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文 / 鄒沅錚
今日,一項名為「同仁堂推出中藥咖啡」的詞條衝上熱搜引起了廣大網友的討論,枸杞拿鐵、山楂陳皮美式、益母草玫瑰拿鐵等中西結合的商品走入消費者的視野。
現代大都市的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似乎已經成為了無法逃避的共識,人們一邊接受著這樣的生活方式,一邊開始從各個方面追求「養生」的概念。「保溫杯裡泡枸杞」原本是年輕人出於對服老和不得不開始養生的自嘲,但由於無法放棄對於「爽」的追求,這句話也漸漸演變成了「啤酒杯裡泡枸杞」,既要痛快也要養生。
於是,不少生產商從中找到了暗藏的商機。不僅僅是北京同仁堂踏入咖啡市場分一杯羹,更有河南張仲景推出糕點和零食,另外,百事也與廣藥集團合作,聯名開發上市新產品。長城證券分析師劉鵬預計,未來各大老牌藥企對年輕消費者市場的爭奪大戰必將愈演愈烈。
藥企盈利增速連降 拓展人群刺激消費
同仁堂不久前剛發布2020年三季報,報告顯示,同仁堂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的營業收入約90.53億元,同比下降9.09%;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約7.15億元,同比下降15.89%。
也許同仁堂探索新品、更加靠近消費者的動作正是為了增收,以多元化經營的方式,製造新的消費場景,拓展消費人群。除同仁堂之外,還有一些藥店也出現跨界餐飲零售的舉動,最根本的原因是連鎖藥店的生意不如從前。
隨著國家藥品集中採購政策進一步落地,醫院藥價下降,連鎖藥店的藥價也不得不隨之下降,加之市場愈發飽和,零售藥店面臨著客流下滑、競爭激烈等諸多問題,加上租金和人力等運營成本的增加,利潤越來越低。藥品零售行業的生存發展只靠銷售藥品本身,已經很難有突破空間,不得不開始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而與藥品零售不同,休閒零食毛利率本身較高。國盛證券分析師符蓉表示,以第二季度為例,休閒零食板塊增速保持平穩,且商超系統恢復快於線上及品牌連鎖門店;即使在疫情期間,商超系統依然體現出流量穩定的特點,傳統休閒零食品品牌均收入平穩增長。
近年來,從A股市場表現來看,雖然大部分連鎖藥店盈利仍保持增長,上市連鎖藥房的頭部幾家均呈現盈利增速減緩的趨勢。
一心堂2018年淨利增長23.27%,2019年淨利增長15.90%;老百姓大藥房2018年淨利增長17.32%,2019年淨利增長16.93%;益豐藥房2018年淨利增長32.83%,2019年淨利增長30.58%。
老百姓大藥房在財報中表示,隨著藥品零差率政策推廣、醫療機構藥品集中採購等,加之藥品零售企業經營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因此,未來將積極落地新零售戰略,利用線下門店布局優勢發展線上業務。
益豐藥房也在財報中表示,將創新經營模式,通過健康管理服務和業態延伸,嘗試大健康藥房新業態發展。
老字號引領「國潮」 開拓年輕消費者「養生」市場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咖啡市場正在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瑞幸咖啡招股書曾給出更加具體的數據,2018年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6.2杯,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處於較低水平,僅為德國的0.71%,美國的1.6%。2019年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增至7.2杯,發展空間和發展速度都有著很大潛力。
同仁堂選中從咖啡入手,或許正是看中了這項潛力。此前,其推出的「知嘛健康」新零售業務,開設了線下門店銷售適合年輕消費者的保健食品,集餐飲體驗、商品售賣、看病抓藥、健康諮詢為一體,使得保健食品市場的消費群體不再僅僅局限於原來的中老年人。
劉鵬表示,同仁堂的知嘛健康門店,擁有現代化的裝修風格和多元化的服務體驗,既滿足了年輕人網紅打卡的獵奇心理,又滿足了年輕人養生調理的真實需求,這兩點結合的獨特性保證了流量的持續性。
此外,據了解,知名的大藥房品牌張仲景也與近半年拓展了其產品範圍,在鄭州一家原有的「張仲景大藥房」旁邊,開業了一家「仲景生活」的門店。
據大眾點評顯示,仲景生活在售的主要產品包括茶飲、糕點、零食等,例如,百合雪花酥、巧克力蓮子餅、紅豆山藥曲奇、茯苓山藥素酥、無糖燕麥酥、陳皮香橙麵包等烘焙糕點,阿膠豆乳奶茶、酸梅梨湯、山藥阿華田等飲品。
僅從名字來看就可以發現,每一款產品中,均包含了一款至數款中藥材,有網友打趣評論道,「購買之前是不是要先把脈?」
除了張仲景和同仁堂的試水以外,最近百事也和廣藥集團合作,旗下桂格與潘高壽聯名推出了新品猴頭菇燕麥稀和阿膠燕麥稀,已於今年9月上市;東阿阿膠推出了東阿阿膠奶茶杯、東阿阿膠葛根粉等適合年輕消費者的養生食品;碧生源則推出了白芸豆壓片糖果、喵喵酵膠原蛋白果凍條、小蔥腰綜合植物飲品等產品。
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的《年輕人養生消費趨勢報告》顯示,90%以上的90後已經具有養生意識,在傳統營養滋補品中,養生茶、枸杞、蜂蜜成為最受90後歡迎的前三名,年輕消費群體與日俱增的養生需求,讓不少老牌藥企都瞄準了這一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