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八怪在書法的發展上到底有什麼作用?現在我們來看看

2020-12-23 書法名家堂

中國書法與繪畫自古息息相通、同源異流,到元代出現了畫中大篇幅題字的創作形式,使書與畫輝映成趣,別具特色。畫家派書法由元代山水畫家倪攢、黃公望等首開先河,經明代文微明、唐寅等的進一步發展,到清代,畫家書派盛極一時,凡精於繪畫者,大多也精於書法,他們作書如作畫,通過書法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尋求情感的超脫。清代的畫家書派是一支由清初四大畫僧和揚州八怪組成的奇特隊伍,他們每個人的書法風格迥異,強調個性的解放,具有強烈的反叛精神,把傳統的審美法則置之度外。現在,我們來說說揚州八怪的其中的幾位:

(一)石濤

石濤(1641-1724年)原姓朱,名若極,明朝王室後裔,後出家為僧,釋號原濟,又號石濤、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在石濤年幼明亡時,其父被殺,由內官救往湖南全洲,為避難求生,21歲出家為僧。坎坷的人生經歷讓石濤選擇了逃於禪,隱於藝,他詩書畫「三者兼絕」。

石濤傳世的書法作品並不多,但他繪畫中書法的題跋數量是相當的可觀。從書畫作品來看,我們不難發現,石濤的書法和他的畫風非常一致,既不拘一格,又磅礴大氣,古樸自然。但其書法的總體特點是樸拙、古怪。石濤追求異體字和古體字所表現出來的「古怪」效果,甚至還有一些他自己杜撰的文字。從這些異體字、異寫字、杜撰的字中,可以看出,石濤對自我個性的追求,對國破家亡現狀的無可奈何,用他的「怪」來表達對清廷的反抗。

(二)金農

金農(1687-1763年),字壽門,一樣,金農也曾有考取功名的追求,別號冬心先生、曲江外史等。同所有讀書人為參加博學鴻詞考試而數次進京,但幾經周折一無所獲,50歲後因仕途無望,在揚州以賣畫為生,金農居揚州賣畫時間最長,成就居「揚州八怪」之首。「金農不僅是個書畫家,而且工詩文,精鑑賞,能治印,善刻硯,是『八怪』中修養最為廣博的畫家。」

金農以「漆書」著稱,特點是橫粗豎細,稜角分明,墨黑似漆。從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其橫畫寬厚,豎筆瘦削,字形變方扁為豎長,上部緊密,拉長撇畫,古穆蒼厚,別開生面。金農還把漆書筆法導入楷書,其楷書分為兩大類:一種是體態較豐滿的楷書,多用側鋒寫成,行筆艱澀,粗重的筆畫將字的空間擠成一團,密不透風。另一種是其題畫常用的瘦硬型楷書,下筆尖銳,融入了雕版字的韻致,大小不一,筆畫歪斜。可以說,金農將怪誕發展到了極致。

(三)鄭燮

鄭燮(I693-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鄭板橋的「六分半書」即「板橋體」和金農的「漆書」一樣的驚世駭俗。鄭燮對書法的革新表現在他對各種書體的揉合上,他融隸、楷於一體,摻入行草和篆意,並以畫蘭、竹之法入書,創造出非隸非楷的新風格。他的章法更是打破傳統,隨勢擺布,大小相逐,寬窄不拘,猶如亂石鋪街。他的這種突破書畫審美範疇的做法,反映了鄭燮憤世嫉俗、懷才不遇的情懷,鄭燮晚年的書法,更進一步走向極端和誇張。鄭燮可謂將「亂」發展到極致。

綜上所述,清代的畫家書派是清代書壇開出的一朵奇葩,他們在傳統帖學衰微的情況下,另尋出路,志在出新、出奇,總體特點是怪、亂。這樣的一個特殊群體創作的書法作品作為書壇一支奇葩,起到豐富書壇面貌的作用尚可,如果後繼者皆沿著此路前行,試想中國的書法將向何處發展。

相關焦點

  • 他位列「揚州八怪」,為何書法仍不出名?原來是「怪」過頭了
    作為「揚州八怪」的一員,楊法位居其中,但名頭不太響。「八怪」是一個統稱。一個響亮的名詞有好處,可以讓人迅速記住,但也容易泯滅各自的個性差異,只落下一個「怪」字。楊法書法看待「揚州八怪」,最終還要回到個案本身。
  • 「揚州八怪」都有誰?
    「揚州八怪」指清代乾隆年間活躍在江蘇揚州畫壇的革新派畫家。其人數和姓名說法不一。李玉棻在《甌缽羅室書畫目過考》中指出「八怪」分別為汪土慎、黃慎、金農、高翔、李鱔、鄭燮、李方膺、羅聘8人。其實不止8人,且人名亦不固定。
  • 「揚州八怪」是哪八怪?清代揚州畫派精品展廣州開展
    「揚州八怪」都有哪幾怪?策展人、廣州藝術博物院副研究館員陳志雲介紹,清代康雍乾時期,在東南重鎮揚州出現了一股藝術革新的潮流,其代表人物有金農、鄭燮、黃慎、汪士慎、李方膺、李鱓、高翔、羅聘、陳撰、高鳳翰、華嵒、邊壽民、李葂、楊法等。清代評論家因這群畫家的行為和藝術皆與時俗不同而以「怪」稱之,於是出現了「揚州八怪」的提法。
  • 清朝野文人畫家被稱「揚州八怪」,到底怪在哪裡?
    清朝野文人畫家被稱「揚州八怪」,到底怪在哪裡?一、揚州自古地傑人靈,人才濟濟。要在這個地方出名,本身極不容易,藝術金線較高。康乾時期,社會經濟較之前空前發達,而社會階層也更回固化。雖然清朝的統治已經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但不能排除漢人對「」當官「」這個命題的異樣心理。以「怪」稱之,最重要是因為與傳統儒家「學而優則仕」格格不入。這些文人畫家個個詩書滿腹,但都沒有當官,或者沒有當上要職,或者當一時間後由於種種原因而辭官。他們有崇高的人生理想,有經天緯地的人生追求,但又不滿於官場的阿諛奉承,所以寄情於山水與筆墨之間,以書畫為寄託,也為生計,遠離廟堂,故稱之為「怪」。
  • 「揚州八怪」,怪在哪裡,是八個人還是一群人
    文/陳克斌說起「揚州八怪」,常常有人認為就是那八個在揚州賣畫的畫家,其實不然。「揚州八怪",是清.康乾時期活躍於揚州地區的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的總稱,也常稱其為"揚州畫派"。那麼,就竟「揚州八怪」是具體的八個人還是一批人,他們「怪」在哪裡?利用這個機會,弄弄明白。
  • 揚州八怪之高鳳翰,55歲病殘右臂改用左手,反而造就古拙書風
    在其短短66年的人生中,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書、畫、印、硯等藝術精品。美術史上把其列入「揚州八怪」之一。碑學的興盛與帖學的衰微是清代書法史最為重要的篇章。這個時期是帖學與碑學相抗衡的階段,又是「揚州八怪」藝術思潮的開始階段。高鳳翰便是處在帖學、碑學相抗衡的階段,他不僅僅是這股碑學復興風氣的追隨者,又是當時帖學的一位佼佼者。
  • 揚州八怪金農作品欣賞:繪畫造詣勝過齊白石,詩文奇特有創意
    一個時代就有一個朝代的文化名人,他們的繪畫作品或者是詩文都代表著那個時代人們的審美。揚州八怪大家都聽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金農的書法繪畫作品。
  • 嘉德春拍預展拍賣品 「揚州八怪」鄭板橋的書畫印章在列
    揚州發布記者 王鑫 王璐2020嘉德春拍今天在北京預展,作為國內大型拍賣之一,每年的嘉德拍賣,都會吸引眾多關注目光。在今年的拍賣品中,「揚州八怪」鄭板橋的兩件巨幅作品,以及他的一枚印章,格外引人注目。紀曉嵐第七世孫女收藏《逃荒行》體現愛民情懷預展的鄭板橋書法作品,高180cm,寬41cm,名為《逃荒行》,註明在「山東作」,時間為「乾隆丁丑暮春」,落款為「板橋居士鄭燮書於佔月亭」。這是鄭板橋於乾隆十一年(1746)由範縣蒞濰縣任知縣,正際濰縣連年災荒,出現「歲連歉」、「人相食,鬥食值錢千百」的哀鴻遍野的局面。
  • 金農憑藉濃厚的學養,成為了揚州八怪之首,文學造詣頗高
    作為揚州八怪當中首屈一指的人物,金農在自己很小的時候,便開始研習書文繪畫,在文學藝術方面造詣頗高。之所以在之後的時間裡面取得較高的文學成就,與金農濃厚的學養不無關係,同時又因為他天性散漫,傳世作品數量是非常少的。或許是物以稀為貴的原因,由金農創作的繪畫作品,也成為了收藏家爭相追逐的焦點之一。
  • 黃慎繪畫藝術研究:石濤、「揚州八怪」對黃慎繪畫風格形成的影響
    作者:陳小娟(福建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如果說黃慎選擇學藝從而開始藝術生涯是一種偶然,那麼石濤和八怪對黃慎的影響則是必然的。清代畫壇,流派紛呈,有仿古循規的「四王」,也有恣肆汪洋的「四僧」,還有寫實情景的「金陵八家」,豪放不羈的「揚州八怪」。
  • 淺談「揚州八怪」及其繪畫作品風格
    「揚州八怪」, 究竟具體指哪八位或是更多畫家的代稱, 歷來說法不一。他們的閱歷也不盡相同, 但皆命運多舛, 他們多出身於沒落的地主階級, 有較好的文化素養, 且大都經歷過窘迫困頓的生活, 所以比較容易接近和了解下層人民。再者, 為了生存, 他們不得不依附於揚州的鹽商和富裕市民的審美趣味。
  • 古有揚州八怪奇,今有金陵八痴妙一一金陵八痴作品套裝賞析
    作者:墨笑導語:在中國藝術發展史上,揚州八怪以其承古開今之創新精神,創作了無數藝術珍品,早已載入史冊。他們留給後世的不是物質財富,而是價值連城的作品!千秋萬代,萬代千秋,揚州八怪將永遠植入中華兒女追求藝術價值的靈魂裡。
  • 清代書畫家金農,文學造詣頗高,被譽為揚州八怪之首
    金農是揚州八怪的核心人物,從小就喜歡研習書畫,在文學造詣方面有很高的天賦。也被世人們稱為「揚州八怪」之首。由於金農天性散漫,流傳後世的作品並不多。正是因為稀少才讓他的作品備受青睞,為了收藏家爭搶的對象。
  • 走近揚州歷史名人——八怪之一鄭板橋的傳神書畫!
    作畫時,他竟關注現實生活,以深刻的思想、如槍似劍的文字針砭時弊;怪,當他人用盡手段爭取官位時,他竟灑脫的丟棄熱烘烘的烏紗帽,「獨釣寒江雪」;怪,當他人還擔憂自己不夠精明之時,他竟直呼「難得糊塗」......他是誰?便是八怪之一的鄭板橋。 鄭板橋生平
  • 「揚州八怪」之一,為民請命得罪知府,寫下千古名作
    在歷史上,總是有那麼一些人,不畏強權,心繫百姓,進而得罪上司,或被貶,或被殺。今天在這裡要說的是「揚州八怪」中的一個人,他在晚年時候不畏強權,為民請命,寫下了一首千古名作。揚州八怪真的是怪物嗎?在這裡也許大家不知道「揚州八怪」是什麼,真的是怪物嗎?在這裡解釋一下,這裡所說的「揚州八怪」說的是歷史上的一批人,主要有金農、鄭燮、黃慎、李鱔、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這批人是清朝時候活躍在揚州地區的書畫家。例如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一生沒有當過官,50歲才開始學畫,卻能迅速成為一代名家,不過這樣的才子,晚年孤獨,只能靠賣畫為生。
  • 看看清朝時期,揚州鹽商究竟有多炫富
    就跟著這個廚師到後院一看,果然有100多隻老母雞在那,餵養的飼料還真的是一堆中草藥:什麼人參啊,大棗啊等等。黃老闆這才相信,原來這雞蛋貴是有道理的啊! 這個故事也讓我們見識了古代揚州鹽商生活的奢侈。每天早上的兩個雞蛋就值二兩銀子,估計能夠咱們吃好幾年雞蛋的了。當時一個普通市民一個月的收入還不到二兩銀子,更何況這只是人家的一頓早飯而已。
  • 書畫界的杜甫——「揚州八怪」之黃慎
    黃慎(1687—1768),中國清代傑出書畫家,漢族,福建寧化人,初名盛,字恭壽,恭懋,躬懋、菊壯,號癭瓢子,別號東海布衣,揚州八怪之一
  • 「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如何畫筍、吃筍
    日前,「國博珍藏雲欣賞」帶來昔耶居士——清代書畫家金農先生的《花卉蔬果冊》,帶領大家開啟一次畫上的美味之旅。這幅《花卉蔬果冊》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曾於「瑞彩平安——2020新春展」中展出。畫中,金農筆下這一把筍尤其新鮮,仿佛應春雷破土而出。
  • 坎坷波折的身世,不落窠臼的技法,特立高標的品行: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是清代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這些書畫家主要活動在揚州地區,推崇石濤、徐渭的潑墨技法,鄭燮(即鄭板橋)更是自稱「青藤門下走狗」。按照大多少人認可的說法,揚州八怪包括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鄭燮、高翔和汪士慎八人。
  • 生機勃發,古雅拙樸——「八怪」之首金農墨梅作品欣賞(圖)
    金農自畫像金農的書法作品較揚州八怪中的其他人來說,傳世作品數量是非常少的。金農最初不以工書為念,然而書法造詣卻在「揚州八怪」中成為最有成就的一位,特別是他的行書和隸書均有著高妙而獨到的審美價值。他首創的「漆書」,是一種特殊的用筆用墨方法。「金農墨」濃厚似漆,寫出的字凸出於紙面。所用的毛筆,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濃墨,行筆只折不轉,象刷子刷漆一樣。這種方法寫出的字看起來粗俗簡單,無章法可言,其實是大處著眼,有磅礴的氣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