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生:培育強大完善的創新市場,為創新造海

2020-12-23 深圳發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研究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指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同時強調,要「布局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要「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把創新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是我國五年規劃編制史上的第一次。

這些論述為國家創新戰略注入了新內容,但是要使創新真正落地,必須培育健康強大的創新市場,為創新戰略實施提供根本保障。2016年以來,我們連續四年發布「雙創」研究報告,從理論和實踐對我國「雙創」情況進行總結和分析,在研究過程中,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創新市場在國家創新格局中的重要性。從某種意義上講,創新市場完備與否,直接決定國家創新戰略的實效和成敗。

什麼是創新市場

自2000年美國學者布雷特·弗裡希曼在《創新與制度:關於美國科學與技術政策的反思》中提出「創新市場」以來,吳欣望等(2012)、陽東輝(2009,2014)等國內學者從法律、智慧財產權、科技發展、市場結構等視角紛紛對創新市場展開研究。然而,對於創新市場,還沒有形成國家政策和全民意識,在創新市場的內涵、交互機制、構建路徑等重大理論問題,以及國家、區域、城市構建創新市場的實踐研究方面,還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補。

我們認為,創新從根本上說是一個稀缺資源的配置問題,如果沒有市場制度和價格機制,創新既不可能實現對稀缺資源的最佳配置,更不可能實現其自身價值。可以說,創新市場既是國家創新戰略的基礎和支撐,也是其中的重點內容和實施保證。

創新市場是創新資源、要素交易的場域或空間。從本質上說,創新市場是各種創新資源供求雙方相互作用,並得以決定其交易價格和數量的資源配置方式或制度安排,是被政府和經濟、社會力量尤其是經濟力量所推動和建構的結果。市場機制在創新市場的資源配置中發揮著決定作用,但有別於其他市場,因創新具有公共物品性、不可預知性、動態性和激勵複雜性等諸多特徵,創新市場更強調政府作用,需要政府通過包括產權、契約、稅收、分配和信息等一系列的制度建設來完善市場秩序、規範市場行為,甚至政府作為市場主體通過撥款、採購、合作研究等方式直接參與市場,使得市場配置資源達到帕累託最優。

創新市場與商品市場、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一樣,是我國市場體系的組成部分。根據經濟合作組織(OECD)《研究與開發調查手冊》《弗拉斯卡蒂手冊》對研究與試驗發展(R&D)活動的分類,我們可將創新市場分為三類,即基礎研究創新市場、應用研究創新市場和試驗發展創新市場。

2019年,國家統計局在OECD相關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的實際情況,發布了《研究與試驗發展(R&D)投入統計規範(試行)》,對三類研發活動的成果進行了界定。以該文件為基礎,我們對三類創新市場進一步界定如下。

01

基礎研究創新市場

是對一般原理、理論或規律的新知識進行交易,以論文、著作、研究報告等形式為主,可以與應用研究、試驗發展等創新市場主體進行交易,交易的主體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

02

應用研究創新市場

是對確定基礎研究成果的可能用途,或確定實現特定和預定目標的新方法進行交易,以發明專利、原理性模型、標準等形式為主,交易的主體多在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展開。

03

試驗發展創新市場

是對開發新的產品、工藝或改進現有產品、工藝而進行的系統性研究產生的新知識和成果進行交易,以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專有技術以及具有新穎性的產品原型、原始樣機及裝置等形式為主,生產和交易產品的主體往往是企業。

政府既是三大創新市場的需求者,又是創新市場秩序的守護者。三類市場構成了從知識到產業化的創新活動全過程、全鏈條。三類市場相互影響,任何一類創新市場的低迷,都將影響其他兩類創新市場的繁榮。有「深谷」之稱的深圳,之所以在科技創新上成功崛起,原因之一就是注重政府體制改革的創新,不斷轉變政府職能,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比如,在高科技產業發展上,政府從五大方面構建了全方位的服務體系,包括金融服務體系、人才服務體系、以「高交會」為主要平臺的高科技交易市場體系、以高新園區為平臺的區域服務體系、以華強北為代表的產品配套市場體系等。

市場因交易而生,交易對象的獨特性,決定了其市場的獨特性。創新市場與其他市場差別的核心是交易的產品。

從交易產品的性質來看,創新市場交易的產品因其無形而有別於商品市場,因其原創性信息和知識而有別於一般的服務,也因其無形而存在市場交易風險,往往要求嵌入到契約中以獲得權益。

從交易產品的範圍來看,創新市場又區別於技術市場,其不僅包含了開展專利、商標等技術商品交換的應用研究創新市場和試驗發展創新市場,還包括了新知識等具有準公共物品性質的基礎研究創新市場。

中國創新市場發展的幾個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體制的改革歷程既是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探索的歷程,也是我國基礎研究創新市場、應用研究創新市場和試驗發展創新市場逐步構建的歷程。可分為五個階段:

01

第一階段(1985年至1991年)

創新市場的萌芽階段,創新市場首次分化出來,中央提出發展技術市場,通過「改革撥款制度、開拓技術市場」,改革科研機構,發展民營科技企業,初步培育了創新市場交易主體,邁出了創新從計劃向市場轉型的第一步。

02

第二階段(1992年至1998年)

應用創新市場發端階段,通過「穩住一頭,放開一片」,推動應用研究機構走向了市場,並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技術交易所——上海技術交易所。

03

第三階段(1999年至2005年)

試驗發展創新市場興起階段,大力發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推動產業化,培育了試驗發展創新市場主力軍。2005年,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43249家,高新技術企業R&D經費支出為1193億元,佔高新技術企業營業總收入的2.0%,佔全國企業研發投入的81.7%,佔全國全部研發投入的45.4%。

04

第四階段(2006年至2014年)

完善多層次創新市場綜合配套階段,大力發展與創新市場匹配的勞動力市場和金融市場等要素市場,初步建成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我國成為全球第一科技人力資源大國。2013 年我國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總數為 353.3 萬人,絕對總量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

05

第五階段(2015年至今)

強化創新市場協同發展階段,加快三大創新市場融通發展,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性創新市場,通過產業創新升級倒逼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推動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知識產出大國。2017年國際科技論文被引量超過德國、英國,躍居世界第二,我國國際科技論文數量連續第九年排在世界第2位。

經過35年的改革探索,我國創新市場總體呈現出以「試驗發展創新市場」和「應用研究創新市場」為主體,以「基礎研究創新市場」為輔的多層次創新市場體系。

國際創新市場的經驗與啟發

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是創新市場的先行者,為中國創新市場的構建、培育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迄今為止,美國構建了全球最大的創新市場。其創新市場有兩大優勢。

一是以基礎研究創新市場為突破口,構建了三級創新市場融通的體系。《拜杜法案》推動的政府投資創新成果產權私有化改革,開創了三級創新市場融合協同發展的典範。

二是形成了完善的與創新市場相匹配的要素市場。其全球領先的風險資本和聚全球英才而用之的經驗做法值得借鑑學習。

德國創新市場有兩大顯著特點。

一是發展中介機構促進了應用研究創新市場的繁榮。通過《科學自由法》賦予科研機構自由靈活使用社會資金,助推馬普學會、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史太白基金會等機構在全球創新市場形成影響力。二是鮮明的區域創新市場一體化特徵。德國可以在歐洲自由配置人力資本,還參與歐盟智慧財產權立法等區域創新市場的軟性基礎設施建設,維護區域統一創新市場的公平秩序。

日本創新市場構建強調政府的積極作用。

在基礎研究創新市場構建方面,推行日本大學共同體建設制度,依託頂尖國立、公立和私立大學附屬研究所、研究中心,建立共同利用共同研究基地。在應用研究創新市場構建方面,《產業技術力強化法》對大學等研究開發人員專利費進行減免,推動更多創新成果公開並進入創新市場。在試驗發展創新市場構建方面,日本政府通過設立日本科技振興機構(JST),建立了學術界與產業界雙向溝通的橋梁。

綜合來看,國際創新市場建設具有四條共性經驗,即:培育多元化富有活力的創新市場主體、形成有效的市場激勵機制、發展與創新市場匹配的要素市場、打造法治化的創新市場環境。

如何培育強大的創新市場

加快基礎研究創新市場提質增效。著力從五個方面完善基礎研究創新市場的構建:一是完善大學與學科體系;二是打開人才自由流動的旋轉門;三是推動基礎研究「投創分離」,建設實驗室體系和科學城體系;四是去除唯論文的評價制度;五是強化區域創新市場協同。以激發創新市場主體活力和促進創新市場要素流動為核心,推動大學變革、人才變革、產權變革、評價變革、布局變革等五大變革。

提升應用研究創新市場的國際化水平。應用研究創新市場是銜接基礎研究創新市場與試驗發展創新市場的中間市場,對於知識到產業的轉化起著關鍵決定作用。未來還需要圍繞培育高質量的應用研究創新市場主體,提升應用研究創新市場的轉化效率,著力完善和推進多層次應用研究市場主體、海外應用研究平臺、與國際接軌的技術轉移中心、新型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

進一步激發試驗發展創新市場活力。一是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發展高新技術示範城市。二是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發展數據驅動的科技金融,實施數據驅動科技金融平臺城市全覆蓋,擴大流動資產科技金融示範試點。三是實施最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定高價值專利培育體系,建立智慧財產權發展和保護平臺。四是建設數位化技術交易市場,構建全國性技術大數據系統,培育服務領域專業化的技術轉移平臺。

在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前提下,更好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

一是發揮政府的創新市場制度構建者的作用,調整、構建適合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和市場環境。二是發揮政府作為創新市場首要用戶的作用,引導、示範公眾消費,加速創新擴散,促進技術競爭升級。三是發揮政府作為新興市場創造者的作用,通過立法、政策設計等制度供給,激發市場活力和規範市場。四是發揮政府作為市場理念引導者的作用,塑造有益於企業和市場發展的社會文化環境,由文化來架構和規範創新市場,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環境和制度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強調,要統籌做好智慧財產權保護、反壟斷、公平競爭審查等工作,促進創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動、高效配置。總書記強調的這些內容,正是創新市場建設中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同時,政府還要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向更廣更深的領域發展。「雙創」與創新市場在中國的形成有密切關係,是我國邁向創新型國家的基本依據和途徑,也是建立完善強大創新市場的基本推動力。

繁榮發展創新市場,能把政府對創新的支持轉變為市場機制和重要組成部分,把市場行為、資本行為納入其中,讓各種要素在這個市場上匯集、交易、培育及轉化。總之,培育壯大創新市場,一是有利於實現創新的市場化,使其與政府這隻手相互配合,把創新資源更好地調動起來;二是有利於實現創新的便捷化,使創新成果的交易、轉化更加迅捷;三是有利於實現創新的法治化,使智慧財產權確權主體和轉化主體建立明晰法律關係;四是有利於實現創新的全球化,匯聚全球創新資源為我所用。

對我國完善創新市場的幾點建議

01

迅速展開對創新市場的研究,從理論與實踐上進行梳理,主動有意識地打造創新市場

要讓創新持之以恆,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培育完善創新市場。我國應深化三級創新市場融通機制、所有制改革和國際化路徑等創新市場的理論研究,擴大創新市場領域綜合改革試點,繼續繁榮壯大創新市場,爭取形成完備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市場體系。

加強創新市場頂層設計與發揮地方能動性相結合。建議國家層面強化對創新市場建設的頂層設計,同時建立若干創新市場試驗試點,「摸著石頭過河」。中央賦予深圳先行示範的歷史使命,核心無非是創新。應在全國範圍內選取更多城市進行創新市場構建的試點,深化創新市場建設實踐,推動更多城市建設成為國際創新型城市。

鄧小平同志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至今已有35年,中國湧現出一批一批創業者,在商品市場上通過貿易、生產等「產業造富」方式積累了財富,同時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時代,創業者們活躍在創新市場,我們應該讓一部分人通過創新實現更加富裕,從而帶動更多的人實現「創新造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02

持續深化對創新市場的改革,促進政府與市場協同並進,推動各種創新要素流動與落地

用好政府、市場兩隻手的作用。瞄準國際技術前沿,構建全國性的現代化實驗室體系、科學城體系等基礎研究載體體系;繼續加大國際要素市場開放的力度,強化基礎研究創新市場配置國際人才和資本的能力;建立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現代科研院所制度,推行激勵更有效的制度創新,提升應用研究創新市場的轉化效能;培育以高質量國際專利為主的創新型企業,提升試驗發展創新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構建要素充分流動的創新市場。只有流動的市場才是充分的市場。在國內市場上,進一步構建數據新型要素市場激發數字經濟等創新活力;進一步推動社會保障體系一體化,促進人力資本在區域創新市場的自由流動。在國際市場上,優化國際人才在中國工作和居住的便利性,加快國際人力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加快開放國際創投、國際慈善等市場,提升資本要素在創新市場的配置效能。通過打破資本、數據、信息、人才、技術、智慧財產權等的流通障礙,讓創新的各種要素在我國創新市場上匯集、交易、培育、轉化,將我國建設成為全球頂尖的創新要素匯聚高地、交易高地、配置高地。

03

加快完善創新市場法治環境,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秩序,持續釋放創新主體的創造精神,同時維護創新市場安全

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利用法治為地方「放管服」改革護航。建議加大簡政放權和改革授權力度,允許試點城市自主建設符合本地創新市場改革要求的業務事項目錄和標準體系,支持地方進行創新市場的改革創新,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建議國家和省層級進一步完善推進綜合授權改革試點的工作機制,暢通自下而上的異議申訴和反饋機制。同時,加大國家層面對經濟特區立法的授權力度,支持深圳等城市就重大改革事項進行專項立法。

完善創新市場立法。支持具有地方立法權的城市,率先開展創新市場立法,完善法律法規體系,使各種交易規範化市場化,形成可複製推廣的經驗。為創新要素交易搭建公平、公正、公開的平臺,讓創新與財富在這裡對接,讓知識與產品在這裡轉化。加快數據要素、數字經濟、數字金融等相關立法修法,通過法治保障數據要素在創新市場的優化配置。推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支持各地國有企業積極融入創新市場建設,為創新提供技術、人才、場地、資金等全方位支撐。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總之,要大力發展完善創新市場,為創新造個海,讓創新成果在這個大海千帆競發、百舸爭流。

(作者系國務院參事)

注釋:

[1]Brett Frischmann.Innovation and Institution: Rethinking the Economics of U.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24 Vt. L. Rev. 347.[2]吳欣望、朱全濤:創新市場與國家興衰[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3] 陽東輝. 科技創新市場的國家幹預法律機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陽東輝:科技創新市場的國家幹預法律機制——基於克服市場失靈的視角[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4]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編,張玉勤譯,《弗拉斯卡蒂手冊》[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年。

[5] 國家統計局,關於印發《研究與試驗發展(R&D)投入統計規範(試行)》的通知[OL],國統字〔2019〕47號。http://www.stats.gov.cn/tjgz/tzgb/201905/t20190507_1663326.html,國家統計局網站,2019-05-07.

[6] 陽東輝:科技創新市場的國家幹預法律機制——基於克服市場失靈的視角[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7] 引自1985年3月《中共中央關於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

[8] 引自1995年國務院頒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

來源:深圳特區報微信公眾號

作者:王京生

如需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

發布廳推薦

發布廳邀請您關注「i深圳」

「i深圳」app二維碼

相關焦點

  • 連界創新王玥:論創新者的培育與顛覆式創新
    產業生態投資人、連界董事長王玥在讀書會中分享了關於創新者的培育與顛覆式創新的個人觀點。2020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如何更好的培養和發揮創新人才在創新事業上的關鍵推動作用,是編制下一個五年規劃的核心命題。
  • 大力弘揚和培育企業家創新精神
    在前不久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弘揚企業家精神,提出「企業家要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為廣大企業家帶領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遵循。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企業家的創新活動是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的關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廣大企業家大力弘揚創新精神,勇於推動生產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
  • 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打造產業創新高地!東營著力推動創新型城市建設...
    近年來,東營市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為契機,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構建創新型園區、創新型企業、創新型人才、創新型產業,著力提升區域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科教改革工作水平,為實現東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科技支撐。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施創新型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是市委、市政府科學把握新時代東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定位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 培育冰雪新經濟,助力吉林文旅創新大發展!
    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產業促進處處長馬力以《創意賦能 讓冰天雪地成為創新創業熱土》為題,詳細解讀了國家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深入淺出地為與會人員分析了以文塑旅、文旅融合的發展路徑。雲南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李炎以《「點集聚」與「線培育」——雲南文化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探索》為題,結合雲南省文旅產業發展實踐,分別從拾翠園的點集聚,提出產業聚集和創意研發的融合發展關係以及大滇西旅遊環線培育中線路與空間的互動發展角度,對文旅產業發展提出了產業融合、數字運營、激發活力等建議。
  • 廣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完善創新培養「成長鏈」 壯大經濟發展...
    中小微企業作為國民經濟和市場發展的生力軍,是創業創新、科技轉化最活躍的群體。近年來,廣西不斷完善科技型企業創新培育成長鏈,多措並舉激發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力,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的「闖勁」正在成為激活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元氣「細胞」。
  • [學習時報]呂捷:加強農業農村高層次 創新人才隊伍培育
    為保障廣大農村地區在鄉村振興以及農業現代化中順利前行,我們急需大量農業農村現代化領域高層次創新性人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農業農村人才體系建設,人才隊伍數量不斷增加,我國農業現代化人才隊伍基礎已初步形成。但是,在人才隊伍結構、高層次人才隊伍深度、高校農業專業生源及培養體系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急需著力加以完善。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同煤集團著力培育創新生態 - 山西市場導報數字報
    近年來,同煤集團大力實施創新型管理人才培育計劃,確立「1311」選人用人標準,建立優秀年輕後備人才庫,強化優秀青年人才專項培養,注重生產一線歷練,分層次、分系統、分梯隊補上人才短板,湧現出了一大批能夠委以重任的優秀人才。截至目前,共有113名80後優秀年輕幹部走上集團中層領導崗位,29名幹部走上礦長或董事長崗位。
  • 厚植人才培育沃土 創新發展活力引擎 未央區凝心聚力 助推青年企業...
    近年來,未央區委、區政府以「6+5+6+1」現代產業領域為重點,優化整合共青團、工商聯、青年企業家協會、新生代企業家聯誼會等人民團體和行業協會的聯繫服務功能,通過搭建 「六個一」綜合服務平臺,為初創企業提供金融、法律、人力資源、市場拓展等專業知識服務,引導青年企業家敢想敢幹,奮發拼搏,為創新發展引進源頭活水,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引擎。
  • 創新管理方式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制
    在我國,政府主要承擔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建設等職能。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制要以促進高質量發展和協調政府各項職能為目標,以財政、金融、就業、科技、產業、區域、營商環境、信用體系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為重點,強化各項調控制度建設,完善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統籌各項政策手段應用。  促進高質量發展是今後宏觀經濟治理體系要實現的根本目標。
  • 商務部辦公廳關於創新展會服務模式 培育展覽業發展新動能有關工作...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等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推進展會服務創新、管理創新、業態模式創新,加快培育行業發展新動能,發揮展覽業在擴大對外開放、增加社會就業、拉動消費增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助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統籌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和展覽業復工復產工作
  • 江小涓:進一步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制
    在我國,政府主要承擔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建設等職能。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制要以促進高質量發展和協調政府各項職能為目標,以財政、金融、就業、科技、產業、區域、營商環境、信用體系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為重點,強化各項調控制度建設,完善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統籌各項政策手段應用。
  • 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武漢這樣安排
    通過提升脈衝強磁場、精密重力測量等重大科技裝置功能水平,謀劃建設磁阱型氘氘聚變中子源、農業微生物等一批新的大科學裝置,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水平,使武漢成為國家科技創新布局的戰略要地。打造三個高地,一是打造產業創新高地。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引導鼓勵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主導的產業創新體系。
  • 創新驅動 市場無「邊」 服務無「界」
    編者按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是促進外貿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培育新動能的重要抓手,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載體。今年上半年,依託「中國(四川)自貿試驗區」和「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建設的重大機遇,成都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探索服務貿易新模式,開拓服務貿易新領域,建立服務貿易新機制,培育服務貿易新動力,加速推動融合發展、跨界發展、延伸發展,為「成都服務」創造了打破傳統地域和行業發展界限的「無界」空間,也為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夯實產業支撐提供了生動的實踐樣本
  • 培育中日韓創新生態 打造科技引領新引擎 2020中日韓創新季在青島...
    中日韓創新季以「培育中日韓創新生態、打造科技引領新引擎」為主題,設置了創新季開幕式、高峰論壇、科技成果展示、科技企業項目路演以及技術對接會等主題板塊,以平臺思維探索產業革新與進階,打造了一場集科技企業、產業龍頭、科研院所、科技園區、創投機構、金融服務機構等創新要素聚集的科技創新盛宴,推動中日韓各方進一步凝聚共識、深化合作。
  • 科技為槳 創新為帆——益陽市「十三五」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走筆
    這是「十三五」期間,益陽市科技創新工作交出的一份精彩答卷。創新就是生產力,企業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盛。近年來,益陽市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為躋身創新型城市、建成科技強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 著力營造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
    「包容」,就是要營造更加寬鬆的環境,包容科技工作者個性,鼓勵其張揚特長,寬容其探索創新中的失誤失敗,寬容不同的學術觀點甚至離經叛道的「異端學說」,讓其放膽探索求創造。「激勵」,就是要體現知識價值的分配原則,讓科技工作者名利雙收。要在改革中形成以國家重點科研基地為骨幹、企業為技術創新主體、探索性研究為生力軍、競爭協同機制為紐帶的科研開發體系。
  • 創新無止境,領軍在潮頭,雲創大數據膺選「南京市創新型領軍企業」
    為深化創新名城建設,進一步優化「科創企業森林」成長機制,加快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南京市科學技術局開展了2020年度南京市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庫入庫申報工作。
  • 2020深圳讀書論壇「在歷史的天空下」對話舉行,王京生、樊希安...
    國務院參事、深圳讀書月總顧問王京生,國務院參事樊希安,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陳平原圍繞「閱讀與城市」等話題展開探討。論壇由深圳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主任,深圳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昌龍主持。世界上哪些地方的城市閱讀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論壇伊始,面對主持人提出的問題,王京生直言,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深圳。
  • 衡陽: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7) 創新沃土,百花齊放
    ,創新環境持續改善,勇於創新、尊重創新和激勵創新的氛圍逐步形成,創新型縣市區建設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喜人態勢。,組建自己的創新團隊,進一步完善創新體系 來擴展和新增我們現有產品的臨床價值,來進一步提升我們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包括企業的經濟效益。
  • 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工作部署會暨市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
    12月21日下午,圍繞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和市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我市召開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總結評估工作部署會暨市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會議匯報了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總結評估工作計劃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