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文和友毀譽參半,文賓的「餐飲界迪士尼」夢能成嗎?

2020-12-25 澎湃新聞

文/曾競

來源/熔財經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每個東西上面都有一個保質日期

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會過期

連保鮮紙都會過期

我開始懷疑

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

《重慶森林》裡金城武的一段獨白,道出了在這無根的都市裡,現代人內心的彷徨與孤獨。

「在飛速變幻的城市生活裡,到底有沒有不會過期的東西?」文賓後來通過超級文和友給出了一份自己的答卷。1987年出生的文賓是文和友的創始人(取自文賓和他的朋友),早期曾在個人微博裡多次調侃自己為「坡子街王家衛」,日後採訪中常常固執的說著長沙方言。他生長於長沙老城區的坡子街,創業也始於這條街的一個路邊攤,在舊城改造的一片拆字圍城中,兒時的街區消失了,路邊攤變得不合時宜,取而代之的是一條仿古的民俗美食街,文賓收起攤在這開了個十來平的油炸社。依靠街區文旅改造後引來的遊客人流和自身的努力,小店逐漸積累了一些人氣,2013年他的油炸社代表長沙參加了一期湖南衛視《天天向上》全國串串比賽的節目,此後不少來到湖南錄綜藝節目的明星都會過來光顧,星光加持下走上了餐飲網紅之路。也在那一年他成立了文和友餐飲管理公司並註冊了「老長沙大香腸」品牌,2014年又以湖南人民喜歡的小龍蝦為切入點,超級文和友的雛形「文和友老長沙龍蝦館」杜甫江閣店在長沙沿江風光帶開業。

「如果記憶是一個罐頭,我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從這個龍蝦館開始,文賓和成長於鄰近街區的建築設計師翁東華(文和友聯合創始人)開始有意識的收集老街區拆遷時被丟棄的數以十萬記的老物件,將80年代的長沙市井街道溶於門店的風格定調和產品設計上。也許老街終將拆毀,記憶終會消散,而文和友將情懷做成了一個「罐頭」,它試圖將一代人對於老長沙的記憶通過空間布景截取為一幅幅蒙太奇般的電影畫面,永久的定格封存其中。包廂裡的老電視和錄音機,桌上的搪瓷杯碟,鋪在桌面的餐桌紙,直接倒在桌上的小龍蝦,無不讓人仿佛置身於老時光的房間,加上媒體的宣傳報導,文和友龍蝦館一時顧客盈門。

「餐飲的產能是有限的,現在的翻臺率已經到極限了」文賓說。團隊意識到問題後,在2015-2017三年裡,先是單獨開發了「老長沙臭豆腐」「MAMACHA」等品類門店。接著在長沙化龍池、深圳羅湖和太原分別開了新店;之後又建立了天貓旗艦店等線上渠道,將小龍蝦、各類熟食等產品突破門店和地域的界限銷往全國。到2018年唐人神以不低於7000萬的投資入股共同運作「老長沙大香腸」後,「文和友老長沙龍蝦館」又以直營或加盟的形式在廣州、蘇州、南寧、貴陽、珠海、佛山、成都多地開花,這些門店在文和友強大的品牌引流效應下,雖複製得不算完美,與在長沙的火爆相較屬於不溫不火,但也都在當地站穩了腳根。只有加盟形式的成都店,不到一年便改換門庭為麻辣燙串串與文和友脫鉤。在媒體曝光率上升,流量上漲,門店和銷售渠道穩步擴張的這幾年,文和友團隊信心日盛,也有更多的資本和精力來謀劃一副更宏偉的藍圖。

(文和友的五次創業之路)

「文和友的目標是做餐飲界的迪士尼」文賓把文和友定位為一家文化公司,「我們是做餐飲,但不是單純做餐飲,還要挖掘地方市井文化。如果僅定位於餐飲,就會有業務上的局限」。到2019年,海信廣場店升級為「超級文和友」。如同一場任性而又野心勃勃的行為藝術實驗,文和友團隊將城市現代化進程下處於主流話語邊緣的底層文化「美顏濾鏡」後逆襲而來,生生在現代化的CBD用「殘牆斷瓦」燃起了一抹人間煙火氣。總計7層樓,2萬平方米的空間內,高密集濃縮的「復舊」了一個80年代的老長沙社區,同時召集了城市中一群早已聞名街頭的美食店主進駐其間。每一個場景都用心還原了老長沙的市井環境,消費者即使對菜式口味不認同,置身其中也依然會被這些細節的精心雕刻所觸動。對於還沉澱著老城記憶的人們,每一幀畫面都仿佛似曾相識,似乎自己兒時就在這尋常巷陌中與小夥伴追跑嬉戲,某塊坪前父親支稜著小桌和街坊在喝酒聊天,某扇窗口忽的打開會有母親呼喚自己回家呷飯。什麼都會過期,唯獨記憶猶新,只需要一個熟悉的場景將其悄然喚醒。一輪媒體熱炒宣傳後,迎接這個CBD「釘子戶」的是國慶假期蜂擁而來的全國遊客,單日頂峰2萬桌的排號,微博全天的熱搜,文和友在2019年的國慶黃金周徹底引爆。

「但我到現在都還沒想清楚,比如,一個外地人去到北京吃長沙臭豆腐,這個場景是有問題的。」帶著這個還沒有答案的問題,初中沒畢業的文賓去杭州湖畔讀了大學。2020年初加華資本一億投資入股,7月籌備兩年的「超級文和友」廣州太古匯店開業,相比長沙的壓倒性好評,廣州市民對其毀於參半,開業兩月後不變的依然是店外排隊侯桌的食客,而六倍於廣州的3萬平深圳深港店也即將登場。

回顧完文和友的發展歷程,其成功有天時地利人和的一面,很難用一個公式去硬套,即使他們自己也在向外擴張的過程中探索答案,但文和友的發展中,有些關鍵點還是起到了舉重輕重的影響。

以老城情懷切入,重金打造空間景觀吸引關注度

中國文化強調根的重要性,在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中,面目全新的城市裡,文和友的市井風格契合了市民一種新時代的「鄉愁」。2010年,長沙市政府提出推進城市國際化、把長沙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名城的目標,確立把旅遊業打造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圍繞此目標的一系列工作也為長沙開發出了新的文旅地標,如太平老街等,老城區域相較以前吸引到大量的遊客消費者,這是文和友能趁勢而起的基本盤。

在全國擁有強大影響力的湖南衛視及旗下多臺節目,圍繞長沙美食和文化做過很多節目策劃。文和友的市井文化主題,創始人本身的經歷都正好契合了節目需要,最初的快速成名即是通過湖南衛視等電視媒體的宣傳。超級文和友建成後,也成為了非常好的外景取景地(現成的布景,燈光等舞臺效果),吸引消費者通過社交媒體如微博、微信、小紅書、抖音、INS、點評網等自發宣傳,而朋友圈的美圖和自媒體的探店也很好的抓住了消費者的眼球。通過空間景觀的打造聚攏了極高人氣。

選址重視天然流量,製造強對比環境,在最豪華的地段開最平民的店,帶來天然的話題性

超級文和友長沙海信店處在老城觀光區域內的中心點位置,這為其帶來巨大的天然人流量。而其自身風格相對CBD的豪華消費場所的違和感,在那片區域內也有了別具一格的稀缺性,成為了一個新的網紅打卡景點,直接導致了常年排隊和黃金周時一天20000多桌排號的壯觀場面。

而廣州超級文和友更上層樓,使消費者逛完LV,愛馬仕後在同一棟樓內就能吃到最平民化的臭豆腐,刻意營造的文化衝突感也使之備受爭議。開業至今,網際網路上廣州市民的評價是毀譽參半,「想找城管舉報,影響市容」「憑一己之力拉低太古匯的檔次」,但爭議正體現了文和友的文化衝突策略的成功,吐槽歸吐槽,開業兩月餘消費者還是通過排隊一次次表達對其與眾不同風格的好奇和認可。社會的審美本就充滿多樣性,有人多討厭就有人多喜歡。流量時代不怕有非議,就怕沒人關注。文和友這樣自帶流量和極高的話題度,也使城市網紅、美食博主趨之若鶩前來探店。文和友在選址上也有過失敗,以成都店為例,它選址在非CBD的二環邊,該片區以臨街中低檔消費的餐館為主,仍存有不少老舊社區。既缺少遊客流量,與周遭環境也沒形成差異性,新鮮感過後很快便改換門庭。

產品選擇脫離正餐語境,高頻次高毛利,深耕有地方特色的爆款

從最初的香腸,臭豆腐這類極具地方特色的小吃,既被當地消費者接受,也能夠吸引到遊客嘗鮮,同時小吃脫離了正餐語境,可以覆蓋全天時段高頻次獲客。到後來的小龍蝦,視覺效果好,烹飪簡單口味多樣,方便大批量製作,毛利高;既可作為正餐,也可作為夜宵或小食。這就有了在營業時間內保持高翻臺率的天然優勢,自然可以支撐起如此高的前期投資成本。即使投資巨大的超級文和友,團隊預期也是在兩年左右就能收回成本,其他的中小型門店投資回報率可想而知。

「好吃是一種情緒,我吃完它讓我開心就是好吃。不僅是味覺,最終是由五感打動心,才能組成情緒。只保證一感,那一感不是唯一能夠帶來情緒的。」這是文賓對於好吃的理解。在產品品質上,文和友也注意在爆款產品上進行深耕,「把一隻蝦、一根腸、一片臭豆腐、一杯茶做好「。文和友主打的菜式,在長沙本是消費者喜聞樂見的食物,飲食文化上自帶親近感。而無論香腸、臭豆腐還是小龍蝦,都不是廣州人民習慣的傳統菜式。文和友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將主打爆款進行本地化口味改良(比如淡化辣味),同時引入當地菜式迎合本地消費者。通過引進如阿婆牛雜、炒螺明、風筒輝等25家地道的「老廣」美食進駐,將本地化菜式融入點菜單中,對於遊客來說確實可以一站式吃到多種美食,但老店脫離了原生街區環境,在口味上缺乏獨特性,似乎只適合於外地遊客獵奇,無法吸引本地消費者持續消費。如何使品類貼近當地同時打造出新的爆款,才可能吸引二次消費,如果得不到本地人認可而只做遊客一次性生意,則只能是曇花一現的繁榮或始終困居於「老長沙市井」的地方性標籤下。

以懷舊的市井文化為核心,通過一城一策,一店一策進行本土化改造

「我們最初的想法,就是宣揚湖湘文化,把湖湘的文化,通過美食這個載體,宣揚出去。我們都是社會養大的孩子,我們都該用盡力量讓這個社會變美好」文賓說。文和友與一般單純的主題餐飲店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僅限於在店內打造某一個主題(如早期老長沙龍蝦館),而超級文和友開始,已經在打造一種文化,並做為其代表形成兩者在消費者印象中的深度綁定。這一點在長沙已初嘗勝績,但離開湖南後,在全國乃至海外的複製型擴張,都避不開一個問題,那就是文化跨地域複製的難度。包括一種文化入侵其他地域後面臨的本土化改造,及當地民眾對入侵文化的接受度。要把一個地域的文化複製全國,讓全國消費者都接受和喜愛,無論從持續性還是新鮮感的維持來說,都很難做到。

「超級文和友變成了一個不單單只有美食的地方,而是一個比較豐富的展示市井文化的平臺」文賓說。現階段圍繞本地化的市井文化,老建築為核心。通過一城一策,一店一策的概念,將多元的文化、美食聚攏展現在一個集中場所,把餐飲美食、城市文化、藝術空間打造相融合,形成豐富的消費模式和商業化的可持續發展機制,使城市文化真正「活」起來。但如何維持本土化口味和入駐城市的特色植入之間的平衡,避免讓當地人產生文化入侵的排斥感及模仿複製的「低廉感」,在打卡體驗過後,能留住多少消費者來進行二次消費,這還需要時間給我們答案。

培養線上渠道,脫離門店限制,將文化IP的影響力最大化

文和友品牌創立伊始,團隊便非常注意線上渠道的開拓。不管是自有APP,微信公眾號都有非常不錯的月活數據,而天貓旗艦店這兩年也取得了不熟的銷售業績。線上渠道天然的脫離了門店限制,只要有足夠的品類支撐,其品牌文化一旦形成,巨大的網絡效應將使企業營收出現跨級別式的增長。這也給了資本足夠的想像空間。以「廣州酒家」為例,2019年30億的營收,支撐起200億的市值;「絕味食品」更是以50億的營收撐起了500億的市值,這些對於文賓和他的文和友團隊而言,就又是另一個正在譜寫的全新篇章了。

熔財經:

城市商業新媒體,區域經濟連結者,產業趨勢發現地。

相關焦點

  • 從超級文和友,看「餐飲+商業地產」模式如何構建!
    來源: 奇點商業地產10年前,文和友創始人文賓在長沙坡子街擺攤開始創業。次年,文賓與合伙人開了一家僅10㎡文和友老長沙油炸社。出人意料的是,生意好到從「街頭排到了街尾」。作為教科書式的商業案例,文和友模式為餐飲、文化產業化以及商業綜合體運營開創了新模式。
  • 文和友究竟是不是餐飲公司?
    提到長沙的美食,不得不提到「文和友」,亞洲最大的龍蝦館、中國美食界的「迪士尼」、餐飲界的司馬遷、長沙的美食地標、餐飲業的超級新物種等等,都是它的標籤。超級文和友在長沙幾乎成為外地遊客的打卡聖地。並把這些物件做成了一個有趣的畫冊,將它還原在一個立體的空間裡面,也就是超級文和友的雛形。在超級文和友裡面,有一條街叫永遠街,這裡有很多長沙市有名的老的市井小吃。就這樣,文和友慢慢成為了長沙的「網紅」。
  • 超級文和友,如何「騙」走年輕人的錢
    文和友靠什麼吸引年輕人?超級文和友的誕生文和友,意為文賓和他的朋友。超級文和友誕生到今天,已經實現了年銷售額過億的成績。但在最開始,作為創始人的文賓,做的只不過是小攤販的生意。時間倒轉到十年前。2010年,23歲文賓靠著5000多塊錢的成本,做了一個炸排骨攤。
  • 年收過億,超級文和友如何讓場景體驗為餐飲服務?
    」、長沙的美食地標、餐飲界的「司馬遷」。  不僅如此,超級文和友還想要打造中國餐飲界的迪士尼。  2010年,文和友創始人文賓在長沙的坡子街夜市上擺路邊攤,取名「犀利排骨」。  剛開始,生意很好,排隊的人很多,一晚上基本上能賺三四百塊錢,但城管很嚴,因為要做生意,所以他想辦法和城管混熟做起了朋友,通過城管朋友他又認識了一位朋友叫馮彬,也就是文和友現在的CEO。
  • 一天排號4萬桌,超級文和友是如何成為長沙文旅地標的?
    超級文和友簡介: 超級文和友位於長沙市海信廣場,2018年開業,2019年二期升級擴展至2萬平方米,以長沙老字號為核心,結合長沙七八十年代城市記憶文化,匯集美食、零售、休閒娛樂等多元業態,進駐了100戶商家、20餘個商鋪,全方位還原老長沙的文化與情懷。
  • 去掉「超級」,文和友會更市井!
    他,就是文賓,長沙超級文和友的創始人。文和友的寓意是,文賓和他的朋友們。不知為何,有情懷的人都在交朋友,且生意風生水起。這裡是你可以反覆體驗的一座城市文化空間,食物、音樂、藝術、展覽、戲劇等所有讓你放下戒備的東西都可以承載其中,「超級文和友將會是一個美好的,有趣的,有想像空間的夢境,這個夢可以讓你回去,回到那個溫暖的狀態」。
  • 中國美食迪士尼重慶擱淺 超級文和友模式難複製?
    迪斯科舞廳、照相館、理髮店……有著7層樓、2萬平米的長沙超級文和友,重構了餐飲+文化模式,成為業界、消費者打卡聖地。今年2月,有著中國美食迪士尼美譽的文和友獲得加華資本近億元的投資。似乎看上去前景一片大好。不過,日前有媒體爆出,進駐超級文和友廣州店的首批老字號已退場。
  • 「美食迪士尼」重慶擱淺 超級文和友模式複製難?
    2020年2月,有著「中國美食迪士尼」美譽的文和友獲得加華資本近億元的投資。看上去前景似乎一片大好。不過,日前有媒體爆出,進駐超級文和友廣州店的首批老字號已退場。而近日商報記者走訪市場時發現,文和友龍蝦館重慶店已經大門緊鎖,暫停營業。相關人士表示,文和友龍蝦館時代天街店已撤場。看上去香,實際是否真香?餐飲+文化的模式能否持續發展下去?
  • 超級文和友初現內捲化:店中店悄然更迭
    這棟建築,便是超級文和友深港旗艦店,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建築部分外牆已經完成玻璃幕牆的裝配。據媒體報導,超級文和友深港旗艦店總建面積達3萬平方米,比2018年開業的超級文和友長沙店大1/3,更比廣州店大6倍。這裡將被打造成香港特色+創新的深港文化生活綜合體,也是文和友目前全國最大的門店。
  • 文和友:汪涵出面宣傳,馬雲親臨做客,這家店號稱中國最牛小吃
    汪涵出面宣傳,馬雲親臨做客,這家店號稱中國最牛小吃攤,單日排隊2萬號,接待顧客5萬人,老闆叫文斌,曾豪擲一個億,擠走星巴克,把自家小吃攤搬進了長沙地標海信大廈裡,有人稱他為中國版食神,然而盛名之下,果真如此嗎?
  • 等位三天吃不上的文和友,火爆背後的秘密是什麼?
    文和友,長沙的美食地標,10月份長沙店等位2萬人……從路邊攤到餐飲業巨頭,文和友是怎麼走過來的?我們一起來看看,也許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示。5000元成本起步,2年開出連鎖店2010年,22歲的文賓辭掉高薪的工作,開路邊開了一家炸串攤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
  • 首批老字號退場,廣州超級文和友還能走多遠?
    文和友,本來是一家發源長沙的龍蝦館。他的創始人叫文賓,坊間傳聞「文和友」的意思是「文賓和他的朋友們」。超級文和友則是打造了集餐飲、民俗、潮流文化於一身的「餐飲綜合體」。在廣州,除了特立獨行的建築風格,超級文和友還標榜集合了25家地道的廣州小吃,包括荔銀腸粉、阿婆牛雜、風筒輝、八珍煎餃、炒螺明、沙灣奶牛皇后等,以及一些體驗式懷舊主題商店。但記者發現,有不少商戶已悄悄離場,並迅速易主。
  • 「小龍蝦之王」文和友,為何能爆紅?
    既然小龍蝦這麼火,也難免會出現很多備受歡迎的龍蝦品牌,文和友便是其中一個。「小龍蝦之王」文和友,為什麼能夠爆紅呢?最高記錄一天取號3萬號,「小龍蝦之王」文和友為何能從10㎡的小攤販脫穎而出,搖身一變成為全國各地的網紅勝地?今天我們來深挖文和友的爆紅路徑。
  • 我滾滾珠江東逝的水,不是一座文和友就能找回的
    跟著人流走過幾個用餐區,有人帶著手套剝小龍蝦,也有人和分割線外的我們面面相覷,我嘗試解讀了一下那空洞疲憊的眼神:文和友就像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餐飲界的迪士尼還是對地方文化的褻瀆?文和友想做餐飲界的「迪士尼」,他成功了嗎?我覺得還是很成功的。仔細回想一下迪士尼的內容,首先是大老闆和老闆娘——米奇和米妮,再是知名合伙人唐老鴨、高飛、奇奇、蒂蒂,這些是原創卡通動物。
  • 多家商戶離場,廣州超級文和友能複製在長沙的成功嗎?
    起初在這個餐飲綜合體裡,既有文和友的小龍蝦、臭豆腐等菜品,也能找到一些廣州街頭小吃,如八珍煎餃、阿婆牛雜、盲公丸以及風筒輝等。餐食之外,這裡還設有美容美髮、文身店、酒吧等業態。但界面新聞近日走訪現場看到,盲公丸、風筒輝燒烤、唐氏秘制燒雞翅、豬扒一哥酸辣米線以及來回咖啡已相繼離場。
  • 長沙網紅餐飲品牌「文和友」獲近億元投資,將在廣州、深圳開旗艦店
    據公開資料,「文和友」品牌誕生於2011年,在路邊擺攤9個月賣炸串後,創始人文賓開出第一家門店,取名為「文和友老長沙油炸社」。此後,從2012年至2016年,他相繼推出了文和友龍蝦館、文和友老長沙大香腸、文和友老長沙臭豆腐等。「超級文和友」長沙海信店。
  • 年入過億不輸海底撈,文和友的品牌宣傳強在哪?
    中國美食界的「迪斯尼」、長沙的美食地標、餐飲界的「司馬遷」,超級文和友被譽為「餐飲界的新物種」,被外地人稱作是「地方版的王府井大街」。 像是「宵夜檔的草根明星——炒螺真正意義上擁有了一家店鋪」、換了30次鋪位的燒烤界傳說——風筒輝終於紮根在這裡,這些商戶的經歷都被文和友整理成故事,這樣不僅可以為傳統品牌賦能,還能實現他們的品牌化
  • 廣州超級文和友設計師楊巖:設計一座市井美食的主題樂園
    其實,文和友的臭豆腐和大香腸已經做了快十年,但直到去年在長沙海信廣場開出超級文化友,才算真正火出圈。集納地方傳統小吃,空間設計極具辨識度,融合年輕人熱衷的潮流文化……這是超級文和友顯而易見的標識。坐落在廣州太古匯旁邊的超級文和友,濃縮了廣州上世紀80年代的社區風貌和市井美食文化,今年7月開業首日排號達到3000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