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曼德拉時代,南非站在十字路口

2021-02-19 波布非洲

歡迎關注每周一,波布非洲精選的《撒哈拉之南---女記者的非洲視界》一書,本周開啟第一部分「不得不講的非洲故事」的內容分享,讓我們跟隨記者劉暢開啟一段生動的非洲之旅,心動非洲,撒南之南。

第一部分「不得不講的非洲故事」

載歌載舞紀念亡靈


南非航空的登機口放著一疊南非的報紙。我拿了一份南非的《明星報》,上面好幾版都是曼德拉去世的消息,內容有曼德拉的事跡、世界各國領導人向南非發來唁電、南非政府對曼德拉葬禮的籌備,等等。從報紙上看,曼德拉的國葬聲勢浩大,不少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都表示要參加葬禮。

飛機抵達約翰尼斯堡坦博國際機場後,我打車前往旅館與站長會合,然後一同前往曼德拉位於桑頓的家採訪。

曼德拉在約翰尼斯堡有兩個家:一個位於索韋託的黑人貧民區,另一個位於金融中心桑頓。他晚年的大部分時間待在桑頓的家中。12 月 5 日晚,他就是在位於桑頓的家中去世的。

曼德拉門前載歌載舞的民眾

離曼德拉的家一公裡處,警察拉上了警戒線,不允許車輛進入。我們停好車,拿上採訪設備,步行前往曼德拉故居。街道兩邊,到處是新聞轉播車和做現場直播的各國記者。還有越來越多的同行正在趕來的路上。從曼德拉病危開始,世界主要媒體的記者就日夜蹲守在他入住的醫院外,隨時對他的病情進行直播。

我們越往前走,人越多,到達曼德拉家門口時,道路已經被堵得水洩不通。

在我的印象中,哀悼逝者應該是一件肅穆、悲傷的事情,但當我接近曼德拉家門的時候,卻被眼前熱鬧的景象驚呆了。

只見各種膚色的人們正在曼德拉家門前載歌載舞,有的身穿印有曼德拉頭像的衣服,有的身披印有曼德拉頭像的旗幟,還有的舉著他的照片和畫像。人們高聲呼喊著曼德拉的名字,唱著頌歌,往往一人起個頭,就會有一群人唱和,主唱、伴唱、合唱分工明確,層層推進,就像排練過似的。人群中,領唱的邦格祖女士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一邊投入地高歌,一邊揮舞著手臂,富有磁性的嗓音將歌曲的氣氛不斷推向高潮。在她唱完一曲後,我擠到她身邊,詢問她歌曲的含義。

她熱情地說:「你說剛才那首嗎?那是一首革命歌曲,歌詞的大意是我的母親是一位廚娘,我的父親是一位花匠,所以我是一個無產者。」

曼德拉家門前的花束堆成了小山

她主動和我講起了她的童年:「我小的時候,黑人是白人的奴隸,我的父母勞苦工作,卻無力給我們更好的生活。我的父親就是南非實行種族隔離制度之後第一位被絞死的黑人。曼德拉推翻了這種不平等的種族制度,他的堅強意志為我們贏得了獨立。」

我還是不太懂,問道:「可是,曼德拉去世不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情嗎? 你們為什麼還要在這裡唱歌跳舞?」

她解釋道:「在非洲文化中,當我們遇到悲傷或者喜悅的事情時,都會歌唱,這是一種釋放。曼德拉一生都在為我們窮人努力工作,所以我們要用歌聲來紀念他。」


「那你們排練過嗎?為什麼唱得這麼整齊?」我追問道。她笑了:「我們不用排練。這些革命歌曲和歌頌曼德拉的歌曲,每個黑人都會唱。」撒哈拉之南一親歷曼德拉葬禮邦格祖女士轉身又帶領身邊的人唱起歌來。我接著在附近尋找不同膚色的人進行採訪。

將印有曼德拉頭像的旗幟披在身上的黑人小夥子漢斯對我說:「我深愛曼德拉,曼德拉的理想是建立一個團結的國家,如今這個理想已經實現。黑人、白人,無論是什麼膚色的人,都團結在了一起。」

一位印度裔的老者達格伍德說:「在我心中,曼德拉是第二個聖雄甘地。他促進南非以和平方式制定了新憲法,而沒有鼓動人們拿起武器,相互殺戮。他與政敵實現了和解,鼓勵人們忘掉過去的仇恨,和睦相處。」

我一邊採訪,一邊擠過人群,來到曼德拉的家門前。這是一幢普通的二層小樓,平日裡和南非大部分中產階級的房子並無兩樣,而如今它已經成為人們寄託哀思的場所:鮮花在空地上堆積成了小山,燭淚在臺階上流淌成河,人們給曼德拉寫的信、畫的畫更是將院牆外的柵欄遮得密不透風。

兩個白人小孩子在父親的指導下,為曼德拉點燃蠟燭,敬獻鮮花,態度畢恭畢敬。這位父親對我說:「我帶孩子來這裡,是希望孩子長大後能明白,今天的自由來之不易,要有感恩之心。我告訴孩子,要繼承曼德拉留下的精神財富,學會關愛別人、諒解別人、尊重別人,無論他人是何種膚色,都應如此對待。」

曼德拉的一生可謂傳奇,他的前半生一直在為推翻不平等的種族隔離制度而不懈鬥爭,他雖然為推翻白人統治而戰,但也並不願建立一個黑人統治白人的世界,他追求的是一個「崇尚民主和自由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裡,所有人都和諧相處,都擁有平等的機會」。為了建立這樣一個理想中的自由國度,他被白人統治者關押在監獄中長達 27 年,受盡折磨,但決不妥協。當他被無罪釋放,成為令無數人仰慕的英雄後,又將個人的恩怨拋之腦後,在白人極右翼勢力、黑人激進組織、黑人右翼組織之間斡旋,為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國家耗盡心血。

當他被南非選民選舉為第一任黑人總統之後,他又成立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推動白人與黑人之間的和解與寬恕,求得了國家內部最大程度的和平與穩定。而當他剛剛做滿一任總統,扭轉了南非經濟長達十年的負增長,實現年均 3% 的經濟增長後,他又在威望如日中天時選擇了急流勇退,將國家交給他認為更有能力的人治理。

從鬥爭到和解再到騰飛,這個國家每走一步,都無比艱難,但曼德拉硬是靠他不懈地鬥爭、寬博的胸懷和智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南非奇蹟。曼德拉為南非人民做的一切,他的人民從未忘記。在接下去報導葬禮的日子裡,我一次次被民眾的熱情所感動,一次次隨著他們的悲傷而悲傷,每跟隨曼德拉的靈柩走過一個城市,我都能感受到人們對他發自內心的愛戴。所謂世紀偉人,曼德拉當之無愧。

後曼德拉時代,南非站在十字路口


12 月 9 日一大早,我和站長驅車去媒體中心註冊,只有註冊了記者證,才能參加之後一系列的曼德拉葬禮的官方報導活動。

8 點 30 分左右,我們抵達了位於國家銀行體育館旁邊的註冊中心。雖然還沒開門,但來自世界各國的記者已經排起了一百多米的長隊。如今,像曼德拉這樣在全世界享有盛名的政治家屈指可數,稍有實力的媒體都會派記者來報導他的葬禮。

記者們三五成群地邊排隊邊聊天,因擔心政府對記者人數有限制,積極打聽各種小道消息。一位記者說,網上註冊過的記者會優先得到記者證,其他人慌得趕緊上網註冊。

正在焦慮等待時,我突然發現隊伍最前端有中國記者的身影,急忙湊過去寒暄一番。攀談之下,得知他們是《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社(簡稱中新社) 駐非洲的記者和當地華文媒體《非洲時報》的記者。在國外看到中國記者分外親切,套了一會兒近乎之後,我厚著臉皮說:「我就跟著你們混了」,然後把站長也拉了過來。平日裡我從來都是規規矩矩地排隊,但這次為了確保能夠拿到記者證,也只好做點不太符合規矩的事情。

9 點整,註冊中心的大門打開,沒想到註冊過程卻出奇的順利。數十位訓練有素的媒體管理人員在註冊大廳裡協助記者辦理。半小時後,每個人都如願以償地拿到了印著大頭照的記者證。把記者證掛上脖子的那一刻,我踏實了不少。

一早搞定了註冊,上午空餘出大把的時間。站長和我決定去曼德拉在索韋託的故居看一看。

索韋託位於約翰尼斯堡西南 24 公裡處,是種族隔離政策形成的最大的非洲人聚居區,也是南非最大的貧民窟。1994 年以後,隨著黑人地位的提升,很多房子重新修葺,形成一個個獨立屋。曼德拉故居一帶由於成了景點,更是整修得非常漂亮。

1941 年,23 歲的曼德拉為了躲避一場由攝政王為他包辦的婚姻,逃婚來到了約翰尼斯堡,白天在煤礦打工,晚上住在索韋託的貧民窟。那次出走使他的生活出現了重大的轉折:他原本出生在南非科薩族一個部落酋長家庭,從小受到攝政王的照顧,生活環境優渥,遲早會接任酋長。但來到約翰尼斯堡後,他從昔日的貴族淪落為最底層的工人,居住在劃給黑人的隔離區,每天都面對黑人被奴役和欺壓的殘酷現實。就是在索韋託,他越來越深地體會到黑人因為種族隔離制度遭受到的苦難,從此走上了反抗種族不平等的道路。

1985 年,曼德拉在索韋託的家被大火燒毀,現在的家是按照原樣重建的,後又被改為博物館。根據復原的博物館來看,他的家僅有五六十平方米,包括兩室一廳和一個小衛生間,陳設簡單,狹小逼仄。在入獄前的近 20 年,曼德拉就是在這裡和戰友們一次次挑燈商討抵抗計劃;一次次從這裡趁著夜色出走,尋求國際社會的支持;又一次次被警察帶走、關進監獄,只留下妻子溫妮和幼小的兒女,為他擔驚受怕。1990年,曼德拉出獄後,曾回到闊別 27 年的家中短暫居住,和從小缺少父親陪伴的子女、從未謀面的孫子孫女享受天倫之樂。他為國家和人民奉獻了一切,唯獨虧欠家人。

曼德拉去世的消息傳出後,索韋託故居前的道路被擠得水洩不通。和他位於桑頓的家相比,前來這裡悼念的多是黑人。人們手捧鮮花、遺像,載歌載舞,小商小販趁機兜售印有曼德拉頭像的紀念品。由於參觀和悼念的人太多,記者們甚至爬到牆頭或屋頂,拍攝全景。

我們剛到不久,南非執政黨非洲人國民大會(簡稱非國大)的老兵們聲勢浩大地湧到曼德拉家門前,摩託車隊將引擎開得震耳欲聾,退伍軍人登上臨時搭建的臺子演講,一邊悼念曼德拉,一邊宣傳非國大。說到興奮處,臺上和臺下的老兵們開始手舞足蹈。

當年,曼德拉加入非國大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的光環此後也一直照耀著非國大,成為非國大團結民眾的一面旗幟。但是,2008 年世界金融危機之後,經濟低迷使得南非的失業率高企、貧富差距增大、治安問題嚴峻,加之非國大內部不斷爆出貪汙腐敗問題,人們對執政黨的不滿情緒也在增加。2014 年 4 月,南非舉行第五次議會和總統選舉,非國大的執政地位受到白人政黨民主聯盟、黑人激進政黨經濟自由鬥士等反對黨的嚴峻挑戰。他們此時在曼德拉的家門前大搞紀念活動,正是希望借悼念曼德拉的機會,為選舉造勢。

有趣的是,就在我們離開的時候,又看到南非反對黨經濟自由鬥士的黨員們穿著整齊的紅色 T 恤衫向曼德拉的家遊行而來。看來誰都不願意錯過通過曼德拉來提升自己支持率的機會。

從索韋託回來,我們又去了曼德拉基金會。站長之前和基金會下屬的曼德拉紀念中心文獻檔案部主任哈裡斯約好,要對他進行專訪。

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參觀曼德拉基金會

1999 年,曼德拉卸任南非總統後,親手創立了曼德拉基金會,從事防控愛滋病和捐建學校等慈善工作。基金會下成立了曼德拉紀念中心,宣傳曼德拉的生平事跡。我們剛到不久,就遇到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和南非的大主教圖圖前來參觀曼德拉的生平事跡展。

哈裡斯回憶說,關於紀念中心,曼德拉曾叮囑他們三件事:第一,不要把紀念中心辦成紀念堂;第二,這裡不應僅回憶他本人的事跡,還要紀念與他並肩奮鬥的同事們以及南非人民所做的貢獻;第三,不必一味褒獎他,要允許批評的聲音存在。

哈裡斯遵從了曼德拉的意願,在曼德拉紀念中心出版的《與自己對話》一書中特意收藏了曼德拉的日記、筆記和他的自省文字。在這些曼德拉親筆寫下的資料中,他不再是公眾面前光芒四射的聖人,也有缺點,也會恐懼和疑慮,也會有急躁和失誤的時候。

事實上,曼德拉在當選南非總統之後,接手的是一個貧富差距巨大的國家。壓迫了黑人數百年的殖民統治一朝被推翻,人們迫切渴望變革。新政府立即啟動了《經濟重建與發展綱領》。

但那時,南非經濟剛剛經歷了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蕭條期,殖民政府早就將預算赤字提高到國民生產總值的 8.6%,而外匯儲備甚至不足以支付三個星期的進口額度。接手的新政府內債數額驚人,能用於改善民生的資金少得可憐,《經濟重建與發展綱領》的改革計劃推行起來困難重重。即便如此,由於新政府在短期內實現了政治平等、民族和解、社會穩定,南非經濟扭轉了殖民政府統治時期長達十年的負增長。但是,2008 年之後南非的經濟衰退導致長久以來的社會矛盾再次加劇,人們的不滿情緒正在增加。

哈裡斯說:「如今,失去曼德拉的南非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未來十年,我們必須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就像曼德拉 1994 年任總統時說的那樣:『此時的我就像經過長途跋涉到達了終點,但事實上,這只是更長、更複雜的旅程邁出的第一步。』曼德拉給了我們一個好的開始,如果我們以他為榮,就應該繼續努力,繼續奮鬥。」


全文內容及圖片版權歸出版社和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作者介紹----




劉暢筆下絢爛的非洲



小布說:

本次連載為選刊,想要了解更多鏡頭與筆尖下的精彩故事,可以跟隨《撒哈拉之南》一書一起,去遇見一個鮮活,生動,真實的非洲。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直接購買本書。

精彩景點及行程定製

微信號:bobuafrica 

或長按二維碼

撩小布  開啟非洲深度體驗之旅


波布非洲 | ID:hshafrica

一個非洲故事  一次體驗旅行  一款匠心之作

 點擊閱讀原文直接購買圖書。

相關焦點

  • 南非的罪人曼德拉,是如何毀掉南非的?
    要知道,曼德拉已經是一個南非總統了,而不是被關在監獄裡的囚犯。作為一個囚犯你可以高尚,可以站著說話不腰疼。但作為一個國家的總統,你就必須時刻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這一點上,曼德拉遠不如翁山蘇姬。2.關於非法移民南非棄核後,國際社會一片歡騰。有西方記者採訪曼德拉問,「您打算怎麼處理滯留在南非的非洲國家的非法移民?」
  • 南非曾是經濟強國,曼德拉上臺後開始衰落,曼德拉該負責嗎?
    值得一提的是,南非在近代史上是英國殖民地,自從1961年5月獨立以來,改名為南非共和國。當時南非總統都是從議會議員當中選舉產生,議會成員都是些白人,由於種族歧視的原因,在曼德拉當選總統之前,南非都是由白人出任總統。1994年,根據憲法規定,南非廢除了種族歧視。
  • 曼德拉是如何毀掉南非的?
    發散自己的思維,做一個具有創新意識的時代新人才,許多偉大的發明都是科學家在這個時期用激情與夢想去創造出來。青春之所以讓人嚮往,正那敢於創新、不甘人後的精神所造就的。這種激情在人生的正個旅程永遠不會缺少發光點。無悔的青春用奉獻去擔當。奉獻,多麼熟悉而由不夠親近的字眼。熟悉是因為許多人常掛在嘴邊,不夠親近是因為只有少數人做到了。
  • 給曼德拉寫信的人:南非棚戶區居民運動
    發行於2012年的紀錄片《親愛的曼德拉》(Dear Mandela)讓世界各地關心草根社會運動的人記住了Abahlali baseMjondolo這個南非棚戶區居民運動組織的名字。這部紀錄片通過講述底層棚戶區居民爭取居住權的故事,提供了後種族隔離時代南非社會面臨的尖銳社會危機的一個縮影。
  • 站在十字路口 | 一封來自《創見》2019年會邀請函
    個人的命運與時代緊密相連,我們無法解決一個時代病,但我們希望能通過集體的能量自我審視,自我覺察,讓每一個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們可以看清自己,了解自己的優勢,去掉負面情緒,努力去爭取,也坦然接受生命的饋贈。走到第五年,我們關注的關鍵詞是什麼?彷徨我們想找的,就是正站在十字路口的你
  • 曼德拉效應!黃家駒的《光輝歲月》不是情歌,而是南非總統曼德拉
    黃家駒的《光輝歲月》是寫給當時在獄中的前南非總統曼德拉,正式因為這位極具話題的總統身上上演了震驚世界的大眾歷史記憶與實時不符合的事件,並用曼德拉的名字命名了該現象。曼德拉事件簡介:1.很多人印象中這位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是在20世紀80年代的獄中死亡2.並且有很多人能夠清楚的記得當時對於曼德拉死亡的報導
  • 曼德拉真的「摧毀」了「發達」的南非嗎? | 循跡曉講
    作者:陳無術圖片/排版/校對:循跡小編全文約5200字,大約需要12分鐘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網絡上正在炒作一個消息,稱川普前私人律師科恩在新書中表示,川普曾經在2013年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去世後
  • 南非僅用一個曼德拉,從富裕走向貧窮,他是怎麼做到的?
    家族中唯一一位上過學的成員,因為父親的地位從小便被指認為王朝的繼承者,他就是在擔任總統之前因為南非種族隔離政權被逮捕入獄,服刑27年後重獲自由的曼德拉。而南非僅用一個曼德拉,就從富裕走向貧窮,他是怎麼做到的?
  • 曼德拉:南非的精神支柱,但不適合做總統,看看南非是怎麼毀掉的
    很多人說是黑蜀黍摧毀了南非,真的不關黑蜀黍的事,摧毀南非的,是曼德拉純潔的信念。在曼德拉執政後,南非大量的技術人員已經流失了,工業化發展已步履蹣跚,而「環保」終於成為了壓垮工業化的最後一根稻草。就在這些工廠將死未死的前夕,西方世界哈哈大笑,開始大量的收購南非的企業和礦產,這些工廠該怎麼搞還怎麼搞,就是換了股東。
  • 坐牢27年,出獄後把國家給毀了,南非總統曼德拉是聖人還是罪人
    後來,《光輝歲月》傳到南非,這位黑人領袖聽到後讓人翻譯歌詞,當他知道歌詞的內容後,不禁潸然淚下,因為這裡面寫的都是他一生都在努力奮鬥的事業——為南非黑人的自由和平等作鬥爭。正如歌詞中寫到的那樣,「黑色皮膚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膚色鬥爭中。」這位黑人領袖的名字叫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 曼德拉小女兒逝世,南非失去女英雄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3日報導,自2015年以來,辛琪一直擔任南非駐丹麥大使。南非國際關係與合作部長潘多爾13日表示,「她不僅因為是曼德拉夫婦的女兒而被銘記,她本身也是一名不懈鬥爭的女英雄,她為南非鞠躬盡瘁。」英國廣播公司14日說,辛琪生於1960年底,成長於反種族隔離鬥爭的鼎盛時期。
  • 如果沒有曼德拉,南非在疫情中表現會咋樣
    兩次大戰南非每次都出兵二三十萬,給宗主國英國賣命,英國投桃報李,賦予南非更高自治權和國際地位。南非代表史末茨元帥一戰後促成國聯成立,二戰後參與籤署聯合國憲章。然而,南非這麼賣力在國際上表演進步,就是為了讓國際默許南非不進步。
  • 一個在南非呆了5年的人評價曼德拉
    主要,還是為在南非的朋友擔心。首先說說我在去南非之前,對南非人民,和曼德拉的印象吧。沒去南非之前,一直都從書本上得知中非友好,曼德拉英雄,和種族隔離作鬥爭等。我在國內,已經不算是個封閉的人了,也和大家一樣,上wiki,google 等,也接觸很多國外媒體,大多數,可以說絕大多數都是對曼德拉光輝的形象。
  • 曼德拉:唯一獲得全球認可的政治家,但卻摧毀了南非的大國地位
    回到香港以後,黃家駒在報紙上讀到了曼德拉被困獄中的故事,並由此產生了內心的共鳴。黃家駒認為曼德拉的精神內涵是關於抗爭與希望,這與Beyond在香港艱辛打拼的背景不謀而合,於是黃家駒就創作了歌曲《光輝歲月》。據說:南非國父聽到這首歌后不禁潸然淚下!1990年,曼德拉出獄。
  • 站在未來的十字路口
    下面就是臺灣版的前言《站在未來的十字路口》。這是2018年我寫的最長的一篇文章,回顧了自己的人生和想法,感興趣的朋友都可以讀一下。大陸版要等到第二版時,才有機會收入這篇文章。============================站在未來的十字路口作者:阮一峰《未來世界的倖存者》在中國大陸出版以後,臺灣大寫出版社總經理鄭俊平找到我,希望引進此書。鄭先生提出,能不能寫一篇導讀,讓臺灣讀者了解我的背景和想法。我覺得這個提議很好,因為我的很多想法,都起源於臺灣的一段經歷。
  • 曼德拉到底是聖人還是罪人?走近曼德拉和南非的光輝歲月
    確實從經濟數據上來看,南非經濟下滑嚴重,並且在2015年,又出現了嚴重的社會問題,而近幾年的南非,似乎也有要開始向它的鄰國辛巴威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重蹈歷史覆轍。甚至還有人直接說到曼德拉是南非的歷史「罪人」。到底是曼德拉做了什麼事情,難道罪魁禍首真的是曼德拉嗎?那麼我們一起把目光轉向南非的歷史,一起了解南非的過去之後,我相信大家會有自己的一個判斷。
  • 站在十字路口
    現在這個位置就像一個十字路口,市場怎麼走都有合理解釋。抱團股繼續漲,合理啊,新發基金那麼多,機構繼續抱團嘛。低估值板塊補漲,合理啊,估值越差越多,總有動力均值回歸啊。抱團股下跌,合理啊,估值高了總是需要調整的,再好的公司也要有合適的價格嘛。全市場一起跌,合理啊,都漲了2年了,調整也很正常啊。
  • 非洲僅有的一個發達國家南非,被曼德拉帶向貧窮,他是如何做到的
    另外,南非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是世界五大礦產資源國之一,現已探明儲量並開採的礦產有70餘種。 雖然南非曾經有那麼多的輝煌,但是現在各型領域都出現了嚴重的退步,很多人把南非走向沒落的願意歸功於曼德拉。提起曼德拉,很多人都會想起一首歌,那就是香港音樂人黃家駒寫給南非領導人曼德拉的一首讚歌—《光輝歲月》。
  • 非洲行(2):南非種族隔離始末,曼德拉的偉大與失誤,他的三任太太
    但是,南非在當代世界史最重要的篇章,是因為1940年代開始的種族隔離政策與黑人的抗爭,以及1990年代種族隔離時代的終結與族裔和解。曼德拉就是貫穿這段歷史的一個代表符號,也是終結種族隔離制度,主持族裔和解的靈魂人物。在離開約翰尼斯堡的當天下午,我們特地來到位於約翰尼斯堡南郊的種族隔離博物館。種族隔離為南非在當代世界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但是,為什麼會出現種族隔離制度?
  • 曼德拉的神話
    他不僅不是道德楷模,而在很多時候跟世界上臭名昭著的獨裁者站在一起,是他們的鐵桿朋友,成為邪惡的同盟。    曼德拉的政治生涯可分為兩大部分:在白人種族主義政權的監獄度過27年;1990年出獄,四年後當選南非總統(做一屆卸任)至逝世,共23年。    在獄中27年及之前的政治活動,曼德拉展現的是對白人種族主義的反抗。這種反抗勇敢、堅定、義無反顧,基本應該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