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藝復興」掏空了95後的錢包,20億漢服市場的推手是誰?

2020-12-21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ID:CBNData),作者:CBNData,36氪經授權發布。

作者 | 顧盛莉

編輯 | 陳琪

3月26日晚7點整,超過1000萬人湧入各大平臺上共青團中央的官方直播間,他們在等待「中國華服日」的到來。

中國華服日是共青團發起的漢服活動。因為疫情,今年活動在線上直播。當天,「中國華服日」話題在全平臺閱讀量達到11億次。

(B站up主「古琴診所」在中國華服日彈奏《七子之歌》。圖片來源:B站)

漢服已經成為亞文化圈子裡不可忽略的一個分支。去年,僅淘寶平臺的漢服成交額就超過了20億。根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以下簡稱「CBNData」)聯合天貓服飾發布的《2020漢服消費趨勢洞察報告》,目前天貓上已有1800萬漢服消費者,還有4.15億潛在消費者。

(圖片來源:CBNData聯合天貓服飾發布的《2020漢服消費趨勢洞察報告》)

要吸引這些潛在消費者轉化,關鍵的是漢服文化「破圈」。重回漢唐企劃宣傳主管代京晶認為,破圈是漢服當前最主要的任務,「破圈就是要不破不立」。

1 漢服復興一路高歌

重回漢唐是一家14年歷史的漢服品牌,也是中國第一個創辦漢服實體店的品牌,同時亦最早入駐淘寶的漢服品牌之一。

點開「重回漢唐」的百度百科,會發現這個名字有兩層含義,除了是一個知名漢服品牌之外,也有一首歌曲與它同名,歌曲的創作者正是重回漢唐的創始人之一,孫異。這首歌也被公認為是漢服運動的主題歌。

漢服運動起源於2003年,當時,一位叫做王樂天的鄭州工人穿著自製的漢服出現在街上,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關注。大大小小的漢服論壇集結了最早一批漢服愛好者,但在線下聚會時,他們卻往往苦於無漢服可穿。

發現市面上幾乎買不到漢服之後,孫異和妻子呂曉瑋在成都開了重回漢唐的第一家店,也是全國第一家售賣漢服的實體店。14年後,重回漢唐的門店數量達到30家,在全國所有漢服品牌中排名第一。

呂曉瑋把重回漢唐的快速擴張歸功於漢服市場大環境的持續升溫。在漢服運動的許多重要節點上,重回漢唐都參與其中。代京晶形容重回漢唐的兩位創始人是「最早的漢服圈KOL」。

2013年是漢服運動的轉折之年。當時的英國首相卡梅倫訪問成都時,工作人員身穿重回漢唐的漢服向他展示了當地民俗。同一年,女星徐嬌和臺灣作詞人方文山身穿漢服出席上海電影節,隨後,方文山在內地發起「西塘漢服文化周」,徐嬌也成立了自己的漢服品牌織羽集。

越來越多正式場合的曝光,打響了漢服市場升溫的信號,直到2018年,共青團發起中國華服日,官方的認可讓漢服迎來真正的爆發之年。漢服愛好者以每年增加一百萬人的規模飛速增長,與之相對應的是,漢服市場也在不斷擴大。

吳曉波和羅振宇在2019跨年演講中都提到了「漢服」,他們認為,漢服市場火熱代表年輕一代對於中國文化符號的認同。身為漢服從業者,呂曉瑋同樣把「民族自信提升,國潮興起」列為漢服快速發展的首要原因,同時她也認為,「新媒體,尤其是短視頻平臺的崛起給了漢服很多展示的機會」。

代京晶觀察到,從去年開始,抖音上出現了一批漢服種草達人。如今,重回漢唐的每家門店都開設了一個抖音帳號,「企宣部把整體的抖音拍攝和運營方案給到實體店,(各家實體店)會對下面的人進行一些培訓或指導,我們偶爾也會進行一些數據跟蹤。」

截至4月9日,抖音#漢服#話題內共有超過110萬個視頻,獲得305億次播放。在可預見的將來,漢服運動會以新的形式繼續前進。

2 漢服不滿足於「圈地自萌」

前不久,演員宣璐在微博上發了一個與重回漢唐合作的舞蹈視頻,一天過後,播放量達到100萬。

上一個穿重回漢唐出鏡的明星是王一博,去年12月,夢幻西遊三維版手遊公布了代言人王一博的一組漢服海報,「王一博同款」在重回漢唐旗艦店的售價為448元,截至4月9日,已經賣出了一千多套,目前在店鋪中顯示為缺貨。

這不是重回漢唐第一次和遊戲聯名,代京晶透露:「劍網3算是我們的第一次跨界合作,他們有一個線下的活動來找我們定製(漢服),之後才是夢幻西遊,夢幻西遊(合作款)是第一個上線售賣的。」 

國風遊戲和古裝電視劇是漢服品牌的跨界首選。去年,漢服品牌十三餘和遊戲《王者榮耀》推出了聯名款,漢尚華蓮和電視劇《知否知否》的聯名款銷售額突破百萬。

2019年雙11,天貓漢服成交金額超過1.8億,其中有9000萬來自90後消費者的口袋。CBNData消費大數據顯示,天貓的1800萬漢服消費者有80%都是95後女性。「漢服資訊」做過調查,超過半數漢服愛好者都會擁有5-10套漢服。年輕、購買力強,是漢服愛好者的基本特徵。

在服裝行業整體漲勢減緩時,漢服這個小眾文化醞釀出了讓人驚訝的大生意。

去年,天貓聯合電視劇《大明風華》等7個熱門IP,與漢服品牌共同開發特色IP貨品,形成看劇到購買的營銷閉環。根據天貓公布的數據,在《大明風華》播出期間,明制漢服成交人數同比上漲超過800%,成交金額超過500%。今年,阿里巴巴將為漢服打通全域生態,進一步促進漢服品牌的重構。

重回漢唐的目標是「每個人一生至少都擁有一套漢服」。在採訪中,代京晶始終強調「破圈」的重要性,「我們把圈破了,我們走出去,不管你買不買,都要讓你知道漢服。」

3 漢服破圈慢,是因為小眾嗎?

「漢服圈萌新」劉尖尖最喜歡的漢服品牌是十三餘,有兩套十三餘的漢服,還有一套剛下單,「還在路上」。十三餘的漢服通常採用預售制,每套漢服工期在一個半月到兩個月左右,也就是說,如果你在三月下旬下單,基本上五月才能收到漢服。

工期長、成本高,是漢服商家共同面臨的問題。代京晶表示,漢服沒有通用的流水線,每一次上新都要重新設計、定版,很多繡花和盤扣的工藝更是需要手工完成,「我們會提前好幾個月去做設計。」而漢服設計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看一下形制是不是正確」。

早期的漢服商家和消費者幾乎都是半路出身的漢服愛好者,他們互相稱呼彼此為「同袍」——出自《詩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原句表示軍隊裡的戰友感情,被引申來表達復興漢服的決心。為了區別於「影樓裝」和電視劇裡的「仿古裝」,同袍們對漢服形制的態度十分嚴格。

前LOFTER高級內容運營張可樂曾在2018年策划過一次漢服活動,當時他打出的標籤是「國風服飾」,因為「單純做漢服容易吵起來,他們(漢服愛好者)會過來說你穿漢服為什麼配一個領結之類的」。

作為入圈不久的漢服愛好者,劉尖尖體驗過被苛責的滋味,她喜歡的品牌十三餘在漢服圈內飽受爭議。十三餘是漢服圈紅人「小豆蔻兒」自己創建的品牌,比起重回漢唐、漢尚華蓮這類「老資格」漢服品牌,十三餘推出了很多仿古連衣裙、襯衫,也就是俗稱的「改良款」。

(十三餘推出的「國風小裙子」。圖片來源:小豆蔻兒微博)

喜歡十三餘的人覺得有設計感,適合年輕人,反對這類改良款的人則覺得,這類衣服丟失了漢服的本質,「不配稱之為漢服」。

劉尖尖回憶「入圈」的契機,「就是看到別人穿了好看,就會想去了解」,她能理解考據黨對於漢服形制的追求,但是她也認為,「漢服本來就是漢民族的服飾,生產力水平發生變化,反映在人的衣著上肯定也會有變化。」

也有專家認為,漢服圈爭議不休的根本原因在於沒有理論體系的支撐。媒體人楊娜曾經用社會學角度梳理過漢服運動,在一個採訪中她表示,「漢服到底是什麼?漢服應該包含哪些元素?這些理論還沒有建立起來。」

儘管一部分漢服愛好者堅持捍衛「形制」,但是隨著大眾對於漢服的接受度慢慢提高,漢服愛好者的群體逐漸擴大,漢服圈森嚴的規則會不可避免地被衝淡。根據《2020漢服消費趨勢洞察報告》,55%漢服消費者都願意嘗試改良款漢服,更多元的穿搭場景和更多的流行元素也是漢服市場的一大趨勢。

當漢服已經進入大眾視野,如何在尊重漢服文化的基礎上,做到融合、創新,也許重回漢唐和它的同行們所堅持的「中華文藝復興」,還有更多的難題要解決。

 Q&A:

CBNData:重回漢唐是從成都起步的,成都也是目前漢服商家和愛好者最多的城市,在成都做漢服有什麼優勢嗎?

代京晶:成都這座城市是很有包容性的,北京、上海和一些比較大的省會城市可能在市區裡能看到穿漢服的人,但是成都除了在市裡,周邊一些地區也能看到很多穿漢服的人,成都還有三國蜀漢文化的沉澱,成都人既古典又時尚,又很包容,又愛嘗試(新的東西)。而且成都的生活節奏比較悠閒,所以就讓更多的人有閒情逸緻去關注自己的業餘愛好。

CBNData:重回漢唐目前有多少家線下門店?選址上有哪些傾向?

代京晶:目前重回漢唐在全國有30家線下門店,主要在一、二線城市,比如上海、北京、無錫。首先我們會考慮省會,其次會根據淘寶上的數據,看哪個地方購買的人比較多,也會做一些調查,哪個地方喜歡漢服的人多或者同袍希望我們去哪裡開店,我們就會去。

CBNData:線上和線下的渠道哪個更重要?疫情對於線下店的影響大嗎?

代京晶:肯定是線上的流量更大,但是線下對我們來說也很重要,一方面是銷量的一個入口,另一方面是我們品牌的提升,我在線下開了幾十家幾百家幾千家門店之後,你就會覺得重回漢唐是一個大的品牌,想買的時候不僅可以在網上看,也可以去實體店看著了摸著了再買。

我們畢竟有30家線下實體店,這次疫情大家都不出門了,影響還是蠻大的,在這次疫情中我們有嘗試在微信上運營,把私域流量給圈起來,讓實體店的店員和我們的顧客去聊,促進會員體系。

CBNData:現在有一些明星和紅人也創立了自己的漢服品牌,重回漢唐怎麼看待這類新興的漢服品牌?有受到影響嗎?

代京晶:自媒體的快速傳播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漢服、了解漢服,這個市場是開放的,所以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進到漢服這個圈子,我們也希望漢服能夠有更多、更好的可能去發展,去復興。當然,在發展的同時也需要去考慮到漢服的形制、版型和質量。

CBNData:2019年漢服市場爆發,銷售額比2018年增長一倍有餘,重回漢唐認為有哪些原因?

呂曉瑋:首先是國家逐漸復興,民族自信前所未有的提升,國潮興起,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凝聚中華傳統文化的漢服自然會得到青睞。其次,新媒體特別是短視頻平臺的崛起給了漢服很多展示機會,目前抖音漢服話題播放量已經超過300億,大大提升了漢服的普及度。另外漢服市場逐漸成熟,漢服商家輩出,漢服形制研究和設計水平突飛猛進,也刺激了市場的快速崛起。最後一點,這個也跟漢服同袍們十多年來不懈的努力推廣有關,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本文為「2020影響消費風向的人」系列專訪報導之一。

2020年的開局,受新冠肺炎影響,企業復工推遲、線下出行減少,「活下去」成了消費行業共同面對的問題。但與此同時,為了「活下去」,為了破局,消費品牌和商家們迸發出了令人驚喜的創造。消費行業的趨勢變化,往往始於小型黑馬的破局創新,興盛於頭部大品牌的篤定改變。CBNData消費站作為消費領域前沿、深度的觀察者,瞄準這兩類影響流行消費的企業,老鄉雞、奈雪的茶、毛戈平、自嗨鍋等8大品牌「關鍵決策人」,帶來流行消費趨勢風口的前沿洞見。

相關焦點

  • 2019年僅淘寶銷售額超20億,4億潛在用戶如何撐起漢服更大的增長空間?
    核心提示:漢服作為亞文化圈的一部分,正在形成大範圍的「爆發」,逐漸深入到市民生活。但是如何在尊重漢服文化的基礎上,做到融合、創新,堅持「中華文藝復興」,還需要解決很多問題。 作為服裝行業的一個分支,漢服這個小眾市場在2018年迎來爆發元年。
  • 「同袍」的錢包,快被漢服活動掏空了
    從祭祀到成人禮,從巡遊會到漢服春晚,同袍和大眾的連結變得愈來愈頻繁密切,漢服文化得以打破圈層邊界,不斷向外擴散。 2013年,在當地政府推動下,海峽漢服文化節、中華禮樂大會等全國性大型活動相繼展開。依託民間力量艱難前行的漢服復興運動,終於迎來了轉折點。 其中,方文山發起的西塘漢服文化周最是火熱。
  • 漢服、Lolita等被低估的小眾服飾,或成下一個百億量級市場!
    核心提示:十年前被認為主要是明星服裝的潮牌,如今已經從小眾走向大眾,這兩年潮牌消費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趨勢,2017年到達2000多億美金!今年風颳得很大的「國潮」,更是引爆服裝市場。
  • 新消費觀察:漢服、Lo裙、JK制服怎樣掏空95後00後的錢包
    新消費元素系列的第001篇,首先請大家和我們一起了解漢服這樣的小眾服飾背後的生意經——誰在為這些小眾的衣服買單?這些看似狹小的市場背後又有著什麼樣的商機?但主流文化的不理解並不影響小眾服飾的高速增長,垂直媒體漢服資訊就曾估算,2018年漢服商業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0億元,比2015年1.5億元的規模翻了好幾倍;天貓《2018漢服消費人群報告》中也顯示,2018年購買漢服人數同比增長92%。
  • 95後深陷制服誘惑:二次元的大生意,漢服、JK讓小鎮青年一夜暴富
    在讓95後「破產」的同時,也改變了一些小鎮青年的命運。為了解答這些問題,騰訊新聞聯合眾多優質創作者,圍繞95後這個「年輕群體」,通過行業觀察、人物故事、市場報告等一系列的內容,試圖為大眾揭開這個新興群體的真實群像。一些95後對漢服、JK、洛麗塔這些「不日常」的服飾有一種強烈的迷戀。在眾多制服商家的合力下,這些曾經昂貴的「小裙子」變得唾手可得。但很難想像,它們產自一個個不起眼的小鎮子。
  • 漢服作為中華文化的象徵,為何在今天,會被說成奇裝異服?
    大家好,我是盤子,一個專注古裝漢服的時尚小編 1993年,我國著名詩人俞心焦在某所大學演講時,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中國文藝復興運動」的口號。也就是從那時起,文化復興,成了我們大多數國人心中,一個剪不斷理還亂的堅強信念。
  • 山東最暴利的公司,讓女人趨之若鶩,把男人錢包掏空,年入19億
    其中,山東有一家最暴利的公司,專門給女人生產玻尿酸,年入19億,淨利潤約6億,市值高達670億,股價半年翻倍,這家公司就是全球最大的玻尿酸企業華熙生物。暴利直追茅臺這家公司到底有多暴利呢?華熙生物的醫用級玻尿酸,出廠價一百多,成本才19塊,公告顯示毛利率達到86.67%,這賺錢速度和增長速度,茅臺酒廠見了也要讓三分。
  • 這屆95後|深陷制服誘惑:二次元的大生意,漢服、JK讓小鎮青年一夜暴富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騰訊新聞聯合眾多優質創作者,圍繞95後這個「年輕群體」,通過行業觀察、人物故事、市場報告等一系列的內容,試圖為大眾揭開這個新興群體的真實群像。2020年冬天的第一場雪後,一大批穿著漢服的男男女女在故宮門口排著長隊,畫面仿佛是穿越到了古代。
  • 20萬大學生上淘寶開店:1年掙1億,95後也可以做到
    畢業後,你更願意進入職場,還是選擇創業?記者從淘寶獲悉,今年以來,20萬大學生湧入淘寶開店創業。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874萬人,較去年增加40萬人。《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有超過75%的受訪在校大學生具有創業意願。
  • 618讓利30億後 拼多多揭露又一真相 一種現象正在年輕群體爆發!
    近年來,漢服熱在中國興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漢服,讓漢服逐漸擺脫了小眾服飾的標籤,慢慢走出圈子進入大眾視野。可以說,在年輕人的帶動下,漢服日常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漢服熱潮為什麼能持續升溫?其實不難理解,外觀華麗飄逸,同時又承載著深厚的中華文化,「美麗的皮囊」和「有趣的靈魂」它都有,能不讓人喜愛嗎?但是,質量較好的漢服價格可不便宜,置辦一套分分鐘掏空錢包。網上比較有名的店鋪如明華堂、九錦司等,一件漢服就是上千價格,有的甚至破萬。然而年輕人最近找到了「薅羊毛」的「正確姿勢」。
  • 漢服市場亂象調查:盜用原創面料魚目混珠,惡意搶註商標
    法治日報12月7日消息,沒人能夠否認如今漢服市場的火熱。相關數據顯示,過去3年,天貓的漢服品類銷售額增長超過6倍。今年上半年,在天貓購買漢服的消費者達到2000萬人,未來漢服的潛在消費者將超過4億人。而新的年輕人聚集平臺還在加速推動漢服的流行。來自嗶哩嗶哩的數據顯示,2019年平臺上國風愛好者達到8347萬人,其中83%為24歲以下的年輕人。
  • 95後小夥創業做「另類」漢服遭網暴,成功逆襲收穫海外粉絲
    1996年出生的陳際州在20歲的時候從國外輟學回國創業,帶著和傳統漢服完全不一樣的設計理念闖入漢服圈,在淘寶上運營著他的原創漢服設計品牌。在經歷了創業過程中該有的和不該有的挫折後,如今陳際州的漢服在淘寶上吸引了一批擁躉,還收到了來自海外的訂單。面對火熱的漢服行業,這位被視為「漢服叛逆者」的95後依然保持初心:「漢服不應該只有古風,也可以很現代。
  • 超200萬人消費、市場規模達10億、VC也入局誰在為漢服一擲千金?
    記者發現,在抖音、B站上,漢服視頻的播放量也很高。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由小眾玩家撐起的市場,規模居然高達十億。阿里、虎牙等網際網路企業,以及森馬服飾等服裝品牌都開始布局漢服市場。2018年,淘寶、天貓兩大平臺漢服相關總銷售額為9.21億元。僅2019年天貓雙十一當天,截至下午2點,漢服成交金額就已達到1.8億元,其中90後消費者群體消費超9065萬元。而據2019年9月央視財經報導,目前全國漢服市場的消費人群估算已超過200萬,市場總規模約為10.9億元。
  • 盜用原創面料魚目混珠,惡意搶註商標……漢服市場亂象叢生,怎麼破?
    相關數據顯示,過去3年,天貓的漢服品類銷售額增長超過6倍。今年上半年,在天貓購買漢服的消費者達到2000萬人,未來漢服的潛在消費者將超過4億人。而新的年輕人聚集平臺還在加速推動漢服的流行。來自嗶哩嗶哩的數據顯示,2019年平臺上國風愛好者達到8347萬人,其中83%為24歲以下的年輕人。
  • 【網絡闢謠】從「網紅產品」到「超級食物」,小心被偽科學掏空錢包!
    【網絡闢謠】從「網紅產品」到「超級食物」,小心被偽科學掏空錢包! 2020-12-20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三個男人,掏空了無數女人的錢包
    決定創業後,他們三人跑遍全球做實地調研,最後發現美妝行業是個很好的賽道。陳宇文曾提到:「國外成熟市場,護膚和彩妝市場是1:1的,但中國是9:1。」2017年,三人正式創辦美妝品牌完美日記。網際網路時代,對於差異化較小、工藝難度較低的彩妝而言,可以說誰能更高效地獲得流量,誰就控制了增長。通過生產IP聯名款產品、在社交媒體上找KOL推廣、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等一系列快速獲取流量的營銷手法,完美日記短短兩三年就一躍成為最網紅的國產彩妝品牌。但是事情往往有兩面性,營銷也是一把雙刃劍。
  • 花掉一半工資給寵物消費,「愛寵」95後養出多少百億獨角獸?
    95後鏟屎官不僅心甘情願為寵物「掏空」自己的錢包,最終目標還是「富養」。整體算起來,楊蕾每個月在寵物上的支出,比用在自己身上的更多,她說:「就算以後月入十萬,我也會給寵物花上幾萬塊。」如果寵物生病,花銷還會翻倍,小病也會花上數千元,治療費上萬也十分常見。
  • 花費半數工資,省錢買奢侈品,「愛寵」95後養出多少百億獨角獸?
    95後鏟屎官不僅心甘情願為寵物「掏空」自己的錢包,最終目標還是「富養」。整體算起來,楊蕾每個月在寵物上的支出,比用在自己身上的更多,她說:「就算以後月入十萬,我也會給寵物花上幾萬塊。」如果寵物生病,花銷還會翻倍,小病也會花上數千元,治療費上萬也十分常見。
  • 保健品詐騙怎樣掏空老人錢包
    原標題:保健品詐騙怎樣掏空老人錢包   近日,重慶市的趙先生發現65歲的獨居母親居然偷偷吃壯陽藥。
  • 漢服被稱作衣冠上國的中華正統!
    #既然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為何到今天我們又要復興漢服呢?要理解復興漢服的必要性,我們得先走進先民的精神世界,看看他們對衣冠的執著追求。據《論語》記載,顏淵曾向孔子詢問治國之道,孔子同效詳,「行有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即:實行夏朝的曆法採用商朝的交通工具,穿著西周的衣冠)。夏朝曆法貼近農時,孔子重民事,所以主張用夏曆我們今天使用的農曆在規定正月孔子聖跡圖》(局部)時就參考了夏曆。殷商的車子簡單、質樸,孔子尚質,所以主張乘殷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