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當上皇帝後,為何還容不下他的姑媽太平公主

2020-12-22 國史春秋

沒殺太平公主之前,李隆基這個「皇帝」就像是一個泡在水裡的饅頭,看上去個頭十足,實際上比豆腐還軟。所以,許多人不把他放在眼裡。殺了太平公主之後,饅頭立馬變鐵錘,落地一個坑,砸東西稀碎,人人敬畏。李隆基想做什麼?自然是鐵錘子,所以他要殺太平公主。

李隆基劇照

那麼,李隆基為何先是當了「饅頭」了呢?因為被他老爹李旦「截流」了一部分權力,還且還是重要的上半部分,三品以上官員任免,及重要軍政、刑獄大事他都無權處置,也就是說他既管不了宰相,也調動不了軍隊。所以,當時李隆基這個皇帝的水分很大,關鍵時刻還受太上皇李旦節制。李旦為何要搞這一齣戲呢?其實他不會別出心裁,而是太平公主一步步在暗中作祟的結果。

而「半個皇帝」必然是諸事受制於人,而且能不能當下去還是一個未知數。所以,解鈴還須繫鈴人,李隆基只好借殺太平公主之機,逼父親李旦徹底退位。因此表面上看,李隆基殺太平公主是了恩斷怨,實際上另有所圖。怪只怪太平公主在不知不覺中淪為墊背,而她全無覺察,還一直在做著擠掉李隆基的春秋大夢。

太平公主劇照

公元710年,太平公主與李隆基聯手除掉欲篡奪皇位的韋皇后,然後擁李旦復位。李旦是為睿宗。說是聯手,其實太平公主更多的是靠「售賣」自己的威望和臉面,而起決定作用則是李隆基。因為李隆基有萬騎營一幫刀頭血的朋友為他赴湯蹈火,比如陳玄禮、葛福順、李仙鳧等人。但不能否認的是在除掉韋後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太平公主協助,李隆基也不會搞得那麼順利。

按理說,經歷又一輪刀光劍影的拼殺,大唐王朝應該趨於平靜。然而,李旦皇帝寶座之下卻是一筆糊塗帳。首先,太平公主認為自己有成為女皇的資格,手下也有一幫擁躉,所以她在靜觀其變,以待時機;其次一部分人認為李隆基除韋後居功至偉,皇太子非他莫屬;而太平公主卻想先將李成器扶為太子,因為他是皇長子,名正而言順。

然而太平公主此舉也非秉持公理,而是包藏私心,因為她認為李成器性格柔弱,成不了「大器」,所以便於操控,而李隆基鋒芒畢露,感到棘手。因此,她可以把李成器當作一把梯子,在不久的將來,待時機成熟,好讓自己一舉躍上龍椅。退一步講,即便到時當不成女皇,但多年經營的權勢也不會受損。而咄咄逼人的李隆基就像一隻張牙舞爪的攔路虎,只會摔她跟頭,削減她的權勢。

但事與願違,李成器不敢無功受祿,再說當年李建成的下場讓他心有餘悸,所以他對太平公主的「好意」始終無動於衷。後來,太平公主又找上門兒來遊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李成器依舊不為所動。之後,太平公主幹脆放棄「爛泥扶不上牆」的李成器,轉而教唆宰相們去向李旦諫言,以廢除李隆基的太子之位。

宋璟劇照

而以姚元之及宋璟為首骨鯁之臣同樣讓太平公主大為失望,他們在擁護李隆基的同時,還建議李旦削弱李成器、李守禮(李賢之子)、李隆範、李隆業等子侄的軍權,以消除對李隆基的威脅,太平公主則安置於洛陽,從而避開她與李隆基的正面衝突。

其實對於李旦來說,他既不忍心打壓妹妹太平公主,也不想改換太子人選。所以他將太平公主遷置到蒲州不久又將其調回長安,而對李隆基則不斷的授予理政的權力。因此,李旦是從主觀上平衡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關係。但這樣下去終不是長久之計,因為權力的角逐就是快刀斬亂麻,不允許有曖昧之情。所以,李旦漸生傳位於李隆基的念頭,好結束妹妹同兒子的紛爭。

李旦劇照

但太平公主並不甘願落敗,始終抱著除掉李隆基的幻想。可是有哥哥李旦盤橫於中,她又不能直接對侄兒採取武力手段,而只能採用計謀將其排擠出局。因此,每當李旦有傳位的舉動時,太平公主便出來橫加阻撓。

公元712年7月初,彗星現於西方,太平公主指使一位熟悉天文曆法的官員向李旦上書,暗示李隆基要奪取皇位。李旦明白這又是太平公主在背後搞的小動作,於是感到心煩意亂之餘,決定快刀斬亂麻,傳位李隆基。

太平公主得到消息後慌了神,急忙來見李旦,又要阻撓。但發現李旦的態度很堅決後,只好改建議說不能「完全傳位」,而是有必要協助李隆基處理政務。結果李旦採了太平公主的建議,他自己仍然稱「朕」,可發布誥命。李隆基稱「予」,命令稱「制」或「敕」。最重要的是,三品以上官員任免及軍政大事還由李旦說了算,而且他還要每五天朝見一次大臣。

此舉對於李旦來說,他仍然可以做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的調和劑。對於太平公主來說,依舊能保持自己的勢力不被李隆基削減。因為當時已經有崔湜、岑羲、竇懷貞、陸象先、蕭至忠等五位宰相依附於太平公主門下,恰好李隆基沒有對他們的任免權。另外,對依附太平公主的諸如左羽林將軍常元楷、右羽林將軍李慈、左金吾衛將軍李欽、中書舍人李猷、右散騎常侍賈膺福等人,李隆基也是無可奈何。

所以,表面李隆基當上了皇帝,其實是太平公主用一招金蟬脫殼之計保存了自己的實力,還有繼續對抗李隆基的資本。而對李隆基來說,他還需要看父親李旦的臉色做事,如果李旦不想讓他當這個皇帝也是一種話的事兒。所以,李隆基惴惴不安,如坐針氈。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情果然驗證了就在李隆基的擔憂。就在他當上皇帝的四個月後,契丹與奚劫掠漁陽、幽州一帶,於是李旦打算派李隆基巡邊震懾之。但李旦發布誥命後又覺得欠妥。因為他覺得此舉似乎替太平公主布了一招「調虎離山」之計。如果李隆基離去,到時太平公主節外生枝,李旦恐無法應對。所以便有意延遲行期。

而李隆基更是備感危機四伏,因為他無法預料自己走後的局勢。再說此次巡邊路線從西北到東北,貫穿了唐朝大半個邊境,再加上需對將帥徵調,士卒訓練等一些事物做詳細的處理,所需時日定然遙遙漫長。如此一來,正好讓太平公主鑽了空子,鳩佔鵲巢鬧劇必然上演。

公元713年7月初,距李旦發布誥已過去近八個月,李隆基終於沉不住氣了,於是率領300衛士突襲太平公主。而太平公主尚沉靜在李隆基巡邊後、她好翻雲覆雨,大幹一場的幻想中。

由於太平公主毫無防備,結果她的那些骨幹成員很快被李隆基拿下。太平公主眼看大勢已去,只好逃入寺廟。第二天,李旦便宣布不再保留權力,安心去做太上皇。李隆基大獲全勝,改元開元。這一幕與當年李世民玄武門決鬥何其相似!

所以,李隆基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實目不過是為了向父親奪權,太平公主不過一塊「擋箭牌」罷了。反觀太平公主,也是咎由自取,她盲目自信、不識時務,最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感謝朋友們點讚、關注、閱讀!

相關焦點

  • 為何李隆基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幹掉自己的姑媽太平公主?
    只是可惜,太平公主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並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結果是李隆基成功坐上了皇帝的寶座,而他當上皇帝的第一件事,就是幹掉了自己的姑媽太平公主。那麼這件事的背後究竟藏著什麼呢,我們接著來看。太平公主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 李隆基坐上皇位後,為何要殺掉幫助過自己的太平公主
    在三位女性粉墨登場的時候,李隆基還在隔山觀虎鬥,等到時間差不多了,他出場與太平公主一起發動了「唐隆政變」,此時,李隆基不客氣了,直接把皇位塞到父親李旦的屁股之下。如果不想做皇帝,她為何要與李隆基為敵,要李旦廢了他,另外選一個人做太子呢?總之,太平公主的一生還是有些擰巴,如果要保持自己的地位權利,繼續與李隆基聯手就好了,為何非要給自己樹立一個敵人,最後還把自己送上了不歸路。
  • 太平公主自盡後,大多兒女被李隆基處死,為何只留下他
    唐朝盛世的景象世間少有,也並不是每個皇帝都可以做到的,但是唐朝除了盛世還有兵變戰亂。太平公主就是其中一例,在她死後,大多兒女都被李隆基處死,但是只留下了薛崇簡這一個兒子。而武則天也在太平公主婚後兩個月順利登基。太平公主背後的勢力是武攸暨惹不起的,於是在太平公主面前總是謹小慎微。結果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中開始不守本分,大肆包養男寵,並且還與朝臣通姦,這樣的舉動不禁讓人聯想到「趙太后」。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下她的兒子薛
    而沒多久,李旦又將皇位拱手於兒子李隆基。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下她的兒子薛崇簡?太平公主做為李隆基的姑媽,非但不支持侄兒的朝政,反而一臉「羨慕嫉妒恨」,誓將奪權進行到底。因此,雖然經歷狂風暴雨洗禮的唐朝本應該歸於沉寂,但恰恰相反,爭鬥不僅沒有結束,反而還在醞釀著另一場生死較量。李隆基是睿宗李旦的庶子,排行在三,所以又稱「三郎」。
  • 為啥李隆基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幹掉姑姑太平公主?
    與其說李隆基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幹掉了他姑姑太平公主,倒不如說正是李隆基幹掉了太平公主,他才真正行使了皇帝的真正權力。因為在太平公主死之前,父親李旦雖然把皇位傳給了李隆基,但是在其妹妹太平公主的勸說下,李旦仍然保留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權力在手中。下面細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恩怨糾葛。
  • 李隆基殺了太平公主,為什麼要留下他兒子?網友:太壞了!
    而武則天最開始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後來成為了唐高宗李治的嬪妃,並生下了多個子女。歷史上的武則天可以說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女人,為了上位,她曾把自己的長女掐死並嫁禍給了王皇后。但武則天也有特別疼愛自己的小女兒——太平公主。只不過太平公主最後也沒能像武則天一樣成為女帝,反而還被李治的孫子李隆基給殺了,但令人奇怪的是在太平公主被殺害後,七個兒女都被處死了,為什麼唯獨留下了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呢?
  • 李隆基為何要下詔,將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賜死在家中
    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的第六位皇帝(不包括「武周」皇帝武則天),是歷史上公認的有為君主,由他開創的「開元盛世」把唐朝推向了興盛的巔峰。這樣一位開明的君王,怎麼對自己的親姑母及家人大開殺戒呢?對於這個問題,在影視劇和文學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描寫,但大都沒有以主要題材反映給觀眾。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下薛崇簡?
    凡事有利就有弊,李治恰恰又喜歡上了武媚娘,這個在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女人。武則天也用自己的成功告訴了後代們,皇帝不僅僅是男人們的專利,女人有本事,也可以當皇帝。這在古代封建社會,無疑中給天下的女子都打上了一陣強心劑,凡是掌握了勢力的女人,無不幻想著,能夠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太平公主作為武則天的女兒,精明能幹,對於皇帝之位,自然也是心生幾分羨慕。
  •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一起發動政變,為什麼最後太平公主還是被殺?
    太平公主也趁此機會,在朝中安插勢力。這種束手束腳的狀態讓李隆基無法忍受。 李隆基當上太子之後就一直處於一種花瓶的狀態,人前風光,其實是有名無權。如今當上了皇帝,本以為會有所改變,沒想到還是換湯不換藥。當太子的時候就忍氣吞聲,當了皇帝的李隆基,不能甘願當一個擺設。 想獲得權力,那就必須革命,必須要斬除政敵。
  •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那些事兒
    至於她的真實姓名,史書上歷來沒有記載李某某,一直叫「太平公主」。這好比微信群裡,都是暱稱,要問真實姓名還須費一番功夫,但是目前來說,太平公主的真實姓名我們還問不到(即使陳寅恪先生再世)。太平公主就像母親武則天一樣內心有想法有謀略,所以在公元710年6月20日幫助自己的內侄李隆基發動兵變,推翻了韋氏皇朝,恢復了李唐,並讓自己的哥哥李旦再次(李旦被迫辭職過一回)當上了皇帝。自此之後,她在朝廷的威望與日俱增,實際上太平公主的勢力最強,蓋過了皇帝李旦。
  • 李隆基為什麼一定要姑姑太平公主死?姑姑知道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
    因太平公主的母親是女皇武則天,所以,這也註定了她的一生要像母親一樣活在政治的風口浪尖上。武則天經常說:「我的女兒與我一樣。」不過,武則天並沒打算將皇位傳給太平公主,或許,她已經飽嘗女人當皇帝的苦楚,不想讓女兒重蹈覆轍,武則天最終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武則天是獨斷專行的,她根本不會考慮女兒的感受,太平公主不想在這個女權膨脹的年代屈居人下,亦不想認同比自己能力低下的兄弟繼承大統。
  • 太平公主,愛上了侄子李隆基,史上最荒淫的公主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亂倫關係實際上是《大明宮詞》的情節,在歷史上並非如此。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她是史上最不正經的公主,太平公主竟愛上了自己的侄子李隆基,她的婚姻、男伴侶都是野史關注的焦點,相比她的權謀而言,野史筆記的作者更喜歡她的情史。今天要說的一件野史趣聞,主人公就是她和她的侄子——後來的唐玄宗李隆基。
  • 李隆基殺了太平公主眾人,為何唯獨放過了她的兒子?
    唐玄宗李隆基父子能復闢李唐、登上皇位,坦白來說真的應該感謝太平公主。如果沒有太平公主一直擁護李家,李唐最後能不能復闢或者說付出更大的了流血和時間才能正式重新掌握朝廷還很難說。太平公主在武后手下辦事的時候,就很喜歡權勢,深受武后的影響,對權力非常的著迷。
  • 為什麼李隆基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殺死他深愛的姑姑太平公主?
    (在電視劇《大明宮詞》裡李隆基迷戀上了自己的姑姑,優雅美麗的太平公主)作為李治和武則天的掌上明珠,太平公主自幼便被所有人都寵上天,長大以後也過著眾星捧月一般的生活,劇中的男人們,什麼薛紹、張易之、武攸嗣(由萌萌的傅彪飾演,他樸素的愛著太平),甚至還包括武三思、王維都為她要死要活,最讓我感覺三觀崩塌的是由於太平太過完美
  • 李隆基為何一定要殺死太平公主?只因她知道這一皇室秘密
    晚年,她又將江山交到了李氏的手中,她的兒子李顯再一次的當皇帝。只是李顯性格懦弱,軍政大事盡由韋後一人處理,這就更急滋生了她稱帝的決心。 為了儘快的當上皇帝,韋後和安樂公主便聯手把李顯殺了。皇帝死了,肯定要有人繼承皇位,韋後決定上位。可是她忽略了一個人,那就是太平公主。她是絕對不會讓韋後當皇帝,韋後當了皇帝,自己將置於何地?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幾乎滅其滿門,為何幼子薛崇簡能倖免於難?
    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統治時期,先後有數名女子在唐朝政壇上寫閃亮登場,鑄就了唐朝歷史中的紅妝政治時代,太平公主也是其中之一。她作為武則天唯一的女兒,一出生便處於大唐權力的中心,後來歷史的發展進程也證明,太平公主是多次影響唐王朝歷史發展走向的關鍵人物之一。
  • 李旦不幫李隆基,對太平公主言聽計從,血脈為何比不上手足?
    武則天死後,李旦第二次登基為帝,可他卻不向著自己的親兒子李隆基,反而對妹妹太平公主言聽計從,難道血脈比不上手足,李旦為何要這麼做?李旦登基後,雖然立李隆基為太子,但他經常召太平入宮商議大政方針,如果太平公主沒有入宮,他便會派宰相到她府上請示磋商。每當宰相向睿宗呈遞奏章時,他第一句話總是問:「跟太平公主商議過了嗎?」
  •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曾一起合作過,為何李隆基一上臺就要幹掉她?
    公元710年,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在長安聯合發動了政變,誅殺了韋氏集團的領袖韋皇后以及安樂公主等人,使得李旦復闢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為太子,太平公主的勢力也更為強大。這一次事件也被稱為「唐隆政變」。
  • 太平公主被殺,李隆基為何留下她的兒子?這裡有一不可告人的秘密
    作為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的欲望絲毫不亞於母親,她一生經歷六任皇帝,其中不少都是在太平公主的扶持下上位,這種「壯舉」,試問還有誰能做到?不過太平公主的下場並不好,她與李隆基之間的鬥爭最終讓她丟了性命。沒多久太平公主下嫁給武攸暨,為他生了兩個孩子,只不過武攸暨生行怯懦,常年生活在太平公主權威之中,過得十分壓抑,後來太平公主開始與母親一樣包養男寵,甚至還與武則天共享一人。
  • 7個宰相5個是太平公主的人?掌握半壁江山的她,為何會輸給李隆基
    李旦對太平公主可謂是言聽計從,任何政務上的事情,都需要先過問一下太平公主,再做出決斷,由此太平公主的地位高得實在是可怕。李隆基做太子的時候,太平公主覺得他不好控制,所以慫恿宰相們改立太子。他將皇位主動讓給了兒子李隆基,確保了李隆基的正統性。當了皇帝以後,李隆基的地位自然是穩定了,可是太平公主的勢力,卻一點也沒有縮減。但是我們可以想像,就算再多人投靠太平公主,這皇權始終是在李隆基手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