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至今還流傳著「臨清是碧霞元君娘家」的傳說

2021-01-08 壹點經濟

□ 周嘉

明清時期,得益於朝廷對會通河的開鑿與疏浚,臨清成為南北水陸之要衝,商品經濟迅速發展,最終成長為全國聞名的商業大都會。研究臨清的歷史和風俗,歇馬廳宮觀便是一把開啟過去與當下的鑰匙。

臨清歇馬廳坐落在城東明代所開鑿的會通河北岸,康熙十二年(1673年)《臨清州志》記載此處為「岱宗駐節(泰山行宮),俗稱歇馬廳」。原宮觀建築結構整齊,布局緊湊,面朝東南方向的泰山而立,是一處平面呈縱長方形的宮觀建築群。沿其中軸線,自東南往西北方向依次為山門、白玉閣、八角亭、正殿、西閣樓。南北對稱輔以便門、牌坊門、關帝殿、火池亭、廊房,共有三進院。在山門的兩側還闢有拱形卷門,廟會時三門洞開,人如潮湧。

道教宮觀建築大多依據陰陽五行學說而設,按照乾南、坤北之位,以子午線為中軸,講究對稱,坐南朝北。但歇馬廳面朝泰山東南方向而立,反映出臨清與泰山之間的密切關係。歇馬廳源於泰山崇拜及東嶽廟會,這是人所共知的。

因歇馬廳奉祀的主神是碧霞元君,民間又習慣稱之為「奶奶廟」或「娘娘廟」。碧霞元君,道教全稱「天仙聖母碧霞元君」,民間傳說她神通廣大,能保佑農耕、經商、旅行、婚姻、治病等,尤其能使婦女生子、兒童無恙。明代嘉靖、萬曆年間,其祭祀、廟會即已遍及黃河上下、大江南北。歇馬廳最初的創建應是在官方權力的授意下,具有「以神道設教」的目的。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臨清縣誌》記載此處「為碧霞元君巡行駐駕之所」,因而亦有「泰山行宮」或「行宮廟」之謂。臨清市魏灣鎮東魏村出土的民國九年(1920年)《奶奶廟捐資碑》較為詳細地記載了行宮的來歷。同時,由以上記載可知,歇馬廳原為香客「燒信香」的地方。舊時,臨清俗尚泰山進香,自農曆二月初起至四月中止,待「回香」返程之日,親友攜酒出迎,自臨清城東水關沿河十裡,遊船車馬不絕於道,是謂「接頂」,而歇馬廳又為接頂之地。

行宮的建立滿足了地方民眾的歲時致祭,當地至今還流傳著「臨清是碧霞元君娘家」的傳說,碧霞祠就是因她回家省親而建。碧霞元君本在泰山憩居,適時到各地巡遊稱為「出巡」,怎麼講是「回」臨清呢?這還要從泰山女神法身祖庭說起。過去,在泰山修建碧霞祠的時候,沒有碧霞元君的法身像。然而,建祠容易,請神難。碧霞元君「棲」於何處?其化身為何物?到哪裡去請呢?道家信眾集思廣益後認為,帝為天而天傾西北,由此推斷帝和其女應在泰山的西北方向,遂派真人按此方向尋覓。當時,建祠諸人中恰巧有一位臨清籍工匠,薦曰:「臨清運河旁有大香椿樹一棵,樹齡達千年,常有人當作樹神供奉。」道家信眾隨即前往,果見樹冠蔽天,樹幹三人不得合圍。又因香椿木質宜於雕刻,且散發清醇之氣,符合天仙玉女應具香豔之身的條件。該樹遂被選中,成為最早被真金塑裹的碧霞元君之身。

每年農曆三月三十,碧霞元君都要回臨清娘家住上一個月的時間,當地及周邊的老百姓都要趕到歇馬廳,舉行盛大的「接駕會」。廟會時,各地組織香會,選出會首,收繳「份子錢」,置辦香燭祭品,結隊而行趕會進香。會期一般持續整個四月,臨清城內的其他宮觀如慈航院、碧霞宮、娘娘廟等亦來此「迎駕」碧霞元君,然後各廟分別抬著木胎神像遊街串巷。

歇馬廳緊鄰運河,交通四通八達,地域非常開闊,更兼道院中殿宇寬敞,祭神趨多,自然成為登臨觀瞻的好去處。上至達官貴人、名流縉紳,下至布衣百姓、女人稚子,摩肩接踵,萬頭攢動,熱鬧非凡。是時,全臨清黃土墊道,淨水潑街,酒肆掛彩燈,店鋪布彩門,家戶設供桌。廟會招徠附近幾十個縣的善男信女,打著朝山進香的小旗,湧進臨清城市,到各廟燒香還願,每日多達幾萬餘人。

廟會期間,臨清的土特產品、手工業產品銷量劇增。竹業生產一年的竹籃、筐子等,在四月銷售一空。線業、鞋業、衣帽、食品、醬菜等行業,當天賣貨所得銅幣當天數不完。各行業在四月廟會上的經營純收入,足夠全家一年的生活費用。接駕會承載著人們的信仰追求,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發揮著商業功能,滿足了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的需要。廟會期間,全市商賈雲集,各地特產、小吃琳琅滿目,真可謂「輦貨車似水,負販馬如龍」,四方珍奇,悉萃其間,百貨列肆,鼎沸洋洋。

歇馬廳宮觀歷經明清兩代重修與擴建,逐漸形成一個規模可觀的古建築群。2012年,經過全面維修,歇馬廳面貌全新。藉助歷史文獻記載以及運河文化專家考證,如今廟會期間,臨清泰山行宮碧霞元君祠接駕儀式繼承了傳統古廟會的儀式。

相關焦點

  • 四月十八天仙聖母碧霞元君聖誕,說說關於碧霞元君的信仰
    於是東方主生的思想就具體到泰山,泰山還成了「天地大德」、「帝王騰飛之地」。碧霞元者出於泰山信仰,很自然地繼承了東方主生的思想,故《岱史》有云:「泰山位東土,察木德,而玉女坤質為水,助生成之功。」元君主生思想與婦女問題聯繫在一起,人們便認為元君主宰生兒育女。史料記載宋真宗東封泰山,還次御帳,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
  • 道教神仙之泰山女神碧霞元君
    其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女神要數泰山娘娘碧霞元君。顧頡剛先生將其譽之為「北方地區的女皇」。關於泰山娘娘有一個很有趣的傳說。傳說姜子牙輔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氏王朝後,天下統一。武王為了表達對建國功臣們的感謝,於是決定將全國的領土劃分成塊,分給大臣們,讓他們自己治理自己的封地,這個做法後來被稱為「封神」。後世流傳的傳奇小說《封神演義》就是根據這個事情演化而來。
  • 道教人物:媽祖、碧霞元君、臨水夫人、保生大帝、開漳聖王
    我國舊時神話傳說中的女神,東南沿海及臺灣、琉球等地所奉的航海保護神。 媽祖的真名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誕生於莆田縣湄洲島。林默8歲從塾師啟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長大後,矢志不嫁,父母順從她的意願。她經常引導人們避兇趨吉。還洞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又說她能預測天氣變化,稱她為「神女」、「龍女」。
  • 【赤腳大仙】【黃角大仙】【泰山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  全稱為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嶽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  至於碧霞元君的來歷,一說為黃帝所遣之玉女。
  • 碧霞元君寶誥(註解)
    碧霞寶誥:(1)志心皈命禮,泰山頂上,東嶽內宮(2)。曩時現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質(3)。
  • 碧霞元君與東嶽天齊是什麼關係
    碧霞元君被稱作泰山奶奶,東嶽大帝又稱作東嶽天齊大生仁聖帝,歷代帝王對東嶽大帝尊崇有加,唐代封為「天齊王」,宋代晉為「仁聖天齊王」、「天齊仁聖帝」,元代加封為「天齊大生仁聖帝」,明代又恢復為東嶽泰山神。而東嶽大帝與碧霞元君到底是誰,是什麼關係?
  • 「碧霞元君」名號之由來
    公主仍稱女神為「玉仙」(元秦子晉《新編連相搜神廣記》也稱玉女為「岱嶽太平頂玉仙娘娘」),說明當時尚無「碧霞元君」之名號。     至明,泰山玉女才開始被稱為「碧霞元君」。較早的文獻見於明許彬天順五年(1461)所撰《重修玉女祠記》:「予自永樂九年(1411)發解山東,還登此山,距今五十有一年。
  • 碧霞祠供奉神仙|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冊顯碧霞之封。統嶽府之神兵。掌人間之善惡。尋聲赴感。護國安民。大聖大慈。至孝至仁。天仙玉女。廣靈慈惠。恭順溥濟。保生真人。護國庇民。宏德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全稱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教尊為「天仙玉女碧霞護世弘濟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金光普照天尊」等。
  • 龍虎山天師府供奉的碧霞元君「變身」了
    彩繪前的碧霞元君神像彩繪後的碧霞元君神像小道就以自己所知道關於碧霞元君的一點事跡,給諸位分享下:碧霞元君受敕天仙玉女碧霞護世弘濟真人,在民間還有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萬山奶奶等親切的稱號。在《太上老君說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中太上老君曾言:「若人缺嗣繼世,虔誠求請,看念此經,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舍欲為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瞧見沒,老君爺這裡就為大家說了一個妙法:若是沒有子嗣人家,一心恭敬看念此經。虔誠用心祈求碧霞元君,自然可以求男得男、求女得女,並且還都是福德智慧、相貌端正具足的「好苗子」。不過是虔誠的求吆,莫要虛心假意得到神仙殿前燒支香拜一拜就覺得完事了。
  • 泰山傳說——碧霞元君的來歷(上)
    關於碧霞元君的來歷,有各種各樣的傳說,相傳碧霞元君是石敢當的女兒,石敢當住在泰山東南的一個大山——徂徠山下,為人正直,很講義氣,但是家裡很窮,只能靠種地維持生活。
  • 碧霞元君:為生民立命的陸地女神
    碧霞元君,民間也叫泰山娘娘,是泰山的女神。所謂「北元君,南媽祖」,一位陸地女神,一位海洋女神,提到這位陸地女神,很多人感到很陌生。碧霞元君何許人也?為什麼在民間又這麼大的影響?碧霞元君在北方地區信仰極盛,很多地方都有它的廟宇,僅陽穀至少有壽張碧霞祠、七級碧霞祠。
  • 【乳山市多福山腰碧霞宮】||碧霞元君聖跡巡禮系列42山東省威海市
    乳山市多福山腰碧霞宮碧霞元君聖跡巡禮系列之42山東省威海市乳山市朝聖時間:2020年1月3日朝聖地址:山東省威海市乳山市銀灘旅遊度假區小陶家村北(乳山市濱海新區,威海乳山市的東南面、銀灘旅遊度假區的北部2公裡處,多福山度假區)。
  • 臨清古城出土珍貴文物一覽,再現臨清曾經的輝煌......
    國家級臨清古城遺址碑宋·黑釉線條罐(臨清古城遺址出土)臨清古城遺址圖二大營村碧霞元君廟碑文拓片王莊臨清磚窯遺址遠景清代臨清籍(今臨西)老官寨張東瀛書法作品來源:臨西縣歷史文社
  • 唐山「碧霞元君廟」:景忠山上唯一沒被唐山大地震毀壞的古建築
    取上山門牌樓、四帥殿、一茶棚、二茶棚、三茶棚、財神廟、玉皇殿、知止洞、大雄寶殿、南天門、望海樓、朝仙門、碧霞元君祠等百餘處古建築,錯落成山,疊映生輝。碧霞元君廟:數代人多次修繕,近五百年歷史明嘉靖二年(1523年),薊鎮總兵馬永在三忠祠東邊修建碧霞宮,供奉著碧霞元君的塑像。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薊鎮總兵尤繼先將碧霞宮擴建。
  • 「莒縣浮來山朝陽觀」|碧霞元君聖跡巡禮系列33日照市莒縣浮來山
    莒縣浮來山朝陽觀碧霞元君聖跡巡禮系列之33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浮來山朝陽觀朝聖時間:2018年7月28日朝聖地址:在清末道家強盛,更名為朝陽觀至今。相傳高道張三丰曾在此傳功、煉丹,香火盛極。朝陽觀位於浮來山三峰之一的佛來峰的背面,位居避風向陽的山坳,朝陽觀大門曾經有一幅對聯,上聯:朝陽觀,觀朝陽,觀陽嚴冬如春暖;下聯為:佛來峰,峰來佛,峰陰盛夏似秋涼,這幅對聯,足以說明此處是當今浮躁盛世之外的桃源仙境。
  • 碧霞元君下廟泰山靈應宮|城中古道院 清靜祈福地
    泰山靈應宮,原名天仙祠,是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的下廟,位於泰安市靈山大街311號(與校場街交匯處東北角),為泰山老奶奶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相比泰山頂上的上廟碧霞祠,其具有處在市中心的便捷優勢,所以每逢初一十五,都有許多的虔誠信眾前來敬香朝聖,逐漸成為泰安市民禮拜泰山奶奶的新去處。
  • 「沂源縣泰山行宮東麓奶奶廟」|碧霞元君聖跡巡禮系列五山東沂源
    沂源縣泰山行宮東麓奶奶廟碧霞元君聖跡巡禮系列之五山東省沂源縣東沙溝村朝聖時間:2017年6月1日和2日朝聖地址道觀主殿→東麓奶奶殿→內祀碧霞元君道觀主殿→東麓奶奶殿→內祀碧霞元君道觀主殿→東麓奶奶殿→內祀碧霞元君
  • 鶴壁市濬縣碧霞宮,你去祭拜過碧霞元君嗎?
    碧霞宮所供奉的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在濬縣當地聲名顯赫,常常顯靈,當地的群眾經常前往膜拜,加以祭祀。雖然浮丘山上碧霞宮的規模並不大,但是由於古時交通並非像如今這樣方便,當時的碧霞宮已經可以滿足一定範圍內的民眾舉行祭祀活動。
  • 五嶽名山系列之東嶽泰山:民間傳說為其增添神秘色彩
    泰山周邊流傳著很多美好的民間傳說,其中最具代表性、影響最大的就是碧霞元君和泰山石敢當。碧霞元君(當地人亦稱泰山奶奶)是道教的重要女神。民間傳說碧霞元君神通廣大,能保佑農耕、經商、旅行、婚姻,能療病救人,尤其能使婦女生子,兒童無恙。
  • 平原歷史上的碧霞行宮(附碑記)
    因碧霞元君凌駕於東嶽大帝之上,對此有以下幾種說法。一、碧霞元君與老佛爺爭佔泰山的傳說。從前,各路天神雲遊凡間,都想據守名山勝景領受塵世香火。這一天,老佛爺駕著雲頭自天而降,見雄偉泰山,風景絕佳,就在極頂埋下一隻木魚做佔山憑證。接著,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也駕著祥雲來到泰山,她見高山流水,松柏蓊鬱,也愛上了泰山,就想在絕頂埋只繡鞋做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