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片|《陽光燦爛的日子》:青春荷爾蒙的完美釋放

2021-01-09 1905電影網



    1905電影網專稿 「我的故事總是發生在夏天,炎熱的氣候使人們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飾心中的欲望。那時候,好像永遠是夏天,太陽總是有空出來伴隨著我,陽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陣陣發黑。」


    可以說《陽光燦爛的日子》是中國九十年代初最優秀的電影之一。它讓我們看到了姜文的才華,看到了米蘭的性感,更看到了同馬小軍一般的,五味混雜的青春年華。


    1991年底,王朔把《動物兇猛》交給了姜文,姜文看完之後決定要把這部小說拍成電影。


    「那個黃昏,我已經喪失了對外部世界的正常反應,事業有多大,她的形象便有多大;想像力有多豐富,她的深情就有多少種暗示。」


    這段話摘自《動物兇猛》,這种放蕩不羈、灑脫自由的文路,也註定《陽光燦爛的日子》將成為一部不可取代的電影。姜文的確沒讓王朔失望。



    能做好導演的人一定是一位好演員。如果說《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對自己青春期的祭奠,倒不如說,它屬於那個時代下,所有少男少女的青春期。



    影片主要講述了名叫馬小軍(夏雨 飾)的普通少年,有著奇特的嗜好——趁別人家無人時,用萬能鑰匙將其鎖打開,溜進去耍玩一番。正是因為這樣的方式,在一次無意間,馬小軍發現了一張美妙絕倫的照片,並且認識了與照片相像的少女米蘭(寧靜 飾),並且將她視為自己的夢中情人。而在米蘭眼中,馬小軍不過是毛孩子一個,她的意中人是成熟、穩重、帥氣的劉憶苦(耿樂 飾)。



    《陽光燦爛的日子》劇情雖然簡潔,卻被譽為一部經典之作。這與影片中電影元素的充分展現是密不可分的。


    時代背景



    這部描述青春荷爾蒙的電影,將故事設定在了20世紀70年代初的北京,忙著「鬧革命」的大人沒空理會孩子們,加上學校停課無事可做,以軍隊大院男孩為突出代表的幾個少年便自找樂子,起鬨、打架、鬧事、拍婆子等方式揮霍著過量的荷爾蒙。



    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整部影片中,馬小軍基本都是汗流浹背的形象,正是這一特殊時期,動蕩的大背景下,才使得本就炎熱的暑假更加躁動。




    米蘭的照片



    姜文在設計米蘭的照片時,採用了一種很有趣的表現手法。首先是馬小軍用望遠鏡原地旋轉時,一晃而過的照片影子,在多次確認後,他才發現了這張,隱藏在紗簾背後的照片。



    這種發現照片的方式,增加了照片中少女的神秘感,紗簾的設置在突出朦朧美的同時,更是加劇了一種不真實感。



    這也應正了馬小軍之後所說,也許從看到照片開始,一切都是他腦海中的幻想,或許他並沒有前往米蘭家中,也未曾看到過牆上掛著的這張照片。


    米蘭每次的出場



    不難發現,姜文在表現米蘭每次出場時,總採用拍攝「雙腳」的表現手法。「腳」在電影中通常代表「性」,「赤腳」更代表著一種窺視欲望。



    馬小軍第一次見到米蘭時,只看了米蘭的雙腳,這不僅可以理解為一種性暗示,躲在床下的他,更是以窺視者的姿態欣賞著面前的這位少女。



    米蘭的腳上綁著一個腳繩,每次馬小軍都是先發現這雙綁有腳繩的雙腳,隨著鏡頭的慢慢上揚,少女的背影才會清晰出現在畫面中,米蘭對於馬小軍來講,代表一種暗示,更是青春期時的幻想對象。



    (為什麼說腳代表性暗示,因為我們熟知的《美人魚》這部童話故事裡,當美人魚遇見自己心儀的王子時,她選擇變成人形,而變成人形的基礎便是將魚尾化作雙腳。這也是她從魚人變身為女人的決定性因素。或許牽強,但不少影片中的女性雙腳鏡頭的出現都佐證了這一觀點。)


    紅色泳衣、泳褲



    紅色給人的視覺衝擊力本身就極強,而紅色在視聽語言中代表著誘惑。米蘭身穿紅色泳衣出現在馬小軍面前時,「性感」二字湧上心頭。


    馬小軍過生日時,米蘭送給了他一條紅色泳褲,一方面是因為馬小軍喜歡遊泳,另一方面是否可以理解為一種誘惑。



    (《白雪公主》中,巫婆給了白雪公主一個紅色的蘋果,白雪公主吃過蘋果後中毒。紅色代表著暗黑、代表著誘惑。)


    米蘭與馬小軍的形象選擇



    夏雨飾演的馬小軍,外貌普通,身材瘦弱。而寧靜飾演的米蘭,身材豐腴。從體型上,馬小軍根本不是米蘭的「對手」。



    其實影片在開始便體現了這種差異性,當馬小軍第一次與米蘭對話時,馬小軍說:「你要不跟我認識,我可…」米蘭:「你想打我?是嗎?」馬小軍點頭,米蘭笑了一下說:「你打得過我嗎。」說完便轉身離開了。



    當馬小軍徹底無法抑制內心的躁動,選擇強行與米蘭發生關係,最終卻沒有得逞。力量的懸殊、身材的對比,註定這是一場失敗的「戰爭」。或許姜文是有意而為之,也許外貌形象的差異只是表象,畢竟馬小軍內心相對米蘭而言,還更稚嫩、青澀。



    跳水



    影片中分別出現了兩次跳水片段,一次是劉憶苦為了引起米蘭的注意,進行了跳水。而第二次則是影片結尾處,當馬小軍被孤立後,他一步一步走向跳臺,看著泳池邊嬉笑打鬧的曾經的朋友們,縱身一躍,跳了下去。當他好不容易遊到岸邊,渴望朋友們能夠伸手將他拽上岸邊,得到的卻是當頭一腳。



    這當頭一腳,不僅踹醒了馬小軍,更是踹醒了那些在青春期曾幻想做夢的年輕人們。


    正如結尾處馬小軍的自白:「兩個月後,米蘭和我們斷絕了來往,年底,劉憶苦又當兵走了,而且有了正式的女朋友,後來我們也都分別去了部隊,聽說劉憶苦在南邊打仗的時候,被炮彈震傻了,再後來,以至音信皆無。」



    這段充滿幻想卻又真實到觸手可及的暑期時光終究會過去,可米蘭在馬小軍心中卻永遠不會被抹去。她屬於那個年代,更屬於那段青春。



    有時候,一種聲音,或是一種味道,甚至一縷陽光。可以把人們帶回真實的過去。


    的確,陽光輕輕灑滿地,雲彩今天都很美,屬於你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你還記得嗎?


相關焦點

  • 《陽光燦爛的日子》:看懂姜文的內涵,就看懂了青春
    1992年的勞動節,姜文把自己關在北三環路邊6平米的小屋裡,單曲循環著馬斯卡尼的《鄉村騎士》,寫出了一部劇本,名字叫《陽光燦爛的日子》。6萬多字的原著,姜文改寫成了9萬多字的劇本。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在1994年上映,一炮而紅,攬獲很多獎項。馬小軍的演員夏雨也藉助此片榮獲威尼斯史上最年輕的影帝,出道即巔峰。
  • 《陽光燦爛的日子》:那些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山東師大新聞與傳媒學院戲劇影視文學2班  張佳聰影片簡介: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導演的處女作
  • 《放蕩青春》是荷蘭版《陽光燦爛的日子》,另一種大象席地而坐
    《放蕩青春》無疑是最近兩年荷蘭電影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部。該片首次上映於荷蘭鹿特丹電影節,稍後,則在第23屆釜山國際電影節當中獲得未來景象獎提名。該片頗有一些荷蘭版《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味道,而片中透出的荷蘭青年的生存態度,又是另一種《大象席地而坐》。《放蕩青春》是目前比較公認的一個電影翻譯名。這部荷蘭電影的荷蘭語直接翻譯則是「我們」。
  • 以《陽光燦爛的日子》分析,解構主義敘事為何在青春電影能夠成功
    除去姜文之外,中國要想再找出一位拍青春電影拍出"姜式風格"的導演,實際上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夢想。《陽光燦爛的日子》被稱為中國頂級的青春片,在它之下現當代的青春題材電影,被悉數歸為二類作品。
  • 以《陽光燦爛的日子》分析,解構主義敘事為何在青春電影能夠成功
    除去姜文之外,中國要想再找出一位拍青春電影拍出&34;的導演,實際上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夢想。《陽光燦爛的日子》被稱為中國頂級的青春片,在它之下現當代的青春題材電影,被悉數歸為二類作品。姜文對於北京有特有的執念,這個概念在他的《邪不壓正》中有所體現,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中更是其中的重要元素之一。馬小軍上躥下跳的房梁之上,是姜文個人的青春世界;房梁之下的荒誕少年時代,是置身於時代之中的微觀社會。
  • 《陽光燦爛的日子》:青春的顏色
    在姜文導演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電影運用各種豐富的色彩創造了一幅獨屬於那個年代的風俗畫,給觀眾帶來一場絕佳的視覺盛宴。No.1 : 紅色紅色在文學和影視作品中被賦予了很多寓意,比如革命、暴力、激情、熱血和死亡等。
  • 不一樣的青春,陽光燦爛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使人們裸露的更多欲望在潛滋暗長。發生的故事也變豐富起來。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導演親力打造的一部成功的作品。影片講述了發生在一群青春期的少年身上的故事。在故事中不但演繹著文革時期少年之間的兄弟情義,而且闡釋了灼目陽光下的放肆青春,更傳達出一種對文化大革命中教育缺失的遺憾。
  • 為什麼青春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
    青春片橫行的當下,卻至今無法拍出一部可以與《陽光燦爛的日子》相提並論的影片。
  • 如何評價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我將告訴你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這是一部老電影,這是屬於一代人青蔥歲月的故事,一群年輕的男女青年,情竇初開、荷爾蒙分泌旺盛,對愛情充滿好奇和衝動,但他們也青澀膽小。《陽光燦爛的日子》主要是關於北京在20世紀代早期,成年人忙於「鬧革命」,導致學校關閉,軍隊裡的一群15歲的男孩整天打架鬧事,他的愛好之一是用萬能鑰匙偷別人家的鎖,白天家裡沒人的時候,他經常打開門鎖溜進別人家裡。一天,馬小軍溜進一所房子,看到一張女孩的泳裝照片。他立刻被那燦爛的笑容所吸引,青春精力充沛的女孩。
  • 寧靜夏雨合作青春疼痛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同樣也致我們陽光燦爛的逝去的青春——陽光燦爛的日子這是寧靜最性感的一部電影: 年輕的臉蛋,少女的身體,遊泳鏡頭這是夏雨最具荷爾蒙的一部電影:腹肌,汗水,對愛情的渴望與嚮往,大家都會選擇寫文革,描寫凝重、壓抑的歷史主幹,但你選擇了主幹旁邊的一條支流,選擇描寫孩子的青春期來引起觀眾的共鳴,給了孩子們一個非常陽光燦爛的青春時代。
  • 《陽光燦爛的日子》:少年的英雄主義和愛情幻想,吹響了青春之歌
    《陽光燦爛的日子》講述少年馬小軍青春期虛無縹緲的英雄主義和對大姐姐米蘭愛情的幻想,又將其融入紅色年代,真實與虛假融合,展現出深刻的象徵和諷刺意味。《陽光燦爛的日子》在1995年一舉拿下《時代周刊》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末代皇帝》導演貝託魯奇從此片吸取靈感,拍出佳作《戲夢巴黎》。
  • 《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導演天賦的嶄露頭角,青春片的鼻祖
    》完成了最後一個鏡頭的拍攝,同年8月收到威尼斯電影節邀請,憑藉《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榮獲一連串大獎。那時候,好像永遠是夏天,太陽總是有空出來伴隨著我,陽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陣陣發黑」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以文革為背景,在中年馬小軍的回憶中緩緩展開,電影沒有聚焦沉重的社會反思,而是將攝像頭對準了正當青春年少的馬小軍和他的朋友們。
  • 戴錦華評《陽光燦爛的日子》:青春的殘酷心醉神迷
    《陽光燦爛的日子》(1995)在筆者看來,與其說,是在1995年開始全面進入的市場營銷術的成功運作造成了《陽光燦爛的日子》的輝煌票房 ,不如說,它是一部有著「天然」賣點的影片。將一個濫調——「群星燦爛」——用於《陽光燦爛的日子》,顯然恰到好處,筆者故稱之為「星座效應」。其賣點之二,作為屈指可數的、以「文革」為背景的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通過審查發行時的受阻,又呼應了中國公眾特定的「禁片」情結,更加使之欲先睹為快。然而,在筆者看來,這些確乎僅僅是圍繞著《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市聲與花絮而已。
  • 姜文一出手就被「封神」,《陽光燦爛的日子》,為何能火30年
    陽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陣陣發黑。」國產青春片,大多穿插著時代的碰撞與記憶,產生新的火花。比如《致青春》《同桌的你》《後來的我們》等電影,與時代結合的同時,很多電影還夾雜著暗戀,墮胎等狗血情節。然而,在姜文的青春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裡,一切都是那樣的乾淨,自然和純粹。
  • 賞析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的青春隱喻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一部影片是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陽光燦爛的日子》雖然是一部「青春性徵」極為明顯的電影,但是它又是一部單純的電影,影片中有性的暗示,但卻從未有性的描述。大量長鏡頭深焦攝影和俯角仰角拍攝的運用除了讓畫面空間維持完整性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這種拍攝技法常常讓影片中的人和物有一種從遙遠時空而來的意境,形成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個人的特寫鏡頭也是影片的一大亮點。
  • 【看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不熾熱,不青春
    噓,告訴你一個秘密長得好看的人都關注了「電影欣賞」▼《陽光燦爛的日子
  • 往事並不如煙,陽光依舊燦爛:《陽光燦爛的日子》
    也許每個人的青春都是衝動的、盲目的。但那是一段陽光燦爛的日子。這部影片是姜文導演的處女作,改編自王朔小說《動物兇猛》,原本六萬字的小說,被姜文改編成了九萬字的劇本,馬斯卡尼的《浪漫騎士》穿插整部影片。這部影片我個人看過很多次,多年過後細細品味,陽光燦爛的日子,又何嘗不是殘酷青春的生生寫照呢?「我的故事總是發生在夏天,炎熱的天氣使人們裸露得更多,也更難以掩飾心中的欲望。」在姜文導演的旁白聲中,我們的故事開始了。
  • 《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導演最有生命力的一部作品
    第一次看姜文導演《陽光燦爛的日子》已是十年前的事情,影片在那發黃髮白強烈陽光的照射下帶著觀眾閃回到主人公的青春期,閃回到導演姜文的青春期,帶我們回到那個特殊年代一代人的青春記憶裡。《陽光燦爛的日子》說《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導演最有生命力的一部作品,不光是因為它是導演的處女作,更是因為作品的內容,電影中的人物生動而個性鮮明,影片的主人公馬小軍那個無拘無束,衝動叛逆的少年,隨著自己的性成熟在荷爾蒙的作用下
  • 陽光燦爛的日子:那年夏天,青春在陽光下肆意狂灑過
    影片伊始,導演姜文設置的一段旁白就開始響起:「我的故事總是發生在夏天,陽光充足」。,這種看似無止境的自由在孩子們看來是最陽光燦爛的生活。馬小軍在雨中深情堅毅告白米蘭的那段讓人印象深刻,可成長總有疼痛,米蘭沒有和馬小軍在一起,一切都似乎又是子虛烏有的,木蘭終成過客,也展示了他懵懂無知年華的一切幻想,關於他的軍人夢,關於朦朧的愛,終湮沒於自行車鈴聲中,但這些都不重要,只屬於年少的衝動與等待,那些無知的日子,那些熱血沸騰的日子,那個有著朦朧青春的記憶。
  • 陽光燦爛的日子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1993年8月23日-1994年1月22日拍攝的一部劇情片,導演處女作,由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改編,主要演員有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