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拍電影的精神拍廣告,也只有這一家!

2021-02-10 營銷兵法




































作者 | 兵法先生

來源 | 營銷兵法(ID:lanhaiyingxiao)

今年的春夏,對影迷來說都是寒冬中的寒冬。接近五個月不能去電影院觀影不說,現在即便在網上也沒有多少新的電影能看。
兵法先生一邊眼巴巴地望著電影院開門,一邊就想著乾脆來跟大家聊聊電影與廣告之間的事。畢竟以前我們往往都是在電影裡看廣告,但現在卻經常能在看廣告時看出電影的感覺。不得不說,品牌們拍廣告是越來越肯花功夫了。不過兵法先生覺得,如今光是像電影的廣告並不能帶給用戶多少觸動了。隨著大眾審美水平的提升,這就要求品牌精益求精,從製作細節到表達思想都要走心。因為真正好的電影帶給人的不只是一時的感官愉悅,更兼具鼓舞人心的力量,廣告能做到這樣一定不會差。最近,兵法先生看到了一支今年以來最燃的短片,更堅定了心中這樣的想法。看什麼樣的廣告就像看電影一樣燃?點開這支短片你就知道了:什麼樣的電影是好電影?怎麼樣讓廣告和好的電影一樣吸引人?這是一個眾口難調的事,不過就像周星馳曾經所說:拍一部觀眾喜愛的電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要想拍最好的電影,就要用最專業的精神。在民生信用卡十五周年品牌宣傳片中,我們也能夠找到這種拍電影的精神:一部好的電影要具備三個要素,劇本、鏡頭和演員,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區別於其他爆款的視頻,這支短片在近乎嚴苛的的精良製作和細膩的情節鋪設之下,逐步向我們傳達出了一種文化,一種統一的精神內核,即根植於中國人民族情懷中的「凝聚」。它能兼顧這三個要素,在不降低觀看體驗的同時,做到把品牌主張與大眾情感完美相融,完成品牌價值觀的傳遞可以說實屬不易。世界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在《營銷革命3.0》中指出:我們正創造和見證營銷3.0時代,消費者被還原成「整體的人」,「交換」「交易」被提升成「互動」「共鳴」,人文精神成為營銷的驅動力量。民生信用卡這支短片,無疑便是最好的實踐,它向我們展示了廣告也可以像電影一樣體現人文精神,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今年以來最燃短片的原因所在。這支短片為我們講述的 ,是普通人從獨立的個體到凝聚起來的群像故事。這支短片一經推出,便引起了很多國人的共鳴,更點燃了人們心中的民族自豪感。不知道你有沒有回想起來在抗擊疫情的日子裡,中國人上下同心,眾志成城的凝聚力呢?我們不得不佩服,民生信用卡在劇本題材上的選擇。民生信用卡的品牌主張是「信任長在」,信任是金融行業品牌在用戶心中立足的基礎,但如何向用戶傳達這一主張就很考驗品牌的智慧了。民生信用卡在15周年這一品牌事件的節點上,巧妙結合疫情特殊背景,立足現實,聚焦平凡而偉大的普通人物,從「小我」真實相聚,信任的故事,反應因相聚與信任發生的變化,來強調品牌15年始終與用戶相聚前行,信任長在。這種將品牌精神與用戶的光輝、民族情懷融合起來的立意,無疑是非常容易觸動用戶的內心。而全片中,民生信用卡也沒有硬性的產品植入,沒有品牌生搬硬套的露出,而是以小火慢燉的情感激發方式,達到了與用戶的共情,片子結尾一句「聚無不勝」巧妙的引申回品牌價值主張,傳遞出本次的主題,同時帶給觀眾心靈上的震撼,實現了高於生活的藝術,也完成了品牌價值觀的傳遞與超越。當然,不管是一支廣告的立意有多高,如果不能讓用戶沉浸下來完整的欣賞它,那麼效果仍然是十分有限的。這支短片通過群像的速寫,鏡頭的快速來回切換,矛盾的逐漸升級,成功地勾起了人們了解故事人物的命運走向和繼續看下去的好奇欲。不過,雖然短短的四分鐘內出場的人物眾多,場景切換極快,每個人物的故事也不相同,但這絲毫不影響人們對短片的觀感和理解。首先,從情節的鋪設手法上來看,在前半部分民生信用卡通過畫外音與畫面的承接,用倒數的形式預示時間流轉、故事發展和畫面的切換,很好地將這些鏡頭組合了起來。這使得觀眾不僅不會覺得亂,反而更能沉浸其中。而整支短片中,這樣的細膩鋪設還有很多,比如以學生朗誦的課文推動畫面的切換,以「下大雨的時候蝴蝶怎麼辦」引申到困難面前人的凝聚這一主題。而在觀看完整支短片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多人物、多場景鏡頭的快速切換,正是民生信用卡的創意所在。它希望的就是通過聚集片段和場景,聚集不同人物的起伏,來表達短片和品牌想傳達出的「聚」這個主題,用「聚」字連接用戶生活、打動人心。民生信用卡賦予了每個故事、每個角色以「聚」關鍵詞,這個關鍵詞既是民生信用卡的的理念,同時也是主角的故事。以音樂起伏帶動用戶情緒,通過多感官進行情感升華,讓用戶沉浸其中時也與民生信用卡品牌建立起了情感連接,潤物細無聲般地傳遞了有溫度、正能量的品牌形象。不同於很多爆款視頻有著吸引眼球的流量擔當,這支短片裡的出場人物就很普通了,但這卻正是民生信用卡的聰明所在。我們在觀看這些個體化的平凡故事時,更容易有一種「本色出演」的感覺,也很容易看到自己或者身邊人的影子,因此認同感和代入感十足。而這些,其實正是發生在千千萬萬民生信用卡用戶身上的事。民生信用卡以不同的人物故事傳遞不同的情感,而這些不同情感的背後,正是每一個民生信用卡用戶的人生經歷。這就保障了內容可以滲透到不同圈層,從而最大程度的觸達用戶心智。同時,這也是一些民生信用卡親身參與的事,以此為藍本無疑更能傳遞出民生信用卡「信任長在」的理念與主張。

不得不說,民生信用卡這支十五周年品牌宣傳片從立意到呈現都很有高度,但這高度不會讓人覺得曲高和寡,而是以用戶為主角和線索,非常走心。做營銷,拍支視頻廣告肯定少不了。不過在碎片化的多屏時代,簡單粗暴的的傳統廣告形式很難再引起人們的注意,品牌們也越來越喜歡用一些微電影形式的廣告來搶佔用戶的視線。那麼,如何在奉獻讓受眾眼前一亮的傳播作品時,又能真正使品牌深入人心,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從民生信用卡的這支品牌宣傳片可以看出來,真正好的作品是需要用心打磨的。品牌真要做的不是把廣告拍的像電影,而是讓廣告變得有情懷,有懸念,有深思,充分利用影視載體的優勢,不盲目的植入,而是講故事,塑概念,將廣而告之變為自我感悟,這才是對現階段受眾的訴求的精準判斷。作者簡介:【兵法先生】營銷兵法創始人、知名營銷分析師,原創多篇文章閱讀超10W+。個人工作微信號:bingfaxiansheng。

「100萬人都在看的營銷新媒體」

公眾號:lanhaiyingxiao

官方網站:yingxiaobingfa.com

  微博:http://weibo.com/bingfage

相關焦點

  • 有人用iPhone拍電影,還拿了奧斯卡!其實你也可以!
    美國小夥肖恩·貝克用iPhone拍了一部 《橘色》,各大影視公司紛紛搶購版權,甚至還獲得了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影片;一位美國人用iPhone 5+Turtleback鏡頭轉接器+尼康電影級別鏡頭Nikon Cinema Prime,完整地拍攝了一部電影《不安的心》;
  • 科波拉:當我拍電影的時候,我總是用一個詞概括主題
    科波拉說:「電影攝影和剪輯這玩意,用奧爾遜·威爾斯的話說,一個周末就能學會。電影最重要的就是演和寫,表演和編劇。如果你統計一下,會發現很多導演都是演員出身,這很合理,因為懂表演是最難的。我雖沒有當過演員,但上過戲劇學院,我對演員的表演很熟悉,後來就可以去指導表演。」 科波拉拍《教父》純屬偶然。
  • 張國榮很少拍廣告,僅僅只有四個,但個個經典,都成為了行業龍頭
    還有就是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圍著粉絲,還能衣食無憂,這很讓人嚮往。在娛樂圈拍電視連續劇和電影可以獲得數千萬的報酬。拍廣告收到的廣告代言費也能收到手軟,這是普通人無法想到的事。所以無論我們走到哪裡,都能看到很多明星廣告,從大街小巷到大型購物中心,都可以看到他們。
  • 拍電影,iPhone 12 Pro 動真格了
    用手機拍大片我們談論了很久,在這支廣告裡,你確實可以看到如何像真的電影那樣去拍。影片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很有趣,裡面展示了大家用手機拍攝電影大片時候各種千奇百怪的招數:比如用小推車代替軌道拍攝跑步鏡頭; 此外,Apple 的影片一向不吝陣容,這支「Make Movies Like the Movies」也一樣——首先介紹本片導演,廣告界大名鼎鼎的 Kim Gehrig(一位優秀的女性廣告導演)。
  • 拍廣告這件事還和以前一樣嗎?聽聽這 6 位導演怎麼說
    在二十幾歲的時候,他一人承擔編劇、導演、攝影、後期拍了動畫短片《Q 魚的下午》,講述一隻擅用精神勝利法的獨眼魚在生命盡頭度過的最後一個下午,片子從頭到尾都是非常普通但都被恰好賦予寓意的魚缸實景,以及大段大段喋喋不休的內心獨白,這樣的風格很容易讓人覺得,林哲樂是一個專注自己的意識世界,不理會商業廣告的獨立藝術家,但實際上,同期他的廣告作品也已經開始「嶄露頭角」——2005 年,《DDS dental
  • 廣告怎樣拍出高級感?這支PPT式廣告回答你!
    來源:品牌家談廣告,我們通常會用「高級感」來形容,來表達自己對廣告本身的喜歡程度,別出心裁常常被稱之為是一種高級的表達。這條由日本三井出品的住宅廣告,通過家庭中玄關鞋子的變化,營造出兩個人「結婚-生育-孩子成家-有孫女-回歸2個人」的幸福生活場景。
  • 張大仙被邀請去拍電影,試鏡後卻因一句話,張大仙失去了首個角色
    張大仙被邀請去拍電影,試鏡後卻因一句話,張大仙失去了首個角色喜歡看王者榮耀直播的水友,對張大仙這個名字應該不陌生。張大仙現在已經和旭旭寶寶一樣,成為了一個遊戲的代表性主播,遊戲內有張大仙的相關語音就是最好的證明。
  • 拍電影的小說家
    既寫小說又拍電影的人並不多。在這少數人裡,他們的文字和影像或許很有反差,但卻必然會相互影響,互相形塑。2019年對於既寫小說又拍電影的萬瑪才旦來說,是收穫的一年。餘雅琴:這是很重要的工作。比如我們過去看的一些拍蒙古族的電影,其實是田壯壯、謝飛這些漢族導演去內蒙古拍的。中國有這麼多少數民族,如今好像只有藏族導演特別火。萬瑪才旦:其實藏地電影(尤其是藏語電影)很晚才出現,跟他們的整體處境有關係。
  • 比拍電影還賺錢明星代言廣告大揭幕
    之後就各種廣告代言找上門,什麼紅酒品牌、珠寶品牌、沙發、遊戲品牌等等,比如明牌珠寶、雷霆之怒等等全都被劉濤一手拿下。今年範冰冰的影視作品並不是很多,最近只有《我不是潘金蓮》。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拍電影、電視劇掙的錢對於範冰冰而言只是毛毛雨。範冰冰可是《福布斯》全球十大最高收入女星第5名啊。
  • 連廣告都能拍成這樣,華為你幹嘛不去拍電影?!
    別說普通消費者了,就連狂人看這種廣告看多了,也開始恍惚,到底什麼才是好廣告?當然,一千名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名消費者心中也有一千個好廣告的樣子。在這一千種可能中,狂人發現了一種似電影般的想像——看完一支廣告就像看完一部電影。沒有體會過?點開下面這支華為P30的新廣告你就知道了。
  • 歐瑞偉一家首次合體拍廣告,妻子氣質優雅,一對子女顏值不輸明星
    12月23日,根據港媒的報導,TVB金牌綠葉歐瑞偉一家四口首度合體拍廣告。 歐瑞偉與戲中搭檔「Terry」扮演者李偉健再度獲邀拍攝藥油廣告。廣告中,還驚喜地邀請到歐瑞偉的妻子和一對子女首次一起亮相。
  • 拍電影為什麼要打板,拍電影時打板起到什麼作用?這也許是個冷知識!
    那麼為什麼拍電影的時候要拿一個板子咔咔的打,這麼做又有什麼意義呢?大家可能不都知道,其實拍電影經常會將聲音及畫面分開錄製,再靠剪輯師將兩部分放在一起。場記板是在電影聲音與畫面分離錄製的情況下,為了輔助後期剪輯進行「聲畫同步」,才被發明出來的。
  • 別再拍「走心」廣告了
    今天,我想特別鄭重地和大家說:別拍「走心」廣告了!理由如下:一、走心很重要,「形式」更重要如果我說「走心」廣告不行了,可能很多不服。B站的《後浪》、快手的《看見·奧利給》不是前段剛刷完屏嗎?我再精確一下我的用詞,我是說「以走心為追求的廣告片不行了」,如果你以為,你的廣告踩中大眾情緒就能走俏,那麼你會非常失望。
  • 有種「敬業」叫賈玲,別人拍廣告怕胖都假吃,只有她啃雞腿太真實
    有一種「敬業」叫賈玲,別人拍廣告怕胖都假吃,只有她啃雞腿太真實對於參加了工作的人來說,不管從事什麼樣的職業,都需要有一定的敬業精神,對於娛樂圈裡的明星同樣如此。在演員明星們有了一定的流量和人氣之後,他們的各種廣告片也會接踵而至,他們在拍廣告的時候,有的人看上去浮誇,但是也有的人很真實,比如賈玲,就是一位非常敬業的演員。我們都知道,賈玲是進入娛樂圈多年的諧星,她的性格非常幽默,通過說相聲、演小品成功進入大眾視野,如今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 王詩齡拍廣告被黑,身材是硬傷,可是她只有10歲!
    包括李湘在內的許多行為,也讓網友不理解,作為女兒的王詩齡,可以說從小就被李湘打扮成一個淑女,她根本就不喜歡青春,她給孩子樹立了錯誤的價值觀,甚至認為李湘太嬌生慣養,但如今王詩齡已經學到了很多東西,和畫畫水平差不多的當高自己也做了很多廣告。
  • 這裡有一家「只有女攝影師,只拍女生」的工作室……
    有一家宣稱「只有女攝影師,只拍女生」的工作室,創立人叫蘇十一,也是這次小米「拍人更美」人像攝影大賽故事組圖獎的獲獎者之一。
  • 周星馳一生只拍了兩個廣告,一個成行業巨頭,一個讓華為很尷尬
    周星馳現在擁有的身份可就多了,導演演員製片人藝人老闆,甚至還在商圈做房產投資,即便是沒拍電影,周星馳看來也是日進鬥金。不過周星馳拍電影,是因為自己的愛好堅持下來的,當然他把這個愛好發展地很不錯。當年他還年輕的時候,名氣旺盛,不僅僅是導演們的寵兒,還是一些代言商的寵兒,只不過周星馳當年接待廣告很少,一生只拍了兩個廣告。
  • 張國榮:「我對拍廣告,比拍電影更挑」
    走在1985年的香港街頭,飛機掠過低矮的民樓呼嘯而過,山地上遍地高樓大廈,山腳下工地熱火朝天,街頭擠擠挨挨布滿巨型招牌街,手裡拿著鴛鴦奶茶的路人行色匆匆,電視裡,群星璀璨放聲歌唱「明天會更好」,停在街頭的紅色TAXI裡則傳出了張國榮的歌聲。
  • 陳冠希一家三口拍廣告幸福同框,女兒臉上貼創可貼,扎衝天炮超萌
    6月18日,某服裝品牌在線分享了陳冠希一家三口為其他們的廣告,其中最搶鏡的還屬Alaia,穿著裙子,上面畫著地圖圖案,相當有個性。小公主最近剪短了頭髮,紮起了高高的沖天辮十分可愛,齊劉海更是增添幾分萌態。
  • 當電影越來越像爛廣告,有人把廣告拍出了電影質感
    這霸道總裁的戲碼,加上手持搖晃的鏡頭,居然拍出了文藝片的味道?這經典的宿舍樓前的分別,跟《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是不是有幾分相似?用電影手法拍廣告片,竟然為什麼會對傳統病毒廣告片形成降維打擊的效果?今天,就從大鵬導演作品的角度出發來分析一下。(1)幽默是外殼,立意才是內核病毒性的片子已經屢見不鮮,觀眾的笑點也越來越高,但用張大鵬的話說,自己的這股子幽默勁兒是性格裡自帶的:「幽默是訓練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