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欲是人的生死之門,我從哪裡來,還回哪裡去。」| 送我上青雲

2020-09-05 玲姐姐談情感

「愛欲是人的生死之門,我從哪裡來,還回哪裡去。」這是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裡我最喜歡的一句臺詞,豆瓣評分7.1分,實話說,分數不高的一部文藝片。

劇中盛男(姚晨)是典型的現代女性,有高尚的價值觀也有小人物的聰明,她堅定自己的記者職業理想,要強、報復心也強。一次偶然事件被瘋子踹了一腳而查出卵巢癌,為了籌措醫藥費,她找到出軌她女同學的親生父親,但是親生父親的冷漠傷害了她;盛男還有一個內心嬌弱長不大又漂亮的媽媽,為了湊醫藥費,她決定接受一個暴發戶要給老爸寫自傳的工作,因為稿費可以夠醫藥費。

在這個過程中,好友四毛幫她牽線,盛男又認識了清高的劉光明,也結識了暴發戶老李和老李父親。一系列的情感糾結因此展開。

這是一部很有爭議的電影,因為表現手法的大膽和顛覆性的觀念呈現,我感覺導演是努力想展示人們面對生死和欲求時候的赤裸裸、演員的演技都非常好,畫面感也像老電影。但是有一定深度,我想電影帶來的震撼和思考更多。

盛男的情感

電影表面上,看似盛男想找個男人上床而滿足自己欲求,實則不然。她的獨立和堅強、不圓滑其實是因為她內心極度缺少愛,渴望愛。我覺得原生家庭原因,比如爸爸出軌、媽媽長不大的性格並不是她的原罪。很多人都說這又是原生家庭的錯,其實非也,最起碼她的原生家庭是富裕的,最起碼從小衣食無憂。

小時候的盛男被人羨慕和誇讚,從而她內心非常清高,讀到了博士還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她其實比很多人幸福。她的性格要強,可能是因為媽媽柔弱和對自己要求比較高造成的。但這個不是媽媽的錯,19歲就結婚生女兒的媽媽本身也還沒長大,媽媽柔弱的家庭往往子女性格會比較強悍

盛男對男人要求非常高,所以她看不上好友四毛,和四毛在一起工作只是因為四毛更擅長和傻缺打交道,這是盛男的原話。

得知自己患有卵巢癌後,盛男求生欲變得很強,她不僅渴望治病,當知道卵巢癌治療後可能會喪失性慾後,她想彌補這個缺憾,這是她追求完美的一個性格特質

在這時她認識了清高的劉光明,這個男人充滿愛心滿腹哲理,詩一般的才華讓盛男傾倒,她真心想和劉光明有一次完美的性愛,但是當劉光明知道她有病後嚇跑了,這還不是最傷人的,最傷人的是盛男得知劉光明就是暴發戶李老闆的女婿後,又看到劉光明在李老闆一家面前的惺惺作態和虛偽,盛男的愛情觀崩潰了。而劉光明多年被壓抑的情感無地自容,也崩潰了。

盛男對於愛情的追求其實是不切實際的,或者說自我的,她對愛情也是不信任的,這點可能爸爸出軌女同學有一定關係。

盛男的性慾

電影中感覺盛男一直想追求一場完美的性愛,其實這是膚淺的。更深層次的是,她對於身體的疾病和即將的缺失恐懼,她害怕的不是死,而是不圓滿,不掌控。

在她被劉光明拒絕後,她要求四毛和他做愛,但遭到拒絕,這極大的傷害了盛男的自尊心。所以她利用四毛色盲的毛病,而把四毛的深色西服換成了粉紅色,這是盛男的報復,其中有一句臺詞,盛男對四毛說「比起癌症,色盲才是絕症」。這句話也為四毛之後出醜做了鋪墊。

當四毛在老李父親葬禮上一身粉紅色西服出現的時候,四毛被當眾趕出來。在羞辱和報復的心情下,四毛和盛男上了床,但最後盛男還是用自己的方法滿足了自己。

盛男不愛四毛,但是她突然理解了四毛,她自我滿足後,一切釋然了。這種釋放不是和解,而是理解。

老李父親

老李父親在這裡是一個溫情的存在,本來清心寡欲辟穀養生了,但看到盛男媽媽後,老人好似第二春開始了,其實這是老人對生命和美麗的眷戀,並不是好色。

老李父親是自己躺在棺材裡去世的,這是老人自定的結局。

而勝男媽媽在得知老人去世後,當街大哭,是因為這麼多年以來,沒有人欣賞她懂她,而老人的溫情和理解感動了她,但同時也失去了。

其實人的情感是非常複雜的,不是所有的異性情感都需要有性慾的發生,有時候恰好的懂得和理解,才是最值得回憶的。

盛男的結局

在父母親的鼓勵和陪伴下,盛男做了手術,手術應該是成功的。手術後的盛男又來到了當初被瘋子踹了一腳的地方,看到了瘋子,也看到了劉光明所描述的雲,更學會老李父親教給她的三聲大笑,是在笑自己,也是在笑人生。



總結:

  1. 人活得太自我會格格不入,比如盛男;活的太不自我會壓抑,比如劉光明;活的太渴望成功沒準兒終會失敗,比如四毛;活的太自私會失去子女的尊敬比如盛男父親;
  2. 女人不能完全依附男人,當失去男人時就沒有了生存能力,在女人年輕漂亮時一切都有可能,在男人失去新鮮感時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比如盛男母親,只是一個19歲就結婚生子的母親,她跟隨女兒離家出走也是想自我救贖和改變,也許她最終也沒改變什麼,但是老李父親的溫情和女兒的重要,讓梁美枝做回了合格的母親;
  3. 能背圓周率後100位的劉光明,內心是清高的,但婚姻的選擇是世俗的,是唯唯諾諾的。他被盛男看穿揭穿後,自信心崩塌而選擇跳樓自殺,雖然沒有死成,但是卻坐在輪椅上,還滑到老李父親的棺材前,接受大家三鞠躬。看似荒誕,其實是劉光明自我重生的一種表現,他想活回自我,他想找回自己;
  4. 盛男性慾的滿足還是靠自己解決的,而且最後去做了手術,在經歷這一系列的變化後,她接受自己得病的事實,從今以後,她對生命對人都會學會理解和包容。

整部電影看似有點擰巴,但我想導演要表達的不是告訴我們什麼,而是讓我們去思考什麼。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點,都有欲求,看似追求的背後,是不自卑和不甘心。唯有看破看透,人生才會自在。


關注我 帶給你不一樣的視角

相關焦點

  • 《送我上青雲》:以生死之門,打開情慾之門
    「愛欲是人的生死之門,我從哪裡來就回到哪裡去。」隨著棺材流向對岸如母體般的大山,畫外音出現了李老這句獨白,使我想到了徐克電影《青蛇》,同樣是關於愛欲的表達。法海一開始認為,欲望是人罪孽的根源,若要修成正果就要與自己的欲望對抗,在竹林見過產子的女人後,腦海中更是留下揮之不去的慾念,於是機緣巧合之下他讓青蛇助他修煉對抗欲望之術,但失敗了。
  • 電影《送我上青雲》: 女性之困與眾生之苦
    8月份由姚晨監製並主演,滕叢叢編劇導演的電影《送我上青雲》悄然上映,起初市場反應低迷。電影《送我上青雲》預告片顯然,在這個正能量爆棚的檔期,這樣一部女主角遭遇困境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很難獲得大眾的青睞。電影《送我上青雲》劇照她的自我永遠都是從男人身上獲得,是典型的生存在男權文化下的女性。
  • 《送我上青雲》:好風憑藉力,誰又能真正上青雲?
    《送我上青雲》是一部女性電影,它將電影本身放在了當代女性可能面臨的困境中,社會,家庭,兩性關係是錯綜複雜並且無語言表,關注女性,關注人性成為這部電影的主題。導演在前期做好了完整的鋪墊,讓後面情節的發展以及人物設計的反轉變成了理所當然。
  • 《送我上青雲》:清醒的死與迷惘的生
    現在先讓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假若你突然被告知自己身患重病,最多只剩下五年的生命,你會作何選擇?最想做什麼,最想去什麼地方,還想去見什麼人?想必對於這個問題,不同年齡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而我今天要介紹的這部電影的女主角盛男,在故事的一開始,就遭遇了這樣一個晴天霹靂。
  • 《送我上青雲》到底讓男人有多難堪?
    《送我上青雲》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女記者發現自己患上了卵巢癌,為了賺錢治病,被迫接受了一份幫人寫自傳的活兒,因此而踏上了一段尋求愛欲亦是尋找自我的旅程。 只這一句話,我心裡就已經在猜測這個故事的走向了。 她為什麼會患癌?她如何尋找自我?她去哪裡找?
  • 《送我上青雲》姚晨實力詮釋現代女性的韌性
    不同於其他拘泥於女權主義的作品,《送我上青雲》雖然通過母女二人的生活對照去呈現女性在社會環境中的諸多弱點與困境,但並未對男權進行一味批判,即使濃墨重彩地表現了男性之「無能」,卻也最終讓四毛與女主站在了同一條階級戰線,畢竟他和她都只能苟延殘喘地去為生活奮鬥。
  • 《送我上青雲》 :當我們不幸處於低谷期,該如何自處?
    在《紅樓夢》中,薛寶釵通過:「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來形容柳絮,表示即使生如浮萍的柳絮,也可以借「好風」直上青雲。同時還告訴她,手術以後,也就意味著一輩子都無法到達性高潮,趁著沒手術,最好找個人「及時行樂」。為了活命,她不得不接受一份自己鄙夷的工作去籌手術費;為了愛欲,她不得不塗上曾經鄙夷的口紅來博取劉光明的好感。故事講到這兒,就是盛男開始走向尋找活命的出口,和作為最後一次完整女人愛欲體驗之路的開始,這是她的青雲。
  • 《送我上青雲》:最簡單就是大鬧天宮,最難是慢走不送
    姚晨與「盛男」,都是逆流而上的女俠 姚晨主演,姚晨監製,聽到「姚晨」這兩個字,我就對《送我上青雲》這部電影產生了興趣。 《送我上青雲》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女記者發現自己患上了卵巢癌,為了賺錢治病,被迫接受了一份幫人寫自傳的活兒,因此而踏上了一段尋求愛欲亦是尋找自我的旅程。 只這一句話,我心裡就已經在猜測這個故事的走向了。 她為什麼會患癌?她如何尋找自我?她去哪裡找? 這是來自故事本身的魅力。
  • 《送我上青雲》上映20多天了,發行進入尾聲,豆瓣評分7.3
    《送我上青雲》公映20多天了,發行進入尾聲,票房達到2757萬元,豆瓣評分7.3,貓眼評分8.3。時至今日,我們已經可以說,2019年的暑期檔,國產片的表現很一般。票房上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枝獨秀,口碑上,除了《哪吒》之外,唯一能拿出來說一下的,就是姚晨監製並主演的《送我上青雲》了。
  • 《送我上青雲》關於生,對死的恐懼,尊重,名利,愛欲,初心
    看電影之前,以為這只是一部討論女性自由的素材,看完電影之後,它又不僅僅是一部討論女性自由的電影,電影投射了關於生,關於對死的恐懼,關於尊重,關於名利,關於愛欲,關於初心。影片沒有去倡導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她把所有的都呈現在你的面前,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桿秤,自己去平衡。
  • 《送我上青雲》中國女孩大膽談性生活的電影,就這一部
    及早的規劃自己的人生,未雨綢繆,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上周,姚晨公然在微博上開車,幫一位初夜被詆毀的女孩懟渣男「不是我太胖,而是你太細」。大膽如斯的姚晨,延續了她剛剛上映的新電影《送我上青雲》的風格。《送我上青雲》上周五上映,排片很少,沒啥水花。小合看過之後,只想感嘆一句,這麼大膽的好電影,知名度也太低了。
  • 《送我上青雲》:我們如何與生死和解?
    昨晚看完《送我上青雲》,看看時間,突然意識到是中元節剛過的第一天。這樣一個節點上映的一部討論人生「生死」大事的電影,確實挺有意思。其實倒回來看,片中其實不僅僅是女主角涉及到生死大事。李平的父親李老,已經身體虛弱到需要辟穀續命,所以才被李平安排,需要寫一部自傳來留下點什麼;劉光明,分明有自己的洞見和理想,卻因為做了倒插門女婿後顏面盡失,失去了真正的自我,恨不能提前了結了自己。原本女主角以為自己是離死亡最近的;結果她馬上就見證了別人的生死。片中還有很多離生死更遠的人。他們也許能還能有時間追求人生的另外兩大主題:情感和自由。
  • 《送我上青雲》其實講了一個「大概率價值觀」的故事
    文 / 金澤香女主角盛男說,「我想和你做愛」。這個突來的求愛猶如一道驚雷,嚇得盛男對面的劉光明落荒而逃,同時令觀眾暗暗驚詫,鮮少有如此直白露骨的話語出現在華語電影熒幕,然而,《送我上青雲》出現了。於是,它擁有了「第一部女性主義電影」的標籤。
  • 一部每個男人都該看的真正意義上的女性電影:《送我上青雲》
    「愛欲是生死之門,我從那兒來,還回那兒去。」——《送我上青雲》李平父親《紅樓夢》在第70回,大觀園舉行了柳絮詩會。史湘雲、探春、寶玉、林黛玉、薛寶琴、薛寶釵六人共做了五篇《柳絮詞》。薛寶釵的詠柳絮詞是在湘雲、探春、寶玉、黛玉、寶琴之後所作的,當所有人都認為柳絮輕飄卑微,看做「無根無絆」之物的時候。
  • 《送我上青雲》:眾人追求的青雲究竟是什麼?
    今年一部由新人滕叢叢導演以及姚晨監製並主演的電影《送我上青雲》走入人們的視野,並引起廣泛的討論。豆瓣評分7.2,對於一部少見的以女性角度切入的國產片來說,這個成績還是不錯的。電影的名字《送我上青雲》,出自《紅樓夢》中薛寶釵所作的一首關於柳絮的詩:「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這點在電影中也借袁弘飾演的劉光明之口說了出來。
  • 《送我上青雲》:活在這世上,沒有人可以是一座孤島
    口號喊得很容易的人,是因為沒有面臨過生死選擇。成年後的盛男,見識到了命運的殘酷,同時也意識到了,自我並不是恆定的,它會隨著外部環境壓力和內在心理困境不斷流變。所以加繆說過:人這一生都在界定自我。和解也是一個熱門話題。《送我上青雲》裡,講到了多個層面的和解。
  • 《送我上青雲》:坦蕩地呈現女性的欲望
    滕叢叢執導,姚晨主演並監製的《送我上青雲》,片名引自《紅樓夢》。在第70回,大觀園舉行了柳絮詩會。史湘雲、探春、寶玉、林黛玉、薛寶琴、薛寶釵六人共做了五篇《柳絮詞》。薛寶釵的詠柳絮詞是在湘雲、探春、寶玉、黛玉、寶琴之後所作的,之前的四篇大抵都將柳絮看做「輕薄無根無絆」之物,表達一種喪敗的情緒。薛寶釵則反其道而行之。
  • 《送我上青雲》| 沒死之前,你夠膽嗎?
    19年9月初,趕在附近影院停止排片前,去看了《送我上青雲》。影片中有一副被水流衝走的棺材,算是連接全片的一個線索點,它可以代表主角在心境上轉變的時機,也可以表達最直白的:死亡。面對它,活了七十多歲,人生有所成的老爺子能坦然笑著躺進去,送走自己,留下一句「愛欲是人的生死之門,我從哪來,還回哪去」。但老實說,這種誰都能想通的話,輪到自己年紀輕輕,半個世界都還沒看過就要面對的時候,是怎麼也通透不起來的。
  • 《送我上青雲》口碑逆襲票房遇冷 導演發親筆信求排片
    9點就是午飯後」「我們小城市沒有排片……」電影《送我上青雲》上周五上映以來,不少網友吐槽「無片可看、無票可買」。影片上映四天來,總票房達到一千萬元。《送我上青雲》由新人導演滕叢叢執導,講述了女記者盛男(姚晨飾)意外發現自己患上了卵巢癌,隨後踏上一段彌合親情、追求愛欲和找尋自我旅程的故事。影片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便得到眾多關注,並獲得亞洲新人獎單元最佳導演與最佳影片兩項提名。該片豆瓣評分從最初的6.9分增長到7.4分,在同期上映的新片中排名第一。
  • 《送我上青雲》:從王國維的三重境界,解讀人生的立、守、得
    電影《送我上青雲》,是新進80後女導演滕叢叢的處女作,作為一部文藝片,票房的確不佔優勢,但是縱使票房不高,在上座率上卻能維持同期最高的水平,並且口碑一路上漲,在挑剔的豆瓣最終的到7.1的高分。雖然有人說這部作品在製作上有些許瑕疵,但作為一部我國首次將女性的愛欲表達呈現在熒幕上的「開時代先河」的電影,可以說是瑕不掩瑜,它的精神價值創造遠遠超過了它的技術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