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曼德拉,南非在疫情中表現會咋樣

2020-12-27 楊玉順

疫情從爆發到現在小半年,我們講過許多國家的抗疫故事,但是基本都集中於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對於第三世界的介紹比較少。兩個原因,一是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報導比較匱乏,能夠找到的資料不多,二是第三世界國家醫療資源也比較匱乏,所以就算有資料也不一定反應真實疫情。

疫情像一面放大鏡,會把社會中的不足之處放大。我們還是可以繼續從社會結構角度來點評。既然如此,我們今天就挑南非來講講,這個國家在中文網際網路世界是受到極大誤解的國家,

我們中國人說歷史喜歡說自古以來,但是南非是一個很難聊自古以來的地方,這裡長期被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蹂躪,社會形態非常複雜。

從它的國名就可以看出來,南非,顧名思義,一個在南部非洲的國家,只能體現地理,無法表現任何民族或者文明。

南非其實很古老,科學家在此發掘出最古老的人類化石。約2500年前,班圖人遷徙過來,建立了強盛文明,和穆斯林商人貿易,購買中國的瓷器和玻璃。

15世紀,葡萄牙人來過,好望角就是他們命名的,17世紀初,荷蘭崛起,荷蘭多小呀,非洲多大呀,大家就來殖民了。開普敦成了荷蘭的「倉庫和花園」。環境變好了,荷蘭東印度公司不少人退休後,甚至選擇在這裡定居養老。

與此同時,歐洲大陸為了上帝、王位和領土不斷開戰,難民陸續乘船離開歐洲,荷蘭人還從東非和印尼帶來了七萬多奴隸,白人就這麼在南非紮下了根,這些混合族裔後來被稱為布爾人或者阿非利加人。

拿破崙戰爭時英國趁虛奪取開普敦,搞英格蘭化政策,禁止荷蘭語和荷蘭文化。於是部分布爾人背井離鄉,向北方遷徙,組成了3個布爾人共和國,與英屬南非對峙。要是沒什麼意外,北面的布爾人和南面英國人井水不犯河水,就這麼過下去了。

1867年,北方小鎮金伯利發現鑽石,以前鑽石只在印度少量出產。1869年,戴比爾斯兄弟的農場挖出83.5克拉的南非之星,轟動歐洲貴圈,上流。有需求,就有資本,金伯利地區被迅速開發,20年時間出產了全球95%的鑽石。

如果南非只盛產鑽石,連接歐亞航運,出口奢飾品,這充其量只是個賺錢的地方。但另一樣礦產的出現,直接改變了南非的戰略地位。

1886年2月,約翰尼斯堡勘探出儲量巨大的金礦,有多巨大?1493年到1978年,人類一共開採了9.56萬噸黃金,南非1886年開始淘金,出產了3.64萬噸,佔全球總產量38%

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認為,19世紀末是帝國的年代,大英帝國依靠金本位的英鎊,牢牢掌握國際貿易,然而一戰前英國外貿結構失衡,外匯黃金外流

布爾共和國坐擁鑽石與黃金,在英國看來,這就成了穩定英鎊霸權的必爭之地。

出兵,必須出兵!

英國為了打贏這場仗,出動45萬人,超過布爾總人口,這其中就有老帝國主義者邱吉爾,他當了戰俘,而且逃了出來,成了戰爭英雄,名聲大噪,當選國會議員,年僅26歲。

南非是邱吉爾的福地,卻是摧毀大英帝國的第一個多米諾。

英國出兵南非的目的是解決黃金不足,結果為了打下南非,前後花了2.2億英鎊,什麼概念呢,當時一艘無畏艦隻要200萬英鎊,斐利亞福克80天環遊地球一共只花了2萬英鎊。也就是說,為了掌握黃金出產,英國在南非砸下去100多條無畏艦。

很多人一說英帝國主義,就說貢獻了管理制度,法治社會,市場經濟和自由,但是英國在南非的社會治理髮明何至於此,為了應對布爾遊擊戰,英軍頗有創造性,發明了集中營和三光政策,殺掉了布爾人一半牲畜,將所有老弱婦孺關入集中營。而且將這個政策根植於南非統治階級的靈魂之中。

七七八八打贏了布爾戰爭,1910年英國組建了衛星國政權

南非聯邦。這個聯邦很有趣,為了妥協所有利益,普利托利亞是行政首都、開普敦是立法首都、布隆泉是司法首都,約翰尼斯堡是最大規模的黃金和鑽石貿易中心,德班口岸是事實上的經濟首都。

就如同徵服美洲一樣,帝國主義者認為他們是從南非白人手中奪得了法統,在他們眼中,只有白人是臣民,而黑人原住民只是恰好住在這一地區的生物。

英國自從1833年廢除奴隸制以來,就在全球推廣廢奴運動,但是為了籠絡布爾人,穩固在南非的統治,他們制定了一部變相奴隸製法律,就是《土著人土地法》,這是一部嚴格的種族隔離法,20%的白人擁有90%的土地,黑人佔8%的土地。客觀上,黑人如果想工作,必須要委身白人,變成奴工。

兩次大戰南非每次都出兵二三十萬,給宗主國英國賣命,英國投桃報李,賦予南非更高自治權和國際地位。南非代表史末茨元帥一戰後促成國聯成立,二戰後參與籤署聯合國憲章。

然而,南非這麼賣力在國際上表演進步,就是為了讓國際默許南非不進步。

布爾人和英裔白人牢牢掌握著國家機器,堅定維護20世紀的種族隔離制度。1936年,南非修法,黑人保留地從8%提高到13%,代價是黑人原本享有的選舉權被剝奪。

1948年,就在二戰結束後3年,白人領導的南非國民黨上臺,開始了長期執政,他們制定了臭名昭著的種族隔離政策,哎,國民黨真是在哪裡都不讓人失望。

種族隔離就是強行把南非人分成三個種族,自高到低,白人、有色人和黑人,分居在不同區域,對應不同級別社會待遇。而且他們在1950年修法,剝奪白人外所有族群的土地和自由就業權,將南非城市淨化一空,眼不見心不煩。

在一個黑人佔絕大多數人口的國家,白人做到了可以想不看見黑人就不看見黑人。黑人如果想進城,那你必須有白人僱主,而且要謹言慎行,別「汙染」了白人老爺的眼睛。

由於全國大部分資源掌握在白人手中,南非白人過上了堪比歐美公民的生活水平。當局還不斷出臺法律,禁止種族通婚,斷絕種族融合全部可能。就算黑人進了城,沒有教育、沒有醫療、沒有就業。

1960年到1983年,129萬人被驅逐出農場,61.4萬黑人被「重新安置」到所謂的班圖斯坦保留地中。

1970年,南非16%的耕地上生活著33%的居民,三分之一南非人回到農業社會。另外,南非默許了兩個領土內的非洲王國在1960年獨立,一個是賴索托,一個是史瓦帝尼。

我們千萬不要用中國人的思維去想他們的領土意識,對於白人來說,南非就是一個礦產公司,沒有什麼民族偉大復興的願景,所以把這些黑人用一個國家分裂出去,圈起來自生自滅,眼不見心不煩,非常符合他們的需求。而這兩個國中之國至今都是世界最貧困的國家,愛滋病嚴重失控。

二戰後英法殖民帝國崩潰,美蘇開始爭霸。美國推動老帝國殖民地獨立,蘇聯推動社會革命,而南非卻躲在這裡,搞逆歷史潮流,怎麼南非這麼落後的社會形態卻可以穩如泰山呢?

兩個原因,一個是資源,一個是地緣。

先說資源,南非是一個資源寶庫,通過得天獨厚的環境保證了政治穩定。二戰後西方重建資源要求極大。南非礦業開啟二次大開發時代,除了缺石油和鋁,南非地下蘊藏著人類需要的一切工業礦物,不僅有,而且分布集中,品質極高,200公裡畫個圈要什麼有什麼,金、鉑、釩、鉻、錳,儲量和開採量不是世界第一,就是世界第二。

什麼叫老天爺賞飯吃?這就是老天爺賞飯吃。

和當年一樣,有底子就有源源不斷的外資注入,一般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回報率約為12%到14%,而當時的南非投資回報率高達20%到25%,1981年22國的跨國公司,在南非設了3036家分公司,單是老宗主國大英就在南非直接投資50億英鎊,英國資本集中控制著南非礦業、製造業和金融業。為了吸引外資,南非對企業限制極小,甚至搞雙重匯率制,鼓勵外資。1942年到1982年的40年間,南非平均每7年GDP翻一番,三分之一得益於外國資本。

要說唯一的結構性矛盾,就是南非缺石油,因為搞種族隔離,有色人種包括阿拉伯人被視為二等人,所以歐佩克從1973年開始封鎖南非,石油基本來自伊朗,好景不長,1979年伊朗革命後,這條線也斷了。為了維持工業運轉,歐美跨國公司出人出錢出設備,才幫南非建立了完整的液化煤氣產業。

說完資源,說地緣。

南非是美國在非洲對抗蘇聯擴張的橋頭堡,國防上得到歐美積極援助,建立了完整國防工業,南非一度和以色列、臺灣省合作製造核彈。冷戰後期安哥拉戰爭,南非直接出兵3萬人,對抗遠道而來的社會主義古巴志願軍,前後打了20多年。

雖然南非白人政權心甘情願,充當國際資本分贓地,以此換取國際對種族主義政權的默許。但有壓迫就有反抗,這是最基本的社會規律。

高水平的政治家知道合理調動人力物力,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是低能的政客以為奴隸制才是高效的,但其實南非這種只把20%的人當人,把其他80%的人當奴工的政策,導致社會運行成本極高。

二戰後南非經濟連年繁榮,財政卻連年赤字,而外債佔到了赤字的一半。這說明,白人政權賺的錢,要先過國際資本的手,然後要維持對奴工的鎮壓,最後剩下的錢才能去給20%的白人社會搞建設。

這種政權顯然不會長久,最後白人政權怎麼完蛋的?

本期天降猛男,曼德拉。

曼德拉在中文網際網路名聲並不好,屬於刻板印象,大家稍安勿躁,我來講講。

曼德拉1918年生於一個部落高層家庭,接受了良好的黑人教育,由於反抗白人歧視,沒拿到文憑,後來參加共產黨聚會受到了啟蒙,進而參加了反抗白人暴政的非洲國民大會黨,簡稱非國大。

曼德拉作為黑人精英和黨內積極分子,7年就爬到組織高層。中國熟悉曼德拉鬥爭,主要因為他和監獄藕斷絲連,不是入獄吃牢飯,就是出獄抗議,又被抓進去。故事沒錯,只是不全面。

曼德拉曾遊歷非洲尋求支持,專門在衣索比亞學遊擊戰。非國大也有自己的武裝組織「民族之矛」。但是限於種種條件,南非鬥爭烈度不能跟我們東亞比,黑人的血肉之軀也鬥不過白人的坦克和武裝直升機。所以「民族之矛」一般也就是在半夜炸軍事設施或發電站。曼德拉不想造成太多死亡,他認為要為日後的民族和解留餘地。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1962年他被抓進監獄,一口氣坐了26年半的牢。

這期間白人政府日益反動,70年代後經濟陷入滯脹,80年代經濟增速降到2%,80年代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南非軍隊在安哥拉內戰中深陷泥潭,被古巴志願軍暴打。

1990年3月14日,曼德拉出獄,一年後Beyond樂隊舉辦《光輝歲月演唱會》,中國人從此認識了曼德拉。1994年南非白人政府妥協,曼德拉成為總統。

前面說過,中文網際網路上有不少種族主義段子,稱曼德拉上臺,讓南非從準發達國家發展成了發展中國家,說曼德拉毀了南非產業,還有說曼德拉丟棄核武器,讓南非失去了非洲霸主資格。

我非常理解為什麼會有這種言論,因為中國網際網路的輿論其實經歷過三個階段,最開始,網際網路主要是被反對中國體制的聲音佔領,只要是中國的就是不好的,只要是西方的就是好的。這種觀點統治了中文網際網路十幾年,我們這代人成長的經歷就是看各種中國崩潰論,哪年崩潰?別問,問就是明年。

後來等到90後逐漸長大,出國的人逐漸多了,發現自己被忽悠了,就進入到了第二個階段,激情反對,凡是西方的就是不好的,所以曼德拉這個被西方視為聖人的角色,就遭到了中文網際網路符號化的抨擊。

目前我們進入到了第三個階段,就是兩種觀點互相對壘,二極體,這個就不說了,說了就吵架,腦殼疼。

曼德拉累了,他進監獄時是不惑之年,再出來時已經年過古稀。經濟方面,南非核心產業是採礦和低端製造業,底層長期被壓制,沒有教育和現代化訓練,導致全都是低素質勞動力,根本沒辦法推動產業升級,這是白人的鍋。

有文章說白人統治時期,南非人均GDP很高,黑人統治之後就迅速滑落,各位別忘了,以前黑人不算人,黑人要參與勞動,但是只有白人參與人均,這當然高。另外核計劃,那是白人總統德克勒克親手終止的。

曼德拉想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種族和解,冤冤相報何時了,他不想尋仇,如果建立一個黑人把白人踩在腳下的制度,那其實就侮辱了革命理想。但大家考慮過曼德拉的感受嗎?沒有,種族主義者只考慮過自己。

之前看過一個觀點很有意思,分享給大家,中文網際網路有所謂四大「經濟奇蹟」:白人南非,巴列維伊朗,北洋民國和皮諾切特智利,其實這全都是用一個時間段的快速增長掩蓋整體的結構失敗。

國民黨統治的南非靠著壓榨黑人,充當帝國主義走狗,這發展的再好,這個國家也不是所有南非人的國家。

曼德拉只當了一任總統,他解放了黑人,沒有種族清洗白人,沒有靠顯赫身份當酋長和國王,他通過自己努力,整合了南非大部分勢力,一起跟著非國大走,就個人來說,曼德拉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他當總統的時候已經70多歲了,他在監獄裡待了30年,做總統之前沒當過一天政府官員,我們還指望什麼?

相比同期的盧安達大屠殺,南非沒有內戰,沒有種族屠殺,沒有血流漂櫓,曼德拉執政期間整個版圖都沒有經受大規模戰爭的動蕩,並且還爭取到了一個平等對話的空間,這就是曼德拉留下的最大遺產。但是他能做的也就僅此而已了。

曼德拉是聖人,但不是每個黑人革命者都是聖人,下面我們說說殘酷的現實,表面和平的假象無法消解南非結構性矛盾。

如果類比中國,南非相當於只是經歷了一場辛亥革命,沒有正面觸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97年非國大提出「耕者有其田」。但土地改革也一直是因人而異,非國大政府沒有打擊白人大地主,甚至維持了白人農場主作為生產核心的狀態。今天80%的商業農場依舊是白人佔有。獲得土地的黑人又湧現出新問題,黑人此前一直被打壓,沒有耕種經驗,沒有資金運營,新政權組織力低,也沒有推行基礎設施建設,興修水利,結局就是民族解放了,生產力沒解放,失敗。

南非社會革命進度停滯不前,是因為政治不進步。

1994年以後,非國大一直保持執政,始終佔據議會多數。按中國人的認識,執政26年新一代人都長大了,不斷推行政策,四個現代化都實現了。

實際上大家不要跟中共比,非國大更類似孫中山先生建立的同盟會,不是個成熟政黨,更像是政治聯盟,比如南非共產黨員,可以個人身份加入非國大,這個操作和上世紀20年代大革命時期,中共黨員可以加入國民黨一樣。

所以這個黨最初是為了反抗種族壓迫創建的,他們的革命目標只是為了民族平等,並不是為了改造社會,促進生產。

這個聯盟內什麼思潮都有,左翼右翼都在一個黨,輪番上臺,政策自然是左右互搏,我打我自己,比如曼德拉退休後,第二任總統姆貝基是個右翼,推行新自由主義政策。下任祖瑪是個左翼,又開始推行左翼政策。

張勳曾經靠辮子兵在北京復闢,南非也類似,對封建勢力清算不徹底,「酋長老爺們」紛紛崛起。種族隔離時期,白人政權建立了一大批部落酋長保留地,革命後酋長們,搖身一變成了人民代表,成立了因卡塔自由黨,現在是國會第四大黨,完全代表黑人封建主的利益,相當於辛亥革命後,民國議會裡頭還保留了滿清宗社黨。

不解決結構性矛盾,想彌合種族矛盾,就只能停留在文化層面,社會思潮沒有基礎就是沙雕,不用水淹,風一吹就散了。

新南非已經成立了二十多年,名義上黑人「當家做主」,實際經濟基礎沒有本質變化。南非政府所謂扶持黑人經濟發展,事實上扶持了不少黑人資本家,少數黑人權貴快速形成新寡頭,他們打著「愛國主義」的旗號,採取激進經濟行為,幹擾社會秩序,跟當初那些白人老爺沒有區別,於是白人精英、有色人種精英和黑人精英形成了新的天龍國。

他們迅速腐化,南非成為世界最腐敗的國家之一,前總統祖瑪當副總統的時候就因為貪汙被解職,後來當上總統繼續貪汙,他那個「大別野」,非常符合我們對於油膩中年成功男子審美的想像,貪到最後,多處地方選舉慘敗,搞得黨內抓狂逼宮,他才辭職下臺。

所以你看,屠龍者又一次變成了惡龍,問題是,這次甚至沒有屠掉上一頭龍。海德拉有9個腦袋,非國大有沒有砍掉5個都不好說。

在社會結構方面,南非的經濟結構問題幾乎無解,由於白人長期壓迫黑人,導致大量人口都是沒受過教育的低素質勞動力,沒辦法搞產業。

黑人奪回政權的時候,東亞早就開始全產業鏈爆發了,當年大家都是差生,現在人家已經考上985了,你還蹲在一年級,雖說浪子回頭金不換,但是為時已晚。

反觀很多新興非洲國家完成了內部的社會結構改造,擁抱全球化,甚至從中國發展中找到了自己可以嵌入的地方,搭上了順風車。比如之前我們聊過的盧安達。

再看南非,雖然沒有隔離政策了,黑人的日子也沒有更好過,唯一能讓他們得到安慰的,就是一些白人也一樣滑落到了底層,我不能過你的日子,那就讓你過我的日子,我也稍稍感到一些安慰。

解放者非國大不能剝削南非黑人,那就對外國黑人兄弟們搞帝國主義。他們打開國門,讓大量其他非洲國家國民湧入南非打工,這些外籍勞工純做苦力,政府不用管社保,省了不少錢,拿著這些錢給最底層發福利,以前白人帝國主義者是壓迫黑人,現在的非國大是豢養黑人,出發點不同,客觀結果一樣,就是沒未來。

而底層找尋自豪感的方法也很淳樸,就是歧視外籍工人,南非黑人經常以「長得太黑」,「不像非洲人」等原因歧視外籍黑人,某些政府官員也煽動民粹,主張排外風氣,您看川普的路數就能猜的八九不離十。

今天的南非,失業率在30%到40%之間浮動,犯罪率居高不下,每天平均57個人被謀殺,2017年一年就有238起搶劫運鈔車案件,入室搶劫日均625起。城頭變幻大王旗,除此之外,沒什麼變化。

最後我們說說疫情吧,其實大家從前面的內容已經聽得七七八八了,南非不管是白人政府還是黑人政府,從來都不管基層,以前不管,這次也不會管。底層窮人幾乎沒有私人生活空間,他們想隔離都沒辦法,七八個人睡一間屋子,一個人換衣服,其他人總得去街上迴避一下,一個社區500口人共用一個水龍頭。怎麼隔離?

相關焦點

  • 南非的罪人曼德拉,是如何毀掉南非的?
    他年輕的時候,南非在布爾人的統治之下,尤其是1958年南非當局推出的《班圖斯坦法案》,強制將1000萬黑人限制在佔南非領土12%的土地裡,實行種族隔離制度。曼德拉毅然投身於反對種族隔離制度的鬥爭中,成為非國大武裝組織民族之矛的領袖,後來被南非當局以顛覆國家罪關押27年。
  • 曼德拉:唯一獲得全球認可的政治家,但卻摧毀了南非的大國地位
    曼德拉是全球政治家裡,唯一一個被全球所有國家認同的一個政治家,無論是英國、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為首的五大流氓,還是八強國,以及如古巴、委內瑞拉、日本、朝鮮、等等的一票小強們。都高度評價的一個人。 曼德拉是唯一一個突破的意識形態,唯一一個能讓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君主封建制陣營等等國家都認同的一個人。 曼德拉一生中,重要的榮譽總計獲得一百餘個。
  • 給曼德拉寫信的人:南非棚戶區居民運動
    曼德拉在1990年代出任南非首任黑人總統,對整個世界而言,意味著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終結。然而,他許諾給黑人的土地返還願景,卻遠未實現,他的「基於自願贖買原則」的土地再分配政策,反而使得底層黑人普遍陷入了愈加惡劣的居住環境之中。種族隔離在官方政策中結束了,基於種族的空間隔離卻並沒有,這便是南非「棚戶區居民運動」(AbM運動)興起的背景。
  • 曼德拉效應!黃家駒的《光輝歲月》不是情歌,而是南非總統曼德拉
    黃家駒的《光輝歲月》是寫給當時在獄中的前南非總統曼德拉,正式因為這位極具話題的總統身上上演了震驚世界的大眾歷史記憶與實時不符合的事件,並用曼德拉的名字命名了該現象。曼德拉事件簡介:1.很多人印象中這位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是在20世紀80年代的獄中死亡2.並且有很多人能夠清楚的記得當時對於曼德拉死亡的報導
  • 曼德拉是如何毀掉南非的?
    當你想拉住它的時候,它只會走地更快、更急促。青春是稍縱即逝的,你一不留神,它就會從的手指縫中溜走。青春也可以是永恆的,可以讓你的整個生命旅程綻放光芒。青春能否永恆關鍵還在於你這樣和時間做好這場買賣。奮鬥的青春永遠不會缺少光芒。一個人在這個時期如果能堅持不懈地奮鬥下去,就能夠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完美。奮鬥可以讓一個人對生活充滿熱情,信心來源於奮鬥後的那一份喜悅。
  • 曼德拉真的「摧毀」了「發達」的南非嗎? | 循跡曉講
    而南非1980年的人均GDP只有2924美元,大體與當時墨西哥的2824美元相當。而南非的國民收入(GNI)則更是遠低於墨西哥。如果說南非可能確實有一部分白人高層生活比較富裕的話,真實的南非是絕大多數人民,包括全體黑人和大量底層白人都生活在赤貧狀況中。
  • 後曼德拉時代,南非站在十字路口
    我拿了一份南非的《明星報》,上面好幾版都是曼德拉去世的消息,內容有曼德拉的事跡、世界各國領導人向南非發來唁電、南非政府對曼德拉葬禮的籌備,等等。從報紙上看,曼德拉的國葬聲勢浩大,不少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都表示要參加葬禮。飛機抵達約翰尼斯堡坦博國際機場後,我打車前往旅館與站長會合,然後一同前往曼德拉位於桑頓的家採訪。
  • 曼德拉:南非的精神支柱,但不適合做總統,看看南非是怎麼毀掉的
    既沒有要求國際社會給予補償,也沒有顧及國家以前為此付出的巨大代價和南非前政府的感受。當然,誰也不能否認,曼德拉為和平作出的偉大貢獻。美國高興得嘴都合不攏,啥都沒付出,完成了自己的目標。但南非的國家利益呢?曼德拉不知道,這個時候,他是船長,不是船員了。
  • 曼德拉到底是聖人還是罪人?走近曼德拉和南非的光輝歲月
    確實從經濟數據上來看,南非經濟下滑嚴重,並且在2015年,又出現了嚴重的社會問題,而近幾年的南非,似乎也有要開始向它的鄰國辛巴威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重蹈歷史覆轍。甚至還有人直接說到曼德拉是南非的歷史「罪人」。到底是曼德拉做了什麼事情,難道罪魁禍首真的是曼德拉嗎?那麼我們一起把目光轉向南非的歷史,一起了解南非的過去之後,我相信大家會有自己的一個判斷。
  • 一個在南非呆了5年的人評價曼德拉
    一些我本人的話;其實我今天寫這些,是基於我對南非的回憶。我並不是要來影射,延伸什麼。因為要知道我們和黑人完全不同。我不下100次的聽到,如果讓中國人來移民到南非這塊土地的話,那麼一定會爽死!沒有任何的自然災害,土地肥沃,礦產豐富,風景秀麗。南非是一個非常好的國度,我至今還是這樣認為的。同理,還有一點我堅持的就是曼德拉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請不要拿任何人來和他比較,他們不配。
  • 南非曾是經濟強國,曼德拉上臺後開始衰落,曼德拉該負責嗎?
    值得一提的是,南非在近代史上是英國殖民地,自從1961年5月獨立以來,改名為南非共和國。當時南非總統都是從議會議員當中選舉產生,議會成員都是些白人,由於種族歧視的原因,在曼德拉當選總統之前,南非都是由白人出任總統。1994年,根據憲法規定,南非廢除了種族歧視。
  • 曼德拉小女兒逝世,南非失去女英雄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3日報導,自2015年以來,辛琪一直擔任南非駐丹麥大使。南非國際關係與合作部長潘多爾13日表示,「她不僅因為是曼德拉夫婦的女兒而被銘記,她本身也是一名不懈鬥爭的女英雄,她為南非鞠躬盡瘁。」英國廣播公司14日說,辛琪生於1960年底,成長於反種族隔離鬥爭的鼎盛時期。
  • 坐牢27年,出獄後把國家給毀了,南非總統曼德拉是聖人還是罪人
    後來,《光輝歲月》傳到南非,這位黑人領袖聽到後讓人翻譯歌詞,當他知道歌詞的內容後,不禁潸然淚下,因為這裡面寫的都是他一生都在努力奮鬥的事業——為南非黑人的自由和平等作鬥爭。正如歌詞中寫到的那樣,「黑色皮膚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膚色鬥爭中。」這位黑人領袖的名字叫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 南非僅用一個曼德拉,從富裕走向貧窮,他是怎麼做到的?
    家族中唯一一位上過學的成員,因為父親的地位從小便被指認為王朝的繼承者,他就是在擔任總統之前因為南非種族隔離政權被逮捕入獄,服刑27年後重獲自由的曼德拉。而南非僅用一個曼德拉,就從富裕走向貧窮,他是怎麼做到的?
  • 南非為加納VS烏拉圭造勢 為非洲和曼德拉而戰
    體壇網記者嚴俊發自南非開普敦 南非當地時間7月2日20:30(北京時間3日02:30),2010年世界盃1/4決賽將迎來一場焦點大戰,加納將在約翰尼斯堡足球城球場與烏拉圭爭奪一個四強名額。這場比賽中加納將獲得整個非洲的支持,而身為東道主的南非,從德高望重的曼德拉,到普通的平頭百姓,都是如此。1/8決賽擊敗美國隊後,加納在歷史上首次殺入八強,也是繼1990年的喀麥隆和2002年的塞內加爾之後,第三支殺入世界盃八強的非洲球隊,如果他們能夠擊敗烏拉圭,就將創造非洲球隊的歷史。
  • 非洲行(2):南非種族隔離始末,曼德拉的偉大與失誤,他的三任太太
    其內容包括如下:原住民土地法與「家園政策」——1971年開始將居多數的黑人移居到南非共和國13%的邊陲地帶的十個「國」並給予自治權,目標是使其獨立;移居的這些「國」的黑人會失去南非共和國的公民身份。但是這些「國」中白人仍然居有政治經濟的優越地位。而且南非共和國從1976年到1981年扶植溫達、希斯凱、川斯凱與波布納等四個「國」獨立,但沒有被國際所承認。
  • 從富裕到貧窮潦倒,南非只用了一個曼德拉,真英雄未必是好政客?
    南非曾是一個殖民地國家,雖然國家以黑人為主,卻一直是白人執政。在白人政府時期,南非的黑人一直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在黑暗中,曼德拉猶如一顆明亮的蠟燭,他帶領黑人們反抗壓迫,最終取得了勝利。曼德拉也因此成為南非第一個黑人總統,他被黑人們視為救世主,被譽為南非第一偉人。為了掃清之前白人政府的陰影,曼德拉在執政後對南非進行了多次改革。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些改革不僅沒有將南非煥然一新,卻直接將原本富裕的國家變成貧窮的落後國家。
  • 曼德拉的神話
    但即使沒有深刻和偉大,曼德拉那種對種族歧視與壓迫的反抗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雖然那種「反抗」裡,也有負向價值的因素,例如馬克思主義者的反抗,共產黨人思維的反抗,黑人要殺掉白人的另類種族主義的反抗等等(這個問題我後面會闡述)。    而曼德拉出獄後至去世這23年,主要的遺產是負面的,它體現在四個方面——    曼德拉的第一個遺產:經濟一團亂糟。
  • 非洲僅有的一個發達國家南非,被曼德拉帶向貧窮,他是如何做到的
    另外,南非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是世界五大礦產資源國之一,現已探明儲量並開採的礦產有70餘種。 雖然南非曾經有那麼多的輝煌,但是現在各型領域都出現了嚴重的退步,很多人把南非走向沒落的願意歸功於曼德拉。提起曼德拉,很多人都會想起一首歌,那就是香港音樂人黃家駒寫給南非領導人曼德拉的一首讚歌—《光輝歲月》。
  • 曼德拉百年
    ……他對改變這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很難想像,沒有他,歷史會變成什麼樣。8年前的2010年7月12日,第十九屆世界盃足球賽閉幕式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足球城體育場舉行,當曼德拉一襲黑帽黑衣,坐在電瓶車上緩緩入場時,所有的人都熱烈地鼓掌,向他致意。已經從南非總統職位上退休多年的他,那一刻似乎達到人生輝煌的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