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有了青春的陣痛才敢勇往直前(圖)

2020-11-29 天津日報

  還有不到一個月,今年的考研就開始了。人們說,炎炎夏日是「烤驗」高三學生的,而冽冽寒風是讓「考研族」更「清醒」的。為了取得好成績、為了不負青春、為了更好的前途……在這個冬天,無數年輕人在凌晨四五點就「狠心」離開溫暖的被窩,到圖書館門前排隊;夜幕降臨後的校園,路燈下還有學生在背書,因為這裡不會影響別人;地下車庫裡有備戰考研的身影;晚上10點,食堂裡還有學生在做題……這些天各種校園裡迎考的畫面被人們看到,拍到。努力是最好的風景,青春就應該受點苦,今天的小柔拆書給奮鬥的青春鼓勁兒。

  小柔分析:

  提起青春,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有那麼一段難以忘懷的記憶,或許它關乎著美好的校園時光、或許它承載著美妙的愛情、或許它見證著深厚的友誼、或許它陪伴你每一次成長……

  文學大師喬治·桑曾說過:「少年從不會抱怨自己如花似錦的青春,美麗的年華對他們來說是珍貴的,哪怕它帶著各式各樣的風暴。」是的,那一段光陰無論是什麼樣子,都是人生中最為難忘的一段記憶。

  在眾多關於青春的關鍵詞中,「殘酷」似乎是一個繞不開的詞語,塞林格的代表作《麥田裡的守望者》就是這樣一部被無數人奉為經典的青春殘酷物語。

  小柔開拆:

  在這本書裡,塞林格刻畫了一個慵懶的少年霍爾頓,在青春的掩護下,他用頹廢代替勇氣、懶惰代替反抗,甚至連他的空虛,都成為了一種少年的性感。

  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閱讀《麥田裡的守望者》就像畢業要獲得導師的首肯一樣重要。青少年從書中獲得了無盡的同感,一些學校兄弟會甚至將閱讀這本書作為入門通行證。

  這本書是成長指南,是理解和關懷的鑰匙。霍爾頓這個對周圍虛偽的環境深惡痛絕的少年,竟然被千萬讀者看成是迷人的新英雄。

  但也許《麥田裡的守望者》並不僅僅是一部青春小說。它是關於一個人在看透人生註定失敗後如何說服自己去耐心地完成這個失敗的小說。

  霍爾頓還不明白自己想成為麥田裡的守望者到底是為了什麼,他的夢想是天性使然。他想要守護的,是源自內心的那份本性,是一份忠於赤誠的善良。

  你一定得認識到自己想往哪個方向發展,然後一定要對準那個方向出發,要馬上。你再也浪費不起多一秒的時間了,你浪費不起。一個不成熟的人的標誌是他願意為了某個理由而轟轟烈烈地死去,而一個成熟的人的標誌是他願意為了某個理由而謙恭地活下去。

  這幫聰明人就是這樣,如果不是他們自己在發號施令,就不高興跟你進行一場有意思的談話。

  霍爾頓和很多「垮掉的一代」一樣,幹盡一切離經叛道之事,親手將自己的青春塗抹得血跡斑斑,在自虐中尋找自尊。從他的故事中獲得共鳴的孩子,或多或少也經歷過迷惘和陣痛的青春期。青春對於他們來說,是那沸騰的荷爾蒙、那隱藏的黑暗和乖戾,還有那些吵鬧刺激的音樂。

  價值觀還未完全成形的16歲少年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他幻想守住社會法則之外的純潔世界,夢想著成為麥田守望者來保護每一個孩子免受成人世界的侵害。

  雖然這本書描述的是二戰後美國青年的迷思,但這種迷惘和彷徨對每一個時代的每一個青年都適用。

  「大家好像都在這個小說裡面看到了一個年輕的自己,看到一個青少年時期的自己或者自己覺得應該是如此的一個青少年時期。」 天真美好的本性會向時間和現實做出妥協,複雜的社會會磨平一個人原本的稜角,無論這稜角是鋒芒的還是柔軟的,最終都會趨於圓滑。

  在這樣的世界中,也許我們並不能憑藉一己之力驅散整個社會的迷霧,但我們可以守護住自己的本心,讓自己在迷茫中握準方向,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拉回瀕臨懸崖的人們,在那片金燦燦的浮華裡守望住自己源於本心的赤誠。

相關焦點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跟著專家梳理歷史脈絡(圖)
    《中國通史》自出版以來,暢銷七十餘載,重印數百次,以豐富的史實和流暢的筆調,濃縮了中國五千年歷史,可謂是閱讀中國通史的第一選項,對幫助讀者初步掌握中國歷史的各個方面,特別是社會經濟、政治制度以及學術文化等系統的歷史知識有很大好處。同時本書還精選了百餘幅珍貴歷史圖片與中國傳統繪畫,搭配詳細的圖注,圖文互應,給讀者帶來更好的直觀感受。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泡咖啡館 「喝」一杯個性(圖)
    一間留得住客人的咖啡館,出品好喝的咖啡是本分;老闆的親切有趣是情分;個性的裝修、自烘焙、不定期活動等等是錦上添花……每日新報「尋味地鐵咖啡香」欄目,第二季接力,繼續推出了十餘期精彩推薦,層出不窮的津城咖啡館,乘著地鐵尋找中意的那一家,我們依然期待更多推薦。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我的少女時代在天津(圖)
    而後打聽戰事,她才聽聞南開已被日本人轟炸,即便考上也沒法上學了,「這種情況下,她當時是很沮喪的。」  時任耀華學校校長的趙天麟特別同情南開的老師和學生,於是在耀華開了「特班」,將南開的教師和學生收過來,「耀華那會兒學生就已經挺多了,所以就安排耀華的學生上午上課,南開的學生下午上課。」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最美的季節 最好的讀書時光(圖)
    在眾多的「津城鬥豔圖」中,各個高校「流」出的美圖更是讓人羨慕——教學樓、圖書館掩映在色彩繽紛的植物叢中;勤讀的學生們發現漂亮的落葉飛進自己的書本……最好的青春,最美的季節,最值得珍惜的讀書時光。這個時候,正是學生們迎接考研,準備各種專業考試的衝刺階段。秋末冬初,大美校園讓背書都有了好的心情。各個學校還搞起了與秋色有關的文學創作、閱讀經典、攝影等活動。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365天 不落幕(圖)
    以「數字賦能 共創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昨日在浙江烏鎮開幕,共有來自2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500餘名代表參會。  本次論壇圍繞疫情科學防控、助推數字經濟與科技創新、助力復工復產等主題,邀請來自國內外政府部門、國際組織、網際網路領域領軍企業的重要嘉賓進行思想交流,回應國內外普遍關切,引領數位技術創新趨勢。此次論壇將持續至11月24日,同期還將舉辦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直通烏鎮」全球網際網路大賽等活動。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我自豪 我是天津人」(圖)
    我雖然不會講天津話,但是我小時候有很深的印象,父親在家裡和家人講天津話,所以我也知道很多天津方言……祝家鄉生日快樂!」  新報記者 翟翊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探訪故居(圖)
    歡迎參加新報攝影俱樂部豐富的主題攝影活動,以今天的新鏡頭對準留存的老建築,開啟城市故事的大門。  「近在咫尺,一直未曾知曉,慚愧。」戲劇大師曹禺故居行,有人如此感嘆。為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大家相聚在大師故居,仿佛穿越了時光,鏡頭新視覺感受天津歷史文化底蘊。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元旦春節促消費活動正式啟動(圖)
    新報訊【記者 郭曉瑩】為大力開展擴內需、促消費有關工作,搶抓元旦、春節、元宵節有利時機,進一步鞏固消費持續回暖態勢,營造濃厚節日氛圍,結合開展「津常購」活動有關要求,我市將在元旦春節期間組織開展系列促消費活動。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濱海新區戰「疫」青年舉辦雲集體婚禮(圖)
    新報訊【記者 王月焜】11月28日上午,一場為奮戰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戰」一線的青年夫婦,精心準備的「雲」集體婚禮,在天津濱海新區隆重舉辦。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區廣大青年衝鋒在前、奮戰一線、不畏困難、擔當奉獻,投身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線戰役」,展現了新時代濱海青年應有的精神風貌。16對新人,也是32名抗「疫」戰友。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小巷管家守護鄰裡 自發組織社區巡邏(圖)
    10月31日,隊員們走馬上任,她們年齡兼顧、自願結合,三人一組,周一至周四每日固定一組南北兩個院區巡視一小時,周五大家開交流會,會後集體巡邏,六日自由結合巡邏。巡邏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在群裡上報,遇到可以自行解決的問題隨手解決、及時處理。  除每天一組巡邏外,晚上阿姨們也經常自發組織一起穿上隊服在院區內打著手電巡視。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王寶泉練二傳 籃球「伺候」(圖)
    新報訊【記者 張璐璐】隨著2020-2021賽季中國女子排球超級聯賽第二階段比賽的結束,天津女排迎來了近一周的調整時間,昨天,全隊在廣東江門體育中心繼續展開強化訓練,通過運用籃球強化二傳的手感,副攻手也參與到一傳體系的訓練中。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江志強:電影不是賺「快錢」的行業(圖)
    除了新人演員,該片的「老帶新」幕後陣容也頗受關注:金牌出品人江志強掌舵,《2046》《一代宗師》的美術邱偉明擔任美術總監,《捉妖記》導演許誠毅負責片中妖怪角色的製作,音樂大師久石讓則親自操刀電影音樂,而影片導演則是不為大眾所知的宋灝霖和伊力奇……江志強在接受採訪時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不給他們第一次機會,他們永遠不會有第二次。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津城咖啡前傳(圖)
    男女「有別」  配點心還是搭菸草  天津市租界研究專家張翔提到一個有意思的小細節:原出生在天津的義品公司經理的女兒Angela老太太曾經回憶,「起士林和正昌都在法租界中街有店鋪,但女人喜歡去起士林喝咖啡,因為有小點心,而男人喜歡去正昌喝咖啡,因為正昌也賣菸草」。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二十四節氣豐富世界 非遺文化寶庫(圖)
    新報記者 梁爽  蕭放:是否「中國第五大發明」不重要 歷史文化價值和科學認知價值更重要  新報: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您認為二十四節氣成功申遺意味著什麼?從傳統文化傳承角度,對於我們這個有著五千年歷史文明的國家有什麼重大意義嗎?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侍奉母親十年 立志長大學醫(圖)
    新報訊【記者 孫瑜】14歲的年紀在常人看來,應該還被父母呵護有加。但是對於居住在北辰區西堤頭鎮西堤頭村的張欣欣來說卻有些奢望,因為10年前,從患上腦血管瘤導致半身不遂後的母親無法外出工作後,她就承擔起照顧母親的重擔,一邊努力學習一邊做家務。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天津女排 卸下「包袱」拼決賽(圖)
    新報訊【記者 張璐璐】2020-2021賽季中國女排超級聯賽決賽首回合較量將於今晚拉開戰幕,天津渤海銀行女排將迎戰老對手江蘇女排。昨天,天津隊進行了賽前最後一次針對性訓練,主帥王寶泉要求全隊要卸下包袱,全力以赴去拼對手。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寶寶總夜咳 鼻子是主因
    新報訊【記者 李文博】秋冬季節一到,家長總會發現,孩子白天好好的,一到夜裡睡覺就會時不時咳嗽幾聲,嚴重的甚至會咳嗽得睡不著,嚴重影響孩子睡眠質量,如果時間長甚至影響孩子生長發育。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我是實習生沒時間哭(圖)
    小尹到了北京之後才知道,擠地鐵是件特別普通的事。而且,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在這裡是相當「舒服」了。第一天去實習,早上6點起來,騎共享單車到地鐵站,一進站她就感覺到身邊經過的人都在跑著,她還拿出手機拍了個視頻發給在北京工作的親戚,她覺得挺有意思的。等她擠進了地鐵,兩腳幾乎要懸空的時候,才收到對方的回信:「你還有工夫拍視頻,趕緊跑幾步追車吧,這兒就是這個節奏,你又不是來旅遊的,我剛跑著步上的車。」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花開遍地 碩果錦程(圖)
    結合公益時長和綜合表現,優秀的春蕾少年不斷脫穎而出,走進大眾視線,也有更多的學子爭當「新時代好少年」。同時,大家也紛紛推薦出了自己心中的「天津好老師」。  回首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1月底「春蕾公益」向武漢一次性捐贈口罩2萬枚,得到武漢各家醫院認可以及後期得到武漢疫情防控指揮部的肯定,並頒發《榮譽證書》,也由此產生了「抗擊新冠肺炎·最美小志願者家庭」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美小志願者」榮譽稱號。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婚禮有「書」 這是新生活的「封面」(圖)
    因為看到了過去婚書的獨特性,現在一些年輕人也願意在婚禮上「復古」,讓傳統形式的「婚書」成為結婚慶典上的一個「新道具」。  2020年進入最後一個月,婚慶市場也迎來冬天的一個小熱潮。今年,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新人們的婚禮大多安排在了下半年,為了錯開9、10月份的高峰季,不少新人選擇了浪漫的「白雪季節」12月舉辦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