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高等院校都將會陸續寄出大學錄取通知書,許多同學也會陸續收到錄取通知,這可每一年7、8月必須有節目,所以這一檔子每個人都應當是非常熟悉的,當然也有一部門可考得不好,會選擇復讀,還有一部同學可能還會查一下分。甚至查卷看一看,是不是試卷改錯了。全天下的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讀一所好學校,多年前就有這一位媽媽,他兒子僅僅2分就可以上清華了,媽媽覺得兒子非常的優秀,不可能考不上清華,於是想辦法複查了兒子的試卷,結果試卷上的11個字,讓她淚崩了。
這位媽媽就是鼎鼎大名的林徽因。集建築家、詩人、作家於一身的林徽因也和天下母親一樣,希望孩子能按自己規劃的道路前進。林徽因與梁思成,育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的成績都非常優異,女兒在高考時因成績差一點,而未讀成清華建築系,而去了北大西語系。
看著女兒有可能向其它方向發展,於是林徽因希望兒子能繼承自己的建築師這個衣缽,她希望兒子能就讀清華的建築系,這就天下母親都有望子成龍之心吧!
當林徽因看到兒子的高考成績時感到十分地吃驚和失望,林徽因在失望之餘,又有一絲懷疑,因為兒子梁從誡的學習一向都很好,林徽因思來想去,決定查一下梁從誡的試卷,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在試卷的後面寫著「我不喜歡建築,我喜歡歷史。」
這時林徽因這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兒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原本是想給兒子安排最好的路,可卻和兒子的想法發生了衝突,自己安排的路兒子並不想走,後來林徽因與梁思成一商量,同意兒子的想法,這說他們是非常開明的父母,後來梁從誡去北大,師從陳翰笙先生攻讀世界史研究生,畢業後赴雲南大學歷史系任教。
梁從誡是幸運的,因為他的是開明的。而有一些人就沒有他這樣的幸運了,父母的控制欲非常的強,甚至把子女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還的家長是把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最近有一個高三同學的媽媽給我講,她把孩子填好的大學志願全改了,女兒鬧著要復讀,家中不同意,於是女兒搞絕食,已經三天沒有進食,還鬧著在要上吊。
這位媽媽現非常後悔,但又不知自己錯在何處,她對我說:「我這也是為她好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事壞就壞在「為他好」三字上,很多少父母都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做了許多傷害孩子的事情,孩子再小也是獨立的個體,也是有靈魂的,有思想的,如果你真的是為孩子好,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就要傾聽孩子的心聲。
有些事你可以替孩子做主,有些事就必須事自己做主,像填報志願這樣的大事,就必須以孩子為主,因為報志願孩子比家長懂得多,你私自錯改,孩子就沒法實現自己的理想了,你這一改,有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更嚴重的是你亂一陣,有可能造成孩子落榜,那將造成孩子終身的遺憾,你一定會後悔一輩子的。
對於文章歡迎,轉發評論!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將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