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拜之交第五拜:羊角哀與左伯桃,二鬼鬥荊軻之捨命之交

2021-02-13 史時史事

古語有云: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但凡談論起朋友,我們都特別敬佩那些義薄雲天、捨身忘死的過命交情。如廉頗與藺相如的刎頸之交,如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的生死之交。而在中國歷史上,同他們一樣令人敬佩的還有六個。將他們加在一起,便組成了我們今天口中常說的「八拜之交」。

那八拜之交具體指的是哪八拜呢?

頭一拜:伯牙子期知音之交,第二拜:廉頗相如刎頸之交,第三拜:陳重雷義膠漆之交,第四拜,元伯巨卿雞黍之交,第五拜:角哀伯桃捨命之交.第六拜:劉關張生死之交,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鮑之交,第八拜:孔融禰衡忘年之交。

而今天本文主要講述的,是八拜之交第五拜,羊角哀與左伯桃的捨命之交,二鬼鬥荊軻的故事。

一、左伯桃奔楚求仕,路結摯友羊角哀。

在春秋時期,有一位賢士,名叫左伯桃,家住西羌積石山,在今甘肅臨洮。他自幼父母雙亡,孤苦伶仃,但因時常刻苦讀書,遂養成濟世之才,學就安民之業。不幸的是,當時的中國諸侯不斷互相吞併,行仁政者少,而恃強霸者多。以至左伯桃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年近四旬,還依舊過著隱居的生活。

後來楚元王崇懦重道,慕仁好義,廣納賢士,天下人紛紛歸順。左伯桃聽聞後,當即攜書一囊,辭別家中的親朋好友,奔著楚國而去。當時的楚國,在今天的徐州一代,左伯桃此去可謂是路途遙遠,艱險重重。等到左伯桃走到雍地時(今陝西),便已是時值隆冬,風雨交作。

有一篇《西江月》詞,描繪了當時的冬天雨景。

習習悲風割面,濛濛細雨侵衣。催冰釀雪逞寒威,不比他時和氣。

山色不明常暗,日光偶露還微。天涯遊子盡思歸,路上行人應悔。

當時左伯桃,冒著風雨硬走了一日,衣裳都沾溼了。最後看看天色昏黃,於是不得已走向村間,想要找尋一處住處。後來左伯桃在一片竹林中,望見竹林裡有一道燈光破窗而出,於是左伯桃直奔那抹燈光走去。待左伯桃走至跟前,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圈矮矮的籬笆,籬笆中間圍著的,是一間破敗的草屋。左伯桃於是緩步推開籬障,輕叩柴門,想要呼喚屋主人,在此地借宿一晚。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這輕輕一叩,竟然為他叩開了一段流傳千古的捨命之交。

當時屋中有一人,聽到響聲後隨即應聲而出。左伯桃立在簷下,慌忙施禮曰:「小生西羌人氏,姓左,名伯桃。欲往楚國,不期中途遇雨。無覓旅邸之處。求借一宵,來早便行,未知尊意肯容否?」

那人聞言,慌忙答禮,將左伯桃邀請至屋內。伯桃視之,見屋中只有一塌,塌上堆積書卷,此外則別無他物。伯桃心知,這位屋主亦是一位懦生,便欲下拜。那人云:「且未可講禮,容取火烘乾衣服,卻當會話。」

當晚,屋主人燒竹為火,為左伯桃烘衣,並且置辦酒食,為左伯桃接風,意甚勤厚。於是左伯桃乃問人姓名。其人曰:「小生姓羊,名角哀,幼亡父母,獨居於此。平生因酷愛讀書,而農業盡廢。今幸遇賢土遠來,但恨家寒,無好酒好菜款待,還望恕罪。」

左伯桃曰:「陰雨之中,得蒙遮蔽,事兼一飲一食,感佩何忘!」當夜,二人抵足而眠,一起討論胸中學問,終夜不寐。待到天亮,屋外仍然淋雨不止,羊角哀遂繼續留左伯桃在家中暫住,而又因二人在家中相談甚歡,於是羊角哀最後同左伯桃結為兄弟。又因左伯桃年長羊角哀五歲,羊角哀遂拜左伯桃為兄,從此兩人開始了彼此「捨命之交」的歷程。

又過一日,風停雨歇,道路通暢。伯桃曰:「賢弟有王位之才,抱經綸之志,不圖竹帛,甘老林泉,深為可惜。」

角哀曰:「不是我不願做官,而是這世道有些亂啊。」

伯桃曰:「今楚王虛心求士,賢弟既有此心,倒不如一同前往。」

於是羊角哀遂收拾路費糧米,棄其茅屋,與左伯桃一同前往楚國求仕。不幸的是,兩人往南方沒走兩日,便碰到陰雨連綿,以至深陷旅店之中,盤纏用盡,只剩有行糧一包。二人無奈,只得冒雨繼續前行。結果大雨未停,風又大作,更甚至到最後,風雨竟然變成了漫天白雪。

有詞曰:「風添雪冷,雪趁風威。紛紛柳絮狂飄,片片鵝毛亂葬。團空攪陣,不分南北西東;遮地漫天,變盡青黃赤黑。探梅詩窖多清趣,路上行人慾斷魂。」

俗話說得好:唯有身陷絕境,方知誰是知己,誰是小人。

而在羊角哀與左伯桃之間,他們面對漫天白雪之時,彼此又都會如何選擇呢?是捨生取義,還是拋棄同伴呢?

二、風雪交加遇危難,捨生取義左伯桃。

那一日,二人冒著風雪行過歧陽(今湖南),遇見一樵夫問道:「前路可好走?」樵夫說:「從此去百餘裡,並無人煙,且儘是荒山曠野,狼虎成群,你們還是回去吧。」

伯桃與角哀曰:「賢弟心下如何?」角哀曰:「自古生死由命,富貴在天,現如今好不容易走到這裡,豈能輕易回去!」於是二人又堅持向前走去,由於方圓百裡渺無人煙,到晚上二人只得尋一古墓夜宿其中,但依然是衣服單薄,寒風透骨。到次日,雪越下得更緊了,山中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最後左伯桃饑寒交迫,不能抵抗,於是說:「我思此去百餘裡,絕無人家;行糧不敷,衣單食缺。若一人獨往,可到楚國;而二人一起去,縱然不凍死,也肯定會餓死於途中,與草木同朽,何益之有?我將身上衣服脫與賢弟穿了,賢弟可獨拿此糧,繼續前行。我實在走不動了,寧可死於此地。待賢弟見了楚王,必當重用,那時再來葬我未遲。」

角哀曰:「大哥這是什麼話?我二人雖非一父母所生,但義氣過於骨肉。我怎麼能拋棄你而獨自前行呢?」於是伸手扶著左伯桃繼續前行。行不到十裡,左伯桃又說:「風雪越來越大,這如何前行?先在道旁尋個歇處吧」。

搜尋之下,見路旁有一株枯桑可以避雪。但由於那枯桑下只能容得一人,於是羊角哀先扶左伯桃入樹坐下。當時左伯桃讓羊角哀去尋些枯枝,然後敲石取火,以禦寒氣。結果待到羊角哀取柴回來,只見左伯桃已經脫得全身赤條,而渾身衣物則堆做一堆。羊角哀大驚說:「大哥這是什麼意思?」左伯桃說:「吾尋思無計,賢弟勿自誤了,速穿此衣服,負糧前去,我只在此守死!!」

羊角哀抱著左伯桃大哭道:「我二人死生同處,安能分離?」左伯桃曰:「若我餓死,白骨誰理?」羊角哀曰:「若如此,弟情願解衣與兄穿了,兄可帶糧去,弟寧死於此!」

左伯桃說:「我體弱多病,賢弟少壯,比我甚強;更兼胸中之學,我所不及。若見楚君,必登顯宦。我死何足道哉!弟勿久滯,可宣速往。」

角哀曰:「令兄餓死桑中,弟獨取功名,此大不義之人也,我不為之。」

伯桃曰:「我自離積石山,至弟家中,一見如故。知弟胸次不見,所以勸賢弟隨同入楚。而今不幸被風雪所阻,此我天命當盡。若使弟亦亡於此,我就是罪人。」言罷,但見左伯桃神色己變,四肢撅冷,竟已癱瘓。

羊角哀尋思:「我若久戀於此,必被凍死,死後誰又能葬我兄?」於是羊角哀在雪中拜別兄長而哭曰:「不肖弟此去,望兄陰力相助。但得微名,必當厚葬。」羊角哀拜罷,毅然取走衣糧,涕泣而去。而左伯桃則凍死於桑中。後人有詩讚曰:

寒來雪一尺,人去途千裡。

長途苦雪寒,何況囊無米?

並糧一人生,同行兩人死;

兩死誠何益?一生尚有恃。

賢哉左伯桃!隕命成人美。

三、羊角哀入楚得功名,厚葬伯桃惹禍端。

那一日,羊角哀扛著漫天風雪,半飢半飽地來到楚國,問人曰:「聽說楚王招納賢士,現在怎麼才能去報名呢?」當地人說:「宮門外設有一賓館,哪裡有上大夫裴仲來接納天下之士。」於是羊角哀尋路而去,當時上大夫裴仲正值下車,羊角哀連忙躬身行禮,說明來意。

裴仲低頭一看,見羊角哀雖然衣衫襤褸,但是舉手投足間器宇不凡,於是慌忙答禮問道:「賢士從哪裡來?」羊角哀曰:「小生姓羊,名角哀,雍州人也。聞上國招賢,特來歸投。」

於是裴仲將羊角哀安排至賓館,並給予酒食招待。到次日,裴仲到館中探望,在說話間試問羊角哀學問如何。結果羊角哀百問百答,談論如流。裴仲遂大喜,將羊角哀之事入奏於楚元王。

待楚元王聽聞後,便當即召見羊角哀,且詢問富國強兵之道,看一看羊角哀到底如何。當時羊角哀面對楚元王,毫不拘謹,侃侃而談,立刻說出十條計策,而且每條都是眼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楚元王於是大喜!設御宴以厚待羊角哀,並拜羊角哀為中大夫,賜黃金百兩,彩段百匹。

結果羊角哀在得到賞賜後,非但沒有喜悅,反而痛苦流涕。楚元王於是大驚而問曰:「卿痛哭者為何?」

羊角哀遂說出自己的結拜兄弟左伯桃,他是如何脫衣送糧,而成全自己走至楚國。楚元王聽後,大為感動,身邊大臣亦為痛惜。楚元王曰:「你現在想怎麼辦呢?」

羊角哀說:「臣想請假一段時間,找回兄長屍體將它厚葬,然後再來回報大王。」楚元王念及羊角哀為兄心切,於是封已故左伯桃為中大夫,厚賜葬資,並差人跟隨羊角哀一同前去厚葬左伯桃。但沒想到,羊角哀的這一去,竟然平白誤惹了禍端。

羊角哀辭謝楚元王后,直奔左伯桃身故之處。當走到那一株枯桑前,只見左伯桃死屍尚在,顏貌如生前一般。羊角哀於是再拜而哭,呼喚左右隨從,讓他們喚集鄉中父老前來幫忙。並且最後選定墓地,前臨大溪,後靠高崖,左右諸峰齊抱,風水甚好。

當時眾人,用香湯為左伯桃洗身,使之換上大夫衣冠;棺材置有內棺外槨,墳地周圍栽上樹;離墳十幾步外建靈堂;塑左伯桃儀容;立華表,柱上建牌額;最後並在牆側蓋一間瓦屋,令人看守。待一切事宜安排好後,羊角哀開始為左伯桃哭喪,一時間哭泣甚切,鄉老從人,無不淚下。

祭罷,眾人各自散去。羊角哀在夜裡點燭燈獨坐,感嘆不己。忽然,一陣陰風颯颯,燭滅復明。角哀視之,見一人於燈影中,或進或退,隱隱有哭聲。角哀叱曰:「何人也?竟敢夜間嚇人!!」

其人不言,羊角哀遂起而視之,定睛一看竟然是兄長左伯桃。羊角哀大驚問曰:「兄長陰靈不散,今來見弟,不知為何?」

左伯桃說:「感賢弟記憶,初登仕路,奏請葬吾,更贈重爵,並棺槨衣衾之美,凡事十全。但墳地與荊軻墓相連近,此人在世時,為刺秦王不中被戮,高漸離以其屍葬於此處。神極威猛。每夜仗劍來罵吾曰:『汝是凍死餓殺之人,安敢建墳居吾上肩,奪吾風水?若不遷移他處,吾發墓取屍,擲之野外!』有此危難,特告賢弟。望改葬於他處,以免此禍。」

左伯桃話畢,忽然一陣風起轉眼不見。而羊角哀在靈堂中,突然驚醒,起身細看,原來只是南柯一夢。但是由於羊角哀心中不甚安穩,遂等到天明,再喚鄉老問道:「此處有墳相近否?」

鄉老曰:「松陰林中有荊軻墓,且就在左伯桃墳前!!」

四、左伯桃陰魂受欺,羊角哀捨身就義。

羊角哀聽聞後疑惑地說:「荊軻當初刺殺秦王,不成被殺,為何他的墳墓會在此處?」鄉老說:「高漸離乃是本地人,得知荊軻被害,屍棄荒野。高漸離於是偷來荊軻屍體,葬於此地。而又因此處時常顯靈。士人於是建荊軻廟於此,常常供奉,以求福利。」

羊角哀聞言,盡知兄長託夢為真。於是帶領隨從,怒奔荊軻廟,指其神像罵道:「汝乃燕邦一匹夫,受燕太子奉養,名姬重寶,盡汝受用。不思良策以副重託,入秦行事,喪身誤國。卻來此處驚惑鄉民,而求祭祀!吾兄左伯桃,當代名儒,仁義廉潔之士,汝安敢逼之?再如此,吾當毀其廟,而發其冢,永絕汝之根本!」罵完後,羊角哀又來到左伯桃墓前說道:「如果荊軻今夜再來騷擾兄長,你就給我說!!」

之後,羊角哀回到靈堂,夜裡秉燭而待。結果兄長左伯桃哽咽而來,告說:「感謝賢弟為我挺身,但是荊軻隨從太多,願賢弟再為我多結草人,以彩為衣,手執器械,焚於墓前。我如果得到他們的幫助,可以使荊軻不敢再來侵害我。」言罷不見。羊角哀於是又連夜使人束草為人,以彩為衣,各執刀槍器械,建數十於墓側,以火焚之。再告兄長:「如若無事,望來言告。」

羊角哀回到靈堂後,夜深又聞屋外風雨之聲,如人戰敵。羊角哀連忙出門查看,只見兄長左伯桃奔走而來,言曰:「弟所焚之人,不得其用。荊軻又有高漸離相助,不久吾屍必出墓矣。望賢弟早與遷移他處殯葬,免受此禍。」

羊角哀怒道:「此人安敢如此欺凌我兄!弟當力助以戰之!!」左伯桃說:「賢弟你是陽人,我是陰鬼,陽人雖然勇猛,但是塵世相隔,你又怎麼能幫助我呢?」角哀曰:「兄長且去,賢弟來日自有辦法。」

次日,羊角哀再到荊軻廟中大罵,打毀神像。且欲取火焚廟,結果鄉老數人,苦苦哀求:「此乃一村香火,若觸犯之,恐貽禍於百姓。」須輿之間,土人也都陸續趕來,相互哀求。羊角哀最後拗不過,只得作罷。

但羊角哀回到靈堂後,沒有停歇,而是立即修一道表章,上謝楚王說:「昔日伯桃並糧與臣,因此得活,以遇聖言。重蒙厚爵,平生足矣,容臣後世盡心圖報。」

然後再到伯桃墓側,大哭一場。並與隨從說:「我兄長被荊軻強魂所逼,去往無門,我不能忍。想要焚廟掘墳,又恐惹土人不滿。現在我寧死做泉下鬼,幫助兄長,戰荊軻強魂。你們隨後可將我的屍體葬於此墓之右,我要與兄長生死共處,以報並糧之義!!」

言罷,羊角哀抽出佩劍,當即自刎而死。隨從救之不及,於是連忙將羊角哀整衣殯殮,埋於伯桃墓側。是夜二更,風雨大作,雷電交加,喊殺之聲,聞數十裡。清曉視之,荊軻墓上,震烈如發,白骨散於墓前。墓邊松柏,和根拔起。廟中忽然起火,燒做白地。

鄉中父老大驚,紛紛前往羊、左二人墓前,焚香展拜。而隨從則回楚國,將此事上奏楚元王。楚元王感其義重,當下命令官人前往墓前建廟,加封上大夫,敕賜廟額曰「忠義之祠」。從此二人廟宇香火不斷。而荊軻之靈,自此絕矣。

再後來,由於世人四時祭祀,所求甚靈。於是古詩有云:

古來仁義包天地,只在人心方寸間。

二士廟前秋日淨,英魂常伴月光寒。

結語:

曹雪芹曾說:「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朋友卻難求。」

人生在世,若能遇到一位知心的朋友,那該是多麼得幸運。悲傷的時候,有人能愛;寂寞的時候,有人能陪;困難的時候,有人能幫;失意的時候,有人能懂。

可是,這樣的朋友終究只在少數,不然的話,當年嶽飛也不至於憤懣的寫出那首《小重山》:「欲將諸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最後,敢問各位,你們都有自己的知心朋友嗎?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編輯處理,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八拜之交之一羊角哀與左伯桃【捨命之交】
    有一個左伯桃和羊角哀的故事,絲毫不亞於我們所熟知的管仲和鮑叔牙的友誼。春秋時期,楚王招賢納士。西羌積石山有一賢士左伯桃,有濟世之才,聽到楚王招賢的消息,立即辭別鄉中鄰友,徑奔楚國而來,希望能夠得到楚王的重用。他一路風餐露宿,到了雍地的時候,時值隆冬天氣,風雪交加,而他隨身帶的食物和金錢也快用完了。他看看天色已近昏黃,就走向村間,欲覓一宵宿處。
  • 【圃白新說】呼來有羊角哀出之則有趙剛
    說罷羊角哀醒來,隨後提劍到左伯桃墳前說道:「荊輛可惡,吾兄一人打不過他,讓小弟前來助你,定讓他墳墓崩塌爆出白骨」說罷,自刎而死。是夜狂風大作,雷電交加,隱隱聞喊殺之聲。天明,荊軻屍骨果然爆墳而出。從羊角哀到趙剛我得此二交,一曰:「捨命之交式的古地汝南上蔡人士義兄翔飛便是這角哀伯桃對於涅槃重生的新說」,二曰:「生死之交式的古地宛城雉縣人士兄志豪、金峰、東飛、家君弟郭峰、姚旭、玉良、高鵬等為代表的李雲龍趙剛式同窗金蘭之義,義薄雲天,淡如東山之老泉。
  • 羊角哀左伯桃遺事
    劉向《列士傳》並《文選注》雲,羊角哀、左伯桃燕人,為死友。聞楚王好賢,同入楚,至梁山。
  • 【傳說故事】左伯桃與羊角哀
    左伯桃與羊角哀         浮山縣二峰山的兩個峰頂,各有一座小廟,塑著左伯桃、羊角哀的金身像,因為左羊捨命全交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相傳戰國時侯,左伯桃、羊角哀二人是結義兄弟,他們聽說楚元王慕仁好義,招賢納士,於是二人相伴一起去投奔楚王。
  • 男的叫拜把子,女的叫金蘭結義,統稱八拜之交,八拜之交為哪八拜
    古時候的結拜,男性結拜則成為拜把子,女性結拜,則被稱為金蘭之交,除此之外,人們聽得最多的,則是八拜之交。八拜之交是怎麼來的呢?其中的八拜又指哪八拜呢?八拜之交的由來:八拜之交被泛指為結拜的兄弟姐妹,其實八拜之交的本來意思,是指古代世交子弟對長輩行的禮節,這個成語是源自宋朝《邵氏聞見錄》中的一個典故。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快把這8個故事,告訴那些酒肉朋友
    後來,人們就把結拜兄弟之間的矯情,稱為八拜之交。八拜到底是哪八拜,典故從何而來,八拜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兄弟情、朋友義呢?第五拜·捨命之交——角哀、伯桃捨命之交又叫羊左之交,羊就羊角哀,左是指左伯桃。出自西漢《烈士傳》。
  • 古人流行拜把子,卻為何不敢結「八拜之交」?這八拜一般人學不來
    古代人流行拜把子,結為異姓兄弟,在拜把子的方式裡面,有一個拜法,那就是結為「八拜之交」,這個八拜之交,卻是古人輕易不敢結拜的。大家都聽說過很多次八拜之交這個詞語,卻少有人了解這八拜是哪八拜。下面,筆者就跟大家好好說道說道這八拜是哪八拜,知道了這八拜的來歷之後,也就能明白古人為何不輕易結「八拜之交」了。
  • 成語故事 |《捨命之交》羊左之交的故事
    看看不是辦法,左伯桃心一橫,趁著羊角哀不注意,拿起寶劍自刎而死。羊角哀愣住了,放聲痛哭,也想隨著兄長死去,可又一想:「我死了。誰來埋葬兄長呢?」於是在此地做了記號,在雪中哭拜而去。左伯桃的死換來了羊角哀的生。就這樣,羊角哀艱難地到了楚國,見到楚王,果然受到了重用,被封為中大夫之職。賞黃金百兩,彩緞百匹。羊角哀拜謝時痛哭流涕。楚元王大吃一驚:「你為什麼哭呀?」羊角哀就把左伯桃脫衣讓糧之事,一一說明。
  •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八拜是什麼意思?
    那麼你們知道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嗎?八拜又是什麼意思?八拜之交,指結拜為異姓兄弟姐妹關係。比喻關係極為密切。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謁見長輩的禮節。古代世交子弟對長輩的禮節,後世將異姓結為兄弟亦稱八拜。交:友誼。
  • 捨命陪君子,又名《羊角哀捨命全交的故事》
    次日,裴仲到館中探望,將胸中疑義盤問角哀,試他學問如何。角哀百問百答,談論如流。裴仲大喜,入奏元王,王即時召見,問富國強兵之道。角哀首陳十策,旨切當世之急務。元王大喜!設御宴以持之,拜為中大夫,賜黃金百兩,彩段百匹。角哀再拜流涕,元王大驚而問曰:「卿痛哭者何也?」角哀將左伯桃脫衣並糧之事,一一奏知。元王聞其言,為之感傷。諸大臣旨為痛惜。元王曰:「卿欲如何?」
  • 古人愛結拜兄弟,為何不輕易結「八拜之交」?你看哪八拜就清楚了
    但是不難發現,古人愛結拜兄弟,結拜場景之中,卻不輕易出現鄭重的「八拜之交」,這原本誕生於宋代的學者文彥博,他和李稷父親交情深厚,但是李稷在父親去世後卻不聽管教,為此文彥博要李稷對自己拜了八拜,證他和其父之感情。
  • 2021廣西事業單位考試公基備考:八拜之交
    人生在世,誰也不會沒有朋友,在與朋友的交往之中,有一個詞,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那就是「八拜之交」;那麼,什麼是「八拜之交」,何為「八拜」呢? 首先,我們來看「八拜」一詞的來歷。
  • 「八拜之交」原來是這「八拜」,長見識了!
    我們在看書或者看電視時,總會看到「八拜之交」這個詞,相信大多數人也都懂得它所代表的含義,即結拜的兄弟姐妹,喻知己之情。但要問「八拜」具體指的是哪八拜,恐怕能答得上來的人並不多。今天,我們就來扒扒「八拜之交」這個詞,深入了解它背後的歷史小故事。
  • 「八拜之交」,你知道拜的是什麼嗎?
    那麼,「八拜之交」究竟是哪八拜,拜的又是什麼呢?知音之交──俞伯牙與鍾子期故事出自《列子·湯問》。在春秋時期的楚國,有一個俞伯牙的人,十分精通音律,但是他認為自己的技藝無法演義自然的無窮奧妙,在老師的建議下,出東海,賞自然,觀滄海,琴藝日臻成熟。然而,卻沒人分享他的喜悅。
  • 處世哲學 | 羊左之交
    「羊左」,是指春秋時期的羊角哀和左伯桃。左伯桃有「治世之才」,可是年近四十,仍然功不成名不就。聽說楚王「招賢納士」,他就冒著嚴寒風雪奔向楚國,途中求宿於羊角哀,受到羊角哀熱情接待。當夜,兩人抵足而眠,共談胸中學問,談得十分投機。第二天,他們就結為兄弟,並決定結伴一同前往楚國求功名。誰知天不作美,一路上,先是陰雨做難,後風雪又來攔路,他們盤纏用盡,身上衣服單薄,所帶乾糧又不多。
  • 歷史上的「八拜之交」指的是哪八種交情?
    「八拜之交」是指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捨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和生死之交這八種友誼。我分別給大家解釋一下:管鮑之交說的是管仲和鮑叔牙之間的友誼。刎頸之交說的是戰國時期廉頗和藺相如之間的友誼。廉頗是趙國的名將,藺相如是後起之秀,隨趙王出使秦國「和氏璧完璧歸趙」而聲名鵲起,回來後出任趙國丞相。
  • 八拜之交是什麼交?除了八卦方位,還有這16個人和8個故事
    八拜之交,語出《紫釵記·吹臺避暑》:「俺二人以八拜之交,同三軍之事。」元曲《凍蘇秦》:「你不知這張儀和我是八拜交有朋友。」又《西廂記·張君瑞鬧道場》:「與小生同郡同學,當初為八拜之交。」俗稱結拜兄弟為八拜之交;按古無八拜的禮,以互相四拜算為八拜。關於八拜之交,到底是哪八拜?在周易八卦圖中,八種卦象對應八個方向,即震、離、兌、坎、巽、坤、乾、艮。
  • 羊左之交——令人三嘆而流涕
    羽自幼讀書,粗知禮義,觀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嘗不三嘆而流涕也.羽但懷異心,神人共戮。披肝瀝膽,筆楮難窮。瞻拜有期,伏惟照鑑。」此書盡顯雲長之忠義,讀來令人肝膽懼熱,感慨萬千。書中所說的左伯桃與羊角哀何許人也?下面為大家介紹「羊左之交」。「羊左」,就是羊角哀與左伯桃,春秋時期燕國人。相傳當初劉關張結拜就是敬奉的這二人。
  • 在保定,有一種友誼叫羊左之交
    其實,在保定,除了這桃園式的友誼,還有一種友誼:羊左之交yáng zuǒ zhī jiāo羊左,是兩個人,一個是羊角哀,一個是左伯桃,春秋時期燕國人。大致相當於現在保定易縣一帶。漢劉代向的《列士傳》有這樣一段記載:「六國時,羊角哀與左伯桃為友,聞楚王賢,俱往仕,至梁山,逢雪,糧盡,度不兩全,遂並糧與角哀。
  •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廉頗相如【膠膝之交】――陳重雷義【雞黍之交】――元伯巨卿【捨命之交】――角哀伯桃▌捨命之交──角哀與伯桃來自於「羊左」的典故。戰國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