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市值11萬億美元,估值是高是低?對於股民來說意味著什麼?
1978年,可以認為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轉折點,而當時中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正式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憑藉四十年年均高速的經濟增長水平,一舉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票市場,經過了28年的快速發展,目前已經步入全球前三大總市值的隊列之中。
近年來,隨著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加快構建,深圳證券交易所已經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市場,如今日均活躍的成交規模,也進一步奠定了深圳證券交易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股票市值排在世界第一位的,毫無疑問是美國股票市場。目前美國有三大股票證券交易所,分別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股票數量達到了7000多隻,股票總市值超過30萬億美元。
而時至目前,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總數超過1449家,總市值規模也是超過27.85萬億。至於深圳證券交易所,目前上市公司總數則超過2134家,總市值規模也是超過了17.08萬億。
很顯然,經過了近三十年時間的高速發展,目前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規模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大的體量,並逐漸在國際大舞臺中形成一定的話語權與影響力。
雖然我國A股市場已經存在近30年,相比歐美股市出現的時間要晚很多,但成長的速度要快得多,股市的規模已經趕超了多個歐美國家的股市。
這主要得益於我國的經濟在過去30年裡的高速增長,因為經濟是股市的基石,唯有經濟壯大,股市才能壯大。
雖說目前A股的大盤指數僅為巔峰時期的一半左右,但股票市值已經創下歷年最高,而且是大盤指數處在巔峰時期的兩倍多,可見近些年股市的擴容速度還是比較快的。
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其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股市也並不奇怪。目前美國股市的總市值在38萬億美元左右,最高時超過了40萬億美元。
但是美國目前的股市顯然是存在泡沫的,而且泡沫還很大,之所以還沒破滅,全靠美聯儲在強撐著。現在的美國是寧可不要實體經濟也要保住股市,因為股市對美國來說太重要了,所以今年美聯儲印出的3萬億美元,有很大一部分都流入了股市。
但是我們國家不一樣,我國對實體經濟的重視程度比對股市的重視程度要高得多。我國央行今年也實行是一系列寬鬆的貨幣政策,但資金大部分流向了實體經濟,對於信貸資金流入股市的把控相當嚴格。
美股如此,A股更要注意了,畢竟A股跟跌不跟漲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個理念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資本市場持續開放,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在市場得以加速開放之際,會為資本市場帶來一定的新增流動性補充,或者還會帶來股票市場估值體系的重構。
從投資者投資回報的角度分析,多年來投資者的實際投資回報率並未能夠更真實反映出同期經濟高速發展的表現,投資者未能夠很好享受到企業持續發展壯大、股票市場持續發展的成果。
從資本證券化率的角度思考,雖然衡量的標準依據有所區別,但是與近年來中國股票市場的資本證券化率數據進行分析,現階段內國內證券市場的資本證券化率已經回歸至近年來的低谷水平。
對此,從提升投資者投資回報預期的角度出發,中國股市還是被遠遠低估的。這些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得以騰飛,讓房地產投資者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而與之相比,多年來股票市場的表現卻明顯遜色。
不過,對於頗具政策特色,且以資金主導的中國股市來說,持續穩定的政策支持以及源源不斷的新增流動性補充,將會是盤活中國股市的關鍵所在。
當股市功能定位得到修復,市場投融資功能得到均衡發展以及新增流動性足以抵禦減持潮壓力的時候,或許屆時被低估的中國股市,其投資價值也將會獲得實質性的提升。
那我們來看看A股目前市值多少?
A股的國內國外的關注度在提升,最顯著的就已經體現在總市值上,截止10月13日收盤,深交易所股票總市值76.34萬億,約合11.28萬億美元,早在10月12日股市大漲時,股市總市值已經突破10萬億美元,為2015年以來第二次突破該數值大關。
這兩年,滬深主要股指漲幅較大,從2019年首個交易日開始,至2020年10月15日收盤,上證指數上漲33.61%,深圳成指上漲88.19%,創業板指上漲118.94%,平均股價上漲66.30%,由於各指數和平均股價的漲幅較大,A股整體的市值也上去了。
A股的市值增加了,那到底是什麼樣的資金貢獻了進場力量呢?主要有兩股資金,分別就是外資和公募。國內的資產結構在發生變化,居民儲蓄存款搬家是個走勢,居民通過公募資金入市,公募迎來高光時刻。
外資流入是個大方向,在今年MSCI沒有提升A股納入因子的背景下,截至9月30日,今年以來北向資金仍然淨流入達到約940億元。
其實A股的表現有點畸形,指數停止不前,股票總市值能夠穩居全球第二,股市上漲速度跟不上GDP的增長速度,這種分化遲早都要被修復的,價值回歸只會遲到不會不到。
打個比方,2020年這一輪創業板牛市,是以科技股為核心來帶動的,兩市的日成交金額一度超過萬億元,可是具體到板塊變現,有的板塊還沒有修復春節後的大跌。
所以,當前A股的體量不能同日而語。居民財富結構向股市傾斜、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引進外資,這兩股力量一定是未來推動A股上漲的關鍵力量。
目前中國經濟進入結構轉型期,居民消費結構從製造業產品轉為服務性產品,服務型消費將是主要的方向。
消費和科技領域,是未來A股市值增長的兩大方向,從長期走勢來看,抓住這兩大領域的龍頭股,就能夠享受中國經濟轉型的紅利。
本文所涉及的市場分析僅代表個人觀點,文中內容之中所含數據源自網絡公開數據或公司報表,數據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