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元君」名號之由來

2021-02-19 泰山碧霞祠

    僅就目前所掌握的文獻來考察,「碧霞元君」之名的出現應不早於明初。


 

    明代之前,泰山女神的稱號是「玉女」(或作「玉仙」)。據考泰山玉女之名始見於漢末曹操詩。東漢山川崇拜與神仙家、道家思想交錯影響,道教吸收山川信仰,認為名山必有仙人在焉。與道教有密切關係的曹操,於所作遊仙詩《氣出唱》中寫下「東到泰山,仙人玉女,下來翱翔」之辭。自此「玉女」形象開始於泰山落地生根。如三國曹植《遠遊篇》、唐李白《遊泰山》等詩作中,皆出現泰山玉女形象。泰山之玉女池及池畔之玉女石像,亦是基於此一信仰而設置。宋真宗封禪,據此 「新玉女之像」,立龕以祀,並御製《玉女像記》,推動了這一信仰的傳播。至元祐之時,岱頂已有玉女之祠,並有官員進謁祈雪的記錄(岱頂劉袞題刻)。

 

    入金源後,泰山玉女崇信進一步擴大,且影響至女真皇室。岱頂大觀峰有明昌間濮國公主題名云:「敬詣岱嶽,焚香致禮畢,明日遂登頂,拜於玉仙祠下。」公主仍稱女神為「玉仙」(元秦子晉《新編連相搜神廣記》也稱玉女為「岱嶽太平頂玉仙娘娘」),說明當時尚無「碧霞元君」之名號。


 

    至元代,玉女信仰出現一重要變革,即開始明確將玉女崇祀納入道教範疇。元杜仁傑《泰安阜上張氏先塋碑》中記泰山道士張志純於金貞祐之亂後重葺泰山祠宇,「自絕頂大新玉女祠,倍於故殿三之二;取東海白玉石,為像如人然,一稱殿之廣裒」(收入《重輯杜善夫集》)。這是玉女祠自創建以來首次大規模拓建,其工由道士主持,其祠宇也自然歸屬道門管理。重修後玉女祠改額為昭真觀,中統五年(1264)《天門銘》摩崖後有「昭真觀主翟慶真同立」一行可證。昭意為昭示、彰明,真則為道徒對仙人的稱呼,道籍稱老子為真老,化生真妙玉女,觀名取意於此。改額「昭真」,意在強化玉女的道神色彩。


 

    至明,泰山玉女才開始被稱為「碧霞元君」。較早的文獻見於明許彬天順五年(1461)所撰《重修玉女祠記》:「予自永樂九年(1411)發解山東,還登此山,距今五十有一年。為天順辛巳(1461),又得陪巡按山東監察御史康驥德良、按察使王鉞世昌同一登覽,瞻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之神……。」是碧霞神名明代前期業已出現。另明初宋濂《登岱》詩中也有「靈光長繞碧霞宮」之句(見《岱史》卷十六),堪作旁證(另《水滸傳》第七十四回亦有「萬民朝拜碧霞君」之語,因其成書年代說法不一,暫不作為證據)。又《元始天尊說東嶽化身濟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範浩咒妙經》。經文中歷數嶽帝駕下神祗,有一段專述碧霞元君,云:

 

    「至心皈命禮泰山頂上,東嶽內宮,曩時現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相。應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靈而智慧圓融。行滿十方,恩周億劫。位正天仙之號,冊顯碧霞之封。掌嶽府之神兵,管人間之善惡。尋聲赴感,擁國安民。大聖大慈,至仁至孝天仙玉女廣靈慈惠恭順普濟保生真人護國庇民宏德碧霞元君。」

 

    此下又云:「是時天尊說是偈,已各各稽首皈依頂禮……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道藏分類題解》據本經中泰山神號用元代所封「東嶽大生天齊仁聖帝」,認為經書「當出於元」,任繼愈《道藏提要》則認為系明代所作。筆者傾向於後一種意見。泰山玉女於明代易名為碧霞元君,我以為實有以下社會變化的深層原因:


 

    明初朝廷施行祀典復古,詔去泰山神帝號,同時強化其神之官方色彩,嚴禁民間「非禮之瀆」,使泰山神信仰由民間祀典向官方祀典回歸。民間對於泰山的崇祀活動,只得另尋其對象,亦即清人孔貞瑄《泰山紀勝》所云:「東嶽非小民所得祀,故假借碧霞云爾。」另一方面,道徒大力將泰山女神的形象進行轉化,將「泰山玉女」打造成「碧霞元君」,並杜撰出宋真宗加封的「故實」。其意在於:一、玉女作為興起於泰山的民間神,從未列入朝廷祀典,嚴格說來,屬於淫祀,如正德朝工科給事中石天柱等言:「祀典唯東嶽泰山之神,無所謂碧霞元君者,淫祀非禮,可更崇重之乎?」道徒打出宋真宗的旗號,有助於使淫祀合法化。二、碧霞元君較之玉女之名,更具有道教色彩,進一步明確了其神的宗教歸屬性(玉女雖早見於道籍,但其名不專屬於道教,如世俗稱美女為玉女;而元君則為道教專名,絕無歧義)。三、將女神形象從「年可二十四五」(《盈盈傳》中所記玉女年齡)的青春女性向中老年女性轉換,並賦予其主司生育的功能,以適應社會群體「母神」崇拜的信仰訴求。


 

    道士對泰山女神的這番重塑,得到了朝廷與民間的雙重認可。在朝廷方面,自正統十年(1445)始,內廷不斷下詔發帑重修岱頂昭真觀;至明憲宗嗣位,「遣廷臣以祀方嶽,又時命中貴有事於(昭真)祠」,開啟了致祭元君的先例;成化十九年(1483)重修昭真祠後,憲宗賜額為「碧霞靈應宮」,無疑首肯了道徒對女神的形象改造與碧霞封號的真實性。在民間方面,老母形象的碧霞元君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四方以進香來謁元君者,輒號泣如赤子久離父母膝下者」。與此同時,元君廟祀亦由泰山漸向周邊傳播,由京師,而北直,而江南,漸成為普及全國的民俗信仰。爾後且脛大於股,其神威赫然凌駕於嶽帝之上。正如明人謝肇淛所論:「古之祠泰山者為嶽也,今之祠泰山者為元君也。」「碧霞元君」作為泰山女神的正式名號也由此確立。

節選自《「碧霞元君」神號源起時代新考》,作者:周郢


相關焦點

  • 四月十八天仙聖母碧霞元君聖誕,說說關於碧霞元君的信仰
    農曆四月十八天仙聖母碧霞元君聖誕,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嶽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求子都要拜天仙聖母碧霞元君。碧霞元君是以中國大陸華北地區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稱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國道教和民間信仰中的女神。其道場是在中國五嶽之尊的東嶽泰山,位於山東省的泰安市。
  • 碧霞元君寶誥(註解)
    位鎮天仙之號,策顯碧霞之封(5)。統嶽府之神兵,掌人間之善惡(6)。巡聲赴感,護國安民(7)。大聖大慈,至孝至仁(8)。天仙玉女,廣靈慈惠(9)。恭順溥濟,保生真人(10)。護國庇民,弘德碧霞元君(11)。【註解】:(1) 碧霞寶誥:碧霞元君,全稱「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碧霞」意指東方的日光之霞。俗稱「泰山奶奶」。
  • 龍虎山天師府供奉的碧霞元君「變身」了
    其來歷在《元始天尊說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妙經》中,元始天尊娓娓道出:「是時元君已證太一青玄之位,觀見眾生,受此沉淪,慈悲不已,為化女流,普度群生。於四月十八日,分真化炁,現是慈顏,陟降泰山,靜居上境。」元始天尊說啦,碧霞元君早就證得太一青玄之位,看到眾生沉淪苦海悲痛不已,就化為女身以方便救護群生。有道友要問啦:化身為男身不行嘛?
  • 碧霞祠供奉神仙|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曩時現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質。膺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靈而智慧圓融。行滿十方。功周億劫。位證天仙之號。冊顯碧霞之封。統嶽府之神兵。掌人間之善惡。尋聲赴感。護國安民。大聖大慈。至孝至仁。天仙玉女。廣靈慈惠。恭順溥濟。保生真人。護國庇民。宏德碧霞元君。
  • 碧霞元君:為生民立命的陸地女神
    碧霞元君,民間也叫泰山娘娘,是泰山的女神。所謂「北元君,南媽祖」,一位陸地女神,一位海洋女神,提到這位陸地女神,很多人感到很陌生。碧霞元君何許人也?為什麼在民間又這麼大的影響?碧霞元君在北方地區信仰極盛,很多地方都有它的廟宇,僅陽穀至少有壽張碧霞祠、七級碧霞祠。
  • 【赤腳大仙】【黃角大仙】【泰山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  全稱為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嶽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  至於碧霞元君的來歷,一說為黃帝所遣之玉女。
  • 當地至今還流傳著「臨清是碧霞元君娘家」的傳說
    道教宮觀建築大多依據陰陽五行學說而設,按照乾南、坤北之位,以子午線為中軸,講究對稱,坐南朝北。但歇馬廳面朝泰山東南方向而立,反映出臨清與泰山之間的密切關係。歇馬廳源於泰山崇拜及東嶽廟會,這是人所共知的。因歇馬廳奉祀的主神是碧霞元君,民間又習慣稱之為「奶奶廟」或「娘娘廟」。
  • 道教神仙之泰山女神碧霞元君
    東嶽泰山為「五嶽之尊」,自古以來就是帝王封禪常去的場所、平民百姓朝拜的地方。所以泰山在炎黃子孫的心目中始終佔有神聖而重要的位置。泰山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因為儒釋道三教合流,所以泰山之上神祇種類齊全。其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女神要數泰山娘娘碧霞元君。顧頡剛先生將其譽之為「北方地區的女皇」。
  • 碧霞元君與東嶽天齊是什麼關係
    而東嶽大帝官邸就在泰安泰山腳下的岱廟,岱廟興建於漢代,整個岱廟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而碧霞元君則是住在泰山上,就在天街東面的碧霞祠!泰山被稱作聖山也許跟他倆也有很大關係!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達天意的地方,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聖山,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位帝王親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還有24位帝王派遣臣官去泰山祭祀72次。
  • 【乳山市多福山腰碧霞宮】||碧霞元君聖跡巡禮系列42山東省威海市
    乳山市多福山腰碧霞宮碧霞元君聖跡巡禮系列之42山東省威海市乳山市朝聖時間:2020年1月3日朝聖地址:山東省威海市乳山市銀灘旅遊度假區小陶家村北(乳山市濱海新區,威海乳山市的東南面、銀灘旅遊度假區的北部2公裡處,多福山度假區)。
  • 唐山「碧霞元君廟」:景忠山上唯一沒被唐山大地震毀壞的古建築
    取上山門牌樓、四帥殿、一茶棚、二茶棚、三茶棚、財神廟、玉皇殿、知止洞、大雄寶殿、南天門、望海樓、朝仙門、碧霞元君祠等百餘處古建築,錯落成山,疊映生輝。碧霞元君廟:數代人多次修繕,近五百年歷史明嘉靖二年(1523年),薊鎮總兵馬永在三忠祠東邊修建碧霞宮,供奉著碧霞元君的塑像。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薊鎮總兵尤繼先將碧霞宮擴建。
  • 碧霞元君下廟泰山靈應宮|城中古道院 清靜祈福地
    泰山靈應宮,原名天仙祠,是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的下廟,位於泰安市靈山大街311號(與校場街交匯處東北角),為泰山老奶奶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相比泰山頂上的上廟碧霞祠,其具有處在市中心的便捷優勢,所以每逢初一十五,都有許多的虔誠信眾前來敬香朝聖,逐漸成為泰安市民禮拜泰山奶奶的新去處。
  • 「沂源縣泰山行宮東麓奶奶廟」|碧霞元君聖跡巡禮系列五山東沂源
    沂源縣泰山行宮東麓奶奶廟碧霞元君聖跡巡禮系列之五山東省沂源縣東沙溝村朝聖時間:2017年6月1日和2日朝聖地址道觀主殿→東麓奶奶殿→內祀碧霞元君道觀主殿→東麓奶奶殿→內祀碧霞元君道觀主殿→東麓奶奶殿→內祀碧霞元君
  • 「莒縣浮來山朝陽觀」|碧霞元君聖跡巡禮系列33日照市莒縣浮來山
    莒縣浮來山朝陽觀碧霞元君聖跡巡禮系列之33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浮來山朝陽觀朝聖時間:2018年7月28日朝聖地址:置身其中可悟道德之高遠,出其外頗感天地之陶然,可謂修心養性之仙地。千年古觀朝陽觀始建於唐朝,因傍依常年不竭的龍泉,佛家初建稱龍泉寺,由於此處風水極佳成為佛道兩家相爭的寶地,為觀為寺曾三易其名,四易僧道。在清末道家強盛,更名為朝陽觀至今。相傳高道張三丰曾在此傳功、煉丹,香火盛極。
  • 道教人物:媽祖、碧霞元君、臨水夫人、保生大帝、開漳聖王
    後屢顯靈應於海上,渡海者皆禱之,被尊為「通靈神女」,廟宇遍海甸。北宋、南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至「天上聖母」,並列入國家祀典。從宋朝起至清朝,歷代皇帝先後36次冊封。
  • 泰山傳說——碧霞元君的來歷(上)
    關於碧霞元君的來歷,有各種各樣的傳說,相傳碧霞元君是石敢當的女兒,石敢當住在泰山東南的一個大山——徂徠山下,為人正直,很講義氣,但是家裡很窮,只能靠種地維持生活。
  • 鶴壁市濬縣碧霞宮,你去祭拜過碧霞元君嗎?
    碧霞宮所供奉的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在濬縣當地聲名顯赫,常常顯靈,當地的群眾經常前往膜拜,加以祭祀。雖然浮丘山上碧霞宮的規模並不大,但是由於古時交通並非像如今這樣方便,當時的碧霞宮已經可以滿足一定範圍內的民眾舉行祭祀活動。
  • 平原歷史上的碧霞行宮(附碑記)
    十年前,突然樹巔寄生挺幹,枝葉披拂垂陰,老槐望之若樓閣焉。」碧霞元君又稱「泰山玉女」,俗呼「泰山老母」。按道家說法,男子得仙稱為「真人」,女子得仙則稱「元君」;泰山老母上通乾象,降靈下士,坤道成女,故名「天仙玉女」;又因神女身穿碧衣紅裙,所以全稱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隋代李諤在《瑤池記》中說:「泰山女神是黃帝所遣玉女。
  • 道教神仙稱謂天尊、帝君、真君、星君、元君的區別
    道教神仙稱謂天尊、帝君、真君、星君、元君的區別。 天尊 是道教神仙體系裡對地位最高的神明的一種尊稱,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道教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天尊,由先天之炁化生而來,代表了大道的本源。
  • 朝運萊道教知識:道教中的帝君,道君,真君,星君,元君是什麼?
    再比如前幾天玄靈子老師的另一篇王母娘娘的文章裡面寫的王母娘娘又稱為太虛九光龜臺金母元君。那這些帝君,道君,真君,星君,元君分別指什麼呢?他們又有什麼樣的區別呢?今天朝運萊傳統文化的玄靈子老師就來給大家講一下這個問題。先來說下帝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