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元君下廟泰山靈應宮|城中古道院 清靜祈福地

2021-01-08 戴仙昇

泰山靈應宮,原名天仙祠,是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的下廟,位於泰安市靈山大街311號(與校場街交匯處東北角),為泰山老奶奶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相比泰山頂上的上廟碧霞祠,其具有處在市中心的便捷優勢,所以每逢初一十五,都有許多的虔誠信眾前來敬香朝聖,逐漸成為泰安市民禮拜泰山奶奶的新去處。

靈應宮免費領香處

《泰山道裡記》有載:「靈應宮,元君下廟也。廟創無考,萬曆三十九年奉敕拓建」。民國時人李東辰著《泰山祠廟紀曆》記述,明正德年間 ( 1506 — 1521 ) ,泰安城西南創建靈應宮,舊稱天仙祠。明萬曆三十九年 (1611 ) ,明神宗頒敕對其進行拓建,形成現今南到山門、北至宮後門、東到東更道、西至西更道的規模,並賜額 「敕建護國靈應宮」。

明正德二年皇帝遣使致祭碧霞元君碑
民國三十二年重修靈應宮碑

靈應宮在清代曾經重修,民國五年(1916)大部分建築物及銅像遭到焚毀。新中國建立後,靈應宮的舊址和殿宇曾長期由兩家企業使用。2002年,靈應宮進行了第一期復建,將南半部分院內廠房、倉庫拆除,恢復了鼓樓、穿堂、迴廊、崇臺、東西配殿及月老臺等建築物,再現當年「前後殿廡崇麗、迴廊周密」的舊觀。

靈應宮南北長約 150 多米,東西寬約40 餘米,佔地面積 6000 多平方米。山門前臨靈山大街,因道路路基較低,使山門前出現一個高臺,人們必須拾級而上方可進入山門,仿佛由此將喧囂的塵世與這清幽的古道院,劃了一個清晰的分界線。清人沈廷芳曾有詩讚云:「泰安城外古道院,殿宇插漢何清幽」。

靈應宮山門為磚石結構,單簷卷棚歇山頂,磚簷層層疊澀而上,拱形門,兩側有聯:「天下巍峨第一山,人間無雙靈應境」,上有「靈應宮」額。山門內東西兩側,有鐘鼓樓。東側鐘樓為民國時所建,內原有銅鐘一口,1972年移至岱廟。西側為仿明式鼓樓,是根據原址發掘現場復建的,磚木結構,比鐘樓體量略大,為方形五脊歇山頂,大出簷,亦分上下兩層,木質地板。

山門
鐘樓
鼓樓

穿堂,是一進院落的結束、二進院落的開始,古籍中所述「殿廡崇麗、迴廊周密、中為崇臺」之地便倏地展開。原先崇臺上設有銅亭一座,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建於岱頂碧霞祠,後於明崇禎十六年(1643)前後被移至泰城遙參亭,清順治五年(1648)被移至靈應宮內。銅亭的構件及神像均為銅鑄鎦金,故又被稱為金闕,為重簷九脊歇山頂,原有四面裝隔扇,能移動開關,另有四壁和天花板等,內祀碧霞元君銅像。1972年,為更好保存這一珍貴文物,在靈應宮內放置了320多年的銅亭被移至岱廟。

穿堂
現已移至岱廟的「天仙金闕」

靈應宮崇臺

由崇臺向後,即為主體建築正殿。正殿建於方形石臺之上,五脊硬山頂,上覆灰陶瓦,綠琉璃瓦剪邊,五架梁八檁前廊式,面闊五間。內祀碧霞元君、眼光娘娘、送子娘娘等像。大殿兩端各有一殿,東為北鬥殿,西為月老殿。大殿坐落的石臺東西兩側分別為東西配殿,東配殿供奉眼光娘娘,西配殿供奉送子娘娘。其格局基本上與上廟碧霞祠保持一致。

大殿

東配殿-眼光殿

西配殿-送子殿
月老殿

2006 年,泰山靈應宮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經有關部門批准,恢復道教活動,交由泰安市道教協會管理使用。經泰安道教界的不懈努力,其東邊的二期修復工程也順利完成,目前已成為泰安市道教協會的辦公之地以及泰山道教文化展示窗口。2019年7月,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山東省道教協會會長、泰安市道教協會會長、碧霞元君上廟泰山碧霞祠住持張誠達道長兼任靈應宮住持,正式將碧霞元君上下二廟合為一體,按照「清淨道場、靈應福地」的全新定位,大力規範和加強廟觀管理建設,從而掀開了靈應宮發展的新篇章。

#玄門道教#

轉自泰山碧霞祠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泰安疫情答問|碧霞祠關閉,遊客來泰山祈福還有很多好去處
    4月29日下午,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王光鋒就「五一」假日期間,泰山碧霞祠繼續關閉,遊客、香客來泰山祈福還有哪些選擇回答了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提問。有關情況發布如下: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王光鋒:歷史上曾經供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元君廟,在泰山上下有很多座,遊客可以到山下的遙參亭、紅門宮和靈應宮等元君行宮祈福迎祥。除此之外,後石塢元君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後石塢元君廟分東西兩院,東院正殿祀三官,西院正殿祀碧霞元君。
  • 四月十八天仙聖母碧霞元君聖誕,說說關於碧霞元君的信仰
    農曆四月十八天仙聖母碧霞元君聖誕,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嶽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求子都要拜天仙聖母碧霞元君。碧霞元君是以中國大陸華北地區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稱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國道教和民間信仰中的女神。其道場是在中國五嶽之尊的東嶽泰山,位於山東省的泰安市。
  • 【赤腳大仙】【黃角大仙】【泰山碧霞元君】
    各宮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齊赴蟠桃嘉會。」  【碧霞元君】  全稱為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嶽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  至於碧霞元君的來歷,一說為黃帝所遣之玉女。
  • 「碧霞元君」名號之由來
    公主仍稱女神為「玉仙」(元秦子晉《新編連相搜神廣記》也稱玉女為「岱嶽太平頂玉仙娘娘」),說明當時尚無「碧霞元君」之名號。     此下又云:「是時天尊說是偈,已各各稽首皈依頂禮……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道藏分類題解》據本經中泰山神號用元代所封「東嶽大生天齊仁聖帝」,認為經書「當出於元」,任繼愈《道藏提要》則認為系明代所作。筆者傾向於後一種意見。泰山玉女於明代易名為碧霞元君,我以為實有以下社會變化的深層原因:
  • 泰山岱嶽丨千年碧霞祠,萬代祈福地!直通帝座
    千年碧霞祠,萬代祈福地!碧霞祠,顧名思義就是供奉碧霞元君的廟宇。碧霞元君,道教又稱「天仙聖母碧霞元君」,老百姓親切的稱之為「泰山奶奶」、「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華北一帶則稱為「泰山娘娘」。位於泰山頂上的碧霞祠是碧霞元君的祖庭,是泰山娘娘信仰的發祥之地。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宋真宗封泰山時,於岱頂玉女池旁得玉女石像,即造神龕供奉其中,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並創建昭真祠。祠於金代改為昭真觀,明代改名「靈佑宮」,清代重修殿堂後,改額「碧霞祠」,沿用至今,已有1000餘年歷史。清韓錫胙在《元君記》中記載,「通古今天下神祗,首東嶽。
  • 碧霞祠供奉神仙|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因坐鎮泰山,又稱泰山聖母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泰山娘娘等,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也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按道教經典記載,碧霞元君是上古時代之女神,乃「西天鬥母精運元氣發現,金蓮化生吾身。歸隱岱嶽,修煉年久,意如初興,幸逢正果,功成道合。
  • 當地至今還流傳著「臨清是碧霞元君娘家」的傳說
    南北對稱輔以便門、牌坊門、關帝殿、火池亭、廊房,共有三進院。在山門的兩側還闢有拱形卷門,廟會時三門洞開,人如潮湧。道教宮觀建築大多依據陰陽五行學說而設,按照乾南、坤北之位,以子午線為中軸,講究對稱,坐南朝北。但歇馬廳面朝泰山東南方向而立,反映出臨清與泰山之間的密切關係。歇馬廳源於泰山崇拜及東嶽廟會,這是人所共知的。
  • 道教神仙之泰山女神碧霞元君
    所以泰山在炎黃子孫的心目中始終佔有神聖而重要的位置。泰山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因為儒釋道三教合流,所以泰山之上神祇種類齊全。其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女神要數泰山娘娘碧霞元君。顧頡剛先生將其譽之為「北方地區的女皇」。關於泰山娘娘有一個很有趣的傳說。傳說姜子牙輔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氏王朝後,天下統一。
  • 【乳山市多福山腰碧霞宮】||碧霞元君聖跡巡禮系列42山東省威海市
    懸崖邊的碧霞宮,雲霧繚繞,宛如高居天穹仙境懸崖邊的碧霞宮,雲霧繚繞,宛如高居天穹仙境碧霞宮外遙望山頂碧霞元君遺址→玉皇宮院門緊閉,但聞犬吠鴨鳴。居住此處的不只是位隱士還是位高僧,但無論何種身份和目的,肯定是一位偽裝者、自命者,因為在這旅遊之地、風景之區,你的心靜的了嗎?這凡塵你出得了嗎?自命高雅而已,附庸一下而已。沿著石階山路攀延而行,透過松樹之間的斑駁縫隙,遠遠看到一組仿古建築,在雲霧繚繞的山崖邊,猶在仙境。尋路而去,竟是此行的目的地「碧霞宮」。
  • 碧霞元君:為生民立命的陸地女神
    碧霞元君,民間也叫泰山娘娘,是泰山的女神。所謂「北元君,南媽祖」,一位陸地女神,一位海洋女神,提到這位陸地女神,很多人感到很陌生。碧霞元君何許人也?為什麼在民間又這麼大的影響?碧霞元君在北方地區信仰極盛,很多地方都有它的廟宇,僅陽穀至少有壽張碧霞祠、七級碧霞祠。
  • 碧霞元君寶誥(註解)
    位鎮天仙之號,策顯碧霞之封(5)。統嶽府之神兵,掌人間之善惡(6)。巡聲赴感,護國安民(7)。大聖大慈,至孝至仁(8)。天仙玉女,廣靈慈惠(9)。恭順溥濟,保生真人(10)。護國庇民,弘德碧霞元君(11)。【註解】:(1) 碧霞寶誥:碧霞元君,全稱「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碧霞」意指東方的日光之霞。俗稱「泰山奶奶」。
  • 龍虎山天師府供奉的碧霞元君「變身」了
    在天師府授籙院祈福堂內供奉著碧霞元君,大家都曉得。但是最近諸位道友來參拜時有沒有發現,碧霞元君已經悄悄「變身」了!是因為天師府請了彩繪師傅對碧霞元君的神像進行彩繪,如今碧霞元君之神像正神採奕奕地端坐在祈福堂為信眾賜福解厄。
  • 泰山傳說——碧霞元君的來歷(上)
    關於碧霞元君的來歷,有各種各樣的傳說,相傳碧霞元君是石敢當的女兒,石敢當住在泰山東南的一個大山——徂徠山下,為人正直,很講義氣,但是家裡很窮,只能靠種地維持生活。三姑娘漸漸長大了,在徂徠山這片地也比較熟悉。有一天,她正在山裡砍柴,遇上暴風,昏天黑地,電閃雷鳴,雨下得很急。她在山裡找不到避雨的地方,雨下的時間很長,一直下到天黑,三姑娘在山裡迷了路,出不來了,三姑娘很著急,但是越急越找不到路,正在她為難的時候,發現遠處有一個燈火,就朝燈火走去,走近一看,是個山洞。三姑娘雖然害怕,但為了找個藏身之處避雨,就壯了壯膽子,向山洞走去。
  • 道教人物:媽祖、碧霞元君、臨水夫人、保生大帝、開漳聖王
    我國舊時神話傳說中的女神,東南沿海及臺灣、琉球等地所奉的航海保護神。 媽祖的真名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誕生於莆田縣湄洲島。林默8歲從塾師啟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長大後,矢志不嫁,父母順從她的意願。她經常引導人們避兇趨吉。還洞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又說她能預測天氣變化,稱她為「神女」、「龍女」。
  • 「沂源縣泰山行宮東麓奶奶廟」|碧霞元君聖跡巡禮系列五山東沂源
    沂源縣泰山行宮東麓奶奶廟碧霞元君聖跡巡禮系列之五山東省沂源縣東沙溝村朝聖時間:2017年6月1日和2日朝聖地址道觀主殿→東麓奶奶殿→內祀碧霞元君道觀主殿→東麓奶奶殿→內祀碧霞元君道觀主殿→東麓奶奶殿→內祀碧霞元君
  • 碧霞元君與東嶽天齊是什麼關係
    而東嶽大帝官邸就在泰安泰山腳下的岱廟,岱廟興建於漢代,整個岱廟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而碧霞元君則是住在泰山上,就在天街東面的碧霞祠!泰山被稱作聖山也許跟他倆也有很大關係!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達天意的地方,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聖山,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位帝王親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還有24位帝王派遣臣官去泰山祭祀72次。
  • 它被稱「岱南奇觀」,有「小泰山」之美譽,幽靜雅麗,不在紅門宮
    因此,在古代,泰山始終充滿神秘的色彩,為世人所崇拜、所嚮往。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泰山作為名山,怎能沒有神仙?於是泰山神、碧霞元君等神祇在泰山也就應運而生。這樣,碧霞元君就逐漸取代了泰山神在民間大眾心目中的地位,成為中國北方民間信仰的女山神,人們親切地稱她為「泰山老奶奶」,與南方民間信仰的女海神媽祖並稱為「北元君,南媽祖」。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和平祈禱法會在泰山靈應宮舉行
    2020年8月4日,適逢農曆六月十五吉日,泰山道教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和平祈禱法會在泰山靈應宮莊嚴舉行。泰山靈應宮自6月25日恢復開放以來,謹按疫情防控部門要求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在山門口設立測溫核驗點,嚴格控制進廟人員密度。4日上午,在大殿前隔離出道場區域,懸掛「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和平祈禱法會」條幅,恭設法壇,虔備供養。
  • 五嶽名山系列之東嶽泰山:民間傳說為其增添神秘色彩
    泰山周邊流傳著很多美好的民間傳說,其中最具代表性、影響最大的就是碧霞元君和泰山石敢當。碧霞元君(當地人亦稱泰山奶奶)是道教的重要女神。民間傳說碧霞元君神通廣大,能保佑農耕、經商、旅行、婚姻,能療病救人,尤其能使婦女生子,兒童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