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藝理論70年的嬗變與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的文藝理論研究和建設,伴隨著社會主義前進的步伐。走過了不平凡的歲月。70年裡,我國文藝理論研究和建設有過高歌猛進的輝煌,也有過淺唱低吟的艱困;有過大面積的躁動與混亂,也有過反思後的冷靜和清醒。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八回 負屈含冤賢令尹結果 風流雲散怪現狀收場
第一百八回 負屈含冤賢令尹結果 風流雲散怪現狀收場 我們趕回汶水橋,仍舊落了那個店。我仔細一想,銀子是分文沒有了,便是鋪蓋也沒了。取過那衣箱來翻一翻,無非幾件衣服。此時缺少盤費思主義的經濟理論特別是剩餘價值學說的基本內容。在政治,靈柩是萬來不及盤運的了,備了香楮,帶了兩個兄弟,去叩別了,然後長行。到了王家營,開發了車價,渡過黃河,到了清江浦,入到仁大船行。劉次臣招呼到裡面坐下,請出一個人來和我相見。我抬頭一看,不覺吃了一大驚,原來不是別人,是金子安。我道:「子翁為甚到這裡來?」 子安道:「一言難盡!我們到屋裡說話罷。」我就跟了他到房裡去。
-
理論觀照有餘光一一讀李元博《書法美學解析》的札記
,評委們對《書法美學解析》一致的讚譽,認為在書法美學研究已經相當空缺的今天,李元博的這本書,填補了自陳振濂等二十年內的空白,不可多得!現在書法創作發展到現在,更應該以美學的視角,進行反思。我們關於書法史學的考據已經很多了,但對於書法美學、書法本體的再反思還是不夠。有意思的是,陳振濂《書法美學》,二十多年前(1993年)由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二十多年後,這本《書法美學解析》又是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一個是學者,一個是公務員,但都對書法美學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
紀德君:《中國說唱文藝研究叢書》前言
對於真正最通俗的民間說唱文藝,仍然不夠重視,投入的學術力量嚴重不足。二十世紀上半葉,一些前輩學者在說唱文藝文獻的尋訪與發現、資料的勾稽與考辨、目錄與索引的編制、作品的校勘與整理,以及說唱文藝文獻的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篳路藍縷的開創性工作,這為後來的說唱文藝研究打下了根基。
-
【國藝風雲】若若之芳——杜春霞書法賞評
1989年畢業於鐵嶺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並留校任教,現為文學院中文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鐵嶺市書協理事。作品曽在「第二屆新世紀全國教師三筆字書法作品大賽」中獲教師毛筆字三等獎、在「遼寧省紅色詩歌書法大賽」中入展;論文《靜心懸旆 君意如鴻——廖靜文其人其書》獲鐵嶺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優秀獎;曾在《書法賞評》、《書法導報》、《青少年書法報》等國家級報刊雜誌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
-
《中國文藝評論》2020年第12期目錄與篇目摘要
同時,他在理論研究、作品創作等方面也有重要的成果。本文試從聲樂演唱和理論、教學經歷與音樂作品創作等領域對應尚能的成就與貢獻進行梳理與解讀。朱以撒,1953年8月出生於福建泉州。1966年小學畢業,1969年作為知青前往福建省清流縣務農,1978年考入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留校任教。工作起始從事中國現代散文史資料整理工作,後從事書法藝術教學、創作與理論研究。曾講授《中國書法史》《書法美學》《書法史論》《書法創作論》《書法作品欣賞》《書法批評》等課程,兼及散文創作,以藝濟文,以文箴藝。
-
揚州八怪在書法的發展上到底有什麼作用?現在我們來看看
畫家派書法由元代山水畫家倪攢、黃公望等首開先河,經明代文微明、唐寅等的進一步發展,到清代,畫家書派盛極一時,凡精於繪畫者,大多也精於書法,他們作書如作畫,通過書法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尋求情感的超脫。清代的畫家書派是一支由清初四大畫僧和揚州八怪組成的奇特隊伍,他們每個人的書法風格迥異,強調個性的解放,具有強烈的反叛精神,把傳統的審美法則置之度外。
-
碑帖與書法的研究
蔣吟秋像蔣吟秋(1897年—1981年) 字鏡寰,江蘇蘇州人。生前為江蘇省書法印章研究會理事,蘇州市書法印章研究會會長,江蘇省圖書館學會名譽理 事,蘇州市圖書館學會顧問。1949年後,作品多次入選在日本舉辦的書法作品展。1963年在南京、杭州、 瀋陽、常州等地舉辦個人書法展。蘇州滄浪亭、徐州鳳凰山、蘇州虎丘山和北寺塔等處有其題寫的碑文、亭記及匾額。著有《滄浪亭新志》《吳 中藏書先哲考略》《文選書錄述要》《版本學答問》《蘇州景物詩選》《完書圖記》《秋廬雜詠》《秋廬吟稿》《隸書研究》《書法研究》等。
-
伯仲或難分,是非終可辨 ——論二十年來文化藝術界之怪現狀
首先要聲明,這篇文章會diss很多人的「作品」,但我主要是用以說明怪現狀,而並非針對這些人和他們的作品本身,怪現狀才是我最想diss的核心內容,
-
邱振中是一流理論家,其書法為何反叛傳統?許是對傳統無能為力
邱振中但頗有意味的是,邱振中卻幾乎很少從當代書法美學的既有框架來探討書法問題,而是將研究的視角放在書法的形式分析上。他的研究有著獨特的語言,再加上他研究的特點和西方現代學術研究保持著聯繫,使他成為將書法與現代人文學科進行整合研究的前沿人物。
-
第一個以現代美學觀點撰寫書法美學專論,鄧以蟄的《書法之欣賞》
中國書法史上, 第一個以現代美學觀點撰寫書法美學專論的, 是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論家鄧以蟄先生 (1892—— 1973) 。這位清代書法家鄧石如的五世孫, 與朱光潛、宗白華同為現代中國早期從事美學研究的安徽籍同鄉, 和宗白華並稱「南宗北鄧」的著名學者, 早在民國二十六年 (1937年) , 即擬撰寫一組總題為《書法之欣賞》的書法美學專題論文 。
-
【書法專輯】龍門二十品
而龍門二十品又有兩種,在清代,二十品含《優填王造像》,而後因考《優填王造像》為立於唐代,以《馬振拜造像》替換。故在不厭書法匯集的《龍門二十品》書法專輯實際含了二十一品,以求全貌。其中龍門四品(參考:【書法專輯】龍門四品)已經介紹,在此不再贅述。《一弗造像》,又稱《步轝郎張元祖妻一弗為亡夫造像記》。造於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康有為評價此造像記的書法是"沉著,勁重"。「太和廿年,步輦郎張元祖不幸喪亡,妻一弗為造像一區,願令亡夫直生佛國」。字數雖少,但卻端莊整肅,大氣凜然。全篇方筆為主,顯得沉著,厚重。書法風格遒勁沉穩。但在嚴整之中也不乏靈動之筆。
-
李桂奎:黃霖先生中國古代小說理論研究的建樹與境界
四十多年來,黃霖先生一直勤奮耕耘在復旦大學中國文學批評史這塊園地上,不僅以其嚴謹和睿智在中國古代文藝理論體系建構、近代文學與文論、文學史學與文學研究史研究等各個領域引領著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術潮流,而且還在小說與小說理論研究上獨樹一幟。
-
深圳文藝名家 | 胡經之——改革開放春風吹來的文藝理論和美學大家
3日,在深圳圖書館二樓設立的「深圳文藝名家——胡經之先生成果展」上,記者見到已經85歲高齡的胡經之教授,鬍鬚雖已雪白,身型稍顯瘦弱,但目光依舊炯炯和善。來深31年,胡經之對深圳情深且重。在2016年4月22日,他向深圳圖書館捐贈了自己在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末收藏的2000餘冊文獻。
-
汙泥脫水研究現狀與新認識
本文從理論和技術2個方面歸納總結汙泥脫水的發展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從排水通道的角度重點分析了汙泥脫水的微觀過程,認為汙泥脫水的微觀研究不能將汙泥固體顆粒與水分隔開來,而應該以排水通道為「紐帶」將之視為一個整體,汙泥脫水的微觀研究應該注重從排水通道的角度去分析其淤堵機理。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六回 符彌軒調虎離山 金秀英遷鶯出谷
我仔仔細細把繼之那封信看了一遍,把這件事的來歷透底知道了,方才安歇。 此次到了上海之後,就住了兩年多。這兩年多,凡長江、蘇、杭各處,都是繼之去查檢,因為德泉年紀大了,要我在上海幫忙之故。我因為在上海住下,便得看見龍光和符彌軒兩個演出一場怪劇。原來符彌軒在京裡頭,久耳苟才的大名,知道他創辦銀元局,發財不少。恰遇了他祖父死了,他是個承重孫,照例要報丁憂。但是丁憂之後,有甚事業可做呢?
-
薛養賢:書法,不是和驢比叫聲大!
今天來到會議現場,我很高興,高興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我跟李元博先生是多年的老朋友,今天來祝賀他的喜事,所以我高興;第二個,今天見了書法界很多同道也都是好朋友,所以我也很高興;第三個原因呢,是成立陝西元博書法美學研究院的這個事情讓我高興!所以我今天專門來參加這個活動。
-
今日寧波|近兩年文藝創作成果集中亮相 寧波市文藝獎評出
中國寧波網記者崔小明 通訊員王吉今天,寧波市文聯發布消息,2018年至2019年度的寧波文學獎、寧波美術獎等各文藝門類常設性獎正式評出,這是近兩年寧波文藝創作成果的一次集中亮相。成就獎獲得者張少策2017年,寧波市文聯在原「優秀文藝作品創作獎」基礎上改進設立「寧波文藝獎」,包括寧波文學獎、寧波戲劇獎、寧波美術獎、寧波書法獎、寧波攝影獎、寧波音樂獎、寧波舞蹈獎、寧波曲藝獎、寧波民間文藝獎、寧波電視獎、寧波電影獎、寧波文藝評論獎。
-
曲衛國 | 跨文化研究理論與個體思想的閉合
曲衛國 教授原文發表在《當代外語研究》2020年第3期,經作者授權由 「外國文學文藝研究」 微信公眾號推出。就個體思想發展而言,跨文化交際的重要價值不是固守成法,而是在這個過程中突破自身文化的局限,吸取其他文化的有用之處來豐富自己的認知框架,使個體的認知途徑多樣化。從人類思想發展史看,每次思想的飛躍都是個體突破自身文化約束的結果。我們曾經用馬建忠的《馬氏文通》來證明突破本族文化認知框架的重要性 (曲衛國、陳流芳 2016)。如果馬建忠當年沒有在天主教耶穌會徐匯公學 (College of St.
-
有研究質疑暗物質理論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根據那些對公認的物理學持懷疑態度的人的說法,物理學家需要使用新的運動和引力理論來解釋宇宙,而不是接受一種叫做暗物質的擬議物質的存在。這些新理論的通用名稱是MOND,是牛頓動力學修改的簡稱。圖註:引力使星系旋轉。天文學家可以研究距銀河系中心不同距離的恆星速度,以尋找暗物質或其他新物理學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