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直很努力卻沒什麼成績?可能是陷入了「低水平勤奮」的困境

2020-12-20 金金職言

一直以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教育話題都備受關注。比如,孩子學習需要父母盯著、寫作業磨蹭、上課不夠專注、成績下滑、偏科嚴重……這些問題令家長們頭疼不已。作者黃靜潔是中西合璧親子教育專家,任華東師範大學「實踐導師」,她在這本書中說,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上述情況,靠單純的「刻苦學習」是無法徹底解決的。

家長們都想培養出一個全面發展的「優等生「,但在中國的傳統學習模式下,孩子往往被培養成「被動學習」的練習者。最終導致孩子和父母都陷入了「低水平勤奮」的困境之中,父母的教育、孩子的努力都不見效果。

那如何才能打破這種局面呢?

黃靜潔在教育自己的小兒子時發現,如果父母想讓孩子的學習發生真正的改變,只有打破學習的固有誤區,才能引導孩子更進一步主動關注自己的學習,看清學什麼更有價值,怎麼學更高效;同時父母自身也要不斷成長為內心強大、知識儲備更充分的父母,引導孩子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最終成長為不怕接受未來挑戰的「優等生」。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這本書,我會從5個部分來解讀:1、學習的誤區:差生和優等生之間存在6大學習障礙;2、提升學習效率的六大技能;3、學習自控力:成為別人眼中的最牛優等生關鍵;4、養成終身競爭力;5、教養格局:作為父母要用智慧和格局養孩子

《學習的格局》

01、學習的誤區:差生和優等生之間存在6大學習障礙

談到孩子學習,家長們總是習慣性地把小朋友們放在一起比較,經常掛在嘴邊的是,你看班裡的同學,上課認真聽講,回家也安心寫作業,怎麼你就做不到刻苦學習呢?老師講課的內容你也記不住等等類似的話。

《學習的格局》這本書,作者黃靜潔在第一章就講了差生和優等生之間存在的6大學習障礙。

第1個是,「學習區」障礙

這是介於舒適區和恐慌區之間的那部分,孩子在舒適區練習太久,對學習會失去滿足感、成就感,但家長一旦給孩子報了超出水平的課,又會把孩子推入恐慌區,造成挫敗感。

大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忽略「學習區」的重要性,讓孩子陷入上述兩種極端境地。

第2個是,孩子記不住課堂知識,學習低效能

生活中,有些孩子很努力很認真在學,但成績卻一直不好,也記不住課程內容。這是因為在傳統學習模式下,孩子學到的知識留存率最高也只能達到30%,而如果是他們主動自主學習,同時不斷向外輸出學到的知識,那麼知識留存率將可以達到90%。

第3個是,孩子不斷犯錯,媽媽不讓犯錯

一說到孩子犯錯,著急的家長們,脾氣或者是壞心情立馬就來了,直觀反應是一味指責犯錯的孩子、腦海中繃著一根弦生怕他們再犯錯。但作者在《學習的格局》中說,孩子犯錯不一定是失敗的,還有可能是成功的。要想培養出優等生,可以嘗試接受孩子有效犯錯。

第4個是,學習缺失目標

經常有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定了目標堅持不下來,比如每天練鋼琴20分鐘,讀英語30分鐘……孩子做不到的原因,其實是這些目標都是父母作為「權威一方」,單方面制定的,當他們被動去執行這些目標時,一般沒有太有效的學習結果。

第5個障礙是,沒有創造力

沒有創造力的表現是,孩子遇到新問題會感到措手不及,更容易表現出躲避甚至是逃避的行為。比如,當老師分別將孩子熟悉的問題類型A和問題類型B結合在一起,衍生出一個新的問題C,那麼此時,就會有一大批學生覺得這種題型老師沒講過,不知道該怎麼做。

第6個學習障礙是,缺乏主動性

不知道有沒有父母經常覺得,孩子開學後,他們不會主動提升自己的學習,作業再三提醒才做,考試要叮囑可以複習了才開始學習……壓根感覺學習是為父母學的。這個學習障礙形成的原因是,中國父母習慣包辦、管理孩子的一切,使得孩子在學習時缺失內在驅動力,他們會覺得反正爸媽都會給安排好的,我照做就可以。

以上6大學習障礙是作者在一開篇就提出來的差生和優等生之間的不同,同時這也是父母在督促孩子學習時,常遇到的痛點。那應該怎麼解決呢?

02、提升學習效率的六大技能

作者說,孩子的學習是從低階學習向高階學習不斷攀升的,這也就要求孩子的學習技能必須從低階向高階提升。——《學習的格局》

在第二部分,作者給了提升學習效率的六大技能,可以概括為以下2點:

第1點,學習的本質是記憶策略、時間管理、學習策略

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必須意識到人們對於知識記憶,是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逐漸減弱的,需要有正確的學習策略加以輔助。

書中提到了2個小技巧來提升記憶:重複記憶和測試效應。也就是說,在學習之後通過重複去復盤學習過的知識以及用小測驗來檢測知識掌握的牢固度。除了提升記憶之外,還可以藉助「時間餅」和「吞青蛙」理論來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意識,同時讓孩子學會使用康奈爾筆記法來抓住課堂學習的重點。

第2點,用好三個「力」:提問力、理解力、分析力

在對學習有了本質的認識,那接下來提升孩子的高階學習需要用好三個「力」。

首先是,提問力。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好的提問能夠讓孩子的思辨能力、反思能力和判斷能力越變越強。書中給了一個好用的提問工具——KWL(也即是,K-know我知道的,W-want我能知道的,L-learned我學到的);其次是,理解力,對於同一個知識,不同的孩子理解能力是不同的,那麼父母要多想想怎樣幫助孩子「看」到理解是怎麼發生的,跟著孩子一起藉助思維導圖看到問題的線索,同時為孩子展示「剝洋蔥」的學習態度,一層一層深入;最後,是分析力,有了前面兩個能力的基礎,還需要做的是引導孩子用分析力來給自己的學習做決策,就是我應該要怎麼學,我怎麼學才是有效的,遇到學習的問題我應該怎麼去尋找辦法。在不斷分析的過程中,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當然除了提升學習效率的技能之外,本身孩子自身的品質和能力也是不能忽視的。

03、成為別人眼中的最牛優等生關鍵是學習自控力

作者說,成為最牛優等生除了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目標之外,還需要有五項核心品質和能力,概括總結為學習自控力,也即是:責任心、自律性、專注力、批判性思維、閱讀力。

它們的排序是緊密相連的,最基本的是責任心,有了這個,孩子才能看到自己應該做的事,會主動學習以防止陷入被動之中;另外,好的學習表現,智力很關鍵,但非智力因素的影響自律性的約束也在發揮作用。

接著是專注力,孩子能夠在學習上專注多長時間也影響學習最終的結果,比如一個孩子能專注看1小時的書,另一個卻連10分鐘都做不到,那麼顯然,前者知識記憶時間相對更長,知識留存率更高。

然後是批判性思維,孩子在學習階段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再加上天生的好奇心,如果孩子沒辦法對外界的事物有自己的判斷力,沒辦法批判性地看問題,辨別真偽對錯,那麼影響的將是孩子的一生。

最後是閱讀力,有的人可能會疑惑,為什麼在這裡提到了閱讀力,作者也給出了答案:一個不會自主閱讀的孩子,就不會自主學習,而一個不愛閱讀的孩子,就很難愛上學習。

解讀到這裡,我們知道了學習不好的差生和優等生之間的學習障礙有哪些,以及提升學習效率和需要具備的學習自控力是什麼。以上可以是提升孩子學習,需要具備的「硬實力」。而經常被父母忽視的還有「軟實力」,但這卻能幫助孩子養成終身競爭力。

04、孩子學習的終極目標是為了贏得未來的「軟實力」

在很多父母的教育觀念裡,他們認為,不做好當下,是走不到未來的。父母在督促孩子提升學習時,往往重視的是當下孩子存在的問題應該怎麼做。

然而作者黃靜潔說,每一項科學的發明或者文明的進步都是把著力點放在未知的時空裡的,孩子的學習教育也應該有這樣的未來眼光。

在作者給出的孩子未來需要的「軟實力」中,可以總結為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內向競爭力,即學習適應力、情商

學習適應力指的是孩子要具備靈活的思維能力以及轉變思維能力,有效鍛鍊孩子適應力的方案是父母要多引導孩子自我對話,適當打破一些常規性的活動,提前跟孩子商量,改變一起日常玩遊戲的規則,同時經常陪孩子讀一些笑話和冒險故事。

另外,還需要注重孩子的情商教育,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自我情感認知和人際關係,同時會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有不可逆轉的作用。對孩子進行情商教育的智慧需要在幼兒時期進行,這決定了他之後跟除了自己之外的人社交和協同的能力。

第二個方面,外向競爭力,即協作力、抗挫力、交友力

接著說外向競爭力,包括和其他人協作,以及面對挫折是否能夠順利度過,也就是成年人常說的「逆商」,孩子也需要這樣的關鍵能力;在前面說到提升學習效率的時候,有提到過,主動學習其中有一條,對外輸出的學習效果能夠讓知識留存率大大提高,那麼對外輸出需要有對象,此時需要孩子有交友力,利用自己的社交活動擴大學習半徑,讓他們建立自己穩定的朋友圈。

05、教養格局:作為父母要用智慧和格局養孩子

如果有起跑線,父母的格局就是孩子的起跑線。《學習的格局》一書有理論、有故事、有方法,可以系統性地幫助父母提高自己在子女教育上的格局。

——吳軍(矽谷風險投資人、文津圖書獎得主)

作者在本書的最後一章說到,除了孩子應該做到哪些,父母的教養格局其實是對孩子影響很深遠的因素。父母要認識到,自己是陪跑者,而不是代跑者。父母完全可以用正確的方法幫助解決遇到困境的孩子,比如使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解決親子之間的問題,以及有效賦權解決家庭代際教育觀念,正確對孩子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安全港灣。

06、總結

如何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優等生,在中國的大多數家庭裡面佔據很重要的一部分,作者在這本書中分享了關於學習力的話題28個,並且介紹了65個落地實操的高效學習方法和208個學業提升的小技巧,而且最重要的是給出的這些方法,作者黃靜潔都在自己15歲小兒子的學習教育過程中親自試驗過。

如果你對於孩子的學習教育還存在困惑,那麼讀完這本書,相信你能找到解決辦法;如果你還沒有孩子,讀完這本書你也會重新認識,自己現有的學習習慣以及如何更加高效學習,相信也能對你有所啟發。

相關焦點

  • 是否還在假裝努力?低質量的勤奮,又有什麼用呢
    當下社會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而奮鬥而努力,可是有很多人他們只是在假裝努力假裝自己很勤奮,而這種勤奮卻是極其低質量的。不知道大家在自己的學業生涯中有沒有遇到過這種人,他們每天總是會挑燈夜戰,早早地來到教室,晚上的時候也會在宿舍拿著檯燈勤奮學習。可最後學習成績沒有上升,自己的身體反而折騰得非常疲憊。
  • 學習很努力卻沒進步?孩子可能陷入「假勤奮」,用這4招解救孩子學習
    有時候我們放棄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恰恰相反,是因為我們用力過猛,企圖一蹴而就,很快地就看到效果。曾經有一位媽媽帶著兒子來找我補習初中數學,這個孩子已經初三了,面臨中考,但成績只能考40、50分。因為時間非常有限,媽媽很著急地問:Evan老師,我知道你很厲害,你能不能在寒假期間幫孩子提升到90分呢?
  • 孩子一直很努力但是卻沒進步?告別無效努力,要警惕毛毛蟲效應
    面對孩子的培養上家長花費了許多的心思和錢財,比如說會在課後給孩子報了許多興趣班補習班等等,同時也會給孩子買很多學習資料,希望孩子能夠刻苦學習,變得比別人更加優秀。許多家長覺得只要孩子刻苦鑽研肯定能夠取得相應的成果,但是事實上結果卻都是不盡如人意,孩子在學習上特別勤奮刻苦努力,但是學習卻不見提高。
  • 孩子,請不要假裝努力,成績不會陪你演戲!
    十幾歲的時候不努力學習,沒有好的學歷,未來可以選擇的工作也可想而知。 孩子,安逸的青春當然可以,但你在最能吃苦的時候選擇了安逸,那麼換來的可能就是一生的卑微。
  • 3個方法幫你走出低水平勤奮陷阱
    成甲老師在《好好學習》一書中,將這種只做記錄、不思考、不實踐的讀書方式稱作「低水平勤奮」,多數人閱讀效率低,讀了就忘,是因為大家都陷入了「低水平勤奮陷阱」。一、帶著問題閱讀,提高知識的利用率為什麼上學的時候,我們能把課本中的很多內容牢記在心?
  • 格局8:脫離低水平的勤奮,幹的辛苦不等於幹得好
    每一件事情的影響力,以及做事情的成功率,他們之間是一個相乘的關係,也就是說,事情做的再多,如果影響力不大,成功率也不高,那自然也就沒什麼成就但是10年後,20年後,可能過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作者跟他講,如果你要是在一個班上,給幾十個學生的成績排序,這麼幹,效率低一點真的差別不大,甚至肉眼都不可見,但是對上萬個數字排序的時候
  • 孩子請別假裝努力,結局不會陪你演戲!
    人們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多努力成績肯定比別人好,勤奮未必成功,但不勤奮就註定失敗。但是,為什麼有的學生明明很努力,成績卻不好呢?從一個小女孩說起,班裡的一個小女孩,這個小女孩坐在班級第一排,特別乖巧、安靜,甚至乖巧到了老師會忽略的地步。
  • 培養孩子的心理勤奮,才能更好地克服自卑
    孩子在踏入學習生涯的那一刻起,很多家長就把心提溜了起來,在教育孩子上下的功夫是只增不減。但是需要家長注意的是,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還需要格外的慎重,用錯了方式很可能就是將孩子推向了背道而馳的路上,不僅不起好作用還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 和寶寶一起在異想世界裡遨遊——《陷入困境的克萊奧》
    你的孩子做白日夢時你知道嗎?ta的白日夢會有哪些內容?你想不想和ta一起構思一個白日夢?這些問題貌似問得有點奇怪。但這本《陷入困境的克萊奧》,確實是一本關於小孩子的白日夢的繪本。看上幾遍這本書,我猜你很有可能會對你家寶貝白日夢的內容產生興趣,當寶寶出神發愣時,你可能不會輕易地打斷ta了。
  • 數理化成績很好,語文英語怎麼努力都沒用,怎麼辦?
    數理化成績好,而語文英語、成績差,這種情況在現實中並不少見。這部分學生最多只能是中等生,一流的學生是沒有短板的,或者說即便有弱勢學科也比大多數學生要好。這種偏科的學生似乎不管怎麼努力,語文和英語成績也沒有太多的提高。那問題出在哪,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 文|別再用勤奮掩飾你的懶惰
    這樣很辛苦,但不叫勤奮。你每天早起晨跑、讀書、冥想。你每天都過得很充實,俯視芸芸眾生,覺得唯有自己卓爾不群,優秀得耀眼。你是個有追求的孩子,但這也不叫勤奮。大部分人對勤奮的理解,都膚淺地停留在這種表面的儀式感上面,而忽視了它的本質意義。
  • 直面北大學霸的心路歷程:也曾陷入困境,影響最大的不是父母
    易銳也表示,當天確實比較幸運,儘管自己已經知道了成績,但是當時卻正好趕上是父親為自己送通知書。 也曾陷入困境,影響最大的不是父母 在學習上,易銳的成績非常穩定,所以父母也沒怎麼操心。
  • 沒有目標感的努力,都是在假勤奮
    第一種表現就是瞎忙活,效率低下,雖然看上去挺努力的,但卻沒什麼實際的產出和作為。打一個比較荒誕的比方:你明明肚子不太舒服去就醫,可醫生偏偏要給你治腳,開了不少治療腳氣的方子。試了一周後發現情況沒有緩解,接著又給你開了些治療頭痛的藥,結果發現還是不行。於是又給你開了治療胃痛的藥,讓你回家再吃看看。
  • 老師公開成績排名引罵戰,是家長太玻璃心?孩子的成績該公開嗎?
    2018年8月,河南省一位語文老師在家長群內公布了孩子的默寫成績,直接引得家長以「學生自尊心受挫,可能產生自殘」為由向當地教育局投訴,當事教師惶惶辭職;圖源網絡,侵刪2020年5月,江蘇省教育廳在我們上學的時候,卷子按照從高到低排名老師一邊念成績一邊發;清楚的區分重點班和普通班,每個學期末位淘汰;更有甚者,會讓不及格的同學站在講臺上接受批評......老師把成績單當做「利器」,像訓練特種兵一樣消磨你的自尊心。儘管有效,但這真的不是什麼太好的體驗。
  • 決定孩子數學成績的,不是天賦和努力,這一點往往被家長所忽視!
    天賦,能讓孩子學數學,起點比別的孩子高,學得輕鬆,但天賦就像井裡的水,總有枯竭的時候,所以要持續的考好成績,還不夠。學習很勤奮很努力是不夠的,如果你不懂得利用技巧,還是很難考出好成績,而且一直考不好的話,會影響孩子的積極性,惡性循環,成績就會不理想,這樣的孩子有很多。
  • 家長要知道,孩子「情緒總是低落」的五個原因,幫他們走出困境
    她的重點就是,家長與孩子之間沒有矛盾,孩子也沒有什麼異常的行為,就突然變得興致不高了,這讓他們也不知道怎麼辦了。我跟她講的是,可能孩子在學校經歷了什麼挫折,讓他的自信心消失了些,他陷入了自我的懷疑之中,從而她的情緒變得低落了些。
  • 《請停止無效努力》:過於「勤奮」,是窮人越來越窮的主要原因
    勤奮等於成功,是窮人變得更窮的主要原因沒有人能夠天賦異稟,所有關於財富與成功的天賦不過源於有效努力,或者說是刻意練習下的努力。只不過大多數窮人曲解了勤奮的含義,認為只要沒日沒夜的工作,終究會取得成功,獲得碩果纍纍的成績。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所以大多數人在努力過後不僅沒有變富,反而越來越窮,就比如小青一樣。
  • 19年前因為「餵孩子戲」走紅,陷入困境,如今51歲美到不敢認
    導語:19年前因為「餵孩子戲」走紅,陷入困境,如今51歲美到不敢認 在網友的眼裡面明星們都是光鮮亮麗的,但是這個行業並不是向大家眼中的那樣,她們的光鮮亮麗都是表面上的,明星們的一舉一動大家都能看在眼裡面,有的時候可能會因為一句話或者一個動作,就遭受到非議,讓自己的明星生涯受到嚴重的打擊,所以身處在這個環境之下的明星們,她們是需要非常高的心理承受能力的。
  • 媽媽含淚勸告:不要讓孩子努力當學霸,成績中遊的孩子才幸福
    隨著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父母的教育意識也在提高,從懷孕初期的胎教,再到早教、幼兒園、小初高等,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希望孩子能成為「學霸」,以後有一個人人羨慕的未來,但最近一位媽媽,卻在網上含淚勸告:不要讓孩子努力當學霸,中遊的孩子才幸福。
  • 無依無靠的她經過勤奮努力;火的一塌糊塗
    容祖兒除了依靠他勤奮的性格!在自己的工作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工作刻苦,一年365天,幾乎從來都不休息!之後容祖兒和劉浩龍相約牽手經歷了美好的愛情!那付出是人民認可了,他的成績就是自己的艱辛勵志所得來的!這一切都得之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