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0萬人消費、市場規模達10億、VC也入局誰在為漢服一擲千金?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李白詩云「吳刀剪彩縫舞衣,明妝麗服奪春暉」,人們對美的追求,跨越千年。正如漢服本身,千年之後,又徐徐回歸,款款走進普羅大眾的生活。

去年以來,證券時報·創業資本匯記者發現,在抖音、B站等社交媒體中經常出現的,李子柒般的漢服女子,也出現在深圳的地鐵站、購物中心裡。實際上,從去年開始,與漢服有關的事物,如李子柒的視頻,漢服+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不僅引起海外的一片驚呼和叫好,還在國內掀起了一股熱浪。記者發現,在抖音、B站上,漢服視頻的播放量也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由小眾玩家撐起的市場,規模居然高達十億。阿里、虎牙等網際網路企業,以及森馬服飾等服裝品牌都開始布局漢服市場。

市場規模高達10億元

記者發現淘寶上一家名為「十三餘小豆蔻兒國」的店鋪,粉絲居然高達305萬,還專設了粉絲群,該粉絲群討論人數高達5000人。此外,淘寶上銷售的漢服,價格最高的要上萬元。

從關注度來看,去年3月,「淘寶新勢力周」發布《2019中國時尚趨勢報告》,報告顯示,在時尚搜索關鍵詞趨勢TOP10中,漢服位列女裝排行榜第三。「漢服」搜索量同比增長翻2倍,連續數月搜索人數超「襯衫」。

從銷售量看來,天貓數據顯示,從2018年開始,購買漢服的人數與2017年相比增長92%。2018年,淘寶、天貓兩大平臺漢服相關總銷售額為9.21億元。僅2019年天貓雙十一當天,截至下午2點,漢服成交金額就已達到1.8億元,其中90後消費者群體消費超9065萬元。而據2019年9月央視財經報導,目前全國漢服市場的消費人群估算已超過200萬,市場總規模約為10.9億元。

從漢服愛好者的喜好程度來看,據《2019-2021中國漢服產業數據調查、用戶畫像及前景分析報告》統計顯示,2019年,約55.5%的漢服愛好者擁有2到4套的漢服,擁有5套漢服及以上的消費者數量約佔15.3%,總體的漢服人均擁有量約為3件。

「我喜歡定製漢服,為了喜歡的漢服,我可以等上大半年,也會省吃儉用來買。」95後漢服愛好者小青表示,自己剛出來工作不久,但是從大學開始就很喜歡漢服,但現在收入不高,所以只能買得起一千元以下的漢服。

社交媒體、影視作品推波助瀾

漢服為何在2019年火了?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是重要原因之一。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小李對記者感慨,每次看到抖音上那些穿著漢服的長袖翩翩的小姐姐們,都覺得好美,自己也想買一套穿了拍拍照。

記者統計發現,抖音平臺上與漢服相關的話題數量有近200個,而排位第一的漢服視頻數量就達91萬個,累計播放次數256億次;而在微博上,與漢服相關的話題討論量達335.6萬,閱讀量26.4億。

此外,商家們積極與一些古風文化IP合作,也為漢服造勢。比如,漢服品牌「花朝記」和《長安十二時辰》聯合推出的大袖儒裙,幾個月裡銷量增漲達12倍。淘寶店鋪「流煙昔泠」推出《陳情令》的聯名款,連續3個多月霸榜消費者最愛的漢服前五位。《知否知否》播出後,與漢服品牌「漢尚華蓮」共推14款聯名漢服,上線三周銷量也突破了百萬。

VC機構也在漢服上有所布局。之前多個VC機構傳言要在漢服領域進行投資,如今多個計劃已經落地。2018年由著名影視明星徐嬌和武漢載藝星輝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聯手成立的漢服新品牌「織羽集」,隨後該品牌母公司獲得K2VC領投、辰海資本、東湖天使基金和AC資本跟投的2000萬元天使投資。除此之外,常年專注於古風攝影的著名攝影機構盤子女人坊也在2018年獲得由元創資本投資的C輪融資。

大玩家開始進場

隨著漢服熱度上升,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擴大,越來越多人投入到漢服銷售市場。據天眼查統計,當前經營範圍內包括漢服的企業有478家,其中有288家是2019年的新增註冊企業。從圖稿設計、布料運輸、打版裁剪、加工製作,到成品運輸、宣傳與銷售,漢服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

早在2018年,森馬服飾集團就從童裝著手開始布局漢服市場。2019年,盤子女人坊從中國古風攝影服務平臺分離出專門的漢服品牌「從一服飾」。在驚人的商業爆發力和巨大的流量價值之下,漢服社交APP也應運而生。近日有報導稱,阿里和虎牙分別於2019年7月份、12月份上線了古桃App和花夏App,這兩款App的目標用戶群體均為漢服用戶,目的在於給該群體搭建一個溝通和交流的社區。

以古桃為例,除了「百元白菜漢服」、「同袍的漢服日常」等成為熱門話題外,帶有地理位置的「我在南國漢服嘉年華」等也是熱推重點,讓更多漢服愛好者可以發布聚會信息。此外,漢服社交APP還包含一些專業話題,比如漢服科普知識、古風妝容造型、漢服穿搭等。

值得一提的是,漢服產業刺激產生新的消費活力。除了服裝消費之外,各類線下體驗如雨後春筍紛紛冒頭。化妝加攝影,再擺上幾十套漢服,輔以頭飾道具,一門生意就此開張。以深圳為例,在客家甘坑小鎮,逛逛古風漢服店鋪,租幾套服裝,在古舊的老巷子擺拍若干,已成遊玩甘坑的規定動作。與古風文化相關的產業正在成為新的經濟亮點。漢服熱帶動了服飾、鞋帽等關聯產業的發展,也催生了新興職業群體,如漢服模特、古風攝影師、化妝師等。

有分析認為,「漢服熱」逐漸升溫不僅源於漢服本身的古韻之美,背後更多的是國人文化自信的回歸,是年輕人對於傳統文化的熱愛。但以漢服熱為代表的古風產業,離規模化持續性發展,還有一條長路。

(文章來源:創業資本匯)

相關焦點

  • 漢服、Lolita等被低估的小眾服飾,或成下一個百億量級市場!
    2019年漢服規模達數十億!356萬人追捧! 單說漢服,就有超20億的年成交額!有年輕人竟不惜為它花費近十萬?一個356萬人追捧的大產業崛起了! 漢服,是指漢民族的傳統服飾。近年來漢服文化興起,由漢服帶動的古風消費熱度大增。有漢服愛好者稱,九年多買了有240多件套漢服,花費有七八萬元,單件最貴的6000多元。
  • 200萬人瘋追,年銷10億,阿里入局,漢服到底是如何火遍中國的?
    美妝這種市場,一年增長13%,我們都可以很開心的說是一個高速增長的市場了。要是有一個市場每年增速超過了50%,你會不會覺得這是一個增速恐怖的市場。漢服恰好就是這樣一個市場。資本、巨頭、社交媒體三個維度證明漢服火了根據天貓《2018漢服消費人群報告》,2018年購買漢服人數同比增長92%,幾乎翻了一番。
  • 超20億的年成交額!一個356萬人追捧的大產業崛起了!!!
    有漢服愛好者稱,九年多買了有240多件套漢服,花費有七八萬元,單件最貴的6000多元。統計顯示,2019年在某平臺上漢服市場規模已經超過20億元,並且保持著每年150%左右的增速在發展。上海玄和文化社每個月會舉辦一到兩次漢服線下活動,在漢服圈中稱為「雅集」。社長告訴記者,2019年7月份創辦社團的時候只有5名成員,如今已經擴大為200多人。
  • 上千年等待終喚「熱潮」,漢服的未來會一帆風順嗎?
    據艾媒諮詢數據,2018年中國漢服愛好者人數已達204.2萬人,同比增長72.9%,2019年漢服愛好者已達356萬人,同比增長74.4%。為何俘獲年輕人芳心?於漢服而言,2013年是一個重要節點。在2013年,第一批90後步入社會以來,他們成為了市場消費主力軍,為傳統文化的國潮興起奠基,更為"漢服熱"推波助瀾。
  • 漢服不再小眾,有企業融資數千萬元
    據了解,隨著近幾年國潮風潮的崛起,漢服經濟正經歷從「小眾」到「出圈」的過程。統計顯示,目前我國漢服市場的消費人群已經超過200萬人,2019年淘寶平臺上漢服市場規模突破20億元,並保持著每年150%左右的增速。
  • 報告:2019全國城鎮養寵達6120萬人 寵物貓市場規模為780億
    來源:中國新聞網寵物社交平臺狗民網發布的《2019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全國城鎮養寵(犬貓)主人達6120萬人,寵物貓消費市場規模為780億元,增幅達19.6%,超過犬消費市場規模增速。原標題:凡人歌|喜歡吸貓者慎入!
  • 漢服市場亂象調查:盜用原創面料魚目混珠,惡意搶註商標
    法治日報12月7日消息,沒人能夠否認如今漢服市場的火熱。相關數據顯示,過去3年,天貓的漢服品類銷售額增長超過6倍。今年上半年,在天貓購買漢服的消費者達到2000萬人,未來漢服的潛在消費者將超過4億人。而新的年輕人聚集平臺還在加速推動漢服的流行。來自嗶哩嗶哩的數據顯示,2019年平臺上國風愛好者達到8347萬人,其中83%為24歲以下的年輕人。
  • 盜用原創面料魚目混珠,惡意搶註商標……漢服市場亂象叢生,怎麼破?
    相關數據顯示,過去3年,天貓的漢服品類銷售額增長超過6倍。今年上半年,在天貓購買漢服的消費者達到2000萬人,未來漢服的潛在消費者將超過4億人。而新的年輕人聚集平臺還在加速推動漢服的流行。來自嗶哩嗶哩的數據顯示,2019年平臺上國風愛好者達到8347萬人,其中83%為24歲以下的年輕人。
  • 「中華文藝復興」掏空了95後的錢包,20億漢服市場的推手是誰?
    作者 | 顧盛莉 編輯 | 陳琪 3月26日晚7點整,超過1000萬人湧入各大平臺上共青團中央的官方直播間,他們在等待「中國華服日」的到來。 中國華服日是共青團發起的漢服活動。因為疫情,今年活動在線上直播。當天,「中國華服日」話題在全平臺閱讀量達到11億次。
  • 新消費觀察:漢服、Lo裙、JK制服怎樣掏空95後00後的錢包
    為捕捉這些新生機會點,深響編輯團隊專門推出了新消費元素系列觀察,探究各種新生消費文化背後的消費邏輯和商業本質。新消費元素系列的第001篇,首先請大家和我們一起了解漢服這樣的小眾服飾背後的生意經——誰在為這些小眾的衣服買單?這些看似狹小的市場背後又有著什麼樣的商機?
  • 漢服出圈,你入坑沒?
    山寨和正品的概念原本是判斷原創和抄襲的概念,但對於形制均為復原的漢服只有面料、紋樣、是否手工的區別,所以推波助瀾的爭論受益者最終來自漢服商家品牌。據統計,整個漢服市場的主體消費人群或已超過360萬人,背後支撐起數十億元的龐大產業。孫宇翔補充道:「無論什麼門派,是否『山』與『正』,其實最終都是漢服消費市場的勝利。」
  • 漢服出圈:仙子也需食人間煙火
    根據CBNData和天貓的聯合調查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漢服已購用戶規模為1800萬人,有購買意願的潛在用戶規模達到4.15億人。其中Z世代是消費主力,而女性用戶為漢服市場貢獻了近80%的消費額。Z世代對漢服的熱愛有據可依——從群體特徵上看,年輕一代消費者追求個性,熱愛小眾文化和新興文化,漢服作為亞文化的一個支流,滿足了年輕人的表達欲和對圈層的歸屬感。
  • 中國數字閱讀市場規模達293億元 中文在線領跑數字音頻布局
    本次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中國數字閱讀行業創新趨勢專題研究報告》主要針對中國數字閱讀市場進行市場解讀、用戶研究、創新趨勢分析以及未來發展研判。   中國數字閱讀行業市場規模達293億元,企業拓展業務範圍   2019年中國數字閱讀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92.8億元,中國數字閱讀行業用戶規模達5.1億人。
  • 火鍋底料熱氣騰騰 市場規模將達310億元
    目前,火鍋底料市場已成為複合調味料第二大細分市場。有數據顯示,2018年火鍋底料市場規模在200億元左右,並且近幾年增幅在15%左右。預計,今年市場規模將達310億元。  但火鍋底料行業競爭格局分散,主要參與者為專業調味料生產商、下遊火鍋門店、其他泛食品行業生產商。
  • 小眾漢服,乘風而起
    今年上半年,在天貓購買漢服的消費者達到2000萬人,未來漢服的潛在消費者將超過4億人。漢服已經形成了一個超過20億元規模的市場,而且保持著近150%的高速增長。 數據爆炸式增長的背後,意味著漢服正從小眾服飾漸漸走向大眾化。 從小眾到成功破圈 漢服走向大眾化的背後,離不開消費者的努力。
  • 千年古巷「國潮」湧動,超千名漢服愛好者打卡第二屆南京熙南裡漢服節
    11月22日,為期三天的第二屆南京熙南裡漢服節圓滿落幕。著漢服、賞古樂、品古韻,來自全國各地的漢服愛好者齊聚熙南裡,為市民獻上一份特殊的文化盛宴。 大板巷化身時尚秀場,超千人著漢服走秀 漂亮的「小姐姐」身著齊胸襦裙,外披繡花披風,手執團扇,高高的髮髻上斜插著一朵嬌豔的牡丹花
  • 「同袍」的錢包,快被漢服活動掏空了
    去年活動期間,實名制同袍數量突破10萬人,遊客量22.5萬次,相關話題登上抖音、微博熱搜。今年第八屆時間未定,網友已經迫不及待分享搶票攻略。 2018年,共青團中央聯合B站發起首屆「中國華服日」,當晚直播在線觀看人數峰值超2000萬,無疑是亞文化最成功的一次破圈。這場晚會集齊了同袍、社團、漢服商家,漢服活動,商業模式已初具雛形。
  • 最新研報 | 現在有500多萬人漢服愛好者,2021年預計會有多少呢?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中國漢服愛好者數量規模和市場規模快速增長,2020年漢服愛好者數量達500多萬人,漢服市場銷售規模達60多億元。撒花慶祝啊!國粹典型代表漢服市場呈現迅猛增長勢頭,iiMedia Research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預測2021年漢服愛好者數量規模預計達689.4萬人,市場銷售規模將達到101.6億元。
  • 10分鐘賣光,年輕人為它一擲千金!超200億元大市場,增速驚人...
    年輕消費者一擲千金買「潮玩」「潮玩」,也就是「潮流玩具」,又被稱作「藝術玩具」或「設計師玩具」,特指那些由設計師、藝術家為體現獨特創意而設計製作的小型3D玩偶。諮詢機構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潮玩」的零售市場規模約207億元,預計2024年,中國「潮玩」的市場規模將增至763億元。
  • ...人為它一擲千金!超200億元大市場,增速驚人!優酷、騰訊都坐不住了
    1年輕消費者一擲千金買「潮玩」「潮玩」,也就是「潮流玩具」,又被稱作「藝術玩具」或「設計師玩具」,特指那些由設計師、藝術家為體現獨特創意而設計製作的小型3D玩偶。在上海一場潮流玩具展的現場,記者看到,展會還沒有開門,門外已經排起了千米長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