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一起發動政變,為什麼最後太平公主還是被殺?

2020-12-28 騰訊網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小女兒,一生中橫行霸道,淫亂無度。她曾經包養張昌宗,這是個容貌俊俏又攻於心計的美男子。但當武則天的男寵薛懷義失寵被殺後,太平公主便將自己玩了多時的張昌宗送給母親解悶。此後太平公主把試驗成功的男寵又多次向武則天奉獻。

太平公主劇照

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正式將皇位傳給太子李隆基,風華正茂的李隆基決定大展拳腳。但是他還沒有掌握所有的權力,因太上皇李旦依然過問軍國大事。太平公主也趁此機會,在朝中安插勢力。這種束手束腳的狀態讓李隆基無法忍受。

李隆基當上太子之後就一直處於一種花瓶的狀態,人前風光,其實是有名無權。如今當上了皇帝,本以為會有所改變,沒想到還是換湯不換藥。當太子的時候就忍氣吞聲,當了皇帝的李隆基,不能甘願當一個擺設。

想獲得權力,那就必須革命,必須要斬除政敵。而且不只是李隆基一個人不滿,曾經提著腦袋跟他鬧革命的弟兄們也很不滿。本想利用李隆基當皇帝的機會跟著飛黃騰達,沒想到權力依然不在李隆基手裡,這些功臣都非常失望。

李隆基劇照

尤其是劉幽求,他為李隆基出力最多,按理來講應該當最大的官。可是他並沒有被封為首席宰相。不僅如此,他在宰相的隊伍裡根本排不上號。那些位高權重的宰相們都是太平公主的人。這個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的劉幽求,理所當然地又想到了暴力。

劉幽求又萌生了搞政變的想法。他不用擔心步驟如何實施,因為他在這方面的經驗非常豐富。政變最需要的就是軍隊,劉幽求物色了一支軍隊,目標鎖定在北衙禁軍的御林軍,御林軍的大將軍是張瑋,被李隆基提拔到朝廷當羽林大將軍。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張瑋認同了劉幽求的觀點,表示同意發動政變。

張瑋找到李隆基,表示如今太平公主在宮中的勢力很大,對皇帝的執政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如今皇帝想要安心執政,必須要剷除太平公主等人的勢力。不如再搞一次政變,將太平公主及其黨羽一網打盡。 李隆基表示同意,但是並沒有操之過急,他打算精心準備一番。

有文臣、有武將、有軍隊,一場看似配置非常不錯的政變,由於張瑋缺乏經驗,政變的事情竟洩露了出去。李隆基見勢不妙,只好棄車保帥。他稟報太上皇李旦,說張瑋、劉幽求二人挑撥他們的父子關係。於是,這二人獲罪,被貶到嶺南去了。

此次政變胎死腹中,太平公主見縫插針,用自己的親信頂替了這二人的職位,從而擴大了自己的政治勢力,牢牢把握住了軍隊。一些牆頭草官吏也開始倒向太平公主,形勢對李隆基更加不利。

武則天劇照

作為太上皇的李旦不是傻子,之前的一出鬧劇明擺著是皇帝在和自己爭奪權力,於是李旦打算讓兒子李隆基去巡視邊境,趁機將其廢掉。但是面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他又改變了計劃,推遲了李隆基巡視邊境的決定。

一個優柔寡斷的人是不適合搞政治的, 而李旦就是這樣一個人。 王居對李隆基說,應該早點發動政變。過了不多久,張說從東都洛陽送上佩刀,勸李隆基早點做決斷;崔日用又從荊州趕往京城,勸李隆基發動政變。李隆基審時度勢,準備一不做二不休,一舉消滅太平公主一黨。

這一次李隆基一伙人不像以往那樣馬虎了,這次政變準備進行得非常隱秘。他還需要找一個政變的噱頭,好讓自己出師有名。宰相魏知古給他提意見。魏知古是李的人,被封為宰相,此後傾向李隆基。因為魏知古的身份特殊,他得知太平公主也在暗中搞陰謀,說太平公主打算發動政變。李隆基就以此為噱頭來作為政變的口號。

這次李隆基找了一些最親密的夥伴,其中有他的兄弟齊王、薛王,還有他的大舅子王守一,密友王居、江角。這些都是非常可靠的人。

七月二十三日,李隆基帶上他的黨羽和三百奇兵來到禁軍駐地,召見了兩位羽林將軍,這兩位都是太平公主的部下。剛一見面,二位將軍就被李隆基給殺了。由此一來,羽林軍就被李隆基控制了。

唐高宗劇照

李隆基等人又到了朝堂之上,見到太平公主的幾位屬下,一伙人舉刀就剁,朝廷就落在了李隆基的手裡。如今軍隊和朝廷都被李隆基控制了,太平公主的勢力也由此被剷除了。

清剿了太平公主的勢力之後,李隆基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李旦。李旦得到了消息,決定立刻從南門逃跑。皇宮的南門是承天門,那裡修得易守難攻,他打算在那裡抵擋一陣。李旦的身邊的追隨者只有一個宰相,他就是郭元振,而郭元振已經倒向了李隆基。

李旦登上了承天門,李隆基也隨後趕來,將承天門給包圍了,李旦無路可退,只能放下武器束手就擒。

次日,李旦頒布詔令,宣布徹底放權。過了三天,太平公主自殺。此次政變以李隆基大獲全勝而告終。

相關焦點

  • 李隆基為什麼要執意殺掉上官婉兒?斬斷太平公主臂膀才是主因
    韋後和安樂公主母女倆謀求奪取政權,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嗅覺敏銳的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姑侄倆聯手,發動唐隆政變。政變中韋後和安樂公主被殺,去另外一個世界她們可以請教一下武則天「為什麼你可以成功我們卻不可以?」政變尾聲,上官婉兒覺察到危機,她準備了一份遺詔,其內容有利於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並率領宮人等待李隆基的人前來。
  • 李隆基殺了太平公主眾人,為何唯獨放過了她的兒子?
    不甘心的太平公主畏懼武后的權勢,最後選擇了做李家的堅定的擁護者,而跟她結盟的就是後來的皇帝李顯和李旦。神龍元年,張柬之發動兵變,太平公主積極張羅,最後武氏被推翻,李唐再現,李顯登基,太平公主被授予「鎮國太平公主」。這個時候太平公主正式開始了參與朝局。
  •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曾一起合作過,為何李隆基一上臺就要幹掉她?
    公元710年,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在長安聯合發動了政變,誅殺了韋氏集團的領袖韋皇后以及安樂公主等人,使得李旦復闢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為太子,太平公主的勢力也更為強大。這一次事件也被稱為「唐隆政變」。
  • 太平公主,愛上了侄子李隆基,史上最荒淫的公主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亂倫關係實際上是《大明宮詞》的情節,在歷史上並非如此。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她是史上最不正經的公主,太平公主竟愛上了自己的侄子李隆基,她的婚姻、男伴侶都是野史關注的焦點,相比她的權謀而言,野史筆記的作者更喜歡她的情史。今天要說的一件野史趣聞,主人公就是她和她的侄子——後來的唐玄宗李隆基。
  • 紅顏薄命終有因,不殺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李隆基能否坐穩龍椅?
    太平公主在人生參與的第一次政變裡賺了個盆滿缽滿,於是她又策劃了人生中的第二次政變,也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唐隆政變。這一次政變,太平公主不是在幕後,她和李隆基姑侄兩人聯手,政治目標清晰,殺掉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也是在這次政變中,李隆基殺了太平公主的同盟者上官婉兒。說到上官婉兒,我們還要把目光前移。
  • 大唐第一公主——太平公主
    不愧是太平公主,初涉政壇的她殺死馮小寶,推薦張昌宗做武則天的男寵,搬倒來俊臣。  最後武則天決定立李顯為太子,可是在武則天晚年,陪在她身邊的是張昌宗、張易之(雖然張昌宗是太平公主舉薦的,但是他仗著武則天早已不把太平公主放在眼裡),二張又是不安分之人。於是,以張柬之為首的宰相集團聯合李顯、李旦、太平公主發動神龍政變。
  • 李隆基殺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子女,為何唯獨留下其次子薛崇簡
    或者換一種說法,是薛崇簡的運氣非常好,以至於李隆基根本就找不到恰當的殺他的理由。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是薛從簡從小就和李隆基關係不錯,兩人是表兄弟,從小就玩在一起,非常親近。二是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後與安樂公主的時候,薛崇簡是李隆基政變的參與者及核心人物,他為李隆基立下汗馬功勞,被李隆基引為心腹。
  • 歷史上的今天丨李隆基為什麼要處死太平公主?太平公主非死不可嗎?
    當兩個強勢的人碰到一起,必定是要你死我活,特別是為了爭奪最高權力。在武則天的影響下,唐朝的幾位女人都有一顆不安定的心,有了武則天的榜樣,唐中宗李顯的韋皇后、女兒安樂公主還合謀毒死了李顯,在和李隆基聯合除掉韋後和安樂公主後,太平公主到達權力巔峰。
  • 7個宰相5個是太平公主的人?掌握半壁江山的她,為何會輸給李隆基
    就是這麼一個權傾朝野的太平公主,在後來的政治鬥爭中,卻徹底輸給了自己的侄兒李隆基,她到底為何會輸的如此徹底呢?01李隆基皇位已正,太平公主喪失了先機。李隆基在發動唐隆政變以後,和姑姑太平公主一起,保衛父親李旦登基。
  • 太平公主死後,為什麼只有兒子薛崇簡活下來了?
    公元713年,48歲的太平公主被親侄子唐玄宗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殺死,她的黨羽被一網打盡,她的所有子女無一善終。 事實上李隆基並沒有把太平公主的兒女殺光,他還留了太平公主的次子薛崇簡一命,為什麼說成沒一個善終的呢!
  • 為什麼李隆基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殺死他深愛的姑姑太平公主?
    ,甚至連侄兒李隆基也瘋狂地迷戀上了如同仙女一般的姑姑(其實薛紹的兒子崔緹也對太平有著不清不楚的情意),最後李隆基的那句「姑姑,我愛您!」(然而在實際歷史中,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卻是不共戴天的仇人,李隆基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殺死姑姑)然而真實歷史上的太平公主可不是為愛情而生的小女人,有著武則天基因的她在長相和性格上都與母親十分相似,對權勢都有近乎痴迷的崇拜(史書記載公主「喜權勢」,武則天也認為不管是長相還是性格女兒都與自己極為類似),是個果敢剛毅的女子
  • 李隆基登上帝位後為什麼第一件事就是剷除自己的親姑姑太平公主?
    公元710年7月21日,相王李旦第三子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起在長安城發起的一場宮廷政變。李隆基利用皇宮禁軍殺死了韋後以及安樂公主,並徹底剿滅了韋氏集團的餘黨,史稱「唐隆政變」。這次政變讓即位不足一個月的小皇帝李重茂被迫退位,李旦重新登上帝位,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太平公主至此以後掌握了更大的權力,能對皇權造成嚴重的威脅。
  • 太平公主的末路:李隆基再次率兵大開殺戒
    僅僅從一個方面就能說明問題,朝廷裡面七個宰相,居然有五個人都是太平公主舉薦的,其餘兩個是李隆基的嫡系,瞧瞧,你要想搞個什麼事情,人家抵制你不說,後面的太平公主更是知道你的底細,你這哪裡還是個皇帝啊,簡直是個木偶。這種情況放誰頭上,也受不了,時間久了,矛盾總會爆發的。  後來,太平公主越做越過分,按照《資治通鑑》的說法,太平公主甚至打算找人把李隆基給毒死,這事兒是不是太出格了呢?
  • 李隆基殺了太平公主,為什麼要留下他兒子?網友:太壞了!
    但武則天也有特別疼愛自己的小女兒——太平公主。只不過太平公主最後也沒能像武則天一樣成為女帝,反而還被李治的孫子李隆基給殺了,但令人奇怪的是在太平公主被殺害後,七個兒女都被處死了,為什麼唯獨留下了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呢?首先,按照歷史傳統,公主的婚姻一般都是用於跟少數民族和親的,太平公主才只有8歲的時候,周邊部落就來求親了。
  • 太平公主:歷史上權勢最大的公主,為什麼謀反?
    宰相張柬之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武則天統治,中宗李顯繼位,恢復大唐,史稱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軟禁,數月後在憂憤中病故。太平公主參與誅殺二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有功,受封鎮國太平公主,與相王李旦都食實戶五千。太平公主隱忍多年,終於給薛紹報了仇。
  •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那些事兒
    至於她的真實姓名,史書上歷來沒有記載李某某,一直叫「太平公主」。這好比微信群裡,都是暱稱,要問真實姓名還須費一番功夫,但是目前來說,太平公主的真實姓名我們還問不到(即使陳寅恪先生再世)。永隆年初(公元680年),15歲的太平公主嫁給了薛紹。垂拱(睿宗李旦年號)年間,薛紹被誣告與各個封王謀反被殺了,太平公主就成了寡婦,但是緊接著她娘又給找了一個老公,這事擱普通人家好找,但是公主誰能配得上呢?
  • 李隆基當太子後太平公主就與之為爭權而出現矛盾,並最終導致政變
    但是,韋後擅權時,太平公主並不依附於韋武聯盟, 相反,與韋後、安樂公主和武三思有矛盾,因而毅然支持太子重俊政變,支持殺死武三思的舉動。重俊失敗,公主和相王、李隆基受到了牽連。 由於這個原因,李隆基發動六月政變時,公主派遣兒子薛崇簡積極參與鬥爭。
  • 李隆基坐上皇位後,為何要殺掉幫助過自己的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一生發動過兩次「政變」,每一次都是成功的,這證明了她是很有能力的。 「神龍政變」之後,太平公主把李顯送上皇帝寶座,由於她擁立有功,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可是李顯太過仁慈懦弱,竟然被韋後與安樂公主給毒死了。
  • 李隆基坐上皇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剷除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為什麼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和高宗李治的小女兒。也是唯一的女兒,所以武則天和李治對這個小女兒特別寵愛,吐蕃派使臣求婚,李治和武則天捨不得女兒遠嫁,所以給她修了太平觀讓她出家,以此為藉口,拒絕吐蕃使臣的求婚。而太平公主的婚姻,武則天和李治也頗為上心,第一次嫁給了城陽公主的的兒子薛紹,薛紹謀反以後又嫁給了武氏後人武攸暨。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下她的兒子薛崇簡?
    這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公主一生經歷兩次婚姻,共有4子4女,她死時,只有次子薛崇簡活了下來,其餘子嗣及其黨羽數十人全部被處死,崔湜、岑羲、蕭至忠、竇懷貞四位宰相被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先天政變」。在這場政變中薛崇簡不僅保住了性命,還官復原職。「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賜死於家,公主諸子及黨與死者數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