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盧凱瑞 付嘉欣
喝膩了辛巴克的拿鐵咖啡,要不要來杯枸杞拿鐵換換口味?
近日,一條「同仁堂推出中藥咖啡」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當養生的中藥與熬夜的咖啡相遇,迅速引發了人們的廣泛熱議。
人們驚訝於具有現代因素的咖啡居然可以與中醫藥傳統文化有這麼深厚的碰撞,同時也猜測這杯「養生咖啡」是否能起到療效作用。同仁堂的中藥咖啡,又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呢?
中藥咖啡成潮流
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清康熙八年,北京同仁堂創立。24年後的1723年,同仁堂開始供奉御藥並歷經8任皇帝。
北京同仁堂素來以藥聞名,這次卻因咖啡又火了一把。
傍晚,位於朝陽區雙井街道天力街的知嘛健康店一樓,年輕男女們坐著品啜「中藥咖啡」。他們少有獨自前來,多是倆人一起,聊著天聞著店內藥香。此外,亦有不少年輕人選擇直接打包帶走。
一進到咖啡館裡面,瞬間能感受到滿滿「中藥氣質」的裝修風格,牆邊的柜子裡和吊頂上都放置和固定了各式各樣的中草藥進行裝飾展示,咖啡操作臺前進行製作的咖啡師只有兩位,還安排了幾位大夫隨時給消費者們提供專業知識的講解和健康問題的解決。它完完全全是一間用藥材清香代替咖啡濃香的獨特咖啡館!
對擁有351年歷史的同仁堂,開賣咖啡算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據了解,「知嘛健康」成立於2019年7月,是同仁堂健康藥業集團旗下的新零售業態品牌,目前北京共有四家知嘛健康店。
咖啡體驗店裡推出了各種類型的中藥咖啡。根據市場上消費者不同的喜好和需要,將適合的中藥材與拿鐵、摩卡、美式和卡布奇諾等多種類型的咖啡種類不斷進行試驗融合,調製出多款具有不同口味和不同療效的中藥咖啡。
把中藥加到咖啡裡,真的有人買帳嗎?
答案是有,而且很多!與很多消極猜想不同的是,這家咖啡館的銷量和客流量都出乎意料的好。
店裡大部分飲品的價位都在25元以上,部分製作精良的則在30元以上,其中像32元一杯的枸杞拿鐵、30元一杯的山楂陳皮美式和32元一杯的益母草玫瑰拿鐵。這些店裡的爆款咖啡,甚至能夠擁有每天上千杯的優越銷量。
在平時,各個年齡段和職業的人都會來到這裡喝杯咖啡,或談工作,或聊家常,越是周末客流量越大。除此之外,很多年輕人把來到這家咖啡館當作一種前衛的潮流,在喝咖啡的同時,他們會拍下照片,然後將這次旅程分享到微信、微博和小紅書等各大社交平臺上。不時的,還會出現一些網紅或博主慕名而來進行打卡創作。
中藥咖啡漸漸成為了一種潮流。
養生與熬夜的碰撞
同仁堂的中藥咖啡為何突如其來的火起來?大概與當代人們生活理念的變化有關。
中藥是用來養生的,咖啡是用來熬夜的,這兩種看似處於對立面的事物放在一起,已經說明了消費者們的心態。
咖啡,作為一種飲品,喝的人往往帶有不同的心態。有人是為了品味生活,有人是為了在工作中提神,也有人只是為喝而喝。但毋庸置疑的是,絕大多數的咖啡都消耗在繁重的工作與熬夜加班過程中。
進入職場,加班、熬夜數不勝數,而熬夜加班帶來的最嚴重的一個後果就是禿頭,很多剛開始參加工作的青年男女們也不得不為「中年危機」發愁——一覺醒來,『禿』如其來。這已經不是中年朋友們的專屬了,慢慢轉換為職場的全民危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辦公室中用起了保溫杯,泡起了枸杞。而最近幾年,百度上有關「植髮」的詞條搜索量也大增。
除此之外,加班熬夜帶來的氣血不足、膚質受損、內分泌紊亂、肝臟損傷、神經衰弱等症狀也是大家常常苦惱而又不能避免的難題,基於這些情況,養生也逐漸成為職場人討論的熱門領域。
又逃不過熬夜,又迫切的需要養生,為了滿足這類需求,主打養生概念的中藥咖啡橫空出世,很快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職場上經常流行一句話,保溫杯裡泡枸杞。如今枸杞不僅會被泡在保溫杯的熱水裡,還可以泡進味道極佳的咖啡中。
養生加班二合一,正如某位網友評價:我工作很忙,我每天必須要喝咖啡的,今年都沒時間去看中醫,不知道從哪兒開始養生才好,看到這個養生咖啡我馬上就動心了,又能滿足我工作上的需求又能養生,多好!
也有網友對中藥咖啡的成分提出疑問,認為有些中藥材是有利也有弊的,並且中藥與咖啡通常是不建議同時喝的,怎麼保證喝完這杯養生咖啡一定不會對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
對此,同仁堂知嘛健康的工作人員表明,每杯咖啡裡中藥材的添加量都是和專業藥劑師合作商量的,所有中草藥的用量都是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將中藥與咖啡有效結合成一種正面的飲品,保證中藥咖啡一定會給每一位消費者帶來調養身體的作用,而不會有損傷。
同仁堂跨界能否行得通?
據同仁堂10月31日發布的2020三季度報告顯示,同仁堂今年三季度營收約90.5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0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7.1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89%。
受今年疫情影響,人們用藥習慣與生活習慣都有所改變,同仁堂的經營情況受到一定衝擊,亟待轉型調整。此次知嘛健康開賣中藥咖啡,亦是同仁堂健康藥業集團探索營銷新思路的一條新路徑。
像這樣做跨界的藥企其實不止同仁堂,知名的大藥房品牌張仲景也於近半年拓展了其產品範圍,在河南新開的兩家店不是以藥為主營業務,而是賣奶茶、蛋糕等食品。
和同仁堂一樣,張仲景這兩家新店裡的食品也滿是「朋克養生」氣息。其會在蛋撻裡加百合,會在麵包裡添南瓜仁,會在奶茶裡放山藥銀耳……
此外,除了張仲景和同仁堂的試水以外,最近百事也和廣藥集團合作,旗下桂格與潘高壽聯名推出了新品猴頭菇燕麥稀和阿膠燕麥稀,已於今年9月上市;東阿阿膠推出了東阿阿膠奶茶杯、東阿阿膠葛根粉等適合年輕消費者的養生食品;碧生源則推出了白芸豆壓片糖果、喵喵酵膠原蛋白果凍條、小蔥腰綜合植物飲品等產品。
這種跨界,正是對養生市場的一種加碼。
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的《年輕人養生消費趨勢報告》顯示,90%以上的90後已經具有養生意識,在傳統營養滋補品中,養生茶、枸杞、蜂蜜成為最受90後歡迎的前三名,年輕消費群體與日俱增的養生需求,讓不少老牌藥企都瞄準了這一市場。與養生市場一樣,咖啡市場也在不斷拓展。根據統計數據表明,中國咖啡市場年均增速達15%,2020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億元,預計2025年這一規模可以達到1萬億元。
養生+咖啡,正是一種強強聯合!
咖啡正在成為越來越受歡迎的熱門飲品,同仁堂知嘛健康中藥咖啡體驗店,不僅能推廣我國中醫藥文化,對於我國自身的咖啡文化和咖啡事業的發展,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現階段中藥咖啡的火熱局面,大部分是依賴產品本身給大家帶來的新鮮感和好奇心,而在新鮮勁過後,還能留住消費者嗎?因此,在吸引到消費者關注的同時,同仁堂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產品的質量和效果,以留住消費者的腳步。
社會發展迅速,人們的軟性需求增加,加之今年疫情的影響,養生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國內咖啡市場還沒有到洗牌期,依然允許不同層次的咖啡品牌進入,同仁堂中藥咖啡能有怎樣的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編輯丨凱凱 排版丨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