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就目前所掌握的文獻來考察,「碧霞元君」之名的出現應不早於明初。
明代之前,泰山女神的稱號是「玉女」(或作「玉仙」)。據考泰山玉女之名始見於漢末曹操詩。東漢山川崇拜與神仙家、道家思想交錯影響,道教吸收山川信仰,認為名山必有仙人在焉。與道教有密切關係的曹操,於所作遊仙詩《氣出唱》中寫下「東到泰山,仙人玉女,下來翱翔」之辭。自此「玉女」形象開始於泰山落地生根。如三國曹植《遠遊篇》、唐李白《遊泰山》等詩作中,皆出現泰山玉女形象。泰山之玉女池及池畔之玉女石像,亦是基於此一信仰而設置。宋真宗封禪,據此 「新玉女之像」,立龕以祀,並御製《玉女像記》,推動了這一信仰的傳播。至元祐之時,岱頂已有玉女之祠,並有官員進謁祈雪的記錄(岱頂劉袞題刻)。
入金源後,泰山玉女崇信進一步擴大,且影響至女真皇室。岱頂大觀峰有明昌間濮國公主題名云:「敬詣岱嶽,焚香致禮畢,明日遂登頂,拜於玉仙祠下。」公主仍稱女神為「玉仙」(元秦子晉《新編連相搜神廣記》也稱玉女為「岱嶽太平頂玉仙娘娘」),說明當時尚無「碧霞元君」之名號。
至元代,玉女信仰出現一重要變革,即開始明確將玉女崇祀納入道教範疇。元杜仁傑《泰安阜上張氏先塋碑》中記泰山道士張志純於金貞祐之亂後重葺泰山祠宇,「自絕頂大新玉女祠,倍於故殿三之二;取東海白玉石,為像如人然,一稱殿之廣裒」(收入《重輯杜善夫集》)。這是玉女祠自創建以來首次大規模拓建,其工由道士主持,其祠宇也自然歸屬道門管理。重修後玉女祠改額為昭真觀,中統五年(1264)《天門銘》摩崖後有「昭真觀主翟慶真同立」一行可證。昭意為昭示、彰明,真則為道徒對仙人的稱呼,道籍稱老子為真老,化生真妙玉女,觀名取意於此。改額「昭真」,意在強化玉女的道神色彩。
至明,泰山玉女才開始被稱為「碧霞元君」。較早的文獻見於明許彬天順五年(1461)所撰《重修玉女祠記》:「予自永樂九年(1411)發解山東,還登此山,距今五十有一年。為天順辛巳(1461),又得陪巡按山東監察御史康驥德良、按察使王鉞世昌同一登覽,瞻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之神……。」是碧霞神名明代前期業已出現。另明初宋濂《登岱》詩中也有「靈光長繞碧霞宮」之句(見《岱史》卷十六),堪作旁證(另《水滸傳》第七十四回亦有「萬民朝拜碧霞君」之語,因其成書年代說法不一,暫不作為證據)。又《元始天尊說東嶽化身濟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範浩咒妙經》。經文中歷數嶽帝駕下神祗,有一段專述碧霞元君,云:
「至心皈命禮泰山頂上,東嶽內宮,曩時現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相。應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靈而智慧圓融。行滿十方,恩周億劫。位正天仙之號,冊顯碧霞之封。掌嶽府之神兵,管人間之善惡。尋聲赴感,擁國安民。大聖大慈,至仁至孝天仙玉女廣靈慈惠恭順普濟保生真人護國庇民宏德碧霞元君。」
此下又云:「是時天尊說是偈,已各各稽首皈依頂禮……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道藏分類題解》據本經中泰山神號用元代所封「東嶽大生天齊仁聖帝」,認為經書「當出於元」,任繼愈《道藏提要》則認為系明代所作。筆者傾向於後一種意見。泰山玉女於明代易名為碧霞元君,我以為實有以下社會變化的深層原因:
明初朝廷施行祀典復古,詔去泰山神帝號,同時強化其神之官方色彩,嚴禁民間「非禮之瀆」,使泰山神信仰由民間祀典向官方祀典回歸。民間對於泰山的崇祀活動,只得另尋其對象,亦即清人孔貞瑄《泰山紀勝》所云:「東嶽非小民所得祀,故假借碧霞云爾。」另一方面,道徒大力將泰山女神的形象進行轉化,將「泰山玉女」打造成「碧霞元君」,並杜撰出宋真宗加封的「故實」。其意在於:一、玉女作為興起於泰山的民間神,從未列入朝廷祀典,嚴格說來,屬於淫祀,如正德朝工科給事中石天柱等言:「祀典唯東嶽泰山之神,無所謂碧霞元君者,淫祀非禮,可更崇重之乎?」道徒打出宋真宗的旗號,有助於使淫祀合法化。二、碧霞元君較之玉女之名,更具有道教色彩,進一步明確了其神的宗教歸屬性(玉女雖早見於道籍,但其名不專屬於道教,如世俗稱美女為玉女;而元君則為道教專名,絕無歧義)。三、將女神形象從「年可二十四五」(《盈盈傳》中所記玉女年齡)的青春女性向中老年女性轉換,並賦予其主司生育的功能,以適應社會群體「母神」崇拜的信仰訴求。
道士對泰山女神的這番重塑,得到了朝廷與民間的雙重認可。在朝廷方面,自正統十年(1445)始,內廷不斷下詔發帑重修岱頂昭真觀;至明憲宗嗣位,「遣廷臣以祀方嶽,又時命中貴有事於(昭真)祠」,開啟了致祭元君的先例;成化十九年(1483)重修昭真祠後,憲宗賜額為「碧霞靈應宮」,無疑首肯了道徒對女神的形象改造與碧霞封號的真實性。在民間方面,老母形象的碧霞元君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四方以進香來謁元君者,輒號泣如赤子久離父母膝下者」。與此同時,元君廟祀亦由泰山漸向周邊傳播,由京師,而北直,而江南,漸成為普及全國的民俗信仰。爾後且脛大於股,其神威赫然凌駕於嶽帝之上。正如明人謝肇淛所論:「古之祠泰山者為嶽也,今之祠泰山者為元君也。」「碧霞元君」作為泰山女神的正式名號也由此確立。
節選自《「碧霞元君」神號源起時代新考》,作者:周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