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把心學智慧帶入日常工作,輕鬆破解兩大民生難題

2020-12-22 騰訊網

王陽明擔任廬陵知縣很短,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但他心繫百姓,剛柔並濟解決了稅收和訴訟兩大民生難題。

可以說,既有雷霆手段,還有菩薩心腸,心學大師為世人,再一次展示了心學的智慧和魅力。

01 稅負重壓下,廬陵民不聊生

正德五年(1510)三月,王陽明經過一路的跋山涉水,終於來到了江西吉安府廬陵縣就任。廬陵是吉安首府,因此這個地方匯聚了各地的民俗風情,非常具有代表性。如果能夠將其治理好,對整個吉安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到任之後,王陽明的治理之道和其他人並不一樣。他沒有忙於應酬當地的地方權貴,也沒有埋頭去處理那些積壓已久的案子。而是認為要用教化的方式,來點燃新官上任的三把火。

他已經深入地了解到,當地百姓深受鎮守中官的剝削,民不聊生。因此,在王陽明看來,解決這個問題是當務之急。

鎮守中官是在明朝永樂時開始的,由朝廷向邊鎮派駐宦官,之後,內地也逐漸設立這個職位,這些人的權力不受巡撫文官和鎮守武官的制約,專門搜刮民財,向宮廷進貢,百姓苦不堪言。

02 王陽明打報告,為百姓減稅

王陽明首先寫了一個為百姓減稅的報告,呈報給吉安府和江西布政司,要求當地的鎮守中官免除加給本地的過重稅負。

王陽明深知地方百姓和官府之間,因為過重的賦稅以及各項攤派,已經造成了很大怨氣,百姓的怒火一觸即發。如果再有風吹草動,極有可能引發造反暴亂的後果。

正當他還在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大難題的時候,就發生了大批的民眾群情激憤地,要和他這個知縣理論的事情。

王陽明一看這個陣勢,就明白多年來積壓的矛盾終於爆發了,但是對於呼天搶地的混亂場面,他並沒有亂了陣腳,而是處理得從容、鎮靜。

他先讓村民們把自己遭受的不合理攤派講清楚,當聽到那些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後,王陽明情緒也非常激動,他果斷地說道:"各位父老鄉親們,本知縣到任時間不長,但是對於各種苛捐雜稅繁多的事情已經有所了解,我一定會為民做主,申告上司,進行減免。"

這些村民已經習慣了官員的相互推諉,這次也並沒有寄希望於這位新任知縣,他們只是想要發洩心中的不滿,因此對於王陽明的話都感到非常意外,也深受感動,表示願意相信王陽明做出的承諾。

果然,王陽明很快就發布了正式的公文,宣布豁免一切加派的銀兩。這個公文使得當時的縣城內外一篇歡騰。

03 勸誡百姓,不要動不動就告官

大概是王陽明一向剛正不阿,做事執著的秉性早已被人所熟知,當時的江西鎮守中官,竟然對於王陽明的這個要求沒有表示異議,默許了這個提議。

這也大大出乎了王陽明的意料。但是,不管怎樣,自己在廬陵的第一件事總算完成得相當不錯。而王陽明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一下子樹立起來了,人們奔走相告。

但是也引發了一些人將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告之縣衙的,並且這些人還經常糾結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摻雜其中,企圖擴大事端,造成天下大亂的景象。

王陽明對此種情況已經有所了解,他為此撰寫了告示,先在百姓中造成輿論的影響。

在告示中,王陽明主要是表達自己為百姓解決問題的心意。他勸告百姓不要鬧事,否則只會招來官府的懲罰,也無法解決問題。如果有冤屈,就有秩序地向他呈表,他自會一一解決。

告示發布後,有些民眾已經了解了王陽明的治理之道,再加上王陽明在減免賦稅上,已經顯示出了雷厲風行、剛正果斷的作風,當地百姓也不敢輕易鬧事了。

04 恢復裡甲制度,改善了民風

由於當地爭訴風氣的形成由來已久,單憑一張告示並不能解決深層次問題,為此王陽明制定了一整套的措施用來教化百姓。

王陽明把之前已經基本停滯的申明亭和旌善亭,重新興起,提出裡老要擔負起教化鄉民的責任,同時各家的戶主也要管教自家的子弟。

而對已經名存實亡的裡甲制度,也重新恢復起來,要求將各家各戶都形成一個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大單元,縣城內十戶為一甲,鄉村就以各村為單位,相互幫助,相互支持,減少打架、鬥毆等事件的發生。

通過鄉民這種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方式,當地的社會秩序有了很大的改善,民風也逐漸趨於淳樸。

雖然王陽明在廬陵縣只有不到半年時間,但是做了很多影響深遠的事情,僅就訴訟的事宜來說,就大大平息了當時的混亂情形,而這段經歷也是充分得到認可的,他的弟子對這段經歷也有記載。

王陽明去世後,他的好友湛若水在為他所作的墓志銘中也提到他的功績,認為他在廬陵"臥治六月而百務具理"。從王陽明的治理效果來看,完全是名副其實的。

和之前的剿匪平叛、安民一樣,王陽明一出手,多年積累的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解決,不但治標,而且還治本,兼顧地方的長治久安。

如何事上磨練,如何踐行知行合一?

其實,只要你深切體會,就會發現,它們都藏在王陽明的這些親身實踐中。

備註:圖自網絡侵刪

如果喜歡,請點讚、轉發,分享給其他朋友。

相關焦點

  • 王陽明心學智慧:「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這句話是在王陽明五十知天命之時,與弟子交流心德的時,有感而發。王陽明不僅僅是中國的聖人,一代心學大家,他還是一個軍事家,一個創造心學的人,能將自己的心學智慧運用到帶兵打仗上,還能打勝仗,王陽明是個擁有大智慧的人。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在於悟透這一「心學智慧」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在於悟透這一「心學智慧」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在修身、立學、為文、武功方面均有大成的人,這一點似乎只有清代的曾國藩能與之相提並論。然而曾國藩在為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卻「屢敗屢戰」,且兩次因為遭逢慘敗而急得想跳水自盡,其勝負之機、其為將風度又與王陽明四十二天內平定寧王朱宸濠之亂相去甚遠。
  • 王陽明心學智慧:中年男人慾有所突破,人脈次之,需牢記4字真言
    王陽明心學智慧:中年男人慾有所突破,人脈次之,需牢記4字真言人類歷史上,有2個5歲才開始講話的人,都對人類世界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一個是德國的愛因斯坦,他的相對論,改變了人們對宇宙的認知;一個是我們中國的王陽明,他的心學,改變了人們對自我的認知。
  • 王陽明心學:人生大智慧,素其位而行的秘密
    《傳習錄》王陽明認為,作為一個人格高尚的人,應當在他所處的地位上採取適當的行動,思考問題不要越出自己所處的地位。凡是謀求能力所不及的事或是勉強做智慧不能認識的事,都不為致良知。這裡所說的「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出自《中庸·素位篇》中的「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
  • 王陽明:情緒不好是因為智慧不夠?情緒穩定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關於情緒管理,"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這樣說:"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翕然能收斂的;憤怒嗜欲正到沸騰時,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在王陽明看來,穩定的情緒不是天賦,而是一種能力,是一種通過智慧和修行就可以獲得的能力,而能夠做到情緒穩定是一個人最高的修養。如何去擁有這種和智慧和修養?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意思是說:人必須在做事上磨練,才能真正站得住腳;才能做到於靜中能安定,在動中也能安定。
  • 王陽明:情緒不好是因為智慧不夠,情緒穩定是一個人高級的修養
    關於情緒管理,"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這樣說:"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翕然能收斂得;憤怒嗜欲正到沸騰時,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意思是說:一個人說話正到快意的時候就能截然忍住,默默不說;意氣正到發揚時就能翕然收斂得住;憤怒和嗜欲正到頂點時就能廓然消除:這些如果不是天下大智大勇的人,是做不到這些的。
  • 王陽明大智慧:小人惹不起?格局大的人不糾纏,智慧高的人會周旋
    那些小人當時都要比王陽明厲害,很多次都把王陽明逼上絕境,甚至多次危及到性命!但是王陽明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他自有一套方法對付他們。並且,王陽明把這些磨難當做歷練自己內心的最佳時機,泰然處之,反而成為了他的心學大成的磨練石。
  • 心學大師王陽明預言:說天下要害有四處,若失了一處,大明必亡
    中國儒家思想裡面,孔子是開山鼻祖,孟子是經世致用的集大成者,南宋的朱熹是理學思想的開端,而明朝的王陽明,不僅是心學的開端,他還將心學運用到了人際關係處理以及——帶兵打仗上!王陽明曾經說:「大明雖大,最為緊要之地四處(宣大薊遼)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
  • 王陽明:心學既是一門精神藝術,又是一門實用功夫
    有很多有名的成功人士都從王陽明的心學中獲得啟示,如曾國藩、梁啓超、稻盛和夫等都通過王陽明的心血不斷提升自己、超越自己。王陽明的心學既是一門精神藝術,也是一門實用功夫。不妨一起探索一下王陽明心學的奧秘。一、心靜修福報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裡,不少人都過於浮躁。
  • 「明朝一哥」王陽明的心學在講什麼,為何如此受到日本人的推崇?
    這不禁讓人感到非常疑惑:為啥王陽明在國內不溫不火,卻能夠在日本影響力巨大?在很多國人眼裡,王陽明不過是一個"主觀唯心主義者"罷了,只有深入了解他和他的"心學"的人,才知道這位"明朝一哥"可不是浪得虛名的。王陽明的學說可以概括為三句話:心即理、知行合一與致良知,這三句話層層遞進,構成了王陽明的學術體系。下面筆者就通過這三句話為大家解讀陽明心學。
  • 王陽明的「心學」講的什麼,為何如此受人追捧,厲害在什麼地方?
    王陽明的心學自問世至今,就始終備受追捧,從清代的曾國藩,到日本的稻盛和夫,還有馬雲全是他的追隨者,王陽明的心學究竟有哪些能量,為什麼能備受這般多的人的喜愛呢?王陽明是心學的開創者,也是明代唯一一個封侯的文官,在以「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一輩子追求的儒家文化中,他獨創「心學」,開拓了另一條文化之道。
  • 王陽明的心學,到底有多牛?為何能給人強大力量?看完就明白了
    王陽明的心學在日本受推崇到了什麼地步?你通過分析發現選某個工作更好,那這些分析是基於什麼樣的知呢?待遇好,晉升快,有錢景,這些知也是別人給予你的知,不是真知。龍場悟道的核心關鍵就是發現了找真知的路徑。那真正的知怎麼來呢?王陽明發現在於心,那心是什麼?良心嗎?王陽明怕你們不懂,只能大概這樣說。心是什麼呢?是本性。
  • 王陽明的「心學」講了什麼,如此受人追捧,厲害在什麼地方?
    王陽明的心學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受到追捧,從清朝的曾國藩,到日本的稻盛和夫,以及馬雲都是他的追隨者,王陽明的心學到底有何力量,為何能受到如此多人的熱愛呢?王陽明是心學的開創者,更是明朝唯一一個封侯的文官,在以「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畢生追求的儒家思想中,他獨創「心學」,開闢了另一條文化之道。
  • 家訓經典:王陽明訓子「三字詩」,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濃縮成96字
    勤讀書王陽明作為儒家思想的繼承者,對讀書的重要性有著深刻的認識。他認為,讀書既是為了獲取知識,更是要呼喚內心的良知,激發自身內心固有的善意和智慧,讓知識在實際行動中實現良知,即「致良知,知行合一」,這是他心學的主旨。要立志王陽明認為,做任何事情,首先都要立志。他曾對弟子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無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
  • 王陽明心學:老天在苦難裡埋藏了寶貝,關鍵要有能力把它們找出來
    所以判定,孔家的子孫,將來一定會大有作為。於是就把女兒許配給了孔子的父親,果然,善有善報,女兒後來生出了聖人孔子。積德行善也是紮根在苦難中才能有大福報,所以王陽明說,"最艱難的時刻也是最好的修心時機。"有人說,人的一生就該讀一讀王陽明,他的一生,給我們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 王陽明告誡: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心學」到底有多兇猛?
    明代政治家、大哲學家。籍貫浙江餘姚。王陽明自幼聰慧穎悟,異於常兒。21歲鄉試中舉,期間遍覽、精研了朱熹的理學著作。28歲得中進士,被任為刑部雲南清吏司主事。34歲學業有成,開始講學授徒,他所提倡的「身心之學」 逐漸有了一定社會影響力。最敬佩王陽明,王陽明的一生經歷起起落落,但是最終他成為了中國的聖人!
  • 曾國藩讀王陽明心學,發現人的運勢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做到4點
    曾國藩讀王陽明心學,發現人的運勢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做到4點一人想變成什麼樣的人,最好是的法子便是找一個方向人物,隨後效仿他,最後你能生活成他的模樣。曾國藩便是1個獲得成功的案例,曾國藩被稱為「完人」,半個聖人,而他最敬佩的人便是心學大師王陽明。
  • 王陽明:一個人情緒不好,是差點智慧的表現(寫到你心坎的智慧)
    因此,我們要努力擺脫「走神」,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一種把握現在,專注當下的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發自內心的喜悅。2破除我執,才能快樂王陽明在龍場時,曾經打造過一個石棺。原因就是因為他在悟道的過程中,始終不能放下自我,放下生死。他發下大願,我就當自己已經死了,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 王陽明智慧:情緒穩定,是一個人最大的成熟
    王陽明智慧:情緒穩定,是一個人最大的成熟 當壞情緒湧上心頭時,人就會不受控制,變成一個衝動的「魔鬼」,傷人又傷己。很多人也理直氣壯地認為:「我就是天生脾氣差,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能怎麼辦呢?」而在王陽明看來,情緒穩定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可以通過智慧和修行來獲得的能力。
  • 王陽明智慧:人生不順時牢記這3話,逆轉命運,好運不期而至
    王陽明,明朝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不僅在軍事上建功立業,平定寧王之亂 ,還潛心修學,是心學之集大成者,開創了王陽明心學,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有著深厚的影響。跟隨王陽明的腳步,深刻領略「心學」精妙,在浮躁的社會中,淡定面對一切,從容解決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