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母親有87個孩子,教出11個清華9個北大,小兒子已為人民犧牲

2020-12-27 騰訊網

與「扁擔」結緣

「人有兩雙手,一雙手用來幫助別人,一雙手自己用。」在麥瓊方小時候,母親曾這樣教育她。她說,或許影響她一生的樂善好施精神,來自於母親的言傳身教。

沒有人生來就偉大,但每個靈魂都蘊藏著能夠偉大的可能。當麥瓊方還是一個懵懂少女的時候,有一次去鄉間玩耍,抬頭一瞬,看到了幾個老婦人帶著小孩,傴僂提攜,步履蹣跚。老人的雙腳凍得通紅,皸裂的皮膚承載著寫不盡的滄桑歲月;那孩子在本該童趣天真的年紀,卻不得不受缺衣少食的困擾,雙眸黯然無光。這偶然的一幕深深擾動了麥瓊方原本無憂無慮的心,讓她從此與公益結緣。

那一刻,她明白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救民情懷,她懂得了人活於世真正的意義是什麼。有一份光,發一份熱,就是螢火也可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於是麥瓊方開始挑著「扁擔」進村,這一挑就是35年。

87個孩子的母親

村子裡的留守兒童很多,他們自小便缺少了父母的陪伴,物質的匱乏和精神的貧瘠讓他們不能像正常小孩一樣享受生命的恩惠。麥瓊方承擔起撫養他們的責任,加上她的親生兒子,87個幼小的生命在她的庇護下健康成長。古語有言: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麥瓊方本是一個柔情似水的女人,為了「奉獻」二字,她變成了一位無所不能的女戰士。

麥瓊方家永遠都放著一口大鐵鍋,這是給孩子們做飯用的。當別人問她,87個人在家裡會不會亂糟糟的,對她的生活造成困擾。她坦言說:不會。每個孩子她都視如己出,看著他們一天天長大,她心中有難以言表的幸福。

後來,麥瓊方的丈夫去世了,當所有人都覺得生活的重擔讓她不得不放棄公益事業。她的舉動再次打破了大眾的傳統認知,她沒有陷入喪夫之痛中難以自拔,而是去找了更多工作,養雞,打工,洗碗,值班......只要能掙錢的活兒她都做。自己累點無所謂,不能苦了孩子們。

言傳身教 育子有方

自幼的貧困並沒有消磨孩子們對生活的熱情,他們更懂得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道理,平日裡努力學習,空閒時間就幫助麥瓊方分擔工作。有人戲稱:麥瓊方是全中國兒女最多的母親,誠然,麥瓊方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回報,所有兒女在她的感染下鍛造了「勤勤懇懇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人生信條。

孩子們都在心中暗暗發誓,以後不僅要報答麥媽媽,更要為各個角落的人帶去希望與幸福。後來他們長大成人,有很大一部分選擇出國,奔赴世界積貧積弱的地方,傳播公益,造福當地人民。

麥瓊方的偉大之處不局限於她撫養了多少孩子,而是,她讓與人為善,生而奉獻的精神種子生根發芽,代代相傳。這種精神的傳承,是多少金錢物質都無法衡量的,是流芳百世的財富。麥瓊方不善言談,也不希望新聞媒體將她過分包裝去進行誇大宣傳,她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平凡的女人,只不過做了一些順遂良心的事情而已。後來她漸漸不再排斥採訪,因為,她希望用她的事跡去影響更多的人投入到公益事業中,既然公益之光需要傳承,那她就充當那最堅定最熾熱的花火。

兒女們11個考入清華,九個升入北大

麥瓊方瘦削的肩上常年壓著重重的扁擔,那是為村裡人運送物資的扁擔。35年的日日夜夜,她已經挑斷了20多支扁擔,有一次甚至掉進深溝,昏迷幾天幾夜裡險些丟了性命。可是她不曾有過放棄的念頭,為了她一輩子的信仰,為了看村裡人老有所養,幼有所教,她無怨無悔。千百年來,人人都能傳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鮮少有人真的做到,麥瓊方用她的一生將其化作現實,「大愛無疆」亦如是。

終於,幾十年的付出換來了回報。孩子們各個出類拔萃,有90%的孩子都進入了大學的高等學府,甚至有11個孩子考上清華,有9個升入北大。

這些孩子中,有市長,警察,律師,教師,軍人,創業者……他們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各司其職,將麥瓊方的教育發揚光大。「你們有能力也去幫助其他人,體會媽媽是怎麼過來的。」這句話刻在每一個孩子的心裡,讓他們時時刻刻銘記人生使命。麥瓊方告訴他們成為了清北高材生也不要衍生出一種傲氣,始終記得,要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幫助更多的人。

雖然生活拮据,但是麥瓊方常常給孩子們說:「小孩子不能講錢要講感情,講志氣。」人窮志不窮,是物質誘惑為糞土,這樣的教育讓孩子們的人生路走得更坦蕩。麥瓊方曾為自己的學歷而感到困擾,她懂得知識不多,不能為孩子們的學業提供什麼指導,當她看到了孩子們相親相愛,互相輔導作業的場景,她才明白自己的多慮了。「我教不了孩子們知識,我只能教他們如何做人。」最終孩子們都成為了德才兼備的國家棟梁。

滋養愛 傳承愛

麥瓊方有一個小兒子叫黃靜音。這孩子因為父母過世,初中時被麥瓊方收留,他活潑好動,經常會搞出點小惡作劇,對身負幾十個孩子養育壓力的麥瓊方來說,這無異於是令人煩躁的小插曲。儘管如此,她沒有嫌棄這個小孩子,用足夠的耐心關注他,引導他,最終,黃靜音成為了一名軍人。

在部隊那些日子,他有時間就與麥瓊方聯繫,有一次,他欣喜地對麥媽媽說:「媽,戰友們想吃您做的椒鹽蝦,我也饞了,好想嘗嘗你的手藝,我想帶他們回咱家過年。」麥瓊方很高興,還沒到年關,她就開始忙活著迎接孩子們回家過年。

可是等來的卻是黃靜音犧牲的噩耗。當部隊叫她去,她以為孩子立了大功,一路上滿心欣慰,幻想著見到兒子身戴榮譽勳章的場景……是的,兒子立了功,他救了掉進冰窟窿的小孩子,可惜再也沒力氣上來。

麥瓊方淚滿面,昔日的種種湧上心頭,她的椒鹽蝦已經準備好了,兒子還沒吃上,怎麼就不回來了,說好了想嘗嘗媽媽的手藝呢?麥瓊方難言悲傷,但是她始終為兒子驕傲,她說:「他用自己的生命救出兩個孩子,我真沒有白養他!」

2015年,麥瓊方當選全國道德模範助人為樂獎。此獎不僅表彰她傳奇的公益故事,更是對她終其一生滋養愛,傳承愛的肯定。

相關焦點

  • 廣西「媽媽」麥瓊方:收養了87個兒女,20個考上清華北大
    母親用她的一生去關心你,愛護你,不求你的任何回報。嶺南的女兒,道德的模範在祖國的五嶺之南,廣西的右江上遊,有一座叫百色的城市。相比臨近的自治區首府南寧,他並不出名,但上天卻賜給了這座城市一個偉大的母親,她一生沒有一個親生兒女,但卻收養了87個孩子,這些孩子把她當成了自己的媽媽。
  • 她收養了87個孩子,有20個考上名校,這位「扁擔姐」有多美?
    從1999年開始,寧波市慈善總會每年都會收到一份匿名為「順其自然」捐贈出的善款,這位「順其自然」在二十二年的時間裡,累計捐贈總額高達1258萬元。長期的堅持和無私的奉獻展現了他的無與倫比的美麗。到現在為止,麥瓊芳已經收養了八十六個孩子,而這還不包括她自己的兒子。為了能夠讓收養的孩子們能夠生活得好一點,她每月給收養的孩子500元生活費,但卻只給自己的孩子400元。
  • 2020高考清華北大錄取西工大附中87個重巴蜀70個,成都七中呢?
    人,佔專任教師總數66.9%。 2019年這三所學校清華北大錄取人數為,成都七中72人,西工大附中88人,重慶巴蜀中學56人,從2019年清華北大錄取人數來看,西工大附中排名第一,成都七中排名第二,重慶巴蜀中學排名第三名
  • 母親一人養3個孩子,供出2個大學生,二兒子以713分摘狀元上清華
    然而他在高考之後,並沒有放鬆片刻,而是去工地和母親一起搬磚,讓人既羨慕又心疼!  讓人羨慕的是林萬東考上了清華大學,而讓人心疼的是他的母親,一個人靠做工地活,養活了一家共6口人,供出2個大學生。其中林萬東是二兒子,他的姐姐已經是大二的學生,弟弟還在念高一。
  • 1個北大 2個清華 3個上交 6個復旦 9個浙大!玉壘中學年年出人才
    沒想到,學校第一年就出了復旦大學考生;第二年出了清華;第三年既有清華,更有北大……以下是玉壘中學2017~2019玉壘中學高考實績:2017年高考:理科考生楊智輝被清華大學工程物理專業錄取。已被北京大學物理學專業成功錄取,並如願以償地拿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書。沒有高壓,每一個學子都在放鬆戰鬥幾年前,來到玉壘中學之前,陳心爾也曾在成都某著名私立名校就讀,超嚴格的管理和高強度的學習曾讓她十分壓抑。於是,她想重新換一個新環境。
  • 教師月薪2萬以上,會不會教出更多的清華、北大的學生?
    在我的觀點裡面,清華北大的學生並不是依靠老師教出來的,老師頂多只能起到點撥的作用。儘管有很多地方的培訓學校,宣稱自己培養出了清華北大的學生,但是這些學校實際上是在有本地學生考上清華北大之後,出了一筆代言費,讓這些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給他們代言,做了一些打著虛假宣傳擦邊球的廣告。
  • 兒子僅差2分上就能上清華,查分後,捲紙上的11字卻讓林徽因崩潰
    全天下的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讀一所好學校,多年前就有這一位媽媽,他兒子僅僅2分就可以上清華了,媽媽覺得兒子非常的優秀,不可能考不上清華,於是想辦法複查了兒子的試卷,結果試卷上的11個字,讓她淚崩了。這位媽媽就是鼎鼎大名的林徽因。集建築家、詩人、作家於一身的林徽因也和天下母親一樣,希望孩子能按自己規劃的道路前進。
  • 北大清華講座一周預告(10.30-11.5)附其他高校
    主要研究方向為秦漢史,曾經獲得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是」首都勞動獎章「的獲得者)【地點】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 教1-009【摘要】解讀號為「史學雙璧」之一的經典名著《史記》,了解三千早的歷史發展脈絡.體悟《史記》的精華所在,解讀司馬過的「筆法」與「寄託」。重點分析《史記》的五個特點。
  • 出身清華北大的四位明星,才子佳人,個個才華橫溢!
    出身清華北大的四位明星,才子佳人,個個才華橫溢!
  • 高曉松打醒清華:電影《無問西東》不該忘記的第五個故事
    既然祖峰飾演的清華校長梅貽琦在片中提到了「真實」,那麼滿倉大兄弟就給這部影片補上第五個真實的故事。這個故事的講述人也是一位著名的清華學子——高曉松,而且這個故事也事關清華精神的傳承。米雪飾演沈母滿倉大兄弟為《無問西東》流的三次眼淚全部拜米雪所賜。第一次是在她反對自己的兒子——王力宏飾演的沈光耀去當飛行員時。
  • 爾冬陞的母親一生演配角,卻培養出3個「影帝」:母親的愛好,影響孩子一生
    前不久,爾東升在節目《演員請就位》中說過這樣一番話:我母親上個世紀30年代就從北京跑到上海演抗日話劇,她一生未演過女主角……但她生了三個男主角。母親平平無奇的職業愛好,卻在孩子身上大放光芒。爾東升的母親紅薇12歲開始表演,一生都在飾演配角。
  • 《貓和老鼠》已過時,讓孩子看這些動畫,清華北大在招手
    導讀 《貓和老鼠》已過時,讓孩子看這些動畫,清華北大在招手。學前就已經知道了小學的知識,適當看動畫片真的是一個不錯的方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現在的電子產品層出不窮,讓我們也是眼花繚亂,孩子也是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接觸了平板電腦、遊戲等很多容易上癮的產品。
  • 她是天才少女,17歲引清華北大爭搶,從小就擁有超強的邏輯思維力
    她是天才少女,17歲引清華北大爭搶,從小就擁有超強的邏輯思維力曾獲得「最難」的羅馬尼亞大師杯數學競賽銀牌的她,17歲就引來北大清華的爭搶,現在他是「清華姚班」的一名清華學子。曾經在清華有這樣的一個說法:半個國家的人才都在清華,但是清華有一半的人才都在姚班。
  • 【935微歷史】清華北大出過哪些抗日名將?毛主席「第一愛將」在列!
    作為中國最好的兩所大學,清華與北大曆來都是針鋒相對,唇槍舌劍,從學術大師,到商界大腕,甚至音樂才子,都在比誰家出的更多。
  • 清華才女王麗紅,不顧反對嫁烏幹達酋長兒子,母親再見時已認不出
    隨著時代的發展,感情的事情變得越來越自主,大家的思想也越來越開放,只要是真心相愛的兩個人,不管雙方的身份、地位、年紀等等差距有多大,都是無所謂的。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清華才女王麗紅,不顧反對嫁烏幹達酋長兒子,母親再見時已認不出。
  • 爆雷的P2P大佬,為什麼清華北大的特別多?
    有行業機構統計過,那些P2P平臺,清華北大出身的人當高管,待收規模基本都過億。81家待收過億的P2P平臺,清華北大高管就有38人。學霸就是學霸,割起韭菜來都是頂呱呱。但是,為什麼會是清華北大?為什麼他們搞的P2P特別大?顯然,北大清華畢業生的身份,可以給這些人帶來大量豐厚與便利的資源,尤其是融資和獲取用戶的投資。
  • 32個優質教育資源項目相繼落地,回天地區孩子有好學校上了
    黃先生是清華大學本碩博畢業生,「北京沒幾所高校會像清華要求3000米長跑體測的,清華對體育的重視是出了名的!」讓他驚喜的是,清華附小沿襲了這一傳統,孩子每天都會有體育課,學生可以自己選修感興趣的體育項目。「清華附小要求學生必上足球課,每年還會舉辦馬約翰杯校園足球聯賽,而昌平學校北校區也有自己的特色,就是讓每個學生學會遊泳。」
  • 全員保研清華北大!學霸男寢4人斬獲18個offer
    近日,四川大學望江北園1舍124室火了,  成為同學們口中的「學霸宿舍」,  因為這個宿舍的四名男生全部保研成功,  其中一名清華,三名北大。    圖為徐建軍。  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習慣。
  • 為國家流盡最後一滴血!好在老天垂憐,為母親留下了一個兒子
    戰火席捲了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在各個地區,有無數個母親,目送著自己的孩子上了戰場,把孩子的背影深深刻在心裡,不確定這是不是最後一眼。葉皮斯季尼婭也是如此,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蘇聯母親,養育了9個兒子,有8個都戰死沙場,這個家庭可謂是為國家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好在老天垂憐,為母親留下了一個兒子。
  • 應採兒稱給Jasper的規劃是上清華北大
    在活動現場,應採兒爆料兒子Jasper轉學到上海後,學中文遇到了困境。前不久母子倆還因為學中文鬧了不愉快,「昨天跟他生氣,他剛轉來上海第二個星期上課,這裡的中文程度比香港深很多。我希望能找到團隊,除了可以幫我們開心學中文,讓我們家庭和諧。真的他前天就流了眼淚,很委屈。」此前,應採兒在節目中教兒子Jasper學中文還上了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