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農(1687年—1763年),字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先生等,因其人生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以自封「三朝老民」的閒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終身。清代前期書畫家,揚州八怪之首。
金農自畫像
金農的書法作品較揚州八怪中的其他人來說,傳世作品數量是非常少的。金農最初不以工書為念,然而書法造詣卻在「揚州八怪」中成為最有成就的一位,特別是他的行書和隸書均有著高妙而獨到的審美價值。他首創的「漆書」,是一種特殊的用筆用墨方法。「金農墨」濃厚似漆,寫出的字凸出於紙面。所用的毛筆,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濃墨,行筆只折不轉,象刷子刷漆一樣。這種方法寫出的字看起來粗俗簡單,無章法可言,其實是大處著眼,有磅礴的氣韻。
金農博學多才,嗜奇好古,收金石文字千卷。精篆刻、鑑賞,善畫竹、梅、鞍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機勃發,古雅拙樸。據說:他畫梅,自稱「江路野梅」、要求「天大寒時香千裡」。
當然, 金農天性散淡,他的一生,大半在坎坷中渡過,他少有資財,據金農自述:「家有田幾稜,屋數區,在錢塘江上,中為書堂,面江背山,江之外又山無窮」,有時「歲得千金,亦隨手散去」。在困苦時也不得不依賴販古董、抄佛經,甚至刻硯來增加收入,也曾託袁枚,求寫彩燈,王昶撰《蒲褐山房詩話》記述金農,「性情逋峭,世多以迂怪目之。然遇同志者,未嘗不熙怡自適也」。金農去世時,七十七,一說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