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野文人畫家被稱「揚州八怪」,到底怪在哪裡?

2020-12-23 虎媽探食一潮汕

清朝野文人畫家被稱「揚州八怪」,到底怪在哪裡?

一、揚州自古地傑人靈,人才濟濟。要在這個地方出名,本身極不容易,藝術金線較高。康乾時期,社會經濟較之前空前發達,而社會階層也更回固化。雖然清朝的統治已經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但不能排除漢人對「」當官「」這個命題的異樣心理。以「怪」稱之,最重要是因為與傳統儒家「學而優則仕」格格不入。這些文人畫家個個詩書滿腹,但都沒有當官,或者沒有當上要職,或者當一時間後由於種種原因而辭官。他們有崇高的人生理想,有經天緯地的人生追求,但又不滿於官場的阿諛奉承,所以寄情於山水與筆墨之間,以書畫為寄託,也為生計,遠離廟堂,故稱之為「怪」。

揚州八怪

二、這些人總的畫風是不落俗套,但每個人又各有所長,甚至各有所「怪」。比如鄭板橋每次看到犯人遊街時都會畫一幅珠子給犯人當遮羞布。 而且畫不畫全看心情,明碼標價,明確不能賒帳。金農有才,但逢考不過,意志浮沉時遊歷全國。生計難當時也靠賣古董、抄佛經,甚至刻硯來增加收入。 這些人由於長期生活在民間與市井,又為了藝術上的突破,無論從畫畫的選材,畫作的畫風,都有極大的創新。所以時人以為怪,他們也樂此不疲,在怪的路上一路狂奔。

揚州八怪

三、中國歷史悠久,從三皇五帝開始,就用一些固定的帶數字的詞組結構指一類人或者一群人。這種情況多不枚舉,俯拾皆是。比如「竹林七賢」,「唐宋八大家」,「永州八記」等等。幾千年的歷史,好記基本上都用過了。來到清朝這個時期,在揚州活躍這個文人畫家群體,他們總的來說出身都比較低微。在封建等級十分森嚴的社會裡,稱他們為「賢」「家」可能都不太適合,或者說前人都用過了,所以就稱他們為「揚州八怪」了。

揚州八怪

相關焦點

  • 「揚州八怪」,怪在哪裡,是八個人還是一群人
    文/陳克斌說起「揚州八怪」,常常有人認為就是那八個在揚州賣畫的畫家,其實不然。「揚州八怪",是清.康乾時期活躍於揚州地區的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的總稱,也常稱其為"揚州畫派"。那麼,就竟「揚州八怪」是具體的八個人還是一批人,他們「怪」在哪裡?利用這個機會,弄弄明白。
  • 「揚州八怪」是哪八怪?清代揚州畫派精品展廣州開展
    「揚州八怪」都有哪幾怪?策展人、廣州藝術博物院副研究館員陳志雲介紹,清代康雍乾時期,在東南重鎮揚州出現了一股藝術革新的潮流,其代表人物有金農、鄭燮、黃慎、汪士慎、李方膺、李鱓、高翔、羅聘、陳撰、高鳳翰、華嵒、邊壽民、李葂、楊法等。清代評論家因這群畫家的行為和藝術皆與時俗不同而以「怪」稱之,於是出現了「揚州八怪」的提法。
  • 淺談「揚州八怪」及其繪畫作品風格
    「揚州八怪」, 究竟具體指哪八位或是更多畫家的代稱, 歷來說法不一。他們的閱歷也不盡相同, 但皆命運多舛, 他們多出身於沒落的地主階級, 有較好的文化素養, 且大都經歷過窘迫困頓的生活, 所以比較容易接近和了解下層人民。再者, 為了生存, 他們不得不依附於揚州的鹽商和富裕市民的審美趣味。
  • 黃慎繪畫藝術研究:石濤、「揚州八怪」對黃慎繪畫風格形成的影響
    石濤作為「四僧」之一,於康熙十七年寓居揚州,此後雖幾度外出,但長期以揚州為定居之地,寓居在揚州時結識了不少畫家,他的繪畫理論是繪畫革新的先行者,在畫家間引起共鳴,也為後來「揚州八怪」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影響廣而深,直至今天石濤的繪畫理論仍被學者們不斷研究。
  • 「揚州八怪」都有誰?
    「揚州八怪」指清代乾隆年間活躍在江蘇揚州畫壇的革新派畫家。其人數和姓名說法不一。李玉棻在《甌缽羅室書畫目過考》中指出「八怪」分別為汪土慎、黃慎、金農、高翔、李鱔、鄭燮、李方膺、羅聘8人。其實不止8人,且人名亦不固定。
  • 揚州八怪在書法的發展上到底有什麼作用?現在我們來看看
    畫家派書法由元代山水畫家倪攢、黃公望等首開先河,經明代文微明、唐寅等的進一步發展,到清代,畫家書派盛極一時,凡精於繪畫者,大多也精於書法,他們作書如作畫,通過書法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尋求情感的超脫。清代的畫家書派是一支由清初四大畫僧和揚州八怪組成的奇特隊伍,他們每個人的書法風格迥異,強調個性的解放,具有強烈的反叛精神,把傳統的審美法則置之度外。
  • 坎坷波折的身世,不落窠臼的技法,特立高標的品行: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是清代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這些書畫家主要活動在揚州地區,推崇石濤、徐渭的潑墨技法,鄭燮(即鄭板橋)更是自稱「青藤門下走狗」。按照大多少人認可的說法,揚州八怪包括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鄭燮、高翔和汪士慎八人。
  • 書畫界的杜甫——「揚州八怪」之黃慎
    黃慎(1687—1768),中國清代傑出書畫家,漢族,福建寧化人,初名盛,字恭壽,恭懋,躬懋、菊壯,號癭瓢子,別號東海布衣,揚州八怪之一
  • 「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如何畫筍、吃筍
    筍,是中國的美食,也是文人、畫家筆下所愛。唐代詩人白居易就寫過一首食筍詩:「此州乃竹鄉,春筍滿山谷。山夫折盈抱,抱來早市鬻。物以多為賤,雙錢易一束。置之炊甑中,與飯同時熟。紫籜坼故錦,素肌擘新玉。每日遂加餐,經時不思肉。久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且食勿踟躕,南風吹作竹。」
  • 揚州八怪之高鳳翰,55歲病殘右臂改用左手,反而造就古拙書風
    美術史上把其列入「揚州八怪」之一。碑學的興盛與帖學的衰微是清代書法史最為重要的篇章。這個時期是帖學與碑學相抗衡的階段,又是「揚州八怪」藝術思潮的開始階段。高鳳翰便是處在帖學、碑學相抗衡的階段,他不僅僅是這股碑學復興風氣的追隨者,又是當時帖學的一位佼佼者。
  • 鄭板橋對他的畫藝評價極高,擅畫松竹蘭菊-揚州八怪之李方膺
    其實真要計較起來李方膺在"揚州八怪"這個群體裡還是挺特別的一個存在的。因為雖然他被人們列為揚州八怪的一員,但其實他既不出生在揚州也不想其他揚州八怪的畫家一樣常年居住在揚州。那麼既然如此為何要將他列入揚州八怪中呢?
  • 昱德堂藏揚州八怪精品展4月換展
    高鳳翰《殿春亭圖》卷 局部南報網訊(記者 邢虹)「昱德堂藏揚州八怪精品展」已於2月6日在德基美術館正式開展,展期3個月,共計展出100件(套)書畫精品以及16件文房。觀眾可在換展之後飽覽更多真跡,多角度全方位,盡情領略「八怪」的藝術成就和藝術造詣。無論是持續展出的精品,即將與觀眾見面的「新面孔」,還是與觀眾惜別、被替換下來的展品,都是從昱德堂三百件揚州八怪藏品中精挑細選而來,百幅佳作共同展現了「八怪」個性獨特、大放異彩的創作風範。特別要介紹的是,在換展後展出的「新面孔」中,不乏精中之精。
  • 他位列「揚州八怪」,為何書法仍不出名?原來是「怪」過頭了
    作為「揚州八怪」的一員,楊法位居其中,但名頭不太響。「八怪」是一個統稱。一個響亮的名詞有好處,可以讓人迅速記住,但也容易泯滅各自的個性差異,只落下一個「怪」字。楊法書法看待「揚州八怪」,最終還要回到個案本身。
  • 「中國揚州新八怪」籤約畫家孫友軍水墨佛竹藝術
    孫友軍,號泮橋, 中國水墨佛竹創始人、草書「臥虎藏龍」創始人,已與「中國揚州新八怪」文化公司正式籤約成為「中國揚州新八怪」之一。「中國揚州新八怪」是由揚州八怪紀念館與「中國揚州新八怪」文化公司聯手打造的全國性文化品牌。他們已著手在全國精選八位在繪畫技法、風格等方面有重大突破,且具有巨大升值潛力的畫家,進行整體包裝,旨在發揚「揚州畫派」的文人畫文脈及勇於創新的精神。
  • 「八怪」閔貞和醉仙居_揚州網
    上世紀九十年代,揚州三元橋附近新開了一家酒店,取名醉仙居。店堂的裝修很一般,而烹調的菜餚卻是正宗的淮揚風味。酒店曾經生意火爆,天天食客盈門,成了揚州美食家的打卡地。雖說這家醉仙居酒店曇花一現,但是,揚州「醉仙居」卻是有歷史、有故事、有聲譽的傳統餐飲名店。有何為證,地名「醉仙居巷」便是民間對它的褒獎與記憶。■ 趙國平醉仙居巷覓「仙」蹤如今廣陵路東段的路北,有個醉仙居巷。巷子得名,是因為清代乾隆年間這裡有個頗具傳奇色彩的醉仙居酒店。清末民初,揚州醉仙居似乎還在。
  • 陳撰:揚州八怪中唯一不以賣書畫為生的畫家
    常遊走與江淮間,並流寓揚州,遂歸為「揚州八怪」畫家群體一員,亦被稱為揚州八怪中唯一不以賣書畫為生計的畫家。他擅長作花鳥、白描人物,尤擅長畫梅花;兼通山水畫。
  • 金農憑藉濃厚的學養,成為了揚州八怪之首,文學造詣頗高
    作為揚州八怪當中首屈一指的人物,金農在自己很小的時候,便開始研習書文繪畫,在文學藝術方面造詣頗高。之所以在之後的時間裡面取得較高的文學成就,與金農濃厚的學養不無關係,同時又因為他天性散漫,傳世作品數量是非常少的。或許是物以稀為貴的原因,由金農創作的繪畫作品,也成為了收藏家爭相追逐的焦點之一。
  • 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揚州文人敢罵金主背後的辛酸與無奈
    鹽商到底有多富,直接讓數據說話,康熙年間,中央政府年均收入是兩千多萬兩白銀,揚州的鹽商群體,每年可以賺到一千五百萬兩,這可是妥妥的富可敵國的節奏。有了錢,整個城市就不一樣了,圍繞著花錢,整個揚州形成了一套非常奢華的生活習慣,讓這個江北的城市直接成了江南溫柔富貴鄉的代名詞。
  • 「揚州八怪」之一,為民請命得罪知府,寫下千古名作
    今天在這裡要說的是「揚州八怪」中的一個人,他在晚年時候不畏強權,為民請命,寫下了一首千古名作。揚州八怪真的是怪物嗎?在這裡也許大家不知道「揚州八怪」是什麼,真的是怪物嗎?在這裡解釋一下,這裡所說的「揚州八怪」說的是歷史上的一批人,主要有金農、鄭燮、黃慎、李鱔、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這批人是清朝時候活躍在揚州地區的書畫家。例如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一生沒有當過官,50歲才開始學畫,卻能迅速成為一代名家,不過這樣的才子,晚年孤獨,只能靠賣畫為生。
  •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一生愛竹畫竹,終於也活成了一棵蒼竹
    ——《竹石》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是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是江蘇興化人,他的一生在詩畫書上造詣極高,被時人成為「三絕」。縱觀鄭板橋的一生,他在作畫時只畫蘭、竹、石三種,並且常常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