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玥 產業生態投資人,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職業導師,連界董事長,由新書店主理人;
10月16日,由連界創新(股票代碼:839190)與藍象資本共同主辦的《創新者課堂》讀書分享會,在北京東外56號院連界創新飛地舉行。產業生態投資人、連界董事長王玥在讀書會中分享了關於創新者的培育與顛覆式創新的個人觀點。
2020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如何更好的培養和發揮創新人才在創新事業上的關鍵推動作用,是編制下一個五年規劃的核心命題。縱觀各個國家的工業化進程,每一次科學技術的革新都深刻影響著世界的競爭格局,結合當下中美競爭形勢來看,產業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創新力的重要結合點,應深入協同耦合政、學、研、資等多方力量,為全面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1、 所有人都在講「他們很缺人」
創新的根本在人才。2008年,我在哈佛商學院做分享,當時海外教授是比較傲慢的,他跟我說這沒啥,這很「dinosaur」,他說中移動、中國電信、中石油都是「拼出來的巨人」。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這類當時屬於新商業模式出來的時候,我們能夠清晰的感受到,無論是商學院的教授,還是華爾街的投資人,亦或是矽谷的很多創業者,他們對中國式的創新實際上有了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這裡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領導人。
我記得在哈佛做分享的時候,當時中糧集團負責人,現在是中化集團董事長的寧高寧先生,他有寫過一篇很經典的文章《企業「人」在上》。寧先生說「一個企業,無論是擁有十幾萬人的中糧集團,還是有著60萬員工的中國電信,或者是30萬人的寶鋼,其實都缺人「。
缺什麼樣的人?缺真正有企業家精神的人!
今年中美關係很緊張,國內也陸續出現了一批所謂的「大國崛起論」。瑞·達利歐曾經做了一個報告分析中美實力對比,報告中有一頁說中國的曲線在往上走,美國的曲線在下行,於是不少人說美國必定衰退,中國必定崛起。但是當我們完整的把這個報告看完,我們會知道這裡面講的其實是八個指標,GDP只是八個指標中的其中之一,還有科技、軍事等。而這第八個指標就是教育,是這個國家整體人民的素質和基礎的教育,只有當我們把八個指標全部打開的時候,才能真正看到這兩個國家、甚至多個國家之間實力的比較。
所以說,關於創新人才的培養,這對整個民族而言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事情。
圖為瑞•達利歐在報告中的荷蘭,英國,美國,中國在近幾百年來的實力曲線
2、 創新者的基因
我們跟哈佛合作的時候也會邀請一些教授來分享交流,當時克裡斯坦森先生的幾位合作夥伴總結了這個叫「創新者基因」的模型,它講了很多特別核心的內容,第一個就是質疑的能力,我們通常講顛覆式創新就是在不斷質疑基本假設。後面幾個基因分別是:聯繫、觀察、實驗和交際,這也是一本很經典的書籍,叫《創新者的基因》。
在基因之後,就是創新者在這方面的專業積累。同時你需要有很強的商業化能力,即能夠把技術變成商業的能力,這點非常重要。
事實上,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我們都無法承擔技術創新,或者底層基礎設施創新的價值,但是我們能把它作為一個商業或者創業的判斷依據。
創新者基因模型
這裡面最難的就是企業家精神,在創業領域我們怎麼去定義企業家精神,包括在教育行業的創業怎麼進行定義。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一個統一模型,只要能夠符合模型裡面的幾個指標就說他具備這個精神,我覺得這也是創業的魅力所在。
3、 在顛覆式創新上思考
在哈佛廣場的一個中餐館裡,克裡斯坦森老師曾在一張餐巾紙上給我畫下了這個「顛覆式創新」的最早期理論模型。在這個模型裡,縱軸是產品性能,橫軸是時間,中間的這條虛線指的是市場需求。
克裡斯坦森老師在餐巾紙上畫下的「顛覆式創新」最早期理論模型
這個模型描述了改良型創新,比如寶馬汽車,它只需要每年進行迭代,在迭代中車它的座椅變得更漂亮了,音響變得更好用了,這對於傳統公司來說是最優的選擇,這個位置是一個短頻且高利潤的市場。
那麼什麼樣的人能夠顛覆它呢?按照克裡斯坦森老師的比喻,叫下勾拳,就是打拳擊裡面的下勾拳,這其實描述的是顛覆式創新。
當創新者運用新的技術或者模式去進入這個市場,最初時它的性能不一定很好,但是這不妨礙其快速成長,當它經過這個平均需求線後,對原有行業裡面的巨頭的破壞力就特別強,這個就是顛覆式創新的來源。
但是,當我在跟很多中國企業家驗證這個模型的時候,我們發現實際上隨著技術曲線拐點的出現,在國內教育領域中不同類別的案例越來越多,它們對應的打法也慢慢成型,我們可以就這些案例進行一個提煉和總結:
三種顛覆式創新模式
第一種是低端顛覆,這種模式有一個比較鮮明的特點,叫三低區域切入:低性能的產品(相對於成熟的傳統技術),低成本(在網際網路領域甚至是免費)和初步佔領低端客戶。這種方式的要訣在於低加快,先利用新的技術快速獲取一批原始客戶,雖然這種技術在最初階段性能不高甚至不穩定,但隨著用戶的驅動下該技術不斷更新迭代,最終企業能夠成熟的進入主流市場進而顛覆傳統行業,尤其是在大規模資本湧入創新領域的時代,這種模式越來越成熟,逐步成為顛覆性創新的主流路徑。在商業上,這樣的案例非常多,無論是當初的數碼技術去顛覆膠捲,還是360顛覆殺毒軟體,亦或是近年來以「實習僧」為代表的運營模式應對傳統的校園招聘,這都是第一種方式的代表。
第二種叫高端顛覆,它的典型特徵是通過高性能產品直接奪取主流客戶,其核心在於「三高輻射」:高性能,高定價以及快速搶佔高端客戶。實現高端顛覆需要兩個前提條件,第一是大量更先進的技術,第二是足夠的產業資源。這類的代表案例有蘋果公司和「探月學院」,它們都是憑藉在各自領域的技術優勢建立起極難短期複製的高空壁壘,同時利用高端客戶在流量時代的影響力,通過「高舉低打」的勢頭輻射更多的主流市場。
第三種顛覆叫做跨界顛覆,從二維變成了三維。新入者通跨界方式創造新的市場,重新教育消費者,讓他們接受新的行業標準和對產品性能判斷的理念,它背後依賴完全不一樣的基因和組織能力,這也是為什麼新東方做不出好未來,而好未來做不出猿輔導的根本原因。
近年來在網際網路大潮下,催生的網際網路金融用戶也具備這樣的特點,他們並不是傳統銀行的理財用戶,但是都是手機控和網際網路的原著民,他們願意嘗試新的東西,很多90後甚至00後逐步成為這類產品的用戶,隨著他們的成熟和行業規則的健全,傳統銀行的理財市場將會被大規模瓜分,這也是很多傳統銀行非常緊張,奮起直追的原因。
經典的理論和模型一定是能夠經受時間長河考驗的,放眼整個人類發展史,創新是推動整個社會不斷進化的最核心力量。克裡斯坦森老師提出的顛覆性創新理論,闡述了企業和企業管理本身面臨的衝擊與挑戰,在今天的時代看起來同樣非常準確,也值得我們用它來自省與鞭策。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