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豔情史》:無比兇殘的歷史

2021-02-07 YYeTs人人影視字幕組

Donkk,人人影視認證評論員,一個誤入理科的文學愛好者,一個愛看電影的美劇迷。

好久沒碰如此兇殘的題目了,整個人都瑟瑟發抖了起來,截了半天的精美圖片,到臨陣檢驗的時刻,竟也無圖可用了。

關於本片,筆者手上明明有好多圖片與人分享,想法是美好的,實踐是艱難的,當好多圖片失去展現自身的土壤,這種「多」即刻淪為「少」,所謂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我們無時無刻不活在矛盾中,在矛盾中尋求辯證,在辯證中達到統一。

《羅馬帝國豔情史》貴為「世界十大禁片」之一,以其大尺度、大規格的sex表演著稱,萬人同屏「競技」的畫面令人頭暈目眩,相信多數觀看本片的影迷皆是慕名而來的老司機。

sex常有,高級的sex可不常有,如《羅馬》這般高級殘暴的sex,那可真算是稀世珍品了。

禁片的魅力恰恰就在此處,那種窺視所帶來的心理快感,壓倒窺視對象本身的審美價值,好比禁書《金瓶梅》(文學本身的審美價值也是超一流的),它夾在文明社會的縫隙中,活在人們的擠眉弄眼裡,通過旁敲側擊、半遮半掩的觸及方式,達到作品的完滿——正是因為隔閡、神秘,作品的存在顯得如此耀眼。

《羅馬帝國豔情史》就是這樣的電影:名聲赫赫,內容卻不過如此,若你抱著不純的目的打開本片,結果必然令你失望,因為本片足夠扭曲、噁心,將湧現的欲望打回原形。

事實上,若將《羅馬帝國豔情史》的現有標籤剝除,做個還原,我們就會發現,本片的敘事核心直指矛盾;換言之,《羅馬帝國豔情史》全片就是一部以戲劇的方式展現出來的矛盾綜合體。什麼情色啦,暴力啦,血腥啦,統統都是表面功夫,是表現矛盾的手段,非矛盾的實質。

矛盾是什麼?

矛盾是權力與生存,是愛與倫理,是仁慈與暴力,是主角卡裡古拉麵對祖父提比略的威權的惴惴不安與祖父死後卡裡古拉利用權威的變本加厲。

矛盾是一種錯位,是咬齧整齊的齒輪瞬間卡殼,是現實與理想的不協調,是存在與死亡對存在者的雙重召喚,在加繆那裡叫作「荒謬」,在薩特那裡叫作「噁心」。

卡裡古拉這位暴君,在矛盾的撕扯下,精神長時間處於緊繃,又在漫長的壓抑下,驟然獲得常人所不及的自由,自由是人間的極致,卡裡古拉並不滿足,他要超於人間的極致,達到絕對的自由,即為神。權力最終扭曲了他的靈魂,賦予他與神比肩的狂妄,在追求絕對自由的道路上,成為絕對的囚徒,最終慘死刀下。

「如果一個人得到了世界,卻失去了靈魂,那他還能擁有什麼?」影片開頭拋出這個問題,用一整部來回應——

當一個人得到了世界,卻失去了靈魂,他得到了最為空虛、荒蕪的世界,在他眼中,這個世界脆弱不堪,轉瞬間被輾為齏粉,唯有永恆的彼岸世界,才是超越此生,長盛不衰的世界,在彼岸面前,眼前所見皆為虛無,端莊即為下作,尊敬亦可玩弄。

「這是邏輯。」卡裡古拉如是說。每當「邏輯」從他口中而出,暴虐荒謬之事如影隨行,口含邏輯者,恰恰是失智的瘋子——因為,一切瘋狂在邏輯的統合下,顯得合情合理。這就是邏輯的力量,在邏輯中蘊含辯證,辯證亦可成為詭辯,詭辯為不合理找尋合理,為邪惡搜尋道德,為現世樹立彼岸。

既然現世是虛假的,那麼彼岸是真實的;既然現世是荒邪的,那麼彼岸就是純潔的;所以,在現實中,沒有什麼行為是不可以的,沒有什麼殺戮是不道德的,如果彼岸可以抵達,殺戮就是一種善,一種觸及永恆的小小犧牲品,必然被光芒照耀,被原諒。

至於卡裡古拉自身的命運,本身也是「歷史邏輯」的一個環節。當老邁祖父提比略召見卡裡古拉,向他訴說命運不可違,死亡時刻籠罩著「愷撒」,卡裡古拉是不理解的:每一個強權者的上位沐浴鮮血,每一個強權者也必然倒在血泊中,這依然是邏輯的,命運符合邏輯,邏輯只能推延,卻無法避免,因為邏輯就是一切,是法則,是不可動搖的神意。

「要麼自殺,要麼殺人。」邏輯不可避免,那就憑自身的意志做反抗,反抗是無果的,所以,反抗的手段是無限制、無道德的,所以,荒淫、殺戮、權力都是合理的,因為一切都在邏輯中。卡裡古拉自以為利用了邏輯,卻無時無刻不受邏輯的統籌;拔刀出鞘者,必死於刀下。

理解了這些,也就理解了本片的立意——

正因此,才有了本片中荒淫無度、肉慾橫流、血腥暴力的場面。上梁不正下梁歪,帝國的最高統帥直接影響了帝國的宮廷、社會形態,國家、秩序、人民,在他眼中不過是玩物,這一切又反過來,加深了最高統治者的瘋狂。

而卡裡古拉似乎忘了,賦予他玩弄世界的合法性的起點並非邏輯,而是權力。一個乞丐獲得了權力,未必不比你更懂得尋歡作樂,問題僅僅在於,如何獲得權力,權力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只享受權力的快感,不承擔權力的責任,任性妄為,糊弄人民,卡裡古拉與一切暴君一樣,都是無力主導大局,卻站在權力中心的「孩子」,他們無所適從,只能用行為藝術,自欺欺人。

「他不是瘋子,他只是個孩子,喜歡把得到的玩具拆開。」導演如是說。

右上角星標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得精彩推送

相關焦點

  • 【綺貞影評】十大禁片之《羅馬帝國豔情史》
  • 第十二章 「羅馬帝國豔情史」
    有一部禁片叫《羅馬帝國豔情史》是世界有名的情色片,片中充滿血腥、色情、淫亂、雜交,而且還有很多大型淫亂和裸露場景。
  • 嗨你的——從《羅馬帝國豔情史》看丁度·巴拉斯
    接觸這個義大利老頭的第一部電影便是《羅馬帝國豔情史》,據說他拍完這部電影後,幡然醒悟,覺得自己最想拍的就是情色片,於是縱身投入情色影界一發不可收拾
  • 《羅馬帝國豔情史》首映
    羅馬帝國豔情史 Caligula導演: 丁度·巴拉斯 / 鮑勃·古喬內編劇: 戈爾·維達爾 / 佛朗哥·羅塞利尼
  • 世界十大禁片 之 三、《不可撤消》、四《羅馬帝國豔情史》、
    十大禁片包括有:《我唾棄你的墳墓》、《切膚之愛》、《肏我》、《殺人不分左右》、《魔法聖嬰》、《感官世界》、《羅馬帝國豔情史》、《不可撤消》、《下水道的美人魚》、《索多瑪120天》。十大禁片包括有:《我唾棄你的墳墓》、《切膚之愛》、《肏我》、《殺人不分左右》、《魔法聖嬰》、《感官世界》、《羅馬帝國豔情史》、《不可撤消》、《下水道的美人魚》、《索多瑪120天》。
  • 「羅馬帝國豔情史」世界十大禁片之一,太血腥太變態
    (回復片名獲取)今天推薦兩部大尺度電影,第一部《羅馬帝國豔情史》,描述了羅馬帝國史上最荒淫的暴君卡裡古拉王荒淫無度,兇殘暴虐的一生,他長期與妹妹保持著不倫之情,心理和精神上都極度不正常,所以他的所有行為都伴隨著荒謬、瘋狂和不可理喻。這部影片糾纏在亂倫、異性戀、同性戀和肆意妄為的酷刑和殺戮之間,除了欲望還是欲望。
  • 新書丨《羅馬帝國興亡史:最後的執政官》
    >涵蓋了從第一任愷撒至第四任愷撒被毒死的期間發生的故事要麼生來就是皇帝,要麼生來就是傻瓜羅馬帝國興亡史:最後的執政官羅伯特•格雷夫斯 著李娟 譯重慶出版集團2019年12月他去世時,《泰晤士報》寫道:「作為風格獨特的散文作家、歷史小說家和記錄者,羅伯特•格雷夫斯的斐然成就會讓他名垂青史。」內容簡介 本書是借用一名帝國奴隸的口吻,宏觀而細緻地刻畫了貝利薩留將軍的戎馬和悲情一生;同時,生動且深刻地描繪了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的東羅馬帝國動蕩不安的局勢、軍事徵伐和對外擴張、社會風貌及精神文化生活。
  • 250年後再讀愛德華·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
    吉本的這一想法在十二年後得以實現,只不過撰述對象從 羅馬城擴大到羅馬帝國,1776年2月,《羅馬帝國衰亡史》的第一卷出版,在之後的十餘年中,作者筆耕不輟,並於1788年出版了該書的最後一卷。該書問世後,旋即獲得巨大的成功,第一卷在出版六周內便賣出1000冊,九個月內賣了25000冊,僅第一卷的三個版本就為其賺得1000磅的收入。
  • 歷史的天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大難不死後,他繼承了家族的巨額財富,得以在那不勒斯的豪宅中,投入大量的精力來研究歷史和哲學,日以繼夜的寫作,而不必為生計發愁奔波。大約在1908年左右,克羅齊形成了自己的歷史哲學觀點,並在1915年出版了他重要的學術著作《歷史學的理論與實際》,並在其中提出了至今都被學界認為是最著名的歷史哲學命題:「一切的歷史都是當代史。」
  • 羅馬假日與羅馬帝國
    我們在羅馬停留了五個夜晚,沿著兩千年歷史的古老街道,來來回回行走,不經意間把安妮公主(赫本飾演)在羅馬的足跡,幾乎走了個遍。我們嘗試著把電影劇照和羅馬照片拼貼在一起,同時回顧這部經久不衰的經典電影,追憶羅馬帝國的輝煌往昔。
  • 香港第一豔星關之琳的豔情史:男人胯下死,做鬼也風流。
    關之琳的豔情史,可謂豐富多彩。她所經歷過的男人,至少可以站滿一個操場。在與眾多男人輾轉之間,有兩段特別的豔情史。讓她欲罷不能、夜夜笙歌的同時,聲名狼藉,成為香港富豪圈的笑料。媒體爆料,58歲的關之琳豔情不減當年。又擁有了一位新的荷爾蒙爆表的陽剛男友,一個從事模特職業的小鮮肉。
  • 香港第一豔星關之琳的豔情史:男人懷中死,做鬼也風流。
    關之琳的豔情史,可謂豐富多彩。她所經歷過的男人,至少可以站滿一個大客廳。在與眾多男人輾轉之間,有兩段特別的豔情史。讓她欲罷不能、夜夜笙歌的同時,聲名狼藉,成為香港富豪圈的笑料。前段時間媒體爆料,58歲的關之琳豔情不減當年。又擁有了一位新的荷爾蒙爆表的陽剛男友,一個從事模特職業的小鮮肉。
  • 《我,克勞迪烏斯》應該翻譯成「羅馬帝國衰亡史」
    這個劇表現的是羅馬帝國從奧古斯都的輝煌時期如何一步步衰亡的,因此翻譯成衰亡史或衰亡錄比較準確。裡面除了個別情節有些奇幻化之外,基本上還是一部嚴謹的歷史劇。更是一部反映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之下人性無常的片子,生與死,性與愛,謊言與背叛,陰謀與權術在劇裡表現的都很豐富。另外,裡面人物的服飾風格可能被後來央視的封神榜所借鑑。
  • 中外文明交流史:波斯帝國與羅馬帝國的鬥爭
    在5到7世紀,正當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匈奴人和斯拉夫人從北方西方和西南方進攻和蹂的同時,羅馬皇帝和羅馬軍隊卻與波斯人在東方和東南方進行著激烈的戰爭。羅馬帝國最東邊的幾省(在美索不達米亞和亞美尼亞的那些行省)長期以來因羅馬人和波斯人之間的戰爭而困擾不安。
  • 今日電影圖解《羅馬帝國豔情史》
  • 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們
    對於歷史學家而言,這從來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誠如菲迪南·羅特(FerdinandLot)所言,「羅馬帝國覆滅的原因可能是世界歷史中最重要也最令人感興趣的一個問題,是呈現在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面前最令人震顫的景象之一。」對於羅馬帝國的覆滅,人們的看法往往陷入兩種極端:出於對中世紀的偏見,古典文明的衰亡便充滿道德批判色彩;而近代西方的興起,又使許多人過高地估計了中世紀歐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