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天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2021-01-11 小波歷史筆記

克羅齊(Benedetto Croce),義大利著名的哲學家、歷史學家,1866年2月25日出生於義大利中部佩卡索羅裡(Pecasseroli)一個富貴望族,從小接受嚴格的天主教式教育,但他16歲時就放棄天主教信仰,開始自己的精神生活觀點。

克羅齊認為宗教只是一種歷史習俗,人們可以在其中釋放創造性的力量,但僅此而已,直到去世,他都保持著這個觀點。

成為哲學家是需要錢的,大量的閒和錢,克羅齊的職業軌跡與叔本華有點相像,1883年,17歲的他與家人在伊斯基亞度假,突然遇上地震,父母與唯一的姐姐在地震中死亡,而他也被壓在廢墟中很久很久,幾乎死掉。

大難不死後,他繼承了家族的巨額財富,得以在那不勒斯的豪宅中,投入大量的精力來研究歷史和哲學,日以繼夜的寫作,而不必為生計發愁奔波。

大約在1908年左右,克羅齊形成了自己的歷史哲學觀點,並在1915年出版了他重要的學術著作《歷史學的理論與實際》,並在其中提出了至今都被學界認為是最著名的歷史哲學命題:「一切的歷史都是當代史。」

歷史,我們曾經認為它是對一些過去事件的描述,是沒有生命力的死材料的編排和堆集,義大利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克羅齊告訴我們,不是的,一切的歷史都是當代史。

克羅齊自1903年開始與金蒂萊(G. Gentile)一起主編義大利頗具影響力的雜誌《批評》,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前,克羅齊任義大利王國終身參議員,一戰後,也曾於1920年-1921年擔任教育部長。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極殘酷、極混亂、對世界影響極深遠的戰爭,雖然主要發生在歐洲,然而戰火最終蔓延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這場戰火,堪稱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死亡人數超過1600萬人,極其慘烈。

雖然最終協約國獲得了勝利,但這場戰爭沒有正義與邪惡之分,不像第二次世界大戰,因為價值觀的取向,自由民主VS納粹法西斯,黑白分明,因此二戰後軸心國服從同盟國的安排,成立聯合國解決各國爭議,獲得大多數國家的接受,第一次世界大戰不一樣,當時大多數歐洲國家都受到重創,並都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種子。

義大利作為協約國的盟國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屬於戰勝國,國內經濟和參戰人員受到巨大損失,是慘勝,但在巴黎和會上,卻受到「三巨頭」(英法美)的排擠,沒有獲得期望中的「報酬」,這讓義大利人倍感恥辱。

這時候,義大利國內政壇上迅速冒起了一顆政治新星,墨索裡尼,他主張全民團結與維持體制,並在1919年在米蘭建立了一個法西斯組織,1921年建立了國家法西斯黨,它的思想基礎是義大利民族主義,以及收復和擴張義大利領土的欲望,因為它具有民族主義、反共產主義、反工會等特性,受到中產階級的支持。

1922年,墨索裡尼發動了「向羅馬進軍」的政變,號召全國四萬武裝人員發動政變,逼使路易吉·法吉塔交出政權,最終墨索裡尼成為了義大利的國家元首,並對義大利實行了二十多年的法西斯獨裁統治。

墨索裡尼上臺之初,大力宣傳狹隘的愛國主義,這一點最初都把克羅齊迷惑了,儘管他的自由主義立場與法西斯主義格格不入。

但漸漸的,克羅齊就覺得墨索裡尼這個人非常不對,他有嚴重的民族主義傾向,並創造出「新羅馬帝國」一詞,以期望自己的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擁有歷史上羅馬帝國的威望,這與後來希特勒所鼓吹的「第三帝國」、東條英機的「大東亞共榮圈」有異曲同工之妙。

1925年,克羅齊在《批評》雜誌的拍檔金蒂萊投靠法西斯政權,並發表了《法西斯知識分子宣言》,把法西斯國家視為最高精神的體現,鼓吹個人完全從屬於國家整體,並融於它的政治歷史之中。

克羅齊對此提出了激烈的反對,與好友決裂,並撰寫了《反法西斯知識分子宣言》,徵集籤名,在《世界日報》上發表,呼籲反抗法西斯的統治。

因為這份公開宣言,克羅齊的住宅和圖書館遭到了法西斯軍警的抄查,雖然因為尊貴的身份和地位得以保持自由活動,生活卻始終處在嚴密的監視之中,是國家的囚徒,但他一直堅持反法西斯立場。

不少西方學者都認為,德意兩國的法西斯主義,應該從兩個民族的歷史文化中尋找它的根源,例如墨索裡尼的「新羅馬帝國」就是源於羅馬帝國野蠻擴張的歷史。

克羅齊不同意這個觀點,德國的歷史學家梅尼克也一樣,他們都認為自己的歷史文化中沒有任何這類的因素。

克羅齊認為墨索裡尼提倡的「新羅馬帝國」與古羅馬帝國沒有任何關係,當代人怎樣敘述和詮釋歷史,只反映了當代人的思想是怎樣的,羅馬人和希臘人都躺在墳墓裡,14世紀的歐洲人,重新敘述了它們的歷史,於是他們就在墓室裡甦醒過來,帶來了文藝復興。

那些我們看成是大段大段的死去的歷史,目前啞口無言的許多文獻,將會依次被當下新的生活光輝所掃射,並再度發言。

至於它們怎樣發言,發什麼言,是好還是壞,把國家帶入天堂還是地獄,只代表當代社會或當前執政者的思想,這就是我所理解的「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意義所在。

正如日本人修改教科書事件,為何一直遭到東亞各國的抗議?是因為大家擔心歷史被重新敘述和詮釋後,日本社會的右翼勢力抬頭,軍國主義再次從死灰中復燃起來。

克羅齊說,歷史是精神活動,而精神活動永遠是當前的。因此我們才需要永遠警惕當權者怎樣敘述和詮釋歷史,決不可等閒視之。

相關焦點

  •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科技紀錄片與人物傳記電影推薦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科技紀錄片與人物傳記電影推薦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其中,不曾缺席,也並未離開。每部科技類紀錄片和人物傳記類電影本質而言都是流動著的可以觸碰的科學思想史。當科學、思想與人物、歷史以光與影的方式不期而遇,我們感受到的將不只是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對話,很可能是現實主義與現實主義的拷問,也或許是我們與自己的一次交談。
  • 「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到底是什麼意思?90%的人都理解錯了!
    相信很多歷史愛好者已經知道了,這個命題就是「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可是,很多人(多半是葉公好龍者)對這句話是一知半解。往往把這句話掛嘴邊的人並不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並且不少人在引用這句話的過程中刻意隱去了一個「真」字。當然,少一個「真」字並不影響這句話的本意,但是卻能反映引用者的態度是否懇切。那麼,到底該如何理解「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呢?
  • 歷史唯物主義與當代中國
    傳統文化同歷史不可分,是一種歷史性存在。孔孟老莊、魏晉玄學、程朱陸王,明清之際的著名思想家的思想光芒,構成了一部中國思想史或文化史。而要使傳統文化發揮作用,必須使它成為具有連續性的文化傳統,使它的精髓一直能傳到當代,在現實中起作用。傳統文化影響作用大小取決於它在多大程度上變成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
  • 作為活人歷史研究的口述史
    作為活人歷史研究,口述史有以下特點:  1.通過第一手的大腦記憶來研究。什麼是第一手資料?在默認為文獻再研究的經典歷史研究模式中,檔案、日記是第一手文獻。有時,正史也成為第一手文獻。總之,第一手文獻,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就是最早的文獻。對當代公眾史來說,這些都是已經成文的文獻,時間都有點晚了。當代公眾史則可以搜集到更為前沿的第一手資料,即各人的大腦記憶。
  • ...丨仰望歷史的天空——唐學鋒和他的中國空軍抗戰史研究 - 呂岱
    仰望歷史的天空——唐學鋒和他的中國空軍抗戰史研究呂岱在我諸多從事歷史研究的朋友中,唐學鋒是被稱為「空軍」的人,原因簡單,幾十年來他一直默默仰望歷史的天空他說,飛鳥留影,戰空留痕,作為重慶人,我有責任追尋和書寫歷史上「重慶天空的守護者」。他一直是業餘研究,可是拿出的專著和論文卻是非常專業、非常有質量的。
  • 上遊夜雨丨仰望歷史的天空——唐學鋒和他的中國空軍抗戰史研究...
    仰望歷史的天空——唐學鋒和他的中國空軍抗戰史研究呂岱在我諸多從事歷史研究的朋友中,唐學鋒是被稱為「空軍」的人,原因簡單,幾十年來他一直默默仰望歷史的天空,堅持中國空軍抗戰史研究。他說,飛鳥留影,戰空留痕,作為重慶人,我有責任追尋和書寫歷史上「重慶天空的守護者」。他一直是業餘研究,可是拿出的專著和論文卻是非常專業、非常有質量的。
  • 四大史學宗師帶你讀中國史,讓歷史清晰再現
    他們都是史壇泰鬥級的人物,當代中國歷史權威學者中,幾乎一半都是他們的門人弟子。呂思勉,中國史學四大家之一,錢穆、黃永年都得安靜坐著聽他講課。當代歷史學子及愛讀歷史者,皆以收藏、讀全他們的著作為傲。四位大師都將其畢生研究都融入了這套《中國大歷史》。8部著作,組成了代表現代史學至高水平的「中國通史」,白話講解2000多年歷史。
  • 李公明︱一周書記:當代攝影的影像構建與……歷史圖像學研究
    當代攝影的影像構建與當代歷史敘事的構建是否存在某種聯繫?當代史研究的前沿如何延伸到當代攝影中的生產媒介、影像建構和傳播方式中去?這些都是我在閱讀該書時特別希望能引申出來思考的問題。為了更深入理解該書的當代影像構建觀念與我一直念茲在茲的歷史圖像學之間可能存在的內在關係,先談談兩個相對比較外圍的思考視角。
  • 當代歷史小說,《明朝那些事兒》落伍了,這些你能看一本都是牛人
    你看我們的歷史演義,從《左傳》到《三國演義》,從吳晗的《海瑞罷官》到熊召政的《張居正》,再到這些年風行草從的《雍正皇帝》、《明朝那些事兒》,這些你以為人家寫來純是自娛自樂自嗨自淫?別天真了好麼,失去清醒與明睿去讀史書、去看演義小說,多半也只會越讀越漿糊吧。在歷史小說作者心中,一切史均為當代史,而所有人又都是「當代史」的締造者及見證者,可說是一個默契的共識。
  • 歷史的天空
    在經歷了長期的和平與穩定之後,一戰、二戰的慘痛記憶,很少再會被人們提起;與之一同忘卻的,甚至還有過往百年裡,政治、金融、經濟中的歷史點滴。對於是否回顧歷史,每個人當然都有自己的選擇權,但站在百年後的今天,站在全球格局變換、國內動能轉換之際,我想,回看歷史、溫故知新,應該也算是一個難得的契機。
  • 追尋一個紅軍連隊的「當代史」
    周巧春跟人「吹」自己的老連隊,講的幾乎都是建連初期戰爭年代的事。聊到連隊近況,他往往皺著眉頭想半天,「都是些正常工作訓練吧」。 在他印象裡,一連一直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每個月自主教育時間用來「學憶傳統」。如今,這個習慣連隊還一直保持著,對七八十年前的「連隊輝煌」,隨便一名列兵都能做到張口就來。
  • 專家視點 | 李道新《冷戰史研究與中國電影的歷史敘述》
    迄今為止,冷戰與冷戰史研究作為政治學、國際關係學和歷史學等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已經突破了所謂「西方中心主義」或「美國中心論」,在美、歐和亞洲各國特別是中國均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無論「冷戰國際史」,還是「冷戰史新研究」,甚或冷戰史研究中中國學者的貢獻,都以觀念的不斷創新、文獻的深入掘發、視野的持續拓展和史述的大量湧現為標誌,走在了當今世界歷史學科的「前列」。
  • 史說丨給大家看看不一樣的中國歷史!
    從前的人,常說歷史是「前車之鑑」,以為「不知來,視諸往」。前人所做的事情而得,我可奉以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為戒。這話粗聽似乎有理,細想卻就不然。世界是進化的,後來的事情,絕不能和以前的事情一樣。病情已變而仍服陳方,豈唯無效,更恐不免加重。我們初和西洋人接觸,一切交涉就都是坐此而失敗的。
  • 薛念文:西方當代中國研究的歷史虛無主義
    西方當代中國研究的歷史虛無主義以否定中國歷史發展的獨特性,否定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貢獻,否定中國社會主義道路,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主要表現。西方當代中國研究的歷史虛無主義與西方學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文化背景和基金資助、個人的政治立場以及研究方法有著密切的關係。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是「本質上用來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地位從而意欲顛覆社會主義政權的一股社會逆流」。
  • 歷史往往會重演,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雙方球隊肯定都希望能拿下系列賽的第一場來掌控整個系列賽的局勢,而小編在這裡想到了幾個有意思的小觀點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果說要預測最終誰會獲勝呢,小編是看好湖人隊的,4-2佔50% 4-3佔20% 4-1佔20% 4-0佔10% 今天要聊的不是預測比賽,而是下面這些有趣的數字。「2」這個數字是關于勒布朗詹姆斯的。
  • 那片天空——淺評電視劇《歷史的天空》
    但在這個連討好首長都已經崇尚多元化的社會,我們的眼睛還死死盯著那顆珠子,未免有鬥雞眼之嫌。影片中高秋江對石雲彪執著情感實難讓人釋懷。一個貞烈女子高秋江,一個鐵血男兒石雲彪。石為國民黨七十九軍的復興臥薪嘗膽,高為其愛人石無盡守望,傲立風雪。最終雪為之融,石為之崩,如膠似漆了一夜。愛情是完美的,不為權勢,不為金錢所累,高對愛的執著讓人嘆為觀止。
  • 《歷史的天空》後,徐貴祥新作《英雄山》再譜抗戰英豪傳奇
    《穿插》和《伏擊》延續了他《歷史的天空》《馬上天下》等優秀軍事文學作品的「英雄主義」精神內核,以全新的人物形象,前所未有的戰爭視角,重塑我們民族在戰爭年代所湧現的英雄主義。 兩部作品的大背景涉及紅四方面軍的發展、戰鬥以及國共合作抗戰的歷史,眾多人物的命運發展走向也是緊隨這一歷史進程而鋪開的。作者的創作嚴格遵循歷史真實的前提,塑造的是有血有肉的英雄,展現的是客觀全面的戰爭史。
  • 歷史正劇《大秦賦》實力首播,戲骨雲集再現大秦風雲
    在當今的電視劇市場上,歷史劇因其嚴肅性、莊重感和戲劇性「不足」與娛樂感「薄弱」而往往收視率不高。但是作為文化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歷史劇又必須適時的出現在大眾熒幕中。「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即便是《二十四史》,也是當朝對前朝修史,難免會出現掣肘和偏頗,正因為這種不確定性,歷史的天空才會顯得格外開闊,歷史的考據才會顯得格外重要。
  • 重生小說現代推薦【書單】當代十大經典歷史小說
    高陽的作品和其他作品,精湛的筆法,可以稱為當代羅冠中。《胡雪巖》清楚地描述了中國官員和商人的老練和機靈。胡雪巖當之無愧是第一部當代歷史小說。洞悉世界就是一切知識,人類情感訓練是本文。什麼是世俗的見識,什麼是人文培訓,這都是本書!《慈谿全傳》是高陽的另一傑作,這是理解現代中國歷史必不可少的書。先生。高陽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比大陸歷史界的評價高出五十多年。
  • 學術爭鳴 | 方志地圖的歷史考察與當代應用
    關於方志地圖的研究,涉及地圖的起源與發展、地圖的編繪、繪圖者的身份、繪圖的思想、繪圖的方法等,本文借鑑前人的研究成果,擬從歷史的眼光來考察當代方志地圖的應用,並針對新方志地圖的某些問題提出看法。一、從地圖到方志關於方志的起源眾說紛紜,至今仍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