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逃走後,李隆基用一計策,讓她受不了,最終心甘情願赴死

2020-11-17 歷史裡的女人

在《大明宮詞》中,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有一段超脫姑侄關係的隱秘情感,年少的李隆基面對風韻猶存的姑姑,心中萌生悸動。

他們曾並肩作戰,將唐中宗的韋後趕下臺,扶持李隆基的父親李旦上位。他們日夜相處,是否產生過別樣的感情?在姑侄最後的對決中,太平公主戰敗逃走,3天後又返回府中,乖乖等待李隆基的賜死令,李隆基到底對她做了什麼,讓她如此心甘情願?

從並肩作戰到姑侄對決

太平公主雖然是武則天的女兒,但心中卻向著李家人。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太平公主協助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刺殺了武則天的寵臣張昌宗和張易之兄弟,逼迫武則天遜位唐中宗李顯。武則天退位後,雖然李顯復位,但政權卻集中在太平公主和韋後手中。

韋後與女兒安樂公主亂權幹政,對太平公主有誅殺之心。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六月,韋後和安樂公主將李顯毒死,太平公主雖然扶持了李旦上位,但李旦性格懦弱,無法抗衡韋後母女。

在這個大背景下,太平公主找到了李隆基。韋後當權不到一月,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合力圍殺了韋氏黨羽,並擁立李旦當了皇帝。在這一時期,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可謂同仇敵愾、並肩作戰。

然而,三年之後,姑侄兩人徹底決裂。公元713年(先天二年),已經登基為帝的李隆基通過親信王毛仲得到了300禁軍,通過事先買通的武德殿禁衛,將太平公主的黨羽6人斬首。

太平公主得到消息後,逃入山寺,直到3天後才返回府邸。只是,回到家之後,等待她的就是李隆基的賜死令,她的兒子以及黨羽數十人都被賜死。那麼,在這3天時間裡,太平公主經歷了什麼?為什麼會乖乖返回府中等死?

太平公主輸在了這三點

1、準備不足,慌忙逃跑

李隆基還是太子時,太平公主就拉著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讓他當太子,沒想到李成器反而到李旦身旁哭訴自己不能勝任。後來大局已定,太平公主無計可施,她竟收買了御膳房的管事元氏,讓她乘人不備,在李隆基的御膳中下毒。只可惜有了唐中宗的前車之鑑,李隆基還能犯這樣的錯誤?

不過太平公主還是沒有放棄,決定找來自己的骨幹力量,與李隆基決一死戰。儘管史書上說,太平公主的黨羽遍布多半個朝廷,其中左右御林軍統帥都是她的人,而朝中7個宰相5個也都是她的人,但偏偏有人洩密,讓李隆基搶佔先機。

最讓她措手不及的是,李隆基竟先下手為強,越過太上皇李旦,直接對自己動手。當時太平公主反跡未露,按常理,李隆基不敢對親姑姑下手,但這正是李隆基的狠絕,在太平公主猝不及防的情況下,其死黨數十人還來不及反抗,就被御林軍殺得片甲不留了。

準備不夠充足,太平公主連方案B都沒來得及計劃,失敗之後只能倉皇逃到山寺。

2、逃走的3天,政局大變樣

太平公主逃走,只是希望能夠暫避風頭,等時機成熟之後再捲土重來。只可惜,就在短短三天之內,政局大變樣。李隆基並沒有急於追擊太平公主,而是穩固自己的戰鬥成果,將不服從自己的人全部殺掉,同時大肆籠絡朝中有實權的文武官員,那些執意不肯歸附自己官員,都被他罷黜了,李隆基又重新掌握了獨權。

3、李隆基使出「空城計」,擊破太平公主最後一道心理防線

眼見自己的核心黨羽全部被剪除,太平公主只剩下一人,只能回到自己的府邸。然而這一路,她走得膽戰心驚。走的時候,全城戒備,然而回的時候,竟絲毫沒有半點阻撓。李隆基的這招「空城計」,讓太平公主內心崩潰,實在受不了,同時她也斷了最後的念想——她已經完全夠不上威脅了。

在心理重壓之下,李隆基恰當地送給她一道賜死詔書,絕望的太平公主想都沒想,便自盡身亡。這一道賜死令,也暴露了李隆基深深的危機感——太平公主不死,假以時日,必然能夠東山再起。所以,對於親姑姑,李隆基還是決定,斬草要除根。

結語

所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沒有什麼生死戀,只有皇權爭奪下的決裂。風光已是過去,太平公主終究輸在了曾經提攜的後輩手上,不知她臨死作何感想。

相關焦點

  •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曾一起合作過,為何李隆基一上臺就要幹掉她?
    公元710年,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在長安聯合發動了政變,誅殺了韋氏集團的領袖韋皇后以及安樂公主等人,使得李旦復闢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為太子,太平公主的勢力也更為強大。這一次事件也被稱為「唐隆政變」。
  • 太平公主被殺,李隆基為何留下她的兒子?這裡有一不可告人的秘密
    作為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的欲望絲毫不亞於母親,她一生經歷六任皇帝,其中不少都是在太平公主的扶持下上位,這種「壯舉」,試問還有誰能做到?不過太平公主的下場並不好,她與李隆基之間的鬥爭最終讓她丟了性命。太平公主的身份有些特殊,她是武家媳婦兒,但是在政治立場上卻是李家的擁護者,與李顯結為同盟,只不過武家與李家的矛盾無法調和,神龍政變後,太平公主與李顯聯手殺了二張,獲封五千戶,此後李顯重新做了皇帝,一路提拔太平公主,政治方面李顯也是個軟蛋
  • 李隆基當太子後太平公主就與之為爭權而出現矛盾,並最終導致政變
    據記載,每當宰相奏事,睿宗總是問:「與太平議否?」又問:「與三郎議否?」這裡,一先一後,固然是照顧到輩分高低,但實質上反映了公主議政權力是在太子之上。睿宗聽取意見時,相比較而言,不是偏向太子,而是偏向公主,這就為宮廷內爭煽了一把火。史稱:「公主所欲,上無不聽,自宰相以下,進退系其一宮,其餘薦士驟歷清顯者不可勝數,權傾人主,趨附其門者如市。」
  • 李隆基為什麼一定要姑姑太平公主死?姑姑知道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
    韋後的僭越,終於使太平公主不再沉默,她及時聯繫了自己的侄子李隆基,在某天,突然發動宮變,將以韋氏為首的後黨誅殺殆盡。韋後倒臺後,太平公主完全可以效仿母親繼承大統,況且,此時的太平公主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文武大臣有半數是太平公主的親信,七個宰相中有五個是太平的門生。然而,太平公主卻聰明的選擇了退居幕後,將江山送給唐睿宗李旦,坐在家中把持朝政。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處死她的兒女,為何單獨留下薛崇簡?
    太平公主八歲的時候,她主動提出要出家為已經去世的外祖母祈福,順利出家成為女道士,唐朝特別流行這樣的操作,既然出家就需要有道號,她的道號「太平」,這也是後世稱她為太平公主的緣由。太平公主雖然是出家祈福,但是她並沒有前往道觀居住,而是一直留在宮中,比帶法修行還要省事,但太平公主此舉無疑獲得武則天的芳心。
  • 李隆基殺了太平公主眾人,為何唯獨放過了她的兒子?
    為了能得到更多的權勢,她處心積慮接近武后,侍奉武后,為了滿足武后的需求,多次進貢猛男給她享用。但是武則天對她也是有所提防,喜歡找她過來議事,但是不會讓她參與朝政。不甘心的太平公主畏懼武后的權勢,最後選擇了做李家的堅定的擁護者,而跟她結盟的就是後來的皇帝李顯和李旦。神龍元年,張柬之發動兵變,太平公主積極張羅,最後武氏被推翻,李唐再現,李顯登基,太平公主被授予「鎮國太平公主」。
  • 李隆基登上帝位後為什麼第一件事就是剷除自己的親姑姑太平公主?
    李隆基當上皇帝後第一件事就是殺掉姑姑太平公主,其原因是當時太平公主的權勢過大,嚴重威脅到皇權。李隆基剛登基時,政局未穩,太平公主控制著整個朝廷,這絕不是危言聳聽,當時七個宰相中就有五個是太平公主的人,可見她的權勢有多大。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下她的兒子薛
    然而,大浪淘沙,滄海橫流,通過「神龍」、「唐隆」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政變,最終登上皇位的是睿宗李旦。而沒多久,李旦又將皇位拱手於兒子李隆基。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下她的兒子薛崇簡?太平公主做為李隆基的姑媽,非但不支持侄兒的朝政,反而一臉「羨慕嫉妒恨」,誓將奪權進行到底。
  • 太平公主的末路:李隆基再次率兵大開殺戒
    咱前面說過,太平公主與李隆基較量了挺長時間了,剛開始的時候,太平公主真可謂佔盡上風,甚至有一回她直接找到李隆基,當著那麼多人的面,把李隆基罵了個狗血淋頭,搞得李隆基臉上很掛不住,但沒辦法啊,人家畢竟是當姑姑的,長輩嘛,所以,李隆基其實也一直在忍讓。後來,太平公主不依不饒,趁著天上出現彗星的情況,找人向李旦進言,說是太子將要登基稱帝,本意是挑撥離間,讓李旦收拾李隆基。
  • 李隆基坐上皇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剷除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為什麼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和高宗李治的小女兒。也是唯一的女兒,所以武則天和李治對這個小女兒特別寵愛,吐蕃派使臣求婚,李治和武則天捨不得女兒遠嫁,所以給她修了太平觀讓她出家,以此為藉口,拒絕吐蕃使臣的求婚。太平公主與母親武則天的最大區別是,武則天想當天下之主,終於實現了,但太平公主只想傾朝野,他兩個弱哥哥當上皇帝的時候,她幹涉朝政,可以出私門了,遇到性格堅強的侄子李隆基時,兩人馬上發生了矛盾,她希望廢棄李隆基,立一個聽話的傀儡皇帝;李隆基想除掉她,得到王權,到最近為止,兩人還合作排除了,一致到外面去死也好死也好。
  • 李隆基殺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子女,為何唯獨留下其次子薛崇簡
    三是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爭鬥的時候,薛崇簡站在李隆基一邊,和他的母親太平公主並不合拍。太平公主也非常不滿意薛崇簡,歷史記載,太平公主曾多次鞭打薛崇簡。就算兒子已經很大了,還打。由此可見,太平公主和薛崇簡母子的關係是很惡劣的,這也是薛崇簡之所以站在李隆基一邊,而不支持太平公主的根本原因。正是因為以上三個原因,薛崇簡才逃過了一劫。
  • 李隆基處死了太平公主的所有子嗣,只留下了薛崇簡,原因是何?
    一提到歷代的公主,不得不提的是唐朝的太平公主了,在中國歷史上,太平公主的名氣屬實不小。她是唐高宗和武則天最小的女兒,也是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從小到大也頗得自己父皇和母后的寵愛。因此,她雖然身為公主,手中的權力卻要比其他的公主大的多,日常的吃穿用度也遠比公主應有的待遇要好。在吐蕃向唐高宗請求和親的時候,武則天因為不忍心讓太平公主遠嫁,甚至還讓唐高宗婉拒了吐蕃的請求。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下她的兒子薛崇簡?
    這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公主一生經歷兩次婚姻,共有4子4女,她死時,只有次子薛崇簡活了下來,其餘子嗣及其黨羽數十人全部被處死,崔湜、岑羲、蕭至忠、竇懷貞四位宰相被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先天政變」。在這場政變中薛崇簡不僅保住了性命,還官復原職。「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賜死於家,公主諸子及黨與死者數十人。
  • 李隆基為何一定要殺死太平公主?只因她知道這一皇室秘密
    武則天作為一個女人,對自己當皇帝這件事情便掀起了軒然大波,以至於她身邊的人和事都變的不同尋常。武則天為她的兒媳婦韋後和女兒太平公主樹立了一個「榜樣」,原來女人也是可以當皇帝的。 這是韋後和太平公主的座右銘,兩人為了當皇帝而奮鬥。武則天為了當皇帝,先後廢掉了自己的兩個兒子,然後才上位。晚年,她又將江山交到了李氏的手中,她的兒子李顯再一次的當皇帝。只是李顯性格懦弱,軍政大事盡由韋後一人處理,這就更急滋生了她稱帝的決心。 為了儘快的當上皇帝,韋後和安樂公主便聯手把李顯殺了。皇帝死了,肯定要有人繼承皇位,韋後決定上位。
  • 《大明宮詞》:太平公主用自己的死亡為大唐再一次換來了太平
    《大明宮詞》中,李隆基向太平公主表達自己的情意被太平婉拒後一臉落寞。見太平要離去,李隆基忙說道:「姑母,我懂了,您只會是我的姑母。我會像愛自己母親那樣,愛您!」太平聽後,心底頓覺安慰。她的侄兒終於長大了,也放棄了對她的執念,這是一件好事。
  •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一起發動政變,為什麼最後太平公主還是被殺?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小女兒,一生中橫行霸道,淫亂無度。她曾經包養張昌宗,這是個容貌俊俏又攻於心計的美男子。但當武則天的男寵薛懷義失寵被殺後,太平公主便將自己玩了多時的張昌宗送給母親解悶。此後太平公主把試驗成功的男寵又多次向武則天奉獻。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卻留下她的兒子薛崇簡
    在權力面前,太平公主戰勝了很多勁敵,可最後卻敗給了侄子李隆基,在和李隆基的姑侄鬥法中,太平公主最終失敗走向滅亡,可是有一個現象比較有趣,那就是太平公主最後被處決的時候,自己的兒女大多都被牽連了,只有薛崇簡得以保全,這究竟是為何呢?
  • 7個宰相5個是太平公主的人?掌握半壁江山的她,為何會輸給李隆基
    就是這麼一個權傾朝野的太平公主,在後來的政治鬥爭中,卻徹底輸給了自己的侄兒李隆基,她到底為何會輸的如此徹底呢?01李隆基皇位已正,太平公主喪失了先機。李隆基在發動唐隆政變以後,和姑姑太平公主一起,保衛父親李旦登基。
  • 李隆基當上皇帝後,為何還容不下他的姑媽太平公主
    首先,太平公主認為自己有成為女皇的資格,手下也有一幫擁躉,所以她在靜觀其變,以待時機;其次一部分人認為李隆基除韋後居功至偉,皇太子非他莫屬;而太平公主卻想先將李成器扶為太子,因為他是皇長子,名正而言順。然而太平公主此舉也非秉持公理,而是包藏私心,因為她認為李成器性格柔弱,成不了「大器」,所以便於操控,而李隆基鋒芒畢露,感到棘手。
  • 太平公主自盡後,大多兒女被李隆基處死,為何只留下他
    太平公主就是其中一例,在她死後,大多兒女都被李隆基處死,但是只留下了薛崇簡這一個兒子。原因是薛紹被牽扯到謀反事件當中,但事實上薛紹並未參與謀反,就此武則天認為太平公主是嫁錯郎,一氣之下將薛紹打入大牢,薛紹最終在牢中餓死。武則天為了安慰自己的女兒,便將她的封戶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