的菩提古樹,無論做出什麼樣的理解,都取決於人們內心的世界。清者自清,濁者自濁,都與他人無關。

一首古詩,見證了世俗的清濁,區分了人性的本質。這樣的誤解,倒也讓人看清了,自己內心中,究竟是清靜還是汙濁。有意栽花,無心插柳,至於到底屬於哪一種,無需多言,心中自會明了。

《春宵》

宋·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只可惜,已經有太多人忘記了,這首古詩原本的含義。只看第一句,就已誤入歧途,聯想到了另外一種風景。或許有更多的人,都只聽聞過開篇一句,不曾了解過這首詩的全貌。從而才造成了上述的現象,使得佳作蒙塵,淪為世俗的笑談。雖說詩詞並非是王謝堂前的貴燕,但是以這樣的方式,飛入尋常百姓的家中,卻實在有些讓人難以接受。

上千年來,但凡提到這一句古詩,總會令人感到一種異樣的氣氛,使其中的意境,變得不再純粹,不再清新。但事實上,這首詩完全並非人們想像中的模樣,反而是一種截然相反的韻味。嚮往清淨,享受自由,遠離世俗中腐朽的繁華,脫離塵埃中絲竹的嘈雜。

漫步在寧靜的春夜,習習微風吹動著髮絲,天外幾顆星辰,閃爍著點點微光,頭上一輪明月,照映著遍地芳華。身在其中,宛如在夢境中行走,朦朧而又美妙。此情此景,千金不換,這種平靜祥和的氣氛,是世俗中的榮華,所無法帶來的感受。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這是一片明媚的夜景,是蘇軾筆下最為美妙的風景,絕非世人口中那樣的光景。所有的誤解和扭曲,都應該在這種意境之下,感到自慚形穢,去重新認識和欣賞,這首古詩中的夜色。

傾聽遠處高樓上的渺茫歌聲,觀看夜色流水中的皎潔明月,讓這些清新寧靜的風景,去洗滌自己的內心,重新找回久違的純真。「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已經有多少人,都感受不到這樣的感覺,徹底沉淪在了渾濁的世間。深深庭院裡的鞦韆,帶著這首古詩的真意,孤獨的等待了千年。

通過這首詩,讓人看到了,人們是怎樣將一件事物扭曲,脫離原來的本質,隨著人的內心,一起變得渾濁。「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所有的心緒與感受,都只不過是人演化出來的產物,究竟是流向清澈的河流,還是混入汙濁的渾水,都在一念之間。

只嘆蘇軾此詩,被人誤解上千年,殊不知,真正的含義,與世人的理解,其實大相逕庭。這樣的錯誤,難道要一直延續下去,是否應該有人站出來,還人們的心中一片清淨。

相關焦點

  • 朱門酒肉臭不是指肉臭了,真正含義鮮為人知,被誤解了千年的古詩
    唐詩宋詞的參差盛放,距今已經千年有餘,雖然那些衣襟飄然的白衣卿相早就化為塵土飛揚,但他們所留下的瑰麗筆墨卻依舊清晰,如同初生一般明耀,那些安靜的紙張卻能舞動出煙霞繚繞,感染讀者萬千!但是經過千百年的時代變遷,一些漢字在演變過程中含義發生了改變,甚至跟之前完全相反。
  • 蘇軾最著名的一首詩卻被誤解了千年
    這首海棠詩可以說是人盡皆知,然而細細想想,當初讀到這首詩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是在中學課本上,所以當時對這首詩的解讀也多來自課本和老師,這感覺就像食物嚼碎了灌到嘴裡,咽下去就行了,但是真的能消化掉有用的物質嗎?我看未必。比如讓我們再順著當時的思路來理理這首詩,看看我們會不會有不一樣的見解。嫋嫋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
  • 「春宵一刻值千金」被世人傳唱千年,殊不知作者的真實含義是啥?
    這首詩名為《春宵》,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筆下,暫且不說這首詩所表達的意思是什麼,春宵一刻值千金,這一句詩似乎都已經成了人盡皆知的話語。對剛剛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而言,歡度春宵是一件無比重要的事情,也是無數新人所期盼的一刻。然而蘇軾在當時筆下的言語,所指的意思和我們常人的理解究竟相同嗎?就讓我們一起去探個究竟。
  • 蘇軾:「春宵一刻值千金」 這句的真實含義是什麼呢?
    宋代的文學家蘇軾,是中國文壇上的集大成者。蘇軾不僅詩詞寫得好。蘇軾一生的作品有很多,或是如《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豪邁奔放,也有《水調歌頭》的細膩纏綿,也有《定風波》的豁達坦然。蘇軾寫出了很多美妙的詞句,有些我們至今仍然口口相傳,奉為圭臬。
  • 和尚在風雪中見一枝梅,大徹大悟寫下禪詩,結尾14字鼓勵世人千年
    所以在古時候的詩詞深處,藏著很多和尚的蹤影,在唐代,就有和尚在風雪中見一枝梅,大徹大悟寫下禪詩,結尾14字鼓勵世人千年,他就是黃檗禪師。黃檗禪師在江西出家,受法於百丈懷海禪師,他留下來的詩作並不多,但在當時極具影響力,其中有一首叫《塵勞迥脫事非常》。
  • 蘇軾的七言絕句《海棠》一詩,真的只是在寫海棠花嗎?
    元豐三年,即公元1080年,被貶黃州的蘇軾百無聊賴,常生孤獨寂寞之感。雖然蘇軾是個豪放曠達的人,卻也抵不過漫長無聊歲月的折磨。一日,百無聊賴的蘇軾看那嬌豔的海棠怒放得甚是可愛,直直地看了一天。「香霧空濛」四字,給人一種朦朧美。我國古人十分崇尚的一種美便是朦朧,在似見不見的那份隱約中,分外動人心魄。而海棠,正是有著這樣一份美。可是,即使美麗動人,海棠仍然不被世人喜愛——就連那沒有生命的月亮,也轉過迴廊,不再照耀她了。此詩後兩句,化用唐玄宗說楊貴妃的典故。
  • 唐朝著名醜男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安慰了世人上千年
    不僅自己長得醜,還殃及後代,他的孫子想去給人當門客,卻因為相貌醜陋,而被拒之門外。稍晚他一些的另一大詩人羅隱,也是出了名的相貌醜陋。晚唐宰相鄭畋有一女兒,偶然間看到羅隱的詩歌,當即便為他的才華所傾倒,千方百計收集了羅隱所有的詩歌,每日誦讀,甚至產生了非君不嫁的念頭。鄭畋有心成全女兒,便邀羅隱過府一敘。
  • 蘇軾紀念新婚愛情詩,短短字句集句了8首詩,成為千古好詩
    借著一個現代歌手的歌曲《李白》,這首詩表現了瀟灑不羈的一代文豪的生活寫照,真是生如李白是人生一大幸事。然而在北宋時期就有這樣一個文豪也是跟李白一樣的瀟灑的。他就是蘇軾。也對於同是豪放派詩人,蘇軾的瀟灑不羈的生活態度又何嘗不讓人嚮往呢。
  •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人生短暫,四處奔忙,或為了生計或為了事業,東奔西走,聚散匆匆。這到底像什麼呢?蘇轍十九歲時曾被任職為澠池縣的主簿,但因為考中進士並未到任,心中留有遺憾。
  • 朱剛| 蘇軾的人生與詩
    不過,有時候蘇軾也確實把這位法芝稱呼為「曇秀」,有時又稱為「芝上人」,這樣看來,他應當是名法芝、字曇秀。同時人賀鑄的《慶湖遺老詩集》卷七,有一首《寄別僧芝》,自序云: 吳僧法芝,字曇秀,姓錢氏。戊辰(1088)九月,邂逅於烏江湯泉佛祠,將為京都之遊,既相別,馬上賦此以寄。
  • 蘇軾勸架被趕出家門,無奈地寫了一首詩,不料詩中一成語火了千年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文壇中,能夠在一堆文豪中脫穎而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蘇軾就是其中一位,要問這蘇軾的魅力到底有多大?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不僅僅是在現代,就算是在北宋時期,蘇軾也是全民偶像。能做全民偶像,首先是人家有這個實力,蘇軾可謂是最頂尖級的全面人才。
  • 蘇軾與廬山:不識廬山面目,只緣身在此山。山就是身,詩就是心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蘇軾不但對水有喜好,對於山中之廬山的緣分也是非常深。他一生中多次遊覽廬山,並寫下了很多篇關於廬山的膾炙人口的詩詞。《題西林壁》:對事物規律、人生哲理的總結提煉蘇軾和廬山東林寺長老去遊西林寺的時候,就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篇《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蘇軾與揚州④」響絕千年!蘇東坡詩話「飯後鐘」
    古城揚州,文昌中路綠島中央,千年石塔巍然屹立。唐朝石塔旁的木蘭院就是「飯後鐘」、「碧紗籠」的典出之地。誰也沒有料到,木蘭院的一頓飯,讓淮南節度使王播的一首詩寫了二十年,也使得「飯後鐘」和「碧紗籠」的文學典故無人不曉。此典更吸引蘇東坡、阮元、郭沫若、張恨水、金庸等大家唇槍舌劍上千年,成為文壇一段佳話。
  • 蘇軾很「痴情」的一首詩,最後14字流傳千年!
    自古至今,喜歡花的人,可謂數不勝數。然而,有一位大文豪,卻把愛花這件事情做到了一個高度,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這位大文豪的名字叫蘇軾,他喜歡的花也特別,不是什麼世人眼中的富貴花,牡丹,玫瑰之流,而是海棠。海棠開的花小小的,香氣卻很濃鬱,開在那裡,就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氣質,特別招古代文人的喜歡。
  • 蘇軾溫暖世人900年的一首詩,句句都是經典,失意時就想想它
    人也是有感情的動物,不僅需要食物填飽肚子,更需要精神上的滿足和追求。正如一位作家說的:「生活的理想,是為了理想的生活」。從古至今,各種文學作品的誕生都滿足了人精神上的需求,那些優秀的作品也能引起人類的共鳴。
  • 王維最「俗」的一首詩,卻寫出世人最嚮往生活,其中一句爭議千年
    讀王維的詩,是一種享受,畢竟能擔得起蘇軾一句「詩中有畫」的,世間唯摩詰居士一人而已。在「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的年代,王維是為數不多無法忽視的存在。相比李白天馬行空的浪漫,杜甫悲天憫人的沉鬱,王維給唐詩帶來的,是一個「美」字。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蘇軾的名氣很大,才華也是無人能及,他不僅詩寫得好,詞更是一絕,另外在書畫方面還有著極高的造詣,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同時也是北宋最具有創造的大文豪,千百年來人們極為推崇蘇軾。這首詩相對來說比較冷門,可能很多人並沒有讀過,其實這也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蘇軾正是在反思自己的人生,他一生顛沛流離,過著孤苦無依的生活,時常是處於痛苦之中,這也使得他無時無刻不憂愁,正是吃過了苦,受盡了許多的折磨,也就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而在這站許中,他也是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的 觀點,同時也是告訴了世人許多的大道理。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被誤解了千年,真實含義和你想的不一樣
    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就產生了學術上的分歧。比如蘇軾曾在《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中說「雪沫乳花浮午盞」,其中的「雪沫乳花」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人認為就是用牛奶勾兌的茶水,上面有乳花泛起,依照這樣做法,奶茶其實早在宋代就存在了;當然還有的人認為「雪沫乳花」是煎茶時候上浮的白色泡沫;當然還有的人認為「雪沫乳花」這只是一種誇大的比喻,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的寫作手法而已。由此可見,一首詞中僅僅一句話,就要三種不同的解釋,這就是每個人理解上的差異化造成的。
  • 蘇軾發現不明飛行物,寫一首詩引發「千年懸案」,專家:難以捉摸
    赤焰騰空蘇軾發現不明飛行物,寫一首詩引發「千年懸案」,專家:難以捉摸萬萬想不到,宋代的大文豪蘇軾也曾發現過不明飛行物,還寫進了詩裡。事情是這樣的,在宋神宗熙寧4年,蘇軾深感仕途險惡,主動要求外放,被調任杭州通判。途徑鎮江時,蘇軾曾去往金山寺拜訪寶覺、圓通2位長老,其後他夜宿山寺,得以欣賞一江夜色,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遊金山寺》。
  • 蘇軾的月亮與悼亡詩:今晚月亮上是什麼時間?丨周末讀詩
    近千年前,蘇軾曾在黃州城的赤壁懷古,遙想三國時期的「千古風流人物」,無限感慨中,揮筆寫就流傳百世的名篇。如今我們回看歷史,蘇軾也成了他自己口中所說的「千古風流人物」,且被喜愛的程度絲毫不曾因漫長時間的流逝而減弱,反而日益得到更多人的青睞與推崇。9月1日在故宮開展的「蘇軾主題書畫特展」,讓這位詩書畫全才再次成為文化熱點,正如他在世時一直是北宋文壇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