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學選考倒計時!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政治、歷史、地理三門科目的備考攻略!怎麼利用好最後幾天的時間,衝刺高分!趕緊看過來!
歷 史
歷史選考怎樣踢好「臨門一腳」?
嘉興一中 歷史備課組長 / 張美勤
2021屆高三首次選考臨近,踢好「臨門一腳」,把時間都用在「刀刃」上,很多學科都會強調回歸基礎。歷史學科尤其如此。
歷年浙江歷史高考卷命題風格穩健,有相當數量的試題直指教材基礎知識,部分非選擇題的答案來源就是教材原文。即使考查核心素養為主的較難題,也以深厚的歷史知識為前提。
如2020年7月卷第26題考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和意義,如果沒有按教材原文作答,僅憑自己的理解組織語言,即使意思相近,也很容易失分。2020年1月卷28題考查內容跨度很大:中國古代經濟政策、土地制度;孔子、孫中山和中國共產黨的土地主張;皖南古村落祠堂名稱和思想觀念。這就要求對各模塊的關聯知識有綜合調動、遷移、運用的能力。
歷史學科知識點繁雜,六冊課本、六本圖冊、眾多筆記全部看一遍是來不及的,如何突出重點,提高複習基礎知識的效率?以下三點建議供參考。
」
1.緊扣《考試說明》展開查漏補缺。經過了一年選考複習,大部分知識已經掌握到位,此時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有些同學每次複習都是從第一課開始,導致前面的內容熟悉,後面的內容陌生。建議把知識條目逐條篩選,把相對生疏的知識重點複習。
2.對生疏的重點條目進行分解、細化,開展問答式複習。考綱中的部分知識條目比較抽象粗獷,如「蘇德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及其影響」這一條,可以分解成:蘇德戰爭爆發的背景;蘇德戰爭爆發初期,蘇聯失利的表現;蘇德戰爭爆發初期,蘇聯失利的原因;德意日正式結成軍事同盟的時間;德國佔領東南歐的時間;太平洋戰爭爆發的背景;日本將侵略矛頭轉向東南亞的原因;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影響;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日本在東南亞和太平洋擴張的概況。然後帶著問題去複習,提高針對性。
3.再次整合教材目錄,重建知識體系框架。我們複習的一般思路是總(構建體系)——分(細化知識)——總(重建體系)。考前要做的就是第三步,在已經掌握的具體知識的基礎上,再次高屋建瓴地回顧、鞏固知識體系,歸納歷史發展的線索、規律。將六本教材的目錄整合起來,回顧一下各通史的階段特徵、線索規律,樹立大歷史觀。比如2020年7月卷第27題考查範圍涉及必修一專題六、選修四「亞里斯多德」等內容。
」
總之,越臨近考試,越要落實基礎,回歸本原。考前不建議大量刷題,如果要做題,可以選取近幾年的高考真題,品味一下浙江卷的命制風格、答案組織特點,在應考時既要以不變應萬變(夯實基礎),又要靈活應變(調動知識解決問題),在新情境中找對答題思路。
政 治
浙江省台州中學 高三備課組長 / 李霞
」
一、注重基礎,回歸教材
由於選拔人才的需要,選考試題較學考試題難度稍大一些,但其主體仍是基礎題。在剩下的幾天時間裡,同學們應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回歸教材。
1.先把書讀厚,關注教材的目錄、主幹知識、引言和專家點評等。分析前幾年的選考卷,不難發現,有些試題尤其判斷題,或直接引用或改編自教材原話。同時基於浙江政治選考主觀題設問切口小的特點,背誦的過程中,同學們要留心單元、課、框、目標題,對比相似標題的範圍大小,如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VS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VS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生產滿足消費VS生產與消費、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VS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性經濟……
2.再把書讀薄,按照《考試標準》,在腦海中構建各知識點的框架。參照框架和《考試標準》的條目,仔細回憶具體知識,能否做到精準記憶、理解。對於內容記憶、理解不全的,可在相關條目旁做好記號,及時強化,過段時間再就此知識點進行回憶,直至真正掌握。
二、注重方法、反思錯題
除了靈活地調度知識,提升解題技巧、準確規範答題也是提高政治得分的重要因素。客觀題要牢記排錯、排異、擇優法則。主觀題解題包括審題和答題。審題先審設問,包括知識範圍、材料範圍、題型和分值,知識範圍和其中的關鍵詞能幫助我們準確尋找相關材料,題型能讓我們明確過渡語的使用,分值能給我們提供大致寫幾點的參考。帶著設問審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可以大大節省時間。在答題的過程中,要遵循「有理有據、理據對應、分點作答」的普適套路,準確使用學科術語,邏輯嚴密,書寫規範。
答題技巧的提升不是紙上談兵,要在實踐中得到鞏固。考前每天適當做點題目,限時訓練,保持手感。同時,再梳理一遍錯題集和近兩次的選考卷,你會發現一些共性的東西。
三、心態平和、有序複習
注重基礎、提升技巧的同時,要把握複習節奏,心態平和,有序複習。高考從來不乏奇蹟,在我所任教的18屆和19屆的高考班中,有些賦100分的同學是我之前未曾預料的。所以同學們一定要相信自己,多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萬一你就是那匹黑馬!把後面的練習當做高考對待,把高考當做平時的統練對待,調整後期的作息,以最佳的狀態進入考場,一定能考出滿意的成績。首考加油!奧利給!
」
地 理
浙江省台州中學 高級教師 / 張彩芬
」
一、立足教材
高考卷中基礎的主幹知識往往佔到65%-70%,可以根據考綱對課本知識進行疏理、歸類和整合。
(1)回歸教材:帶著問題去閱讀,從知識提煉、歸納的角度通讀地理教科書,挖掘教材「圖表」的信息點,重視教材中的「閱讀」、「活動探究」。
(2)理清概念:學生解題思維中概念模糊、理解不透徹,容易在一些相似、相近的問題上犯錯誤。因此可以梳理必修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植被和自然帶、光照與熱量、天氣和氣候、熱力環流與大氣環流、降水量分布特徵和等降水量線的分布特徵、地形和地形區、地貌與地勢、斷裂與斷層、流水侵蝕和流水溶蝕;風化作用和侵蝕作用、農業生產類型和農業地域類型、土地利用類型和耕地類型、耕作制度(熟制)和種植方式、氣旋和低壓、反氣旋和高壓、水文特徵和水文條件;水文特徵與水系特徵、降水特徵和氣候特徵、冰雪融水與積雪融水、三大自然區和四大地區等等。
(3)理解原理:對原理深度學習,能夠按照一定的學科邏輯組織語言作答,能有條理有層次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是高考的要求。主要的原理有晝夜長短分布規律、正午太陽高度分布規律、氣候分布規律、洋流分布規律、自然帶分布規律、區位理論(工業、農業、交通運輸等)。
(4)關注過程:高考對地理事物「動態變化過程」的考查逐漸成為新課標高考的亮點,要求學生運用所掌握的系統地理知識,去分析某些具體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以考查學生運用演繹推理的能力。關注基本的地形地貌形成過程,如:三角洲、衝積扇、褶皺山、海溝等,若在新素材和新情境中,答題要明確形成該地貌景觀的主要地質作用類型,按照時間維或因果鏈,羅列過程先後順序,答題語言要精細化。可以將這種思維推廣到其他的地理過程,如大氣受熱過程、熱力環流形成過程、天氣系統形成過程、自然災害形成過程等等。
立足教材,理清概念,理解原理,關注過程,是取得高分的基礎,特別是同類學校分數差距主要在基礎題。
二、重視思維
在歷年的浙江卷中,試題比較注重「理解」,強調「應用」,考查考生調用學科關鍵能力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能力,簡單的材料裡應用了深刻的地理道理。邏輯思維過程大同小異,將思維過程相似的題目進行歸類,提煉答題的要點,將思維過程正確表達出來,可以適當用思維導圖或聯繫圖的方式,構建答案關鍵詞之間的聯繫,比如看圖,也要可以看出層次,看出動態思維過程。
三、重視考法
俗話說:「考得好不如改得好」,因此答題要做到:常規答題程序化、精準答題思維化、精準答題規範化。
答題首先要審題,審題要審:指令詞(列舉、舉例、寫出、描述、簡述、分析、說明、比較、評價等)、賓語指向(原因是要點式、成因是過程式、關係是結果式的、聯繫是過程式的等)、限定詞(從某角度、有利、優勢、自然等)。
重視審信息(信息來源於文字、圖、表、題乾等)。
重視表達(答題前構思、多用地理術語少用口語化、關鍵詞突出、語言簡潔、圖或材料得出的信息先答、字跡要清晰),總之,先審題,再材料;列思路,選信息;關鍵點,分要點;邏輯通暢,多寫一點。
」
心態決定學生在高考中的成敗!堅持、靜心地做好考前複習;淡定、自信地走進高考試場;從容、仔細地解答高考試題。
來源網絡綜合,如有侵權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