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清朝時期,揚州鹽商究竟有多炫富

2020-12-25 騰訊網

有這麼一個小故事,乾隆皇帝曾經有一次大發脾氣,他的一個兒子總是愛睡懶覺,不肯早起讀書,乾隆皇帝知道了很生氣,就說了這麼一句話:你既然這麼貪圖享樂,就應該去做揚州鹽商的兒子,而不應該生在我帝王家。意思是你要是生在鹽商家,就可以天天玩樂,想怎麼睡就怎麼睡,一輩子不用操勞。仔細分析,乾隆這話裡還有點羨慕的意思。

為什麼乾隆皇帝會對鹽商有這種印象呢?

在古代,揚州鹽商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呢?簡單地從字面上來看,似乎就是在揚州賣鹽的商人,其實沒這麼簡單。他不是小商人,他是大商人,是商界超級大佬。經營兩淮鹽業的人,就是古代的鹽業公司老闆。

從古到今,鹽一直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古代漫長的封建社會,鹽業的稅收一直是當時政府的重要財政來源,尤其到了清朝,整個鹽業的稅收居然高達全國全年財政收入的1/2,也就是說,整個國家財政總收入的一半,是靠賣鹽來的。

而兩淮地區的鹽業稅又佔到全部鹽業總稅收的一半。當時就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兩淮鹽,天下鹹。兩淮就是淮河以南和淮河以北,兩大片區的中心就在揚州。所以揚州也就成了兩淮鹽商的聚集地,因此又被稱為揚州鹽商。

那麼,這個揚州鹽商究竟有多富呢?

揚州現存的最大私家園林,叫個園,它的主人就是鹽商,其人姓黃,至今還流傳著關於他的傳說。

據說這個黃老闆每天早上都要吃燕窩、參湯,外加兩個雞蛋。這個聽起來好像挺家常的,談不上有多奢侈啊!咱們平常過早不也加兩個茶葉蛋嗎?有一天,他閒來無事翻開了家裡的開支帳本,無意中看到每天早上吃的雞蛋,竟然標價是一兩銀子一個。在清代,那時一兩銀子估計可以買千而八百個雞蛋,鹽商當然不傻啦!尤其是做到那麼大的份上,這黃老闆非常精明,憑什麼一個雞蛋就給我要一兩銀子,你以為我有錢,我的錢是大風吹來的嗎?於是就把家裡的廚師叫來,非常不滿地質問。結果聽了廚師的一番說話後,黃老闆當時啞口無言了。

廚師說:「您每天早上吃的雞蛋還真的值一兩銀子!您吃的這些雞蛋和市面上的雞蛋是完全不一樣的,普通的雞都是吃什麼草根啊、谷康啊、樹皮啊、小蟲啊等等,天然散養;但是您吃的雞蛋,那是我用人參大棗、名貴中藥磨細了之後餵養的老母雞生的雞蛋。如果您不信,您可以到後院去看看,我養了100多隻老母雞,這生的雞蛋就專門供應您每天早餐。」

黃老闆一聽:嗯!還有這事兒?就跟著這個廚師到後院一看,果然有100多隻老母雞在那,餵養的飼料還真的是一堆中草藥:什麼人參啊,大棗啊等等。黃老闆這才相信,原來這雞蛋貴是有道理的啊!

這個故事也讓我們見識了古代揚州鹽商生活的奢侈。每天早上的兩個雞蛋就值二兩銀子,估計能夠咱們吃好幾年雞蛋的了。當時一個普通市民一個月的收入還不到二兩銀子,更何況這只是人家的一頓早飯而已。

像黃老闆這樣每天早上吃兩雞蛋還算是勤儉節約的了,比起以下要說的一些人和事,那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後面還有更炫富的呢!

古代揚州有一特殊的職業叫「養瘦馬」。「養瘦馬」什麼意思?可能有人以為不就是養的馬比較瘦麼?聽說過德雲社的于謙喜歡養馬,養那種小矮馬,郭德綱還送了他一匹名貴血統的小矮馬,據說好幾百萬呢!這樣理解可就大錯特錯了!兩者是風馬牛不相及。這裡說的「瘦馬」指的不是馬,是人、而且是女人,「瘦馬」在當時揚州特指年輕女子。

因為鹽商有的是錢啊,錢多了就大肆玩女人、養二奶。為了適應這種潮流,滿足他們的需求,揚州一些生意人就別出心裁地發明了「養瘦馬」的行當。他們從各地的窮人家裡買來了一些漂亮的小女孩,然後從小撫養教給她們琴棋書畫各種技能,訓練她們待人接物的禮節和說話的分寸技巧,讓他們懂得如何伺候有錢男人的各種規矩,所以這些女子也就被稱為「揚州瘦馬」。據當時的史書記載,揚州城裡每天靠介紹「瘦馬」為生的人就多達100多人。在現在看來,這些人既像是人販子,又像是皮條客。

除了玩女人、養二奶,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想怎麼炫就怎麼炫之外,這些富甲天下的揚州鹽商們尋歡作樂到了挖空心思的地步。

據史書記載,每當櫻桃成熟的時候, 有揚州鹽商為了顯示自己有錢,就從外地買了好多好多櫻桃,多得論噸來算。在那個時候櫻桃算得上是一種很貴的水果。然後買櫻桃幹嘛呢?不吃,把櫻桃都給搗爛,搗爛之後倒在河裡,河水一下子就變成紅色了,全被櫻桃染紅了。這個鹽商就像完成了一件偉大的壯舉一樣,洋洋自得,吹噓無比,以致轟動全城。這時旁邊有一個鹽商就看不過眼了:就花這點錢就這樣,至於嗎?看我給你來個更絕的。於是這個鹽商就找人把黃金打成金箔,就是把金條敲成很薄很薄的箔絲片,然後命人把這些金箔帶到鎮江金山寺上,將成千上萬的金箔迎風飄撒,全都撒到長江之中。一時間,整個江面上閃閃爍爍、金光閃閃,金黃一片。所有人為之震驚啊!估計當時跳下去搶、去撈的人不在少數。

清朝時,揚州有四多:官多、商多、文人多,還有一個閒人多。官員、商人多不必贅述,文人多比如很有名的「揚州八怪」,也好理解。那為什麼閒人多呢?這是因為鹽商有錢,普通人家如果能夠有一兩個人在鹽商那兒當差,收入就足以養活全家老小,謀生這麼容易,所以閒人也就多起來了。

由此可見,當時揚州可以說是一座建在「鹽」上面的城市,那麼多的鹽商,就是城市最為堅實的地基。

乾隆末年,揚州市面上出了一本奇書,叫《揚州畫舫錄》,作者當時就經常出入於各大鹽商的私宅之中,他的這本書,記載了很多鹽商很奢華的故事,可以說是個八卦新聞總集。比如有這樣一個記載:某位鹽商喜歡大,不管是住的房子、家具、各類物品,要越大越好。因為有此癖好,他專門請人打造了一個高達5~6尺的銅夜壺,也就是差不多兩米高了。這個男人每天晚上要小便的時候,都得爬上爬下,站到高處才能夠用上這個夜壺,非常辛苦。但他依然是樂此不疲,樂在其中!

前面咱們說過有人往河裡面倒櫻桃、倒黃金鉑什麼的,書中也有類似記載。當時,揚州市面上有一種小玩意兒不倒翁,是當地特產,不倒翁製作精巧,價值不菲。有一個鹽商,不知道吃飽了撐的還是怎麼的,竟花了3000兩白銀,把這個市面上所有不倒翁都買來了,買來以後就全部倒入河中。大家一看這河面上,哇!成千上萬的不倒翁在上面搖搖晃晃,一時間導致河道堵塞,全城皆驚。

鹽商們這種低俗無聊的行為,顯示了他們思想上淺薄和精神上空虛,也間接揭示了當時社會的腐朽和管理制度的弊病。也不能說揚州鹽商的行為全都是窮奢極欲,他們對文化的發展也起到一些作用。比如正是在鹽商的資助下,「揚州八怪」這才名滿全國;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徽班」,也因為他們的資助才得以順利進行,成為日後京劇的前身。一時之間,各地文人墨客、絕代名伶齊聚揚州,使得當時揚州文化大盛,成為當時翹楚。

相關焦點

  • 大清鹽商:引領揚州文化時尚潮流的頂級富豪們
    到了清朝時期,為了更好地管理好鹽商,清政府在明朝的鹽業制度基礎上又推出了「首總制度」,即從20多位總鹽商當中再選拔出一位「首總」,三年一任,以協調官員與鹽商之間的關係,那麼,此人就成了最為顯赫的鹽商頭目。清朝有史以來歷任首總中,最出名的是徽州歙縣江村的江春。
  • 《大清鹽商》:一部扛鼎歷史劇,寫滿了揚州徽商榮辱興替史
    「阿克佔,你去揚州給朕辦好兩件事。這一呢,先收齊一百萬兩捐輸來,阿桂那邊急著要用;這二呢,揚州運庫應該有一千萬兩庫銀,你去看看,那些銀子還在不在?若在,為什麼尹如海寧肯尋死也不拿出來?若不在……」他的神色變得嚴厲了,「你就得給朕弄清楚,那些銀子到底去了哪裡?一兩也不能含糊!」阿克佔出身軍武,雷厲風行,剛正不阿。
  • 文化《大清鹽商》:一個大鹽商,半部大清史
    作為2014年壓軸和2015年開箱大戲,這部電視劇描寫了壟斷鹽業政策的專制時代,鹽官、鹽商、鹽民、鹽匪等各個階級、階層、集團的生存狀態以及尷尬處境,其中有乾隆時期揚州鹽商的生活態勢以及官商博弈的爾虞我詐,也有牽涉五個家庭、上下兩代、跨度十年的恩愛情仇。
  • 《大清鹽商》:一個大鹽商,半部大清史
    羊年一開,《大清鹽商》就隆重登場了。相比去年流行在屏幕上的野史和雷劇,《大清鹽商》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歷史正劇。 古語有云「兩淮鹽,天下鹹」,言及中國的大鹽商,揚州鹽商自然不能錯過。要知道,唐朝以前,各地區的鹽多產於北方池鹽,後因氣候等原因,山西等地鹽業開始沒落。隨後兩淮鹽業開始發展,直至西漢吳王劉濞始盛,至民初沒落。縱觀中國鹽商史,可謂歷史悠久,堪稱國事命脈。
  • 明清時期的「揚州瘦馬」,起於揚州富商畸形愛好的骯髒產業
    電影中的「蓮生」,便是典型的「揚州瘦馬」。△《投名狀》中的蓮生便是「揚州瘦馬」瘦馬本意是指瘦小病弱之馬,然而當其前面帶上「揚州」二字,這個詞語的意思可就再與「馬」沒了一絲關係,而是特指明朝以來揚州地區的一項畸形產業,即低價買來幼女,養成後再高價賣出。
  • 清代鹽商的筵席有多奢華?還能人工降雨,淮揚菜的故事
    話說,在淮安的旅行已是最後一天了,還有大半天的時間,晚上的班機,那就淮揚菜文化博物館去看看吧。從淮安河下古鎮坐有軌電車到水渡口站下車,轉23路到淮安菜博物館站下車。23路的車次不多,乘客也很少。在公交的後半程,車上就幾乎沒有其他乘客了,附近環境非常優美,就是有點冷清。
  • 大清鹽商
    各地紛紛開始反抗,尤其是南方反抗得比較厲害,便發生了著名的揚州十日與嘉定三屠慘劇。多爾袞打揚州時遭遇史可法軍隊的頑強抵抗,後來史可法兵敗殉國。多爾袞就在揚州城殺了十天不封刀,揚州城血流成河。外族兵進來,他可不管你是不是鹽商,照樣開刀,揚州的很多明代沿襲下來的大鹽商都死在那一役了,有的甚至被滅門,當然也有少數倖免於難逃出城的。兩淮鹽商於此元氣大傷。
  • 話說揚州的康山街
    在「園林多是宅」的揚州,康山街保留了一批青磚黛瓦的古建築群,在這古建築群中,有一座揚州晚清鹽商最大的豪華住宅,被譽為「鹽商第一樓」的盧氏鹽商古宅。 原主人為大鹽商盧紹緒,此宅建於清光緒年間(1897年),當年興建此宅耗銀7萬餘兩。它以綿延的建築群落、精美的建築風格成為諸多珍珠中最耀眼的一顆,是揚州古城文化中當之無愧的新看點。 盧氏鹽商住宅坐落於康山街28號,臨街朝南的大門氣派而考究。整個盧宅構築考究、豪華氣派。原前後共有九進建築,200多處房間。
  • 是揚州成就徽商,還還是徽商成就揚州?有一個致命的原因不能忽視
    ,甚至國外產品3一定要提到的原因,即揚州是在文人的河流為渡過的土地,長久以來,我國北方的關外的惡作劇,北方少數民族士兵如果地震,中原文人停飛揚州一帶移動如:西晉時期的「永嘉之亂」,唐時的「安史之亂」,揚州戰亂,人口出現了揚州一千年繁華,真正的高峰的是鹽
  • 新劇丨《大清鹽商》官商+反腐 編劇談創作初衷
    以電視劇聞名的央視八套在今晚奉獻了一部年度精選之作——由江蘇文化產業集團等單位聯合出品,著名導演張黎擔任藝術總監,韓曉軍執導,南柯編劇的大型歷史劇《大清鹽商》。這究竟是一部怎樣的作品?昨天揚子晚報記者專訪編劇南柯,聊創作的前前後後。
  • 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揚州文人敢罵金主背後的辛酸與無奈
    尤其在明清時期,要論文化,杭州或許不次於揚州,可商業上就有所不如;要說經濟,蘇州也不弱,可文化上就遜色一些。可以說,論綜合實力,揚州絕對是一線城市,尤其是在清朝這種地位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位,以至於揚州雖然位於江北,卻是所有人心中江南的代名詞。揚州的繁榮歷來都跟一個字有關,那就是鹽。
  • 《大清鹽商》只是電視劇?你錯大啦!
    縱觀電視劇《大清鹽商》,除了揚州鹽商題材本身之外,處處盡顯「揚州元素」,《大清鹽商》儼然成了揚州城市的「宣傳片」,向更多的觀眾展示了揚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獨特的城市魅力。清代著名的客居揚州的徽商巨富,為清乾隆時期「兩淮八大總商」之首。因其「一夜堆鹽造白塔,徽菜接駕乾隆帝」的奇蹟,而被譽作「以布衣結交天子」的「天下最牛徽商」。劇中人物:兩淮鹽運使盧德恭原型:紀曉嵐的姻親盧見曾」
  • 《大清鹽商》裡有個你從未見過的乾隆
    他是新《三國演義》裡的司馬懿、《槍炮侯》裡的侯九滿、《滿城盡帶黃金甲》裡的蔣太醫,各位小夥伴們猜到了嗎?沒錯啦,他就是老牌戲骨倪大紅!如今在著名導演張黎的大型歷史劇《大清鹽商》中,倪大紅「時來運轉」地穿起了龍袍,演起了歷史上頗具傳奇色彩的一代乾隆。說起這次的乾隆角色,倪大紅坦言:這對自己來說真的是個驚喜。
  • 淮安:《大清鹽商》將在當地電視臺播出
    6月27日至7月10日,第二檔將在淮安新聞綜合頻道晚間黃金時間播出每集播出前插播淮鹽品牌宣傳片6月4日起,電視劇《大清鹽商》熱身片花宣傳預告將在淮安綜合頻道、淮安公共頻道、淮安影視娛樂頻道播出  《大清鹽商》是一部以鹽商為題材的電視劇,由張嘉譯、張志堅、俞飛鴻、莫小棋、倪大紅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加盟出演。
  • 明清的「揚州瘦馬」是什麼?古代有錢人的愛好,心理異常扭曲
    前段時間微博上有人爆料朋友圈有姑娘發自拍的時候配文:「我願做揚州瘦馬,與你浪跡天涯。」看到這件事我一點也不稀奇,因為現代網友很多人都對歷史文化缺乏認識,鬧出了不少笑話,比如:冷門詩人李商隱、狗屁不通李清照。
  • 央視講述揚州千年忠義情
    記者 孔茜揚州,在人們心中的第一印象就是「文化」,這座城市總是以清麗柔美的形象留在世人心目中。然而,揚州城千年來更有一股忠義精神在傳承。今晚,央視四套《記住鄉愁》第五季節目,以「千年繁華地 滿街忠義情」為主題播出揚州東關街專輯,鏡頭中揚州諸多遺蹟一一入鏡,詮釋著揚州溫婉而優雅,堅韌剛烈的城市精神。
  • 《大清鹽商》:這盛世,不如你所願
    《大清鹽商》主要把三個歷史事件揉在了一起:兩淮鹽引案(1768)、平定大小金川(1776)、乾隆第六次下江南(1780)。其中,還有隱性的一個歷史事件:馬戛爾尼使團訪華(1793)。在劇中,揚州和京師兩條線並駕齊驅,前一半時間京城的戲都是乾隆接見外國傳教士,對中西文化、器物進行「品鑑」,甚至有蒸汽機——這在馬戛爾尼使團訪華之前是不可能出現的。
  • 揚州是一座風景秀麗、人文薈萃的城市,在春秋時期建國邗國
    揚州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下遊北岸。春秋時期,揚州為邗國,後被吳國吞併,在此築邗城。繼越滅吳、楚滅越後,楚國在邗城舊址上建廣陵城。揚州也以園林而久負盛名。隋代開鑿運河,揚州成為南北水陸交通的樞紐。隋唐以來各代都在此興建園林。在清乾隆、嘉慶年間,揚州園林的成就甚至超過蘇州。當時,揚州鹽商富甲一方,動用大量財力建造的園林十分奢華。
  • 古代的明清時期揚州有一專做「揚州瘦馬」生意的,這是什麼意思?
    在中國古代明清時期的所謂揚州瘦馬其實並不是很難理解。瘦馬也就是瘦小病弱之馬,而瘦馬者,就是指古代身材窈窈弱態的女子。在明清時期一般女性都是以瘦為美,而揚州很多富家鹽商,在有了錢以後,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都想找漂亮瘦弱的女子為妾,也就誕生了這個所謂揚州瘦馬的生意。
  • 會館裡的故事:最有實力的晉商,為何在揚州敗給了徽商?
    明清兩代,中國有三個腰纏萬貫的富商集團。一個是山西的票商,一個是廣東的洋商,還有一個就是兩淮地區的鹽商。鹽商指是在揚州經營鹽業貿易的商幫總稱。第一批到揚州來淘金的商人是來自山西和陝西的這些大地主。這個情況大概要延續到明代的後期,情況也發生一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