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川家康霸業求索之路,看創業者領導力的錘鍊

2021-02-07 硬盒科技

前不久,突然聽說韓國前總統樸槿惠可能要復出,這消息讓很多人都大吃一驚。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趕緊去查一查這到底怎麼回事,樸槿惠居然要復出?這可是韓國歷史上第一位被成功彈劾下臺的總統,涉嫌受賄、濫用職權,尤其是「閨蜜幹政」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舉世震驚。在這種情況下,她真的還有翻身的可能嗎?

 

趕緊上網去查,一看,也沒什麼大動作呀,只不過是說樸槿惠最近正在獄中讀一部日本歷史小說,什麼小說呢?這小說的名字就叫《德川家康》。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讀這部小說就說明樸槿惠想復出呢?德川家康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故事為什麼能給樸槿惠帶來東山再起的信心和希望?

 

熟悉日本歷史的人肯定知道,德川家康,日本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江戶幕府的第一代徵夷大將軍,日本戰國時代的三英傑之一(另外兩位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他開創的德川幕府在日本歷史上維持了長達260多年的和平統一局面,另外,他在晚年推行儒佛合一的思想統治,影響甚至一直延續到明治維新以後。

 

可是,作為這麼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德川家康在日本民眾心目當中,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口碑並不見得很好,甚至還以差評居多。聽說日本大阪現在還有一個「家康咒罵會」,專門定期開會詛咒和戲罵家康。這主要是因為德川家康在攻陷大阪城以後,進行了血腥屠殺,僅僅是割下的首級就有14000多個;而且還殘忍地斷了豐臣秀吉的後代,就連8歲的小孫子也被斬首。

 

另外,在江戶時代,也就是德川家族掌權的時代,當然是官方吹捧佔主流;但到了明治維新時代,由於日本國內外矛盾日益激化,一邊是歐美國家的入侵,另一邊是幕府的高壓統治,日本民眾紛紛要求「富國強兵」,於是拿起武器,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對德川家康的評價自然也就一落千丈,這種心態就像中國在辛亥革命時人人厭惡清王朝一樣。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情況又不一樣了。在二戰中戰敗後,日本尊嚴掃地,所有的光榮和驕傲突然都土崩瓦解,日本人突然發現,自己所處的時代,竟然和三百年前德川家康所處的時代沒啥分別,一樣充滿了詭詐、鬥爭、生死,這也迫使日本人開始重新反省。而日本文壇最優秀的作家之一,山岡莊八就在這時開始寫作《德川家康》這部長篇巨著,在報紙上連載發表。這一寫,就寫了一千多萬字。這一部恢弘巨著,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有評價認為,它甚至重建了戰後日本人的信心。

 

從上面的種種介紹,可以看出德川家康確實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物,想要客觀評價他的功過是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面對這樣一部長達一千多萬字的歷史小說,我們的解讀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為了讓大家能對德川家康有一個相對全面的了解,今天我們主要選擇了三個拆書維度,一起來讀一讀這部《德川家康》:

 

一、忍:從十三年人質生涯到清州同盟

二、戰:從三方原合戰到大阪之役

三、治:確立日本幕藩體制一統天下

 

一、忍:從十三年人質生涯到清州同盟

 

「忍耐」,這是我們的第一個拆書維度。縱觀德川家康的一生,可以說真的是「忍字當頭」。而他時常教導家臣的也是要「不斷忍耐,忍耐,再忍耐」。

 

事情要從德川家康的父親說起。德川家康的家系是三河國(今日本愛知縣)的松平氏。當時的松平氏是三河國一個相對弱小的豪族,剛好夾在織田氏和今川氏之間。而德川的父親松平廣忠又是一個性格比較懦弱的人,面對松平氏衰微的情勢,為了對抗織田氏的侵犯,他不得不向今川氏妥協。於是,他答應今川氏,要把年僅六歲的嫡子竹千代,也就是後來的德川家康,送到今川氏府上作為人質,以此來換取今川氏的支援。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德川家康被送往今川氏的途中,織田氏居然派人把他劫走了。這可是出大事了,這邊廂,護送幼主的家臣難辭其咎,只好切腹謝罪。而那邊廂,松平廣忠又沒能力解救兒子,於是德川家康作為人質,在織田氏府上一住就是兩年。而在這兩年間,松平廣忠被家臣殺害,今川氏派人接管了松平氏所在的岡崎城。

 

終於在兩年後,今川氏抓到了織田家的人質,才把德川換了出來。可是事情到這還沒完,今川氏把德川換是換回來了,不過德川依然是人質,只不過這次軟禁他的是今川氏。這一次,他在今川氏府上當人質一當就是十一年。

 

而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最終解救德川家康的,竟然是織田氏。1560年,織田氏與今川氏之間爆發了日本史上有名的「桶狹間」之戰,「桶狹間」之戰被稱為日本戰國三大夜戰之一,其餘兩個分別為:河越合戰、嚴島合戰。與德川加康齊名的另外一個梟雄織田信長就是在這一戰中迅速崛起,成為一方霸主,並開始謀劃統一日本的。

 

在「桶狹間」之戰中,今川氏戰敗,從此一蹶不振,德川家康才趁機擺脫了今川氏的控制,回到了岡崎城。

 

十三年的人質生涯,極大地磨礪了德川家康的隱忍功夫。前面我們講到日本戰國有三英傑,分別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這三個人的性格各不相同。織田霸氣、秀吉有謀而家康則隱忍。有這麼一個段子,說是把一隻杜鵑拿到這三個人面前,問:怎麼才能讓這隻杜鵑啼叫呢?織田信長說:「使之啼。」豐臣秀吉說:「誘之啼。」而德川家康則說:「我等。」

 

你看,這德川家康的策略就很有意思,他選擇「等待」,而這種「在等待與忍耐中創造實力」的經營哲學,不僅對政治人物,而且對所有人都能有所啟發。實際上,德川家康所有的等待和付出都是有意義的。他積極謀劃,做好各種準備,等時機成熟,就一躍而起,鎖定勝利。

 

在歷史上,這種忍辱負重等待時機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說越王勾踐,戰敗後臥薪嘗膽,甚至甘當敵人的奴隸,韜光養晦,最終殲滅吳國,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再比如忍受胯下之辱的漢朝名將韓信,這種縮回拳頭的忍耐,一般人還真的做不到。

 

1562年,20歲的德川家康和28歲的織田信長結盟,發誓要相互幫助,永不背棄,這就是日本史上有名的「清州同盟」。說起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之間的關係,還要從德川在織田府上充當人質的兩年說起。當時德川不過六七歲光景,而織田信長也不過十四五歲,所以兩人之間應該是有一定情誼的。在締結「清州同盟」前,織田信長就曾經派遣老臣前往三河拜見德康,表示:「信長非常想念三河的弟弟竹千代(德川家康),希望閣下抽空前往清洲一敘舊情。」

 

但德川最終決定和織田結盟,除了情誼方面的因素,更多的肯定是出於現實的考慮,畢竟織田的才能與勢力增長有目共睹,而今川氏的衰敗已經成為定局。但這一做法在當時並不被認可。因為在當時的日本人看來,雖然德川家康在今川氏府上充當人質長達十一年,但今川畢竟是德川家康的盟主。在盟主戰敗後,德川不但不為盟主復仇,反而跟盟主的敵人締結同盟,這是被人唾棄的。而且,雖說是「清州同盟」,但德川家康在其中顯然處於從屬地位,實際上是臣服於織田信長。

 

到後來,當盟主織田要求德川家康殺妻殺子的時候,德川竟然也選擇忍耐。當時傳言德川家康的妻子築山殿和兒子德川信康想要倒向敵方,並且對待德川信康的妻子(織田信長次女)態度惡劣,但根本原因據說是織田信長忌憚德川信康的才能,所以下令德川家康處決築山殿和德川信康。

 

最後,築山殿在流放途中被家臣刺殺,德川信康則是切腹謝罪。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德川家康竟然選擇繼續維持和織田信長的同盟,忍耐的功夫簡直到了令人恐懼的地步。但這也再一次表明,德川家康的確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所以他最終才能艱苦地達到自己的既定目標。

 

二、戰:從三方原合戰到大阪之役

 

據說,德川家康鐵血60年,一生當中大小戰鬥一百多次,但他給世人留下的印象卻遠遠不是戰無不勝的大將軍,反而是經常處於下風。而他最寶貴的精神恰恰就在於,不論勝利或失敗、不論崛起或沒落,都貫穿著一種讓世人懾服的堅韌,在長期的忍耐和蟄伏當中繼續等待時機。而在德川家康吃過的敗仗當中,最著名的失敗之一,應該要算「三方原合戰」了。

 

我們前面說到,20歲的德川家康和28歲的織田信長最終結成了「清州同盟」。之後,很快又過了幾年,織田信長開始進軍京都,邁出了統一全國的第一步。為了配合織田信長的行動,德川家康自然也加入了戰鬥。

 

可是,在那個群雄並起的時代,想要統一日本的可不止他們二位。很快,他們就遇到了一個強勁的對手,這個強勁的對手就是武田信玄,日本戰國時期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號稱日本「戰國第一名將」。

 

1573年,武田信玄集結了三萬多兵力,準備進軍京都,途徑德川的地盤三河國。德川帶著自己的五千人以及織田信長的三千多援兵,迎戰武田的三萬大軍。由於雙方兵力懸殊,而且武田信玄在用兵上確實要更勝一籌,結果,德川和織田的聯軍毫無懸念地徹底潰敗。這一戰德川損失了一千六百多人,狼狽逃脫。

 

相傳,德川因為這次戰敗一度想要切腹,更有傳言說,德川被嚇得失禁。真實的歷史是,他事後下令讓畫師畫下了自己愁眉苦臉的畫像,稱為「顰像」,提醒自己不要出現更難堪的情況,現在日本名古屋的德川美術館裡可以看到這幅顰像,那種愁苦之態確實讓人過目難忘。

 

這一點很有意思,一般英雄人物都是要把自己最英武的一面保留下來,而德川家康偏偏專門畫下自己最愁苦、最狼狽的樣子,這種事情發生在日本人身上,尤其是發生在德川家康身上,你可能覺得好像還挺自然的,不怎麼違和。

 

但你換個角度想想,咱們來對比一下拿破崙的畫像。我們見得最多的,是那幅《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在畫面當中,拿破崙騎在高頭大馬上,右手指向天空,紅色的戰袍在風中飛揚,威風凜凜,英雄氣概撲面而來。但你能想像拿破崙讓人畫下自己滑鐵盧戰敗時的狼狽樣子嗎?

 

前面說過,我們今天讀的這部山岡莊八的長篇歷史小說《德川家康》發表在二戰之後,當時日本戰敗,日本人也開始反省。或許正是因為德川家康這種直面失敗的驚人魄力,引起了日本民眾的共鳴,也讓日本人重新看到了希望。所以,二戰後日本人對美國人過度的恭敬卑屈,也令人警覺,因為這顯然不是一個好兆頭。

 

言歸正傳,我們說德川家康經常遭遇失敗,其實不僅僅是在戰場上,就是在政治鬥爭當中,他也經常處於下風。十三年人質生涯,當然是受制於人;好容易不用再當人質了,又必須臣服於織田信長,就連織田信長讓他殺妻殺子也無可奈何;好容易等到織田信長出事了,這下機會應該來了吧?但事情根本沒那麼簡單。

 

1582年,如日中天的織田信長遭遇家臣作亂,最終在本能寺切腹自盡(史稱「本能寺之變」)。收到消息後,德川家康匆忙返回領地,本想打著替織田信長復仇的名義討伐叛亂者,一舉奪權。沒想到的是,日本戰國時期另外一位梟雄,當時也是織田信長的家臣豐臣秀吉搶先出手清群側,奪取了大權。之後,雖然德川家康也和豐臣秀吉之間有過正面戰爭,但最終,他還是選擇臣服於豐臣秀吉,繼續等待機會。

 

終於,又過了7年,豐臣秀吉病逝,德川家康作為五大老(豐臣政權下五個最有實力的大名)之首,逐漸掌握大權,並著手謀取天下。實際上,早在豐臣秀吉病逝前,德川就在通過聯姻等各種手段來鞏固自己的勢力;在豐臣秀吉死後,他又私自分封領地,這也引起了很多同僚的不滿。

 

五大老當中的其他人開始密謀在關西組建「西軍」,並且很快就起兵佔領了大坂。1600年,德川軍和西軍在關原交戰,關原就是現在日本本洲島中部的岐阜縣,從地圖上看,這裡幾乎是日本的正中心,是當時日本最重要的戰略要害。戰爭最初的形勢對德川軍不利,不過戰鬥打了大半天,到中午的時候,西軍中的將領小早川秀秋叛變了,掉轉槍口轉而支持德川軍,這一下形勢立即大逆轉,結果戰爭在一天之內就分出了勝負,德川家康取得了統治權。

 

從狹義上看,這場發生在關原的戰鬥,主要是德川軍和西軍之間的戰爭,稱為「關原合戰」;但從廣義上看,這場戰爭的勝負決定了誰可以擁有日本天下,所以又被稱為「決定天下的戰爭」。自此,德川家康消滅了敵對諸侯,為制霸天下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關原合戰」這一年,德川家康已經57歲。又過了15年,德川家康才發動了人生中最後一場決定性的戰爭——大阪之役。在這次戰爭中,豐臣秀吉的妻子和兒子被逼自盡,就連豐臣秀吉8歲的小孫子也被斬首,大阪城內一片焦土。而德川家康也終於實現了真正的天下大一統。

 

有人評論說,德川家康就像是劉備和司馬懿的合體。和劉備相似的地方,當然是因為這倆人都很能忍,而且是忍常人所不能忍。劉備心懷漢室,志在天下,但在自己實力不足的情況下,他只能忍辱負重,先後投靠過劉焉、盧植、曹操、袁紹、劉表,到處寄人籬下。

 

至於司馬懿,其實更是個「忍者之王」,早年,他被曹操看做是「不安於人臣」的隱患,但他最終輔佐了曹魏四代君主,「隱忍」了五十年,充分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忠臣,最後卻在七十多歲時執掌大權,重演了曹家篡漢的一幕。在這一點上,德川家康和司馬懿確實相像。不同的是,司馬懿在生前只是架空了魏室,最終滅曹篡位的是他的後人;德川家康則是親自動手,主動掃蕩了所有的潛在敵人。

 

三、治:確立日本幕藩體制一統天下

 

除了前面講到的「忍」和「戰」兩個維度,德川家康取得成功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注重內治。

 

通過前面的介紹,你肯定已經了解到,德川這個人絕對不是一個急性子。所以,在取得全國政權之前,他每佔領一塊新的領地,總會非常有耐心地先對新領地的統治進行整頓,而不是急著繼續擴大版圖。

 

在德川家康的各種內治措施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幕藩體制。由他開創的德川幕府,在日本歷史上維持了長達260多年的和平統一局面。

 

在幕藩體制下,國家的最高政權機關是「幕府」,最高統治者是將軍。全國的土地被劃分為一個個「藩國」,各個藩國的統治者是「大名」。大名效忠於幕府,幕府則對他們實行「交替參覲(jìn)制度」。所謂的「交替參覲制度」,意思是各個藩國的藩主必須在江戶有一套房子,把妻子、兒子留在那裡當人質,另外,藩主還必須定期到將軍府報到。很顯然,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削弱各藩大名的實力,防止叛亂,鞏固中央集權統治。

 

你看這德川,小時候給別人當人質,現在掌權了,也用人質這一招來牽制底下的大名。其實不光在日本,這種做法在中國古代也很常見,在《史記》當中就經常可以看到「某太子質於某國」、「某國使太子為質」之類的句子。比如說春秋時期的五霸之首齊桓公,也就是公子小白,他就曾經當過人質;更有名的,比如說秦始皇,他也曾經在趙國當人質,最後呂不韋花費了大量精力和金錢才把他接回秦國。

 

當然了,「交替參覲制度」只是幕藩體制的一部分內容。除此之外,德川家康還根據關係的親疏遠近,把全國的大名分成三類:第一類是他的兒子和德川氏的近支宗族,這一類叫做「親藩」;第二類是忠於自己和自己祖先的功臣,叫做「譜代大名」;第三類是關原合戰之前和德川家康同為大名的人,或者是戰時曾經忠於豐臣秀吉、但在戰後降服的大名,叫做「外樣大名」。在這三類大名當中,「親藩」和「譜代大名」是幕府政權的支柱,「外樣大名」一般被封在邊疆地區,而且還要受到「親藩」和「譜代大名」的監視。

 

很顯然,幕藩體制是集權的,但同時,各藩國的大名在自己的領地上也擁有一定的行政、司法、軍事和稅收等權利。在實行幕藩體制之後,為了鞏固政權,保衛領土,幕府又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這一政策直到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才被打破。可以說幕藩體制既有優點,又有不足之處。

 

除了確立幕府體制以外,德川家康還統一了日本的貨幣制度,並且在晚年推行儒佛合一的思想統治,影響一直延續到明治維新以後。所謂「武得江山,文治天下」,德川家康向來喜歡讀一些治國平天下的典籍,當然也很明白這個道理。其實,在創立幕府之前,他對佛教一直都是壓制的,但推崇儒家思想。在創立幕府之後,他開始覺得,恢復佛教的地位對於鞏固新政權有益無害,所以到了晚年才逐漸開始扶植佛教,並經常和名僧一起探討佛法,採用儒佛合一的方式進行思想統治。

 

結束語

 

德川家康是一個極為複雜的歷史人物,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也難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把他的功過是非評述清楚。山岡莊八寫的這部《德川家康》長達一千多萬字,他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部引人入勝的超級長篇小說,更是一部日本式的權力遊戲教科書。今天我們通過三個拆書維度對這本書進行解讀,只能算是管中窺豹:

 

1.忍:從十三年人質生涯到清州同盟

2.戰:從三方原合戰到關原合戰

3.治:確立日本幕藩體制並一統天下

 

讀書本來就是一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你不需要完全認同德川家康,也不需要完全認同這部作品,只要它能給你帶來一點啟發,那麼你所花費的時間就是值得的。在商界領域,這部書可以被看作是日本式的商業遊戲教科書。

 

很多中國人在和日本商人做生意的時候會發現,日本商人的計算非常精密,給你留下的利潤空間甚至精確到剛好能讓你活下去,讓人既不願意接受,又不想拒絕,很容易就陷於被動。或許在《德川家康》這部書當中,你能夠發現日本文化的深層元素,並進一步找到破解之道。【拆書人:黃碧影】

掃碼試聽7天

相關焦點

  • 可複製領導力千企走戈壁玄奘之路戈壁徒步挑戰賽全面啟動揚帆起航
    原標題:可複製領導力千企走戈壁玄奘之路戈壁徒步挑戰賽全面啟動揚帆起航 可複製領導力千企走戈壁 玄奘之路戈壁徒步挑戰賽 全面啟動 4天3夜,108公裡 它是對玄奘精神的一路追尋 它是對個人能力的一次淬鍊
  • 美家點點——部門聯動,為創業者致富之路「保駕護航」!!
    美家點點與創業者的合作方式屬於全程「保姆式」扶持,十大部門聯動,為創業者致富之路「保駕護航」!!PD企劃部:資深活動策劃經理為您提供門店開業、節假日營銷、店慶日宣傳日等所有活動方案,日常線上線下拓客手段隨時助力攬客;資深平面設計師為您設計開業門店所需所有VI物料;資深媒體渠道經理為您量身打造媒體宣傳推廣計劃……師資培訓部:美家點點移動網際網路家政服務團隊,有一支二十餘名行業內資深行業大咖組成的金牌師資團隊,各位老師均從事家政保潔行業10年以上,為創業者提供家政保潔、家電清洗
  • 德川家康家族的傳承智慧
    秀忠當年從統一日本建立江戶幕府的父親德川家康的手中接過大將軍的重任時,也被包括他自己在內的所有人質疑,只有父親深信他的仁義忠勇並堅定交班。如今秀忠將軍已近遲暮之年,日趨衰弱的身體讓他不得不考慮德川家族的繼承安排。而秀忠的長子家光整日沉迷於玩樂,看上去不具備堪當大任的能力。於是秀忠誠意請教智囊班底,曾經追隨並輔佐過德川家康的老臣。
  • 北川有聲書 | 德川家康:更名改姓與匠人精神
    再回到我們的戰國故事,上回我們說到,松平家康,在他25歲風華正茂的時候,正式改姓「德川」,以此證明自己純正的貴族血統,為他未來的人生抱負做起了準備。而就在改名為「德川」的同年,家康迎來一個擴張勢力的好機會。甲斐國的武田信玄,看準了今川氏真的孱弱,藉口今川家不再給武田家運海鹽的事情,背棄了「北條-武田-今川」的三家同盟,開始率軍進攻今川家。
  • 《葵 德川三代》不新的德川家康
    因為看書的原因,把大河劇《德川家康》重新拿出來放。龐大的49集也未能如山岡莊八的《德川家康》般洋洋灑灑道盡老烏龜的一生,劇中主要是寫了秀吉逝世到三代將軍家光孩子出生這段時間的事情。對於秀吉死後,家康一步步奪取豐臣家天下的事一直如魚刺在喉。
  • 德川家康能稱得上日本的司馬懿德川家康的名聲為何比司馬懿好
    曹操生前,司馬懿就是一個秘書,曹氏集團的內部事務他是參與的,這和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之間的關係很不一樣。清州同盟結交之初,織田信長是尾張國主,家康是岡崎城主/西三河領主,儘管兩人實力上有很大的差距,但根本不存在像曹操和司馬懿那樣的上下級關係,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是各自為政的。
  • 豐臣秀吉為什麼不殺德川家康?
    剛問答給我推薦了個「豐臣秀吉為什麼不殺德川家康」的提問,點進去看了下,清一色的回答都是這樣兩種:1.豐臣秀吉想殺,殺不了
  • 名古屋城,德川家康所建
    名古屋城,德川家康所建,日本三大名城之一,名古屋的標誌建築之一。還沒有到大門,就看到很多殘留的城牆。現在名古屋城遺址的大片區域,叫做「名城公園」。公園內主要分幾塊,本丸、西之丸和二之丸等,不過主要看的是本丸(中央方形部分,天守閣和本丸御殿)。
  • 創建德川幕府時代的德川家康,為何早年被逼殺死自己老婆與兒子
    (德川家康)德川家康14歲的時候,娶了戰國時代另一個大家族今川氏家族今川義元的養女築山殿。今川義元肯把女兒下嫁他,其實是想以此控制德川家族。德川家康17歲的時候,築山殿為他生下長子德川信康。次年,又生下次女德川龜姬。築山殿因為生育有功,又仗著自己是今川義元的養女,便經常對德川家康吆五喝六,要求德川家康要對她言聽計從。不過後來,今川義元和織田信長爭霸中戰死,今川家族勢力逐漸衰弱。本來依附今川家族的德川家康,迅速轉變態度,與如日中天的霸主織田信長結為盟友。為了鞏固同盟關係,德川家康還為長子德川信康求娶了織田信長的二女兒織田德姬。
  • 德川家康:織田舂米,羽柴和面做餅,德川坐享其成?
    被稱為老烏龜的德川家康並不是簡簡單單熬死對手,日本江戶落首裡就是一個坐享其成的狡詐吃餅人,在日本人心中名氣遠遠不如同時代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作家司馬遼太郎筆下的德川家康隱忍謹慎,城府頗深,山岡莊八厚厚十三本裡更多歷史小冷門與小說家一廂情願地拔高,和歷史還是有很大出入。
  • 築山殿是德川家康的正妻
    佐名和關口親永井伊直平的女兒佐名為什麼恨井伊家?關口親永和佐名是築山殿的父母。築山殿是德川家康的正妻,卻因捲入長子·信康的騷動而去世,其慘無人道的死期在戰國粉絲中廣為人知,實際上,即使她的母親·佐名,也是相當複雜的關係嗎?等成為關口親永的妻子,並且迎接著最後。
  • 德川家的後代現在都在幹什麼
    德川將軍家後裔 德川家下代當主——德川家廣 小學
  • 日本戰國三傑之三: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1543年生於岡崎城,是三河國的君位繼承人。三河國這個諸侯小國的地理位置,夾在尾張國(織田信長的父親掌權)和駿河國這兩個強國之間。可德川家康的爺爺德川清康少年時就是軍事奇才,兩個強國也曾被壓的抬不起頭來。但是1535年德川家康的爺爺突然被殺,國內發起政變,德川家康的父親德川廣忠被追殺逃往別國。
  • 日本忍者:從德川家康的特戰部隊,到德川吉宗的「錦衣衛」
    日本戰國末期,被稱為鬼半藏的服部正成,乃德川家康手下十六神將之一。他在跟隨德川氏東徵西討的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最突出者,是在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殞命之後,護送家康從堺港回到三河國。兩地直線距離不遠,卻很危險。服部半藏在前探路,待確定安全後,再請德川家康通過,行程千餘裡,在當時即被稱為奇蹟。
  • 天婦羅——德川家康舌尖上的絕唱
    忍耐六十載,一舉奪天下在日本戰國時代有三大梟雄,一是叱吒風雲但中道崩殂的織田信長;二是巧言善變,從農民到首相的豐臣秀吉;三是堅毅隱忍,熬得江山,開三百年幕府的德川家康。當年的德川家康走過艱辛的六十年,一路跌宕起伏,刀劍矢石下討生活,在織田信長身邊背黑鍋,擋住東邊的槍彈,在豐臣秀吉手下隱忍不發,絕不輕易冒頭,方能一路平安。好在他懂得醫術,心境平和,注重養生,熬到花甲之年,等到豐田秀吉過世以後,才一舉出手,關原一戰定鼎,奪了天下,開啟了德川幕府的新時代;到了七十五歲、在大阪夏之陣取勝,真正定下了大日本的局勢,往後三百年都穩坐日本的江山毫不動搖。
  • 專欄|《破軍星》:德川家康其實是贗品?!
    不過雖說是『二分』,但畢竟豐臣秀吉拿了大頭兒,德川家康只有一小口。然而只是這一小口就足以讓豐臣氏坐立難安,所以自打滅了北條,在實質上已經統一後,就忙不迭地把德川一族明升實貶,打發出去了。織田信長的兒子眼看老爹打下的江山就這麼一步步落入外人手裡,心中不甘,曾攛掇德川家康與豐臣秀吉幹上一仗,企圖坐收漁翁之利。
  • 日本名人專題介紹(三十八) 德川家康
    並於永祿9年12月29日(1567年2月18日)得敕許,改姓德川(據說德川是其祖先居住地源頭德川鄉)。事實上,家康是篡改了祖譜,僭越改姓。但自此德川氏被公認源自清和源氏分支新田氏支流德川氏系。這一舉動是為了表明自己是源氏後裔,希望有朝一日成為徵夷大將軍,從此家康就開始了自己的爭奪天下之路。
  • 德川家康之妻築山殿,為何與長子德川信康,因為一封信而身亡
    織田信長的女兒德姬是德川家康之子,德川信康的妻子。由於她的一封控告自己婆婆和丈夫的信,讓織田信長下令德川家康殺掉自己的正房築山殿和德川信康。被逼無奈的德川家康只好服從了織田信長的命令。但真的是這樣嗎?要說這件事前,我們先要著重介紹一下築山殿,因為她是這一系列事情的起因。
  • 德川家康:山岡莊八的戰爭與和平
    夜貓導讀 過年回家,除了邊吃東西邊發胖,還會去書房回顧一下以前喜歡的書。還有一塊折頁似的碑石,鐫刻:「武田信玄二十一歲,上杉謙信十二歲,織田信長八歲,日後的平民太閤豐臣秀吉是髒兮兮的六歲孩童。這一年,天文十年———一衣帶水的大海彼岸是明代。」這段文字是山岡莊八的小說《德川家康》突兀而起的開篇。
  • 他是德川秀忠的私生子,幾百年後他的子孫沒有辱沒德川家康的威名
    這也要看哪方面。比如,德川幕府開創者德川家康的兒子德川秀忠,在男女關係上,比起他老爹來,不曉得差了多少檔次。德川家康正妻側室十幾個,兒女加上私生子幾十名,六十四歲還生了個女兒。德川秀忠呢?只有正妻一人。當然,作為男人,作為日本極有權勢者,他也還是有偷腥之想的。不過,也只有一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