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界創新王玥:論創新者的培育與顛覆式創新

2020-12-27 鳳凰網

王 玥 產業生態投資人,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職業導師,連界董事長,由新書店主理人;

10月16日,由連界創新(股票代碼:839190)與藍象資本共同主辦的《創新者課堂》讀書分享會,在北京東外56號院連界創新飛地舉行。產業生態投資人、連界董事長王玥在讀書會中分享了關於創新者的培育與顛覆式創新的個人觀點。

2020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如何更好的培養和發揮創新人才在創新事業上的關鍵推動作用,是編制下一個五年規劃的核心命題。縱觀各個國家的工業化進程,每一次科學技術的革新都深刻影響著世界的競爭格局,結合當下中美競爭形勢來看,產業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創新力的重要結合點,應深入協同耦合政、學、研、資等多方力量,為全面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1、 所有人都在講「他們很缺人」

創新的根本在人才。2008年,我在哈佛商學院做分享,當時海外教授是比較傲慢的,他跟我說這沒啥,這很「dinosaur」,他說中移動、中國電信、中石油都是「拼出來的巨人」。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這類當時屬於新商業模式出來的時候,我們能夠清晰的感受到,無論是商學院的教授,還是華爾街的投資人,亦或是矽谷的很多創業者,他們對中國式的創新實際上有了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這裡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領導人。

我記得在哈佛做分享的時候,當時中糧集團負責人,現在是中化集團董事長的寧高寧先生,他有寫過一篇很經典的文章《企業「人」在上》。寧先生說「一個企業,無論是擁有十幾萬人的中糧集團,還是有著60萬員工的中國電信,或者是30萬人的寶鋼,其實都缺人「。

缺什麼樣的人?缺真正有企業家精神的人!

今年中美關係很緊張,國內也陸續出現了一批所謂的「大國崛起論」。瑞·達利歐曾經做了一個報告分析中美實力對比,報告中有一頁說中國的曲線在往上走,美國的曲線在下行,於是不少人說美國必定衰退,中國必定崛起。但是當我們完整的把這個報告看完,我們會知道這裡面講的其實是八個指標,GDP只是八個指標中的其中之一,還有科技、軍事等。而這第八個指標就是教育,是這個國家整體人民的素質和基礎的教育,只有當我們把八個指標全部打開的時候,才能真正看到這兩個國家、甚至多個國家之間實力的比較。

所以說,關於創新人才的培養,這對整個民族而言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事情。

圖為瑞•達利歐在報告中的荷蘭,英國,美國,中國在近幾百年來的實力曲線

2、 創新者的基因

我們跟哈佛合作的時候也會邀請一些教授來分享交流,當時克裡斯坦森先生的幾位合作夥伴總結了這個叫「創新者基因」的模型,它講了很多特別核心的內容,第一個就是質疑的能力,我們通常講顛覆式創新就是在不斷質疑基本假設。後面幾個基因分別是:聯繫、觀察、實驗和交際,這也是一本很經典的書籍,叫《創新者的基因》。

在基因之後,就是創新者在這方面的專業積累。同時你需要有很強的商業化能力,即能夠把技術變成商業的能力,這點非常重要。

事實上,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我們都無法承擔技術創新,或者底層基礎設施創新的價值,但是我們能把它作為一個商業或者創業的判斷依據。

創新者基因模型

這裡面最難的就是企業家精神,在創業領域我們怎麼去定義企業家精神,包括在教育行業的創業怎麼進行定義。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一個統一模型,只要能夠符合模型裡面的幾個指標就說他具備這個精神,我覺得這也是創業的魅力所在。

3、 在顛覆式創新上思考

在哈佛廣場的一個中餐館裡,克裡斯坦森老師曾在一張餐巾紙上給我畫下了這個「顛覆式創新」的最早期理論模型。在這個模型裡,縱軸是產品性能,橫軸是時間,中間的這條虛線指的是市場需求。

克裡斯坦森老師在餐巾紙上畫下的「顛覆式創新」最早期理論模型

這個模型描述了改良型創新,比如寶馬汽車,它只需要每年進行迭代,在迭代中車它的座椅變得更漂亮了,音響變得更好用了,這對於傳統公司來說是最優的選擇,這個位置是一個短頻且高利潤的市場。

那麼什麼樣的人能夠顛覆它呢?按照克裡斯坦森老師的比喻,叫下勾拳,就是打拳擊裡面的下勾拳,這其實描述的是顛覆式創新。

當創新者運用新的技術或者模式去進入這個市場,最初時它的性能不一定很好,但是這不妨礙其快速成長,當它經過這個平均需求線後,對原有行業裡面的巨頭的破壞力就特別強,這個就是顛覆式創新的來源。

但是,當我在跟很多中國企業家驗證這個模型的時候,我們發現實際上隨著技術曲線拐點的出現,在國內教育領域中不同類別的案例越來越多,它們對應的打法也慢慢成型,我們可以就這些案例進行一個提煉和總結:

三種顛覆式創新模式

第一種是低端顛覆,這種模式有一個比較鮮明的特點,叫三低區域切入:低性能的產品(相對於成熟的傳統技術),低成本(在網際網路領域甚至是免費)和初步佔領低端客戶。這種方式的要訣在於低加快,先利用新的技術快速獲取一批原始客戶,雖然這種技術在最初階段性能不高甚至不穩定,但隨著用戶的驅動下該技術不斷更新迭代,最終企業能夠成熟的進入主流市場進而顛覆傳統行業,尤其是在大規模資本湧入創新領域的時代,這種模式越來越成熟,逐步成為顛覆性創新的主流路徑。在商業上,這樣的案例非常多,無論是當初的數碼技術去顛覆膠捲,還是360顛覆殺毒軟體,亦或是近年來以「實習僧」為代表的運營模式應對傳統的校園招聘,這都是第一種方式的代表。

第二種叫高端顛覆,它的典型特徵是通過高性能產品直接奪取主流客戶,其核心在於「三高輻射」:高性能,高定價以及快速搶佔高端客戶。實現高端顛覆需要兩個前提條件,第一是大量更先進的技術,第二是足夠的產業資源。這類的代表案例有蘋果公司和「探月學院」,它們都是憑藉在各自領域的技術優勢建立起極難短期複製的高空壁壘,同時利用高端客戶在流量時代的影響力,通過「高舉低打」的勢頭輻射更多的主流市場。

第三種顛覆叫做跨界顛覆,從二維變成了三維。新入者通跨界方式創造新的市場,重新教育消費者,讓他們接受新的行業標準和對產品性能判斷的理念,它背後依賴完全不一樣的基因和組織能力,這也是為什麼新東方做不出好未來,而好未來做不出猿輔導的根本原因。

近年來在網際網路大潮下,催生的網際網路金融用戶也具備這樣的特點,他們並不是傳統銀行的理財用戶,但是都是手機控和網際網路的原著民,他們願意嘗試新的東西,很多90後甚至00後逐步成為這類產品的用戶,隨著他們的成熟和行業規則的健全,傳統銀行的理財市場將會被大規模瓜分,這也是很多傳統銀行非常緊張,奮起直追的原因。

經典的理論和模型一定是能夠經受時間長河考驗的,放眼整個人類發展史,創新是推動整個社會不斷進化的最核心力量。克裡斯坦森老師提出的顛覆性創新理論,闡述了企業和企業管理本身面臨的衝擊與挑戰,在今天的時代看起來同樣非常準確,也值得我們用它來自省與鞭策。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產業生態投資人王玥:後疫情時代,產業端需擁抱數位化
    9月23日,2020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簡稱創交會)在廣州舉行。此次會議以"數字變革、創新引領"為主題,邀請產業與科技界的投資機構、專家學者與頭部企業,圍繞人工智慧、生物醫藥、5G等諸多創新領域進行主題探討與分享。國內著名的產業生態投資人、連界啟辰資本董事長王玥與連界啟辰資本合伙人陳若溪受邀參與此次會議。
  • 智匯有初「光電腦」顛覆式創新,構建S曲線跨越「創新鴻溝」
    一種「新技術、新品類」誕生,構建顛覆式創新「S曲線」,跨越「創新鴻溝」,正如改變世界的「電磁感應定律」,潛藏巨大產業能量。構建非連續性「S曲線」模型,實現顛覆式創新一個新時代崛起,一個舊時代落幕,智匯有初構建非連續性顛覆式創新「S曲線」模型,涵蓋「技術、產品、用戶習慣」三個層面。
  • 點亮伯恩資本:做顛覆式創新的發現者和成就者
    「虎探創投成長營機構訪談專欄」第六期,天虎科技訪談了將「做顛覆式創新的發現者和成就者」作為願景的民營投資機構——點亮伯恩資本。入蓉3年,成績斐然成都點亮伯恩基金是由點亮資本和伯恩資本共同發起成立的一支早期天使基金,基金管理團隊由來自不同領域的資深專業投資人組成。
  • 王京生:培育強大完善的創新市場,為創新造海
    政府既是三大創新市場的需求者,又是創新市場秩序的守護者。三類市場構成了從知識到產業化的創新活動全過程、全鏈條。三類市場相互影響,任何一類創新市場的低迷,都將影響其他兩類創新市場的繁榮。有「深谷」之稱的深圳,之所以在科技創新上成功崛起,原因之一就是注重政府體制改革的創新,不斷轉變政府職能,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
  • 伊對如何跳出「創新者的窘境」
    伊對吸引業內關注的,不僅僅將視頻和直播引入交友相親,還有在業界率先將三四線下沉市場作為目標人群的定位,儼然一個「顛覆式創新者」的形象出現。接下來,伊對可能要像每一個成長中創新型企業都必須面對的致命挑戰——創新者的困境。這在陌陌、拼多多甚至蘋果、亞馬遜Kindle等國內外科技創新者的起步期都曾發生過,甚至不止發生過一次。
  • 賽靈思姚頌:AI晶片顛覆式創新難
    12月1日智東西現場報導,GTIC 2020 AI晶片創新峰會今日開幕,賽靈思⼈⼯智能業務資深總監、前深鑑科技CEO姚頌現場發表了題為《AI晶片:新格局與新出路》的演講。
  • 大力弘揚和培育企業家創新精神
    危中有機,唯創新者勝。需要認識到,越是這個時候,廣大企業家就越要弘揚創新精神,敢為天下先,努力把企業打造成強大的創新主體,戰勝風險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  企業家要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  創新精神是企業家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是企業家的基本職能。企業家要帶領企業不斷發展,就要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
  • 培育中日韓創新生態 打造科技引領新引擎 2020中日韓創新季在青島...
    中日韓創新季以「培育中日韓創新生態、打造科技引領新引擎」為主題,設置了創新季開幕式、高峰論壇、科技成果展示、科技企業項目路演以及技術對接會等主題板塊,以平臺思維探索產業革新與進階,打造了一場集科技企業、產業龍頭、科研院所、科技園區、創投機構、金融服務機構等創新要素聚集的科技創新盛宴,推動中日韓各方進一步凝聚共識、深化合作。
  • 第一性原理:馬斯克顛覆式創新的終極秘訣
    馬斯克將如今取得的顛覆式創新成就主要歸結於對「第一性原理」的運用。第一性原理思維,也被稱作第一性原理推理,它是用來解決複雜問題和產生原創解決方案的最有效的策略之一,也是學習如何獨立思考的最有效的方法。很多偉大的思想家(如發明家約翰內斯·古登堡(西方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和古代哲學家亞里斯多德)都善於採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而企業家馬斯克是最有效地運用第一性原理思維的人。
  • 光峰科技:優秀企業文化助力顛覆式創新 用科技創造美好「視界」
    光峰科技勇闖核心技術領域的「無人區」,研發方向聚焦核心技術的創新,自主研發的半導體光源技術,形成了特色鮮明全球領先的ALPD®雷射顯示技術路線,成為第一個真正大規模市場化應用的雷射顯示技術。自光峰科技創立至今,創始人李屹博士始終堅持「技術立企」的戰略定位,不斷適應新常態下的國際競爭、面對新時代發展要求。
  • IN3產業創新大會將於2021年1月16日在連界創新飛地舉辦
    各創新要素如何在產業新一輪演進中更有效的融合產生勢能,推動產業升級,重塑產業格局?   由連界創新主辦的IN3產業創新大會,將以「聚勢·新生態」為主題,匯聚產學研各界權威人士與創新實踐派,共同探尋下一個二十年中國產業創新路徑和全新生態。
  • CB Insights:7個顛覆式創新框架
    對於很多企業來說,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加倍努力創新,以創造新產品、開發更好的商業模式或者應對競爭對手的打擊。要了解創新的本質,必須要擺脫那些引人入勝的故事,而是深入研究個人和公司是如何發展創新概念的細節。
  • 創新:「寧德時代」的解釋
    業界普遍認為,這得益於創新,而且是原始創新。  在科學技術迭代更新的當今,靠創新引領發展已成共識。但,什麼是創新?怎樣原始創新?在實際招人過程中,不惟文憑論,首先要看他的知識結構,是不是有紮實的知識積累;其次要看他是不是思維上很活躍,有想像力。有了這兩條,基本就具有了創新能力。
  • [學習時報]呂捷:加強農業農村高層次 創新人才隊伍培育
    但是,隨著鄉村振興步伐的加快,農村人才需求也將從數量性需求轉向質量性需求,從傳統的技能型人才轉向綜合性、創新性的高層次農村基層管理人才。儘管我們的農業農村人才隊伍數量上已初具規模,但是其中真正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素質和能力,能夠從事創新活動,對國家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做出突出性成績的人才儲備還是略顯不足。從農業大國到農業強國,要求我們的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儘快完成從大到強的邁進。
  • 培育冰雪新經濟,助力吉林文旅創新大發展!
    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吉林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領導,冰雪創新創業方面的專家學者,省內各地相關負責人員參會。論壇環節中,文旅行業的各位專家學者,圍繞「冰雪新經濟與吉林文旅產業創新發展」的主題,各抒己見,進行了精彩的主旨發言。
  • 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打造產業創新高地!東營著力推動創新型城市建設...
    圍繞創新創業、科技獎勵改革、創新型企業培育,東營市全面落實市場準入、稅收優惠等19條政策措施,推進小微企業「雙升」戰略實施,完善「企業開辦」綜合專區服務,實現容缺受理,鼓勵「個轉企」「企升規」。印發了《東營市高成長型中小企業評價標準體系及計分方法(試行)》,起草了《東營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等文件,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供給。
  • 顛覆式創新,湖南衛視中秋之夜以「晚會體影視劇」聚焦閃光時刻
    在此背景下,每年都能讓觀眾眼前一亮的《湖南衛視中秋之夜》,此次也帶來了史無前例的顛覆式創新。在「月美好,人團圓」的基調下,「2020國慶獻禮·湖南衛視中秋之夜」集結眾多實力演員陣容,以四部現實主義題材的「晚會體影視劇」和四場特別的微公映迎接中秋,獻禮國慶,力求用創新、走心的方式,打造一個別具一格又真正引發觀眾共鳴的「中秋之夜」。
  • 新論:發揮大學科技園創新試驗田作用
    當前的國際環境和產業發展生態,對基礎創新和科技創新有了更高的要求,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強化科技人才培養,集聚創新勢能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顯得尤為重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形成了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特色產業園區等多種形態的發展平臺,以及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產業加速器等創新孵化載體,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著力營造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兩會期間,就營造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尚勇接受了《中國科學報》專訪。
  • 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創新?混沌大學創新力白皮書為企業提供創新方法論
    11月26日,由混沌大學主辦的「跑贏時代的創新力」發布會在上海如期舉行。這是繼北京站成功舉辦之後,「創新力」系列發布會的第二站。北大滙豐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創新創業中心主任陳瑋發表了題為《發展創新領導力,重塑創新組織》的主題演講。安歆集團創始人徐早霞、上海人民廣播電臺OD王婷,作為標杆創新企業代表分享了他們在打造創新學習型組織、喚醒組織創新能力方面的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