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匯有初「光電腦」顛覆式創新,構建S曲線跨越「創新鴻溝」

2020-12-27 智匯有初

一種「新技術、新品類」誕生,構建顛覆式創新「S曲線」,跨越「創新鴻溝」,正如改變世界的「電磁感應定律」,潛藏巨大產業能量。

智匯有初(廣州)科技有限公司,聘請承擔過國家「863計劃」項目的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畢業生,突破全球領先的Space Touching技術,發展了「空間精準觸控技術」硬體應用和解決方案兩大核心業務,賦能新產業,孵化新物種。

從「第一性原理」出發,打造AI x IoT智慧生活「生態級入口」

基於「第一性原理」的智匯有初,從「AI空間交互」和「全場景適應性」的超級移動互聯終端用戶需求出發,逆推5G全場景互聯互通入口設備需求「元點」,打造智慧辦公、家居時代「生態級入口」 。

為研發「生態級入口」光電腦,智匯有初博士研發團隊「終局思維」模型導出「少即多」需求,即「少交互」、「少外設」、「少重量」、「少體積」、「少傷害」,實現「多場景」、「多互聯」、「多功能」、「多精準」、「多價值」。

而Space Touching技術實現「人體感應交互」,支持「0接觸」手勢控制等人體動作智慧識別,極大簡化交互流程,實現交互效率質變升級,也就是「少交互」、「少傷害」,「多精準」、「多價值」;基於Space Touching技術的光電腦「超級互聯互通終端」,無鍵盤、觸板、屏幕,化妝包大小,礦泉水重量,減少眼睛、頸椎傷害,互聯互通智慧辦公、家居硬體,擺脫複雜實體外設束縛,實現應用便利性質變升級,也就是「少外設」、「少重量」、「少體積」,「多場景」、「多互聯」、「多功能」。

圍繞Space Touching技術「AI 交互方式」,搭載5G、IoT智慧「新基建」,以新的交互方式消滅APP等應用軟體和鍵盤等硬體外設,合併電腦、電視、投影儀功能,成為AI x IoT智慧辦公、家居體系的「生態級入口」。

構建非連續性「S曲線」模型,實現顛覆式創新

一個新時代崛起,一個舊時代落幕,智匯有初構建非連續性顛覆式創新「S曲線」模型,涵蓋「技術、產品、用戶習慣」三個層面。

1、技術顛覆式創新

Space Touching技術,中文簡稱「空間觸控技術」,全稱「空間動作精準識別與智能控制技術」,通過對空間手勢、關節姿態、物體運動等識別,實現人體動作精準定位識控。

為了深入了解「Space Touching技術」,中國工程院倪光南院士、中國科學院劉卓軍教授專程走訪智匯有初,並體驗基於Space Touching技術的「光電腦」。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說:「這項技術你們已經做到頂級了,未來要把他應用到更大的領域中去。」

2、產品顛覆式創新

關於電腦的進化歷史,可以參考進化速度更快的手機發展路徑。從世代維度劃分,可以分為「以巨型機、臺式機為代表的多外設固定機,以筆記本、平板為代表的一體化移動機,以光電腦為代表的全場景超級小型機」三個世代;從時代維度劃分,可以分為「以巨型機為代表的工程機,以臺式機為代表的量產機,以筆記本為代表的移動機,以光電腦為代表的互聯終端」四個時代。

全球首款「光電腦」,以光鍵盤、光觸板、光屏幕取代鍵盤、滑鼠、屏幕,並世界首創了光觸板;總質量「635克≈一瓶礦泉水」,實現極致輕量化;機身尺寸「169*103*26(mm) ≈化妝包」,小巧玲瓏;比桌上型電腦移動性好,比筆記本屏幕大,比平板電腦辦公性能和運算速度高,極具顛覆性。

而高科技感,強互動性,滿足商務演講儀式感、科技精英身份標籤認同感、體驗營銷科技感、膠片電影年代質感、孩子網課奇幻感,便攜性、移動性、輕便性更允許多場景無縫高效率切換,可謂「商務精英標配」!

3、用戶習慣顛覆式創新

縱觀人機互動方式的發展,可以分為「以機械按鍵為代表的第一代一維機械交互,以屏幕觸控為代表的第二代二維觸控交互,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第三代三維空間識別交互」三個階段,而Space Touching技術依託人工智慧晶片,搭載處理軟體,綜合大數據分析與推演,實現「空間動作精準識別與智能控制」,即三維交互——第三代交互方式。

而光電腦基於Space Touching技術,從人體感應交互原理出發,融合用戶現有交互習慣,實現交互時代無縫切換,完成交互效率、功能集成高於「10倍」體驗感升級,成功邁出「從邊緣人群切入主流市場」關鍵一步。

也就是說,智匯有初Space Touching技術賦能「光電腦」,找到硬體應用「破局點」,而Space Touching技術「深圳寶安國際機場AR展廳」成功落地,更顯示技術解決方案落地空間,激活賦能交互的「All In」按鈕。

跨越「創新鴻溝」,催生空間交互產業生態

對於顛覆式創新產品,不同時期用戶群體的決策機制不同,從早期市場到大眾市場需要跨越「創新鴻溝」,才能實現用戶群指數級擴散。

相比主流市場「第一條S曲線」產品性能過載,光電腦開闢「第二條S曲線」,以「性能夠用——用戶主流場景配置需求」、「亮點突出——獨一無二創新科技或功能」切入,基於Space Touching技術的「交互效率和功能集成」 絕對優勢為光電腦贏得核心用戶群體。

而智匯有初光電腦跨越「創新鴻溝」,共分「三步」:

1)首先,用「邊緣產品切入邊緣人群」。在全球尋找個性種子人群,如第一代、第二代光電腦主要人群是公司合作夥伴,即最初邊緣人群。

2)其次,用「主流產品切入邊緣人群」。第三代光電腦,全球領先Space Touching技術,「0接觸」交互,晉升「AI x IoT」智慧辦公、家居「生態級入口」,獲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可,引爆邊緣人群。

3)最後,「主流產品切入主流人群」。未來,產品迭代升級,規模效應帶動邊際成本降低,引發行業模仿,開創空間交互時代。

未來,智匯有初Space Touching技術依託5G、大數據「新基建」,搭載「AI x IoT」系統,賦能「手機、電腦、汽車、智能家居、辦公、機器人、醫療、軍事、AR/VR、遊戲、教育、營銷、政務、展覽」,催生新品類、新物種、新產業,互聯互通智慧生活全場景,誕生空間交互「硬體、軟體、內容」大生態。

相關焦點

  • 連界創新王玥:論創新者的培育與顛覆式創新
    產業生態投資人、連界董事長王玥在讀書會中分享了關於創新者的培育與顛覆式創新的個人觀點。2020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如何更好的培養和發揮創新人才在創新事業上的關鍵推動作用,是編制下一個五年規劃的核心命題。
  • 連結全球創新資源,廣東工業設計城·智點匯項目迎深圳「合伙人」
    在這一背景下,作為廣東工業設計城的重要擴容板塊,廣東工業設計城—智點匯項目迎來新的「合伙人」。3日,廣東工業設計城·智點匯——大公坊iMakerbase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工業設計+供應鏈創新服務基地揭牌活動在順德北滘舉行,來自深圳的國家級科創供應鏈平臺落地北滘,未來將助本地工業設計產業加速發展,賦能家電、家居產業升級。
  • Half Life: Alyx 和 跨越鴻溝
    在我看來,Alyx代表著在現有的條件下VR作品的高峰,但是離把VR或者再細分一點,VR遊戲帶入主流,可能還是有不小的距離。這讓我想起一本我一直以來非常喜歡的,講科技創新的書。——《跨越鴻溝》,以及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分析新技術產品營銷的思考框架:技術採用生命周期(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
  • 阿里巴巴諸神之戰山東站暨智匯谷創新創業大賽第二場海選賽TOP10已...
    繼12月19日首次海選賽之後,12月30日阿里巴巴諸神之戰山東站暨智匯谷創新創業大賽第二場「海選賽」再次在阿里雲丨智匯谷產業基地二層路演大廳舉行,聊城高新區信息技術產業專班負責人彭傑,山東壹街區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高慶民出席並致辭。
  • 賽靈思姚頌:AI晶片顛覆式創新難
    12月1日智東西現場報導,GTIC 2020 AI晶片創新峰會今日開幕,賽靈思⼈⼯智能業務資深總監、前深鑑科技CEO姚頌現場發表了題為《AI晶片:新格局與新出路》的演講。
  • 如何助「老」跨越數字鴻溝
    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有1.76億,佔總人口的12.6%。他們中的很多人因為沒有智慧型手機、沒有網絡經驗,越來越難以適應日新月異的技術變革。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
  • 創新成就繁華,用友 YonBIP 助力企業智存而謀遠
    蘇商,歷來領風氣之先,擁有務實求新,順時識變的群體特質;浙商,擅長以各領域創新破壁者的身份,探尋新商業的危與機;徽商,以「工匠精神」行走天下,開拓創新,守正出奇;滬商,追求卓越與成功,是最有準備、有作為,敢於競爭的市場弄潮兒。尊崇創新,是他們從商精神的坐標,也是引領商業發展的第一驅動力。
  • 吃雞江湖的武林大會,誰能以創新殺出重圍?
    這個階段競爭者非常少,最主要的困難是如何跨越鴻溝,讓小眾玩法被大眾接受和關注。B階段——成長型市場周期:這時玩法已經被完全接納,即使有較為領先的產品,用戶對所有這個類型的相關玩法仍然會在較長時間內保持高度需求。市場以兩位數速度增長,利潤可觀。
  • 全球創新資源集聚 兩江新區成為海內外一流人才創新創業首選地 智...
    智匯兩江·2020兩江新區全球創新創業大賽(以下簡稱「雙創」大賽)總決賽,由兩江新區管委會主辦,兩江新區科技創新局、重慶兩江新區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等單位承辦,旨在通過大賽搭建高新技術生態圈和創業服務平臺,挖掘優秀項目,加速推動產業和人才集聚重慶兩江。
  • 助力創新創業,「諸神之戰」開啟!雲棲大會百城匯在兩江新區舉辦
    9月17日,「雲棲大會百城匯——生態聚力·數智未來|阿里雲創新中心專場·重慶」於智博會同期在兩江新區阿里雲創新中心(重慶)舉辦,邀請眾多行業專家、業內代表、院校代表,聚焦數字經濟,圍繞阿里雲數位化服務、企業數位化轉型、新基建、工業網際網路、網際網路醫療、數字經濟人才培育等熱點話題進行交流探討。
  • 阿里巴巴諸神之戰山東站暨智匯谷創新創業大賽第二場海選賽舉行...
    繼12月19日首選賽之後,12月30日,阿里巴巴諸神之戰山東站暨智匯谷創新創業大賽第二場「海選賽」再次在聊城舉行,來自北京、濟南、無錫、聊城等城市16支團隊通過路演展開激烈的角逐。當天,中國商用音頻雲、資料庫調優專家雲、用藥安全防火牆、開放銀行運營服務商等項目團隊入圍當場海選賽TOP10。
  • 創新不止 遠邦高精度智控皮帶秤引領行業技術革命
    當下,皮帶秤市場正面臨著新一輪的技術升級,遠邦工業科技也面臨向高端跨越的挑戰。「我們要實施中高端品牌戰略,必須要把支撐品牌的核心稱重技術攻克下來。」遠邦工業科技研發部負責人這樣說道。這種底氣與硬氣,來自江蘇遠邦行業領先的高精度動態稱重技術與高精度自動掛碼校驗技術。
  • 雲盯「門店可視化管理及商業大數據服務」賦能時尚行業數智創新
    雲盯YUNDVISION攜全新時尚行業智慧門店解決方案參會,為後疫情時代時尚零售企業數智創新獻言獻策。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峰會除門店可視化管理及商業大數據服務方面的展示外,雲盯YUNDVISION作為中國卓越的以實體商業大數據服務為主營業務的A股上市企業匯納科技(股票代碼300609.SZ)零售業務核心品牌,現場也將公司在連鎖零售領域的數據規模、數據樣本採集能力、數據的價值分析及基於零售場景的大數據應用,向到訪嘉賓做了詳細介紹。
  • 顛覆式創新,湖南衛視中秋之夜以「晚會體影視劇」聚焦閃光時刻
    在此背景下,每年都能讓觀眾眼前一亮的《湖南衛視中秋之夜》,此次也帶來了史無前例的顛覆式創新。在「月美好,人團圓」的基調下,「2020國慶獻禮·湖南衛視中秋之夜」集結眾多實力演員陣容,以四部現實主義題材的「晚會體影視劇」和四場特別的微公映迎接中秋,獻禮國慶,力求用創新、走心的方式,打造一個別具一格又真正引發觀眾共鳴的「中秋之夜」。
  • ...放飛夢想·智匯濰坊」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濰坊推介會...
    9月8日,在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中秋佳節之際,「放飛夢想·智匯濰坊」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2019濰坊市專場推介會在濟南隆重舉行。來自全國15個省份、32座城市、20多個行業領域的優秀青年才俊、企業家和專家學者如約相聚在美麗的泉城,共敘合作情誼,共商發展大計,共繪美好未來。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惠新安出席會議並致辭,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兆輝主持會議。
  • 達州高新區:用科技創新激活追趕跨越「動力源」
    近年來,達州高新區緊密圍繞全市「6+3」重點產業發展布局,依託本地資源和區位優勢,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謀劃發展「4+1」主導產業,系統構建了以高性能纖維新材料為特色、電子信息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配套的「2+1」產業發展體系,按照「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發展思路,推進了園區集群成鏈發展。
  • 輕鬆集團馬孝武榮獲「2020品牌強國創新榜樣人物」 以創新構建品牌...
    此外,報告還指出科技和創新已超越性價比,成為中國品牌的第一標籤等。  營銷創新,深耕年輕用戶市場   作為國內健康保障領軍企業,輕鬆集團自成立以來一直秉持著「只為用戶而生」的理念,不斷滿足著消費者需求。
  • 火炬孵化·常州新博智匯谷成功認定「江蘇省創業示範基地」
    日前,2020年江蘇省創業示範基地結果公布,火炬孵化·常州新博智匯谷成功上榜。此次新博智匯谷成功獲得此項認定,不僅代表了各級領導對我們的肯定,更意味著新博智匯谷未來在創業服務、創業培育方面所肩負的責任與期望。
  • 滄州:「小巨人」匯成創新「大森林」
    創新,民族進步之魂;創業,就業富民之源。為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更多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來滄州創新創業,2018年,我市組織實施了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開發「小巨人計劃」,通過政策扶持、資金獎勵、政府引導等手段,引進培養一定數量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在領軍人才的凝聚下打造一大批創新創業團隊,突出培育創新能力強、發展活力大、市場競爭優勢突出的「小巨人」企業,讓這批企業率先做大做強,激發發展活力和動力。
  • 李曙光:創新、轉型、跨越是五糧液未來發展三大主基調
    未來,優勢產區、優勢企業、優勢品牌將分享結構性繁榮機會,創新、轉型、跨越是五糧液未來發展三大主基調。蓄勢而發勢頭良好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和挑戰,五糧液在疫情防控、支援一線和防疫物資生產等方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同時,引領行業率先復工復產、精準施策幫扶合作夥伴共渡難關,生產經營工作步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