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青春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

2021-02-22 跑步圈

  青春片橫行的當下,卻至今無法拍出一部可以與《陽光燦爛的日子》相提並論的影片。拍攝技術、攝影器材在進步,而人的獨創性和思想性卻不斷在這個金錢至高、票房為上的影視圈被吞噬、侵蝕。

如今,但凡是青春片,都會告訴你青春多麼美好,社會多麼殘酷。但是它們都忽視了一點,那就是青春之所以美好的原因。

墮胎、出國、死人、打架、失戀、離別……這些並不美好。青春也並不都是甜的,酸甜苦澀才是青春的滋味。我並不反感去用它們去製造矛盾和高潮,我想我們的青春或多或少經歷過其中的一些,可能有些只屬於少部分人。

然而當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再痛苦的事也已隨風幻化成記憶中的一個溝壑,那便是我們的「青春」。

某天,我們或許能夠臉上帶著一絲溫暖的笑容回憶起當時的點滴,心中感嘆道:

原來它挺美好的。高中時你痛恨朝七晚五的課程表,然而真的到了大學、去工作勒,是否有時也會感嘆高中時的我們過得是那麼純真而充實呢?

曾經為了那張二十幾分的物理考卷而心情抑鬱,為了一次數學考試不及格而在雨中跑步,而如今的我們卻都會把這些當作一個玩笑拿出來娛樂身邊的朋友。

我想所謂青春,那種美好,那種燦爛,其實很大程度上都是時間在作怪,都是記憶在犯糊塗。

這不由讓我想到了《陽光燦爛的日子》片頭的那段畫外音:

北京

變得這麼快

二十年的功夫她已經成為了一個現代化的城市

我幾乎從中找不到認識記憶力的東西

事實上這種變化已經破壞了我的記憶

使我分不清幻覺和真實

我的故事總是發生在夏天

炎熱的氣候使人們裸露的更多

也更難掩飾心中的欲望

那時候好像永遠是夏天

太陽總是有空出來伴隨著我們

陽光充足,太亮

使得眼前一陣陣發黑

仔細讀這段畫外音,我覺得非常有意思。我認為它的基本作用有四:

  (1)交代背景:北京、二十年、現代化、夏天

(2)點出主題:青春、性慾、成長

(3)交代本片視角:第一人稱(即馬小軍)

(4)點題:陽光燦爛的日子

其中,我特別喜歡這句話:

"事實上這種變化已經破壞了我的記憶,使我分不清幻覺和真實"

這句話,這段畫外音,這整部影片都是從主角馬小軍的視角展開的,那是從一個成年馬小軍口中述說出的故事。

開頭的這段畫外音從一開始便提醒了我們這一點,這是極其重要的。因為這表示我們看到得這部電影、這個故事其實是很主觀的,觀影者看到的畫面已經是馬小軍模糊記憶中的很多片段拼湊而成的故事。

我這裡以兩段畫外音為例,這兩段內心獨白我非常喜歡。

第一段:馬小軍與米蘭的美好午後

在處理畫面中馬小軍和米蘭的那段舞蹈時,導演採用了逆光拍攝,以營造一種朦朧和柔美,也反映了這段場景極其可能是虛構的,是馬小軍將幻想當作現實。

第二段:馬小軍與劉憶苦為米蘭反目

這組鏡頭中,馬小軍直視鏡頭,意在打破觀眾與主角之間的隔閡,拉近與觀眾距離。仿佛這個故事就是馬小軍在對著我們講,在袒露他內心的秘密,向我們述說著真實的記憶和記憶中的真實。

可以說,《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屬於馬小軍的美好青春,不是米蘭的,不是劉憶苦的,更不是坐在鏡頭外的我們的。

然而它同樣能打動我們,那最最觸動我們的便是這個故事的私密性和主觀性,就像我們每個人的青春一樣。

當你的父母給你講起他們小時候的故事時,我想你一定會覺得那段別人的青春往事是那麼的動聽,沉醉在回憶中的父母笑得是那麼的燦爛。

當你聽到一個孩子張口就是「想當年」的時候,你覺得好笑,但是仔細想來,即使是孩子,那個「當年」也早已是美好的回憶,幻化成青春的泡沫在陽光下閃動著燦爛的光影。

或者說我們所熱愛嚮往的青春永遠活在記憶裡。

甚至有時候都忽略了自己正擁有的青春。

2017年9月10日

海風拂面·青春上岸

大連長山群島馬拉松正在報名中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報名頁面

相關焦點

  • 《陽光燦爛的日子》:青春的顏色
    在姜文導演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電影運用各種豐富的色彩創造了一幅獨屬於那個年代的風俗畫,給觀眾帶來一場絕佳的視覺盛宴。No.1 : 紅色紅色在文學和影視作品中被賦予了很多寓意,比如革命、暴力、激情、熱血和死亡等。
  • 《陽光燦爛的日子》:那些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山東師大新聞與傳媒學院戲劇影視文學2班  張佳聰影片簡介: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導演的處女作
  • 不一樣的青春,陽光燦爛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使人們裸露的更多欲望在潛滋暗長。發生的故事也變豐富起來。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導演親力打造的一部成功的作品。影片講述了發生在一群青春期的少年身上的故事。在故事中不但演繹著文革時期少年之間的兄弟情義,而且闡釋了灼目陽光下的放肆青春,更傳達出一種對文化大革命中教育缺失的遺憾。
  • 佳片|《陽光燦爛的日子》:青春荷爾蒙的完美釋放
    那時候,好像永遠是夏天,太陽總是有空出來伴隨著我,陽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陣陣發黑。」    可以說《陽光燦爛的日子》是中國九十年代初最優秀的電影之一。它讓我們看到了姜文的才華,看到了米蘭的性感,更看到了同馬小軍一般的,五味混雜的青春年華。
  • 戴錦華評《陽光燦爛的日子》:青春的殘酷心醉神迷
    《陽光燦爛的日子》(1995)在筆者看來,與其說,是在1995年開始全面進入的市場營銷術的成功運作造成了《陽光燦爛的日子》的輝煌票房 ,不如說,它是一部有著「天然」賣點的影片。將一個濫調——「群星燦爛」——用於《陽光燦爛的日子》,顯然恰到好處,筆者故稱之為「星座效應」。其賣點之二,作為屈指可數的、以「文革」為背景的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通過審查發行時的受阻,又呼應了中國公眾特定的「禁片」情結,更加使之欲先睹為快。然而,在筆者看來,這些確乎僅僅是圍繞著《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市聲與花絮而已。
  • 陽光燦爛的日子:那年夏天,青春在陽光下肆意狂灑過
    影片伊始,導演姜文設置的一段旁白就開始響起:「我的故事總是發生在夏天,陽光充足」。,這種看似無止境的自由在孩子們看來是最陽光燦爛的生活。馬小軍在雨中深情堅毅告白米蘭的那段讓人印象深刻,可成長總有疼痛,米蘭沒有和馬小軍在一起,一切都似乎又是子虛烏有的,木蘭終成過客,也展示了他懵懂無知年華的一切幻想,關於他的軍人夢,關於朦朧的愛,終湮沒於自行車鈴聲中,但這些都不重要,只屬於年少的衝動與等待,那些無知的日子,那些熱血沸騰的日子,那個有著朦朧青春的記憶。
  • 賞析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的青春隱喻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一部影片是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陽光燦爛的日子》雖然是一部「青春性徵」極為明顯的電影,但是它又是一部單純的電影,影片中有性的暗示,但卻從未有性的描述。大量長鏡頭深焦攝影和俯角仰角拍攝的運用除了讓畫面空間維持完整性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這種拍攝技法常常讓影片中的人和物有一種從遙遠時空而來的意境,形成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個人的特寫鏡頭也是影片的一大亮點。
  • 《陽光燦爛的日子》| 朦朧的青春回憶
    姜文導演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 影片剖去了對大環境的刻意描寫,而是以青少年時期馬小軍為主角,對自己這段熱情似火,卻又撲朔迷離的的青春回憶展開了回憶。受年代和父輩的影響,馬小軍是一個有著英主義情節的孩子,他喜歡聽鎖」嚓「的一聲被撬開的聲音,他喜歡偷偷的試戴父親的獎章,並且他憧憬著戰爭,所以或許在馬小軍對青春的回憶裡,紅歌是佔據了很大一部分篇章的。
  • 以《陽光燦爛的日子》分析,解構主義敘事為何在青春電影能夠成功
    除去姜文之外,中國要想再找出一位拍青春電影拍出"姜式風格"的導演,實際上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夢想。《陽光燦爛的日子》被稱為中國頂級的青春片,在它之下現當代的青春題材電影,被悉數歸為二類作品。
  • 《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導演天賦的嶄露頭角,青春片的鼻祖
    》完成了最後一個鏡頭的拍攝,同年8月收到威尼斯電影節邀請,憑藉《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榮獲一連串大獎。那時候,好像永遠是夏天,太陽總是有空出來伴隨著我,陽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陣陣發黑」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以文革為背景,在中年馬小軍的回憶中緩緩展開,電影沒有聚焦沉重的社會反思,而是將攝像頭對準了正當青春年少的馬小軍和他的朋友們。
  • 以《陽光燦爛的日子》分析,解構主義敘事為何在青春電影能夠成功
    除去姜文之外,中國要想再找出一位拍青春電影拍出&34;的導演,實際上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夢想。《陽光燦爛的日子》被稱為中國頂級的青春片,在它之下現當代的青春題材電影,被悉數歸為二類作品。姜文對於北京有特有的執念,這個概念在他的《邪不壓正》中有所體現,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中更是其中的重要元素之一。馬小軍上躥下跳的房梁之上,是姜文個人的青春世界;房梁之下的荒誕少年時代,是置身於時代之中的微觀社會。
  • 影片分析 |《陽光燦爛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視聽語言分析—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導演姜文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這部電影的主要色彩構成是紅色和綠色。紅色是熱血的顏色,是革命的顏色,影片當中的紅色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強烈的理想主義與革命情懷;綠色是生命的顏色,是青春的顏色,影片當中的綠色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青春的覺醒與生命意識的萌芽。更重要的是,紅色與綠色都是那個時代的顏色,都是陽光下最燦爛的顏色。
  • 《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為什麼要選擇寧靜?
    眾所周知,只要提及青春影視作品,1994年播出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絕對榜上有名,這也是姜文導演的第一部作品,由當紅明星寧靜、陶紅等人領銜主演,改編自著名作家王朔創作的《動物兇猛》。對於這部電影姜文拍攝的很用心,被觀眾稱之為青春片的經典之作
  • 《陽光燦爛的日子》:看懂姜文的內涵,就看懂了青春
    1992年的勞動節,姜文把自己關在北三環路邊6平米的小屋裡,單曲循環著馬斯卡尼的《鄉村騎士》,寫出了一部劇本,名字叫《陽光燦爛的日子》。6萬多字的原著,姜文改寫成了9萬多字的劇本。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在1994年上映,一炮而紅,攬獲很多獎項。馬小軍的演員夏雨也藉助此片榮獲威尼斯史上最年輕的影帝,出道即巔峰。
  • 陽光燦爛的日子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1993年8月23日-1994年1月22日拍攝的一部劇情片,導演處女作,由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改編,主要演員有夏雨
  • 【看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不熾熱,不青春
    噓,告訴你一個秘密長得好看的人都關注了「電影欣賞」▼《陽光燦爛的日子
  • 《陽光燦爛的日子》影評:那些讓人回味無窮的,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影評:那些讓人回味無窮的,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那些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裡,或快樂或憂傷,或懵懂或彷徨,但每一天都陽光燦爛,每一天都在演繹著不同的成長。本片講述了七十年代軍區大院,一群少年的生活,通過少年生活的瑣碎,體現出成長的主題。
  • 往事並不如煙,陽光依舊燦爛:《陽光燦爛的日子》
    也許每個人的青春都是衝動的、盲目的。但那是一段陽光燦爛的日子。這部影片是姜文導演的處女作,改編自王朔小說《動物兇猛》,原本六萬字的小說,被姜文改編成了九萬字的劇本,馬斯卡尼的《浪漫騎士》穿插整部影片。這部影片我個人看過很多次,多年過後細細品味,陽光燦爛的日子,又何嘗不是殘酷青春的生生寫照呢?「我的故事總是發生在夏天,炎熱的天氣使人們裸露得更多,也更難以掩飾心中的欲望。」在姜文導演的旁白聲中,我們的故事開始了。
  • 十部強烈推薦的青春題材電影之《陽光燦爛的日子》
    青春少年的成長,說到底離不開時勢造英雄。在時勢之上的,是生命在這個階段共通的衝動、欲望與夢想。本次,為大家推薦的電影是姜文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影片改編自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有趣的是,姜文原名姜小軍,和影片中的主人公馬小軍同名。可見,導演加入了個人經歷的投射,融入了不一般的情感,也讓我們聽到了那代人的青春中,跨越時代的迴響。
  • 散文:陽光燦爛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周五,又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貌似溫暖,實則很冷,零下14度的京都。相繼兩天都有公司狀況的消息遞來,其實公司走向哪裡有很多因素制約,不是哪個人能阻止得了的,不是有句話叫「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