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八怪之高鳳翰,55歲病殘右臂改用左手,反而造就古拙書風

2021-01-13 俊東說畫

導語:高鳳翰工詩文、書畫、印、硯、樂。在其短短66年的人生中,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書、畫、印、硯等藝術精品。美術史上把其列入「揚州八怪」之一。

碑學的興盛與帖學的衰微是清代書法史最為重要的篇章。這個時期是帖學與碑學相抗衡的階段,又是「揚州八怪」藝術思潮的開始階段。

高鳳翰便是處在帖學、碑學相抗衡的階段,他不僅僅是這股碑學復興風氣的追隨者,又是當時帖學的一位佼佼者。

他的特殊之處不僅僅是處在碑帖相抗衡這個特殊時期,更主要的是其在55歲病廢右臂而不得不改用左手作字,從而造就了他晚年生澀、古拙、奇肆的書風面貌。

《張在辛赤壁賦書畫卷引首》

01早年對帖學深刻把握

高鳳翰出生在一個祖輩亦鹽亦農、父輩亦儒亦官的多元化家庭,這個大家庭的文化、藝術氛圍給高鳳翰一生的追求及為人、為藝等方面以刻骨銘心的薰陶。這種心態和性格也影響了他早期的書風。

清初時期,皇家為了穩固江山,一邊採取漢化政策,為我所用。一邊又對漢族歧視鎮壓,大興文字獄。許多文人為了逃避政治迫害,紛紛走上了稽古之路。以至於清初書風,一方面沿著明朝帖學一脈發展,另一方面由於金石考據學的興起,尋碑訪古之風漸熱,改變了人們因受到統治者喜好而風霏朝野的諸如二王、趙子昂、董其昌秀美工穩一路之書,形成了帖學衰微而碑學興盛的局面。

高鳳翰便是這個時期帖學一路書風的成功者,雖然其書風仍受到統治階級審美取向的影響,從其中年時期書風面貌來看,他對傳統帖學的理解和吸收足以顯示其對藝術的敏銳察覺力。

高鳳翰取法廣博,然歐陽詢一直貫穿在其學書的整個歷程。他的行書以歐陽詢為根基,旁涉其他歷史諸名家,如趙子昂、惲壽平、黃道周、徐渭等。取長補短,力圖在帖學的範疇內摸索,形成自己較為獨特的面貌。

高鳳翰充分吸收了趙子昂儒雅、甜美的書風,用筆嫻熟技法精湛的優點,並將其充分地反映在其中年時期的作品中去,故中年時期高鳳翰幾幅最具代表性的《南村遊山新舊稿》、《詩序稿》、《題畫詩卷》等作品無論是在用筆還是在結體上均流露出書學趙子昂的痕跡。

而黃道周對高鳳翰的影響不僅僅是在楷書用筆和結體上的借鑑,更多的是在行書體勢上的改變。高鳳翰行書一改早前用筆圓轉,體勢修長,轉而以用筆方切,體勢扁方為主。中年時期《詩序稿》及《題畫詩卷》中無論是用筆還是結體均可以明顯地看出高鳳翰書學黃道周的痕跡。可以說,黃道周對高鳳翰整個行草書的影響絲毫不遜於趙子昂和歐陽詢。

無論是詩歌、書、畫,在技法上,徐渭對高鳳翰的影響都是較為徹底的,最根本的是徐渭的狂放的性格和藝術理念給高鳳翰帶來藝術理念上的徹底影響。在學習徐渭的過程中,高鳳翰一改之前工穩、細膩、甜美的書風,轉而追求恣肆爛漫,點畫狼藉的書風,這種書風一任自然,放縱自由,在高鳳翰後來的藝術創作,尤其是其晚年左手書風創作中起著徹底的作用。

《題贈冷仲辰鬥室詩》

02中年病臂之後改左手書寫

高鳳翰被人譽為明清兩朝數百年間以左手擅長書法的第一人。並有詩書畫印四絕之譽。其字形結構飄忽不定,線條似轉不轉,似斷非斷,完全脫離了右手書法的秀麗俊雅之風,變得左衝右突、桀驁不馴。

高鳳翰所處的時代,「士農工商」的社會地位的排列,造就了人們對仕途的強烈渴望。這個時期的文人受到封建文化專制主義得到全面貫徹,思想得到徹底禁錮的時代,紛紛持著「為天地立命,為生民立命」的社會理想,在仕途上掙扎。

高鳳翰便是這個時期典型的文人代表,從他一開始自己的仕途就註定了他生活在這種極度尷尬的悖論之中。他想以自己的才學,通過仕途來實現和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是仕途之路並非像他想像中的那麼順暢。數十年科考的煎熬和十年坎坷的仕途及病臂的打擊,給高鳳翰以清醒的認識,並給他內心帶來極大的痛苦。

此時,詩文、書畫成為高鳳翰唯一能發洩的渠道,他完全有理由將自己的憤懣表現到書畫中去,加之「揚州八怪」藝術思潮的盛行,更給高鳳翰變法以充足的理由和可能性,將其左筆書風加以誇張,形成其晚年恣肆爛漫,生澀古拙的書風。

慣用右手而改為左手的人,要想遵循書法作品從上往下,從右到左的書寫順序,在書寫面貌上會有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對於正書來說是很容易克服的,因為正書的書寫速度比較遲緩,易於控制線條的走向。但因行草書寫速度比較快的緣故,這就要求用筆、線條的走向和字的體勢要在一瞬間完成,這在用左手書寫的情況下是很難把握的。因此我們看高鳳翰晚年的行草書,均出現體勢上扁方,橫畫往右下角取勢,豎畫左下角取勢,用筆下壓,顯得厚重的現象出現。

從右手到左手的適應,高鳳翰經歷了一段痛苦的適應,其在《題畫》上記載:「兩手其一能寫字,並奪其一可能之。怪渠僵直頑筋骨,抵死仍將左手持。南身側身東走筆,角巾斜佛額彈棋。三年墨海沉淪孽,越到精熟越可悲」。

然高鳳翰最終卻憑藉自己對藝術的深刻理解和巧妙的運用,形成自己古拙、生澀、奇肆的藝術風格。甚至,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勸說他的弟侄用左手書寫,這也足見高鳳翰對其此時左手書風的滿意和旨定。

《墨林今話》中也記載了鄭燮的評價:「西園左筆壽門書,海內朋交索向餘。短札長箋都去盡,老夫贗作亦無餘。」海內朋友如此喜愛高鳳翰的書法,甚至壓過鄭燮,可見他的書法受歡迎的程度。

《草書詩軸》

03「揚州八怪」的藝術思朝

高鳳翰之所以有這麼大的藝術成就,除了其早年對帖學的深刻把握有關,亦與他中年病臂之後改左手書寫的生理原因,而形成的較為生拙、古樸一路書風有關,更與他這種書風正好適應和迎合了「揚州八怪」這股藝術思朝有關。

「揚州八怪」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風格,在清代中期書壇異軍突起,引人注目。這一特殊的群體和書風的出現,不僅是這些書家個人經歷遭遇的反映,更是整個時代審美和風氣造就而成。

從書家自身來看,名列「揚州八怪」之中的書家基本都是出身卑微,經歷坎坷。其中高鳳翰、 李鱔和鄭燮雖千辛萬苦擠進官僚階層,也都官小位卑,時間不長便在官場的鬥爭中成為失敗者,其他均與仕途無關。 沒有受到仕途的束縛,他們也就不必為了迎合統治者的喜好而屈就自己對藝術審美的選擇和取向。

除了經歷上的相同和相似之外,這些藝術家還具有強烈的個性和叛逆意識,喜歡標新立異, 不受法度的約束。他們所見到和經歷過的貧困、冷漠及不公平待遇,在心中長久擠壓,已經逐漸積澱成一種本能的反抗和發洩的需要。這種內心需要與其高調的性格結合在一起,便將這种放縱不羈,桀驁不馴,孤峭傲岸反映到作品中去。

因此,這些人的作品中很難找到與當時盛行於官僚文人之間的刻帖風氣相一致的優雅、從容和流麗,而是充滿了崎嶇、生拙與破壞,筆墨之間透露出作者內心深處的反叛與對成法的不屑。此時,書畫已經完全成為他們發洩壓抑不平和展現自我才能,實現自我價值的手段。

在書法的用筆和結字上,他們打破傳統書法審美規範的約束,將繪畫的技巧運用到書法的創作中去,拓展書法的技法和表現力。在用筆上,他們一反前人對中鋒的苛求,大量運用側鋒、 扁筆,誇張頓挫、輕重,並將不同的書體和筆法相互雜糅使用。在結體上,他們充分發揮畫家對空間的獨到理解,以其特有的敏感將規整、方正的字形塑造成千姿百態、富有生命力的獨特造型,達到出乎意料而又令人稱奇的藝術效果。

《隸書詩軸》

總之,八怪的獨特價值和意義,就在於反傳統而標新立異,因此,「怪」即是革新獨創、張揚個性、標舉異端。

高鳳翰雖在揚州八怪中聲名不顯,與那些一招鮮吃遍天的大咖們相比,其藝術創作涉獵之廣卻首屈一指堪稱全才:工詩文,善書畫,精篆刻,擅制硯。而且在書畫創作中由於中年因病右臂風痺而不得已改為左手作畫寫字,越到精熟越可悲,不過反而別出機趣,可謂失之桑榆得之東隅,成就了他不拘成法的獨特面目,並由此在當時揚州畫壇上青雲直上,躋身於藝術圈的頂級階層,陰差陽錯地明清畫史上鐫下了自己的名字。

——END

讓我們靜下心來,向大師學習藝術生活和人生態度。記得關注我的百家號:俊東說畫

相關焦點

  • 高鳳翰 傳世作品
    高鳳翰 牡丹圖 高鳳翰 花卉書法冊題跋 : 清人高鳳翰書畫冊真跡,晚年左手之作,書畫精妙,惜絹素已殘,有損原來精神耳,墨寶難得,仍當珍之可也。龢溪仁愷客紐約時題。印文:南阜居士、左手、豔洗六朝卑(七)將去金陵過花逯,剛看六朝松,石鑿有圖作,聊以仿佛為之。南阜山人左手。印文:鳳翰、阿家翁、老秀才(八)高低探得郎官雀,老懶才過圮二橋。仿拾得山人畫並題,雲阜道人左手識。印文:南村、老秀才(九)此冊系友人攜來屬畫,留西亭遲久,而後竣事。其中頗覺當意,遂以另冊易之。是歲甲子偶兼小健遊戲,各綴小詩漫識前幅存之,老阜左手。
  • 這個畫家 在55歲時才開始用左手畫畫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晚年的高鳳翰,是個用左手寫字畫畫的人。有一些藝術家喜歡用左手書畫,除了天生的左撇子,也有些人是帶點炫技的意思在裡面。但高鳳翰並不是這樣。55歲時,他得了風痺,右臂病廢,再也拿不了畫筆。但他以驚人的毅力,將自己的左手書畫、篆刻練得也爐火純青,令人欽佩。
  • 昱德堂藏揚州八怪精品展4月換展
    高鳳翰《殿春亭圖》卷 局部南報網訊(記者 邢虹)「昱德堂藏揚州八怪精品展」已於2月6日在德基美術館正式開展,展期3個月,共計展出100件(套)書畫精品以及16件文房。觀眾可在換展之後飽覽更多真跡,多角度全方位,盡情領略「八怪」的藝術成就和藝術造詣。無論是持續展出的精品,即將與觀眾見面的「新面孔」,還是與觀眾惜別、被替換下來的展品,都是從昱德堂三百件揚州八怪藏品中精挑細選而來,百幅佳作共同展現了「八怪」個性獨特、大放異彩的創作風範。特別要介紹的是,在換展後展出的「新面孔」中,不乏精中之精。
  • 「揚州八怪」,怪在哪裡,是八個人還是一群人
    文/陳克斌說起「揚州八怪」,常常有人認為就是那八個在揚州賣畫的畫家,其實不然。「揚州八怪",是清.康乾時期活躍於揚州地區的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的總稱,也常稱其為"揚州畫派"。那麼,就竟「揚州八怪」是具體的八個人還是一批人,他們「怪」在哪裡?利用這個機會,弄弄明白。
  • 「揚州八怪」是哪八怪?清代揚州畫派精品展廣州開展
    「揚州八怪」都有哪幾怪?策展人、廣州藝術博物院副研究館員陳志雲介紹,清代康雍乾時期,在東南重鎮揚州出現了一股藝術革新的潮流,其代表人物有金農、鄭燮、黃慎、汪士慎、李方膺、李鱓、高翔、羅聘、陳撰、高鳳翰、華嵒、邊壽民、李葂、楊法等。清代評論家因這群畫家的行為和藝術皆與時俗不同而以「怪」稱之,於是出現了「揚州八怪」的提法。
  • 「揚州八怪」都有誰?
    「揚州八怪」指清代乾隆年間活躍在江蘇揚州畫壇的革新派畫家。其人數和姓名說法不一。李玉棻在《甌缽羅室書畫目過考》中指出「八怪」分別為汪土慎、黃慎、金農、高翔、李鱔、鄭燮、李方膺、羅聘8人。其實不止8人,且人名亦不固定。
  • 嘉德春拍預展拍賣品 「揚州八怪」鄭板橋的書畫印章在列
    揚州發布記者 王鑫 王璐2020嘉德春拍今天在北京預展,作為國內大型拍賣之一,每年的嘉德拍賣,都會吸引眾多關注目光。在今年的拍賣品中,「揚州八怪」鄭板橋的兩件巨幅作品,以及他的一枚印章,格外引人注目。這是鄭板橋於乾隆十一年(1746)由範縣蒞濰縣任知縣,正際濰縣連年災荒,出現「歲連歉」、「人相食,鬥食值錢千百」的哀鴻遍野的局面。鄭板橋目睹農民逃荒東北的慘景,寫下了詩篇。該詩輯錄入《濰縣誌·通紀》卷三內。這幅書法作品,原由馬曼青、紀清漪伉儷收藏,紀清漪是紀曉嵐的第七世孫女。名人之後的收藏,更是為這幅作品增添了些許意味。
  • 淺談「揚州八怪」及其繪畫作品風格
    在這種現實條件下, 「揚州八怪」以敢於創新和勇於實踐的精神, 突破了「文人畫」在創作和作品評價上的『雅俗』標準, 把「文人畫」從逃避現實、脫離生活, 引向關心現實、注重生活。」 (楊新「揚州八怪」述評)就「揚州八怪」的作品來看, 雖各具面貌, 但總體上還是有一個主流畫風:皆縱橫捭闔, 飛動疾速, 三筆五筆, 散漫不經。
  • 鄭板橋對他的畫藝評價極高,擅畫松竹蘭菊-揚州八怪之李方膺
    其實真要計較起來李方膺在"揚州八怪"這個群體裡還是挺特別的一個存在的。因為雖然他被人們列為揚州八怪的一員,但其實他既不出生在揚州也不想其他揚州八怪的畫家一樣常年居住在揚州。那麼既然如此為何要將他列入揚州八怪中呢?
  • 書畫界的杜甫——「揚州八怪」之黃慎
    黃慎(1687—1768),中國清代傑出書畫家,漢族,福建寧化人,初名盛,字恭壽,恭懋,躬懋、菊壯,號癭瓢子,別號東海布衣,揚州八怪之一
  • 清朝野文人畫家被稱「揚州八怪」,到底怪在哪裡?
    清朝野文人畫家被稱「揚州八怪」,到底怪在哪裡?一、揚州自古地傑人靈,人才濟濟。要在這個地方出名,本身極不容易,藝術金線較高。康乾時期,社會經濟較之前空前發達,而社會階層也更回固化。揚州八怪二、這些人總的畫風是不落俗套,但每個人又各有所長,甚至各有所「怪」。比如鄭板橋每次看到犯人遊街時都會畫一幅珠子給犯人當遮羞布。
  • 「揚州八怪」之一,為民請命得罪知府,寫下千古名作
    今天在這裡要說的是「揚州八怪」中的一個人,他在晚年時候不畏強權,為民請命,寫下了一首千古名作。揚州八怪真的是怪物嗎?在這裡也許大家不知道「揚州八怪」是什麼,真的是怪物嗎?在這裡解釋一下,這裡所說的「揚州八怪」說的是歷史上的一批人,主要有金農、鄭燮、黃慎、李鱔、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這批人是清朝時候活躍在揚州地區的書畫家。例如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一生沒有當過官,50歲才開始學畫,卻能迅速成為一代名家,不過這樣的才子,晚年孤獨,只能靠賣畫為生。
  • 揚州,青山遠黛的山水畫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春天來揚州再適合不過了,此時的揚州有清風、細雨、斜柳、瓊花……揚州,地處江蘇中部,長江和京杭大運河交匯處,素來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揚州八怪」之說,由來已久。揚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躍於揚州地區的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美術史上也常稱其為「揚州畫派」。在中國畫史上說法不一,較為公認指:金農、鄭燮、黃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至於有人提到的其它畫家,如阮元、華巖、閔貞、高鳳翰、李勉、陳撰、邊壽民、楊法等,因畫風接近,也可併入。因「八」字可看作數詞,也可看作約數。在揚州當地還流傳這一種說法:「揚州八怪」是指揚州地區的「醜八怪」。
  • 金農憑藉濃厚的學養,成為了揚州八怪之首,文學造詣頗高
    作為揚州八怪當中首屈一指的人物,金農在自己很小的時候,便開始研習書文繪畫,在文學藝術方面造詣頗高。之所以在之後的時間裡面取得較高的文學成就,與金農濃厚的學養不無關係,同時又因為他天性散漫,傳世作品數量是非常少的。或許是物以稀為貴的原因,由金農創作的繪畫作品,也成為了收藏家爭相追逐的焦點之一。
  • 「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如何畫筍、吃筍
    日前,「國博珍藏雲欣賞」帶來昔耶居士——清代書畫家金農先生的《花卉蔬果冊》,帶領大家開啟一次畫上的美味之旅。這幅《花卉蔬果冊》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曾於「瑞彩平安——2020新春展」中展出。畫中,金農筆下這一把筍尤其新鮮,仿佛應春雷破土而出。
  • 坎坷波折的身世,不落窠臼的技法,特立高標的品行: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是清代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這些書畫家主要活動在揚州地區,推崇石濤、徐渭的潑墨技法,鄭燮(即鄭板橋)更是自稱「青藤門下走狗」。按照大多少人認可的說法,揚州八怪包括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鄭燮、高翔和汪士慎八人。
  • 他位列「揚州八怪」,為何書法仍不出名?原來是「怪」過頭了
    作為「揚州八怪」的一員,楊法位居其中,但名頭不太響。「八怪」是一個統稱。一個響亮的名詞有好處,可以讓人迅速記住,但也容易泯滅各自的個性差異,只落下一個「怪」字。楊法書法看待「揚州八怪」,最終還要回到個案本身。
  • 黃慎繪畫藝術研究:石濤、「揚州八怪」對黃慎繪畫風格形成的影響
    作者:陳小娟(福建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如果說黃慎選擇學藝從而開始藝術生涯是一種偶然,那麼石濤和八怪對黃慎的影響則是必然的。清代畫壇,流派紛呈,有仿古循規的「四王」,也有恣肆汪洋的「四僧」,還有寫實情景的「金陵八家」,豪放不羈的「揚州八怪」。
  • 揚州八怪在書法的發展上到底有什麼作用?現在我們來看看
    清代的畫家書派是一支由清初四大畫僧和揚州八怪組成的奇特隊伍,他們每個人的書法風格迥異,強調個性的解放,具有強烈的反叛精神,把傳統的審美法則置之度外。現在,我們來說說揚州八怪的其中的幾位:(一)石濤石濤(1641-1724年)原姓朱,名若極,明朝王室後裔,後出家為僧,釋號原濟,又號石濤、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
  • 古有揚州八怪奇,今有金陵八痴妙一一金陵八痴作品套裝賞析
    作者:墨笑導語:在中國藝術發展史上,揚州八怪以其承古開今之創新精神,創作了無數藝術珍品,早已載入史冊。他們留給後世的不是物質財富,而是價值連城的作品!千秋萬代,萬代千秋,揚州八怪將永遠植入中華兒女追求藝術價值的靈魂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