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綿延不絕的歷史煙塵之中,有許多友誼的故事流傳下來,他們之間的赤子情懷,不是我們今天用諸如純潔、高尚、深厚、淳樸等詞彙可以描述的。他們的故事與他們所處的時代一起,在歷史的深處閃爍著,直到今天,依然令我們感佩、憧憬。
有一個左伯桃和羊角哀的故事,絲毫不亞於我們所熟知的管仲和鮑叔牙的友誼。春秋時期,楚王招賢納士。西羌積石山有一賢士左伯桃,有濟世之才,聽到楚王招賢的消息,立即辭別鄉中鄰友,徑奔楚國而來,希望能夠得到楚王的重用。
他一路風餐露宿,到了雍地的時候,時值隆冬天氣,風雪交加,而他隨身帶的食物和金錢也快用完了。他看看天色已近昏黃,就走向村間,欲覓一宵宿處。遠遠望見竹林之中,破窗透出燈光,矮矮的籬笆,圍著一間草屋。他推開籬障,輕叩柴門。有一個人走出來。左伯桃慌忙施禮:「小生西羌人氏,姓左,雙名伯桃。欲往楚國,不期中途遇雨。無覓旅邸之處。求借一宵,來早便行,未知尊意肯容否?」那人聞言,忙邀入屋內。左伯桃看到屋內只有一張床,床上堆滿了書卷,別無他物。伯桃知道這是個有學問的讀書人,連忙下拜。那人對他說,自己姓羊,名角哀,幼亡父母,獨居於此。乎生酷愛讀書,農業盡廢。今幸遇賢土遠來,但恨家寒,沒有什麼好款待的。兩人在這個寒冷的冬夜裡抵足而眠,共話胸中學問,相見恨晚。
由於天氣一直不好,左伯桃在羊角哀家裡住了幾天。角哀留伯桃在家,儘其所有相待,結為昆仲。伯桃年長角哀五歲,角哀拜伯桃為兄。伯桃很賞識角哀的才學,邀請他一同到楚國去。角哀收拾路費糧米,兩人一同上路了。走了不久,又值陰雨,兩人被困在了旅店中,可是所帶的盤纏又用盡了。又行了一日,夜宿在古墓中。雪越下越大,山中仿佛盈尺。伯桃受凍不過,對角哀說:「我思此去百餘裡,絕無人家;行糧不敷,衣單食缺。若一人獨往,可到楚國;二人懼去,縱然不凍死,亦必餓死於途中,與草木同朽,何益之有?我將身上衣服脫與賢弟穿了,賢弟可獨帶此糧,於途強掙而去。我行不動了,寧可死於此地。持賢弟見了楚王,必當重用,那時卻來葬我未遲。」兩人爭執很久,最後還是伯桃趁角哀睡著的機會,把衣服和食物盡留給羊角哀以後,獨自找到一個雪坑跳了進去。
角哀捱著寒冷,半飢半飽,來到楚國,入奏楚王,角哀首陳十策,旨切當世之急務。楚王拜為中大夫,賜黃金百兩,彩段百匹。角哀沒有忘記自己的好兄弟左伯桃,他告別楚王,徑奔來路,尋舊日枯桑之處。見伯桃死屍尚在,顏貌如生前一般。角哀以香湯林浴伯桃之屍,穿戴大夫衣冠安葬。角哀晚上為左伯桃守靈,忽然一陣陰風颯颯,燭滅復明。角哀視之,見是左伯桃。左伯桃告訴他,自己在這裡一直受荊軻的欺凌,因為與荊軻墓相近,此人在世時,為刺秦王不中被戮,高漸離以其屍葬於此處,神極威猛,每夜仗劍來罵。
角哀非常驚異,天明以後問尋鄉親,果然不遠處就是荊軻的墓葬。角哀按照夢中左伯桃的指點,在墳前燒了用稻草做的武人。但是,晚上左伯桃又託夢說,稻草人沒有作用,依然敵不過荊軻。他央求角哀把他的墳遷走以避免再受欺凌。角哀異常憤怒,他辭別楚王以後再次趕來,在左伯桃墳前自刎,親自到陰間為兄弟報仇。角哀自殺的當晚,當地人聽到荊軻墳前殺聲四起,最後荊軻墳前白骨累累,而左伯桃墳卻安靜祥和。
角哀以死報答了朋友的知遇之恩。也許,我們並不贊成用這樣的方式成全一段友誼,但是,這樣的壯烈情懷,卻不能不讓我們心懷欽佩、充滿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