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的末路:李隆基再次率兵大開殺戒

2021-02-13 貓叔說歷史

不方便看視頻的朋友,下方圖文也精彩哦

掃一掃關注我,聽不一樣的歷史

  大家好,我是貓叔,今天咱來說說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最後決戰。

  咱前面說過,太平公主與李隆基較量了挺長時間了,剛開始的時候,太平公主真可謂佔盡上風,甚至有一回她直接找到李隆基,當著那麼多人的面,把李隆基罵了個狗血淋頭,搞得李隆基臉上很掛不住,但沒辦法啊,人家畢竟是當姑姑的,長輩嘛,所以,李隆基其實也一直在忍讓。後來,太平公主不依不饒,趁著天上出現彗星的情況,找人向李旦進言,說是太子將要登基稱帝,本意是挑撥離間,讓李旦收拾李隆基。沒成想,弄巧成拙,李旦居然真的把皇位讓給了李隆基,這次,太平公主偷雞不成蝕把米,簡直是虧大發了,那麼,後面的情節是什麼情況呢?他倆準備怎麼撕呢?別急,咱慢慢說。

                鬱悶的太平公主

  其實,李隆基剛剛登上皇位的時候,日子也不好過,為什麼呢?僅僅從一個方面就能說明問題,朝廷裡面七個宰相,居然有五個人都是太平公主舉薦的,其餘兩個是李隆基的嫡系,瞧瞧,你要想搞個什麼事情,人家抵制你不說,後面的太平公主更是知道你的底細,你這哪裡還是個皇帝啊,簡直是個木偶。這種情況放誰頭上,也受不了,時間久了,矛盾總會爆發的。

  後來,太平公主越做越過分,按照《資治通鑑》的說法,太平公主甚至打算找人把李隆基給毒死,這事兒是不是太出格了呢?要命的是,左羽林軍大將軍常元楷,右羽林軍將軍李慈都投入到了太平公主的門下,您想啊,李隆基什麼感覺?身邊的保鏢都是別人的棋子,那不等於一屁股坐到了仙人掌上嗎?你受得了,屁股受得了嗎?

                  登上皇位的李隆基

  眼看局勢越來越不利,李隆基身邊的人坐不住了,他們天天勸李隆基早點動手,免得夜長夢多。魏知古做得更絕,甚至直接告訴李隆基,太平公主馬上就要著手進行兵變,連時間都說得一清二楚,有鼻子有眼的,也由不得李隆基不信。既然早晚有一戰,那麼乾脆就痛快點吧,李隆基隨即對政變進行了部署。

  別以為李隆基作為皇帝就有多牛逼,這時候的羽林軍,到處都是太平公主的人,有點風吹草動,很容易就被發現,輕易出手極可能會陷入被動。李隆基掰著手指頭數了數,能用的兵只有可憐的三百多人,前途真的一片灰暗,不過,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好的是,李隆基這時候有一個最大的法寶,那就是他那身龍袍,穿上皇帝的衣服帶兵入宮,就是清理逆黨,假如他依舊是太子,帶著兵入宮就是謀反,別看就差一身皮,這裡面的道道差的太遠了。

                穿上龍袍就是不一樣

  公元713年七月三日,經過悉心準備,李隆基再次開始了一場賭博。他率領著三百多人的親兵直接趕往虔化門,一路暢通無阻,到地方之後,李隆基命令屬下把投靠到太平公主門下的那倆羽林軍將軍叫來,只說了一個字:斬。這倆瓜蛋子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轉眼之間就成了刀下鬼。所以,還是那句話,龍袍的作用真是大。殺完這倆眼中釘,羽林軍瞬間就成了李隆基的親兵了,這就不用怕沒兵可用了,勝利就在眼前。隨後,李隆基命令左右開始按照名單搜捕太平公主一黨,很快,這些人大部分都被拿下。太平公主的大管家竇懷貞驚慌之中跑到了附近的小樹林裡,再也不敢出來了,可樹林裡面藏不住人啊,總不能啃草吃吧?於是,竇懷貞最後走投無路,選擇了上吊,這倒是個好死法,樹林裡不缺這種地方。

             穿上龍袍,幹壞事也是合法的

  不過,這幾百人進入宮中,鬧哄哄的,殺聲震天,也不可能保密,很快,太上皇李旦就知道了。您想,李旦此時心理陰影面積得多大,他還不知道是啥情況,萬一李隆基的目標是自己,那不就完蛋了。好在在一群大臣的解釋下,李隆基與李旦解除了誤會。受到這次驚嚇,李旦隨後下詔,將全部國家事務都交給李隆基處理,他再也不願意插手,安心做起了太上皇。

                     進宮切菜去

  那麼,太平公主呢?怎麼一直沒露面?答案是跑了,她也受到了驚嚇,一路跑到了後山上的寺廟裡,在裡面一躲就是三天,不願意下來。可是,這也不是個辦法啊,寺廟裡也不養閒人。無奈,太平公主決定下山與李隆基談一談,但情況比她想像的還要糟糕,她回來就聽說李旦已經徹底退位,她明白,自己最後一個救命稻草也沒了,再後悔也已經完了,很快,李隆基的詔書來了:賜太平公主自殺。

                     香消玉殞

  隨太平公主一起自殺的還有她兩個兒子,她一共生了三個兒子,其中有一個叛徒,成了李隆基的鐵桿,叫做薛崇簡,這孩子還曾經參加過誅殺韋後一黨的政變,李隆基對他非常器重。後來,眼看著一家老小都沒了,李隆基為了安慰薛崇簡,賜他姓李,他應該笑呢,還是應該哭呢?

  之後,李隆基對依附於太平公主的那些大臣都進行了清算,該殺的殺,該流放的流放,總算是徹底抓住了權柄。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說到這裡吧,下期咱接著聊。

 

相關焦點

  •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那些事兒
    至於她的真實姓名,史書上歷來沒有記載李某某,一直叫「太平公主」。這好比微信群裡,都是暱稱,要問真實姓名還須費一番功夫,但是目前來說,太平公主的真實姓名我們還問不到(即使陳寅恪先生再世)。武則天想了一個損招,把自己的堂侄武悠暨的媳婦殺了,武悠暨就成了單身男人,倆單身一湊,把太平公主許配給了堂侄武悠暨。這種紅娘一般很罕見,也就武則天做得出來。因為李治跟武則天只有這一個公主,寶貝女兒嘛,所以非常寵愛,太平公主的嫁妝也非常豐厚,已經超出憲法了,封戶達三千戶。
  • 李隆基為何要下詔,將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賜死在家中
    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的第六位皇帝(不包括「武周」皇帝武則天),是歷史上公認的有為君主,由他開創的「開元盛世」把唐朝推向了興盛的巔峰。這樣一位開明的君王,怎麼對自己的親姑母及家人大開殺戒呢?對於這個問題,在影視劇和文學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描寫,但大都沒有以主要題材反映給觀眾。
  •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一起發動政變,為什麼最後太平公主還是被殺?
    太平公主劇照 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正式將皇位傳給太子李隆基,風華正茂的李隆基決定大展拳腳。但是他還沒有掌握所有的權力,因太上皇李旦依然過問軍國大事。 張瑋找到李隆基,表示如今太平公主在宮中的勢力很大,對皇帝的執政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如今皇帝想要安心執政,必須要剷除太平公主等人的勢力。不如再搞一次政變,將太平公主及其黨羽一網打盡。 李隆基表示同意,但是並沒有操之過急,他打算精心準備一番。
  • 太平公主,愛上了侄子李隆基,史上最荒淫的公主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亂倫關係實際上是《大明宮詞》的情節,在歷史上並非如此。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她是史上最不正經的公主,太平公主竟愛上了自己的侄子李隆基,她的婚姻、男伴侶都是野史關注的焦點,相比她的權謀而言,野史筆記的作者更喜歡她的情史。今天要說的一件野史趣聞,主人公就是她和她的侄子——後來的唐玄宗李隆基。
  • 為啥李隆基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幹掉姑姑太平公主?
    與其說李隆基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幹掉了他姑姑太平公主,倒不如說正是李隆基幹掉了太平公主,他才真正行使了皇帝的真正權力。因為在太平公主死之前,父親李旦雖然把皇位傳給了李隆基,但是在其妹妹太平公主的勸說下,李旦仍然保留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權力在手中。下面細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恩怨糾葛。
  • 李隆基為什麼一定要姑姑太平公主死?姑姑知道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
    因太平公主的母親是女皇武則天,所以,這也註定了她的一生要像母親一樣活在政治的風口浪尖上。武則天經常說:「我的女兒與我一樣。」不過,武則天並沒打算將皇位傳給太平公主,或許,她已經飽嘗女人當皇帝的苦楚,不想讓女兒重蹈覆轍,武則天最終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武則天是獨斷專行的,她根本不會考慮女兒的感受,太平公主不想在這個女權膨脹的年代屈居人下,亦不想認同比自己能力低下的兄弟繼承大統。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處死她的兒女,為何單獨留下薛崇簡?
    唐中宗李顯時期再次出現女性強勢人物--韋皇后,想要效仿武則天,韋皇后對太平公主非常忌憚,曾經試圖誅殺可惜失敗告終。公元707年,韋皇后與安樂公主竟然下毒殺死唐中宗李顯。一個月後,太平公主就聯合李隆基發動誅殺韋皇后的行動。太平公主不便自己親自與李隆基聯繫,所以派自己的次子薛崇簡與李隆基聯繫,也正是從這時開始,李隆基與薛崇簡之間的交情才逐漸深厚。
  •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曾一起合作過,為何李隆基一上臺就要幹掉她?
    公元710年,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在長安聯合發動了政變,誅殺了韋氏集團的領袖韋皇后以及安樂公主等人,使得李旦復闢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為太子,太平公主的勢力也更為強大。這一次事件也被稱為「唐隆政變」。
  • 對李唐有定策之功的太平公主,最後沒爭過侄子李隆基,被逼自盡
    武則天當貴妃時,曾親手掐死自己襁褓中的大女兒,以嫁禍於王皇后,可能從此造成心理上的陰影,所以有了太平公主這個小女兒後,就把對大女兒的愧疚,都彌補到了太平公主的身上。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是公元681年(永隆二年),在她16歲時,下嫁於唐高宗的親外甥薛紹,當時婚禮場面非常豪華。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下薛崇簡?
    在太平公主16歲的時候,武則天將她嫁給了薛紹,他是高宗李治的親外甥,在當時也算是親上加親的一樁婚姻。武則天權勢越做越大,李唐宗室在她的眼裡也不過如此,更何況是李治的外甥了。或許在武則天心中,只有武家人才最優秀,能配得上自己這寶貝小女兒。於是,武則天便在薛紹哥哥的謀反案中,硬是賞給了薛紹一頓板子,最後將薛紹餓死在大獄內。太平公主也因此守了寡。
  • 李隆基殺了太平公主眾人,為何唯獨放過了她的兒子?
    唐玄宗李隆基父子能復闢李唐、登上皇位,坦白來說真的應該感謝太平公主。如果沒有太平公主一直擁護李家,李唐最後能不能復闢或者說付出更大的了流血和時間才能正式重新掌握朝廷還很難說。太平公主在武后手下辦事的時候,就很喜歡權勢,深受武后的影響,對權力非常的著迷。
  • 太平公主被殺,李隆基為何留下她的兒子?這裡有一不可告人的秘密
    作為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的欲望絲毫不亞於母親,她一生經歷六任皇帝,其中不少都是在太平公主的扶持下上位,這種「壯舉」,試問還有誰能做到?不過太平公主的下場並不好,她與李隆基之間的鬥爭最終讓她丟了性命。就在韋皇后做著美夢的時候,招攬了許多朝中大臣,但是太平公主起草遺詔,立李重茂為皇帝,同時相王李旦輔政,避免再次出現皇后專權的事情,但是韋皇后一直從中作梗,雙方勢同水火,太平公主幹脆派人與李隆基一起重新擁護李旦上位,此時兩人還是統一戰線,為什麼日後卻會鬧到誰會不容的地步,這對姑侄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 為什麼李隆基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殺死他深愛的姑姑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原本十分默契,兩人聯手殺死了韋後和安樂公主,將李旦抬上帝位)這對姑侄原本配合十分默契,景龍四年,唐中宗李顯被韋後下毒害死,十五歲的李重茂被擁立為帝,韋後效仿武則天臨朝稱制,大有複製武則天的趨勢。
  • 李隆基殺了太平公主,為什麼要留下他兒子?網友:太壞了!
    但武則天也有特別疼愛自己的小女兒——太平公主。只不過太平公主最後也沒能像武則天一樣成為女帝,反而還被李治的孫子李隆基給殺了,但令人奇怪的是在太平公主被殺害後,七個兒女都被處死了,為什麼唯獨留下了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呢?首先,按照歷史傳統,公主的婚姻一般都是用於跟少數民族和親的,太平公主才只有8歲的時候,周邊部落就來求親了。
  • 李隆基為什麼要執意殺掉上官婉兒?斬斷太平公主臂膀才是主因
    韋後和安樂公主母女倆謀求奪取政權,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嗅覺敏銳的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姑侄倆聯手,發動唐隆政變。政變中韋後和安樂公主被殺,去另外一個世界她們可以請教一下武則天「為什麼你可以成功我們卻不可以?」政變尾聲,上官婉兒覺察到危機,她準備了一份遺詔,其內容有利於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並率領宮人等待李隆基的人前來。
  • 李隆基處死了太平公主的所有子嗣,只留下了薛崇簡,原因是何?
    一提到歷代的公主,不得不提的是唐朝的太平公主了,在中國歷史上,太平公主的名氣屬實不小。她是唐高宗和武則天最小的女兒,也是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從小到大也頗得自己父皇和母后的寵愛。因此,她雖然身為公主,手中的權力卻要比其他的公主大的多,日常的吃穿用度也遠比公主應有的待遇要好。在吐蕃向唐高宗請求和親的時候,武則天因為不忍心讓太平公主遠嫁,甚至還讓唐高宗婉拒了吐蕃的請求。
  • 為何李隆基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幹掉自己的姑媽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當然並不是只被武則天一個人寵愛著,她的哥哥們對這位小妹,也是非常寵愛,正是由於這些人的寵愛,讓太平公主在唐朝的政治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合幹了一票大的。武則天退位後,李顯繼位,而太平公主也因為在這個過程中立有大功,被李顯重用,不過李顯也夠可悲的,因為他最終被自己的皇后韋後和女兒安樂公主給毒死了,看著這兩人亂政,已經成長起來的李隆基和姑媽太平公主站到了一起,兩人最終解決了韋後和安樂公主,而李旦也得以復位。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惡化。
  • 李隆基賜死太平公主全家,卻唯獨留下了她的次子,其中有何隱情?
    尤其是在皇室中,無論王子,公主,甚至妃子,他們都對王位抱有很大的野心。其中最著名的是太平公主,但最後她失敗了。 去世後,李隆基處決了她的七個孩子,而留下唯一兒子薛崇簡。 為什麼? 這揭示了唐玄宗的秘密。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下她的兒子薛
    顯然,出於母親將自己當作「政治工具」的做法不滿,太平公主再次改嫁後性情大變,不僅大肆豢養男寵,而且與朝臣亂得一塌糊塗。為了表達「孝心」,太平公主還將自己體驗感良好的「蓮花六郎」張昌宗敬獻於母親武則天。最終,李重俊首先向韋武集團發起進攻,太平公主靜觀其變。但結果是雷聲大雨點小,李重俊勢力只除掉武三思就被剿滅。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有驚無險。通過此次「劫難」韋皇后更加快了篡位的進程。
  • 太平公主逃走後,李隆基用一計策,讓她受不了,最終心甘情願赴死
    在這個大背景下,太平公主找到了李隆基。韋後當權不到一月,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合力圍殺了韋氏黨羽,並擁立李旦當了皇帝。在這一時期,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可謂同仇敵愾、並肩作戰。然而,三年之後,姑侄兩人徹底決裂。公元713年(先天二年),已經登基為帝的李隆基通過親信王毛仲得到了300禁軍,通過事先買通的武德殿禁衛,將太平公主的黨羽6人斬首。太平公主得到消息後,逃入山寺,直到3天後才返回府邸。只是,回到家之後,等待她的就是李隆基的賜死令,她的兒子以及黨羽數十人都被賜死。那麼,在這3天時間裡,太平公主經歷了什麼?為什麼會乖乖返回府中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