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燦爛的日子》:看懂姜文的內涵,就看懂了青春

2021-01-11 梵竹心影

1992年的勞動節,姜文把自己關在北三環路邊6平米的小屋裡,單曲循環著馬斯卡尼的《鄉村騎士》,寫出了一部劇本,名字叫《陽光燦爛的日子》。6萬多字的原著,姜文改寫成了9萬多字的劇本。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在1994年上映,一炮而紅,攬獲很多獎項。

馬小軍的演員夏雨也藉助此片榮獲威尼斯史上最年輕的影帝,出道即巔峰。1995年,該片被美國《時代》周刊譽為年度全球十大佳片之首。這是姜文導演的處女作,就取得了如此傲人的成績,不愧是個鬼才導演。現在重溫這部電影,依然是讓人讚嘆不已。

第一、拍攝手法高超、銜接處天衣無縫

拍青春題材的電影,至今還沒有能超越《陽光燦爛的日子》的。這部電影魔幻的鏡頭、精彩的臺詞、巧妙的音樂、絲絲入扣的表演, 高超的拍攝手法,讓觀眾看起來很有代入感。

影片的開頭,一個很有穿透力的聲音在獨白:北京,變得這麼快,二十年的功夫,她已經成為了一個現代化的城市,我幾乎從中找不到任何記憶力的東西。事實上這種變化已破壞了我的記憶,使我分不清幻覺和真實。

我的故事總是發生在火熱的夏天,炎熱的氣候使人們裸露得更多,也更難以掩飾心中的欲望。那時候好像永遠是夏天,太陽總是有空出來伴隨著我們。陽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陣陣發黑。

這段獨白,為整個影片的劇情設計打好了埋伏和鋪墊,同時又點了題。下面一起來劃重點。

第一、分不清幻覺和真實。這為馬小軍在生日會上和劉憶苦打架以及在大雨中向米蘭表白的兩個幻想作了鋪墊。把馬小軍壓抑在心裡不敢做的事情都通過幻想釋放出來。

第二、炎熱的夏天讓人的欲望是裸露的。馬小軍和小夥伴們洗澡以及一群人在遊泳池裡遊泳的場面,滿屏散發著青春的荷爾蒙。

第三、太陽充足得使人眼前發黑。沒有用到燦爛兩個字,但是這麼亮的光,太陽能不燦爛嗎?

平時和馬小軍一起玩的主要是四個小夥伴,分別是劉憶苦、劉憶甜、大螞蟻、羊搞。這五個人比賽拋書包的那一段,馬小軍的書包往上一拋,落下來再接住的時候,畫面就從小學時代自然過渡到了中學時代。是不是比在屏幕上寫三年後或者五年後巧妙很多?

還有馬小軍在米蘭的房間用望遠鏡掃到一個人影時,他發現了是張照片,再次拿起望遠鏡仔細看。看著看著,米蘭的笑臉變成了於北蓓在對著大家笑,換到另外一個場景了。鏡頭切換自如,毫無違和感。這樣唯美的拍攝手法真的要跟姜導好好學一下。

第二、劇情的編排很精妙

米蘭的出場經過層層的鋪墊,幾個回合才得以見到真人。最開始是劉憶苦叫於北蓓把米蘭也帶來一起玩。這時的米蘭只是談話裡的一個傳說。劉憶苦說老聽人提起她,好多人為她打架,哥們都掰了,有的還出人命了。幾句話就引起了觀眾對米蘭濃濃的興趣,究竟是何等的秀色女子,引得這麼多男人為她競折腰?這時的馬小軍還不知道把他弄得恍恍忽忽的照片和這米蘭有什麼關係。

馬小軍有空就去看那張照片,連在床上發現一根頭髮都如獲至寶地拿起來認真觀察。他終日流連在這棟樓的周圍,像只屋頂的貓,焦躁不安地守候著畫中人的出現。馬小軍延長了守候的時間,甚至披星戴月,也一無所獲。這時觀眾的情緒也被帶動起來了,等了這麼久還不見人影,都替他著急。但是,姜導一點也不急,繼續吊大家的胃口。

有一次馬小軍在看照片的時候,聽到開鎖的聲音,嚇得他躲到床底下。他在床底下看著走進來一個穿花裙子的女生,看著她把裙子脫落在地上,然後換上另外一件綠色裙子,她還把手伸到床底拿出一對鞋子換好,然後走出去。整個過程馬小軍還是沒看到她的臉。米蘭走出去後,馬小軍鬆了一口氣。相信觀眾也是帶著忐忑的心情看完這一段的。畫中人出現了,但是只讓馬小軍看到腰部以下,臉還不讓看。姜導就是這麼一點點的誘惑著大家,慢慢地把畫中人放出來。

導姜接著拍別的情節。馬小軍一行五人去大禮堂門口想看表演,被警衛拉去教訓。這時馬小軍看到了那天他在床底下看到的熟悉的鞋子和裙子。他立馬假裝哭著認錯才得以被放。當他被放,追上去的時候,發現畫中人又走遠了,不見了。馬小軍還是沒能見到真面目。這時估計觀眾都按捺不住了,究竟還讓不讓人見呢?哈哈,姜導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讓大家心裡蠢蠢欲動。

接下來姜導再次把米蘭晾一邊,不慌不忙的再來一段打群架的戲。這裡又要說一下姜導的高明之處,戲裡沒有一個鏡頭或道具是無用的。影片在六分多鐘的時候就安排了傻子的第一次出場。我還奇怪安排一個傻子,騎著木棍的用意何在。算了一下,傻子一共出現了5次,戲份不多,但是這個角色貫穿全劇。

就是為了傻子打的群架,因為六條子他們逼傻子吃貓屎,還搶走了傻子用了好幾年的棍子。羊搞上去幫忙,眼睛被打受傷了。馬小軍,劉憶苦、劉憶甜,大螞蟻四個人去為他報復,馬小軍一磚頭往人家頭上拍,還猛踩了幾腳。

這次終於拍米蘭了。有一天,馬小軍從牆上跳下來撿火柴的時候,這時畫中人出現了。馬小軍跟上去和她聊天,被拒。又跟上去,幾次之後,畫中人終於停下,摘下眼鏡和他說話了。互相認識後,馬小軍才知道這個畫中人名字就是米蘭。這時,米蘭才真正的完整的出現在馬小軍的眼前。影片從23分鐘左右開始,米蘭出現在大家的聊天中,到約46分鐘的時候,她才完整出現在馬小軍面前。中間的20多分鐘,姜導三番四次地吊足大家的胃口,才把主角放出來。節奏和劇情拿捏得恰如其分。

影片的最後是,青春如夢,當他們長大後,一笑泯恩仇,又聚一起,坐在一輛大汽車上,喝著酒,這時他們看到車外面兒時熟悉的傻子,他們衝他大叫:「古倫木。」傻子大聲地回了一句:「傻B。」用傻子的這句「傻B」給青春做了個結語,真是耐人尋味!

經典重看,姜導是不是在這部片子裡給大家發了很多彩蛋?在細節中見真功夫,這是一部值得重溫和回味電影!這舊時光裡有著你我似曾相識的青春。

歡迎關注@梵竹心影,防止走丟哦。

相關焦點

  • 賞析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的青春隱喻
    首先,我覺得姜文是個很真實的男人,一個熱血沸騰、敢作敢為的導演形象。今天為大家推薦的一部影片是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陽光燦爛的日子》雖然是一部「青春性徵」極為明顯的電影,但是它又是一部單純的電影,影片中有性的暗示,但卻從未有性的描述。大量長鏡頭深焦攝影和俯角仰角拍攝的運用除了讓畫面空間維持完整性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這種拍攝技法常常讓影片中的人和物有一種從遙遠時空而來的意境,形成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個人的特寫鏡頭也是影片的一大亮點。
  • 《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導演天賦的嶄露頭角,青春片的鼻祖
    《陽光燦爛的日子》完成了最後一個鏡頭的拍攝,同年8月收到威尼斯電影節邀請,憑藉《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榮獲一連串大獎。那時候,好像永遠是夏天,太陽總是有空出來伴隨著我,陽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陣陣發黑」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以文革為背景,在中年馬小軍的回憶中緩緩展開,電影沒有聚焦沉重的社會反思,而是將攝像頭對準了正當青春年少的馬小軍和他的朋友們。
  • 優秀影評|姜文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不可言說的灼灼年華 副標題 ——評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在我們的漫漫歷史長河中,有這樣一個錯誤的年代:充斥著黑暗與貪婪,不安於躁動,瘋狂的欲望蒙蔽了人們的眼睛。然而,姜文導演卻以一部《陽光燦爛的日子》向我們展示了這個年代的另一種風貌,通過運用多種藝術手法,刻畫出燦爛明亮的青春,如歌般美好的灼灼年華,蕩漾著清亮明媚的憂傷。     這部電影由姜文執導,夏雨、寧靜主演,在當時的中國影壇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影評講述了文革時期的北京城裡,一群以馬小軍為代表的少年的青春經歷,尤其是他和米蘭之間的曖昧情感。
  • 《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為什麼要選擇寧靜?
    眾所周知,只要提及青春影視作品,1994年播出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絕對榜上有名,這也是姜文導演的第一部作品,由當紅明星寧靜、陶紅等人領銜主演,改編自著名作家王朔創作的《動物兇猛》。對於這部電影姜文拍攝的很用心,被觀眾稱之為青春片的經典之作
  • 《陽光燦爛的日子》:青春的顏色
    在姜文導演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電影運用各種豐富的色彩創造了一幅獨屬於那個年代的風俗畫,給觀眾帶來一場絕佳的視覺盛宴。No.1 : 紅色紅色在文學和影視作品中被賦予了很多寓意,比如革命、暴力、激情、熱血和死亡等。
  • 《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導演最有生命力的一部作品
    第一次看姜文導演《陽光燦爛的日子》已是十年前的事情,影片在那發黃髮白強烈陽光的照射下帶著觀眾閃回到主人公的青春期,閃回到導演姜文的青春期,帶我們回到那個特殊年代一代人的青春記憶裡。《陽光燦爛的日子》說《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導演最有生命力的一部作品,不光是因為它是導演的處女作,更是因為作品的內容,電影中的人物生動而個性鮮明,影片的主人公馬小軍那個無拘無束,衝動叛逆的少年,隨著自己的性成熟在荷爾蒙的作用下
  • 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與朔爺、馮小剛在陽光下的赤裸狂歡
    姜文與王朔,《陽光燦爛的日子》與《動物兇猛》、《頑主》姜文作品《陽光燦爛的日子》,改編自知名作家王朔的小說,其內容和靈感主要來自王朔的《動物兇猛》、《頑主》、《一般是海水,一般是火焰》等;如果說《一般是海水,一般是火焰》還有某些正統的話,《動物兇猛》等則是完全的朔式風格,這些作品奠定了王朔文壇霸主的地位
  • 戴錦華評《陽光燦爛的日子》:青春的殘酷心醉神迷
    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無疑是1995年重要的中國電影作品之一,但顯而易見的是,它並非那顆可口的「紅櫻桃」。此片為數甚巨的觀眾大多難以在其中獲得他們所期待的那份撫慰與滿足,相反它多少給人一種強烈而難於名狀的震動與惶惑。然而,《陽光燦爛的日子》畢竟高居1995年中國電影市場的排行榜上,它的轟動與熱銷,事實上是構成1995年中國電影復甦狂喜的重要依據之一。
  • 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遇見的不是寧靜,而是那個時代的米蘭
    眾所周知,只要提及青春影視作品,1994年播出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絕對榜上有名,這也是姜文導演的第一部作品,由當紅明星寧靜、陶紅等人領銜主演,改編自著名作家王朔創作的《動物兇猛》。,被觀眾稱之為青春片的經典之作。
  • 以《陽光燦爛的日子》分析,解構主義敘事為何在青春電影能夠成功
    姜文是傳統電影的反叛者,但同時他也註定無法是未來中國電影的領銜者。姜文電影的優秀,在於它不具備二次複製的可能性。除去姜文之外,中國要想再找出一位拍青春電影拍出"姜式風格"的導演,實際上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夢想。《陽光燦爛的日子》被稱為中國頂級的青春片,在它之下現當代的青春題材電影,被悉數歸為二類作品。
  • 以《陽光燦爛的日子》分析,解構主義敘事為何在青春電影能夠成功
    姜文是傳統電影的反叛者,但同時他也註定無法是未來中國電影的領銜者。姜文電影的優秀,在於它不具備二次複製的可能性。除去姜文之外,中國要想再找出一位拍青春電影拍出&34;的導演,實際上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夢想。《陽光燦爛的日子》被稱為中國頂級的青春片,在它之下現當代的青春題材電影,被悉數歸為二類作品。
  • 姜文的巔峰之作《陽光燦爛的日子》,捧紅了一位實力演員
    「鬼才」導演姜文在32歲時為大眾展現了《陽光燦爛的日子》這部作品,在當時上映時成功拿下5000萬元的票房。《陽光燦爛的日子《陽光燦爛的日子》包含的價值並不是那種年代感,而是影片所呈現出的真實感,打動人心。
  • 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與庫斯圖裡卡的《爸爸出差時》的比較
    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與庫斯圖裡卡的《爸爸出差時》的比較姜文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是根據王朔小說《動物兇猛》改編的,《動物兇猛》這部小說的創作背景是七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的北京。埃米爾·庫斯圖裡卡作品《爸爸出差時》與姜文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所選取的題材視角相同。影片以旁白的形式開場,主人小公馬利克講述了整個故事的背景:前南斯拉夫走出了二戰的陰霾進入全面建設時期。1948 年-1952 年,前南斯拉夫與蘇聯斷交,前南斯拉夫全境範圍內抓捕「史達林主義」政治犯,整個國家處於人人自危的狀態中,小主人公父親因為隨意對政治漫畫進行評論而被逮捕。
  • 《陽光燦爛的日子》:那些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山東師大新聞與傳媒學院戲劇影視文學2班  張佳聰影片簡介: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導演的處女作
  • 姜文一出手就被「封神」,《陽光燦爛的日子》,為何能火30年
    陽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陣陣發黑。」國產青春片,大多穿插著時代的碰撞與記憶,產生新的火花。比如《致青春》《同桌的你》《後來的我們》等電影,與時代結合的同時,很多電影還夾雜著暗戀,墮胎等狗血情節。然而,在姜文的青春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裡,一切都是那樣的乾淨,自然和純粹。
  • 陽光燦爛的日子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1993年8月23日-1994年1月22日拍攝的一部劇情片,導演處女作,由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改編,主要演員有夏雨
  • 姜文的電影到底牛在哪?
    文|啼豆現在很多人說看不懂姜文的電影,但大部人又說他的電影很牛。如果他們不是一波人,說明說姜文電影牛的人看懂了影片,或者至少說他們自己認為自己看懂了。如果是一波人,也覺得姜文電影好像牛,也說明他們喜歡影像語義模糊和含混帶來的「眩暈」感覺。無論是上面兩種情況的哪種情況,都會歸為一個問題,「看懂」真正的涵義是什麼?被「看懂」的影片的重要特徵就是它在邏輯和因果關係上的自洽。
  • 佳片|《陽光燦爛的日子》:青春荷爾蒙的完美釋放
    那時候,好像永遠是夏天,太陽總是有空出來伴隨著我,陽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陣陣發黑。」    可以說《陽光燦爛的日子》是中國九十年代初最優秀的電影之一。它讓我們看到了姜文的才華,看到了米蘭的性感,更看到了同馬小軍一般的,五味混雜的青春年華。
  • 影片分析 |《陽光燦爛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視聽語言分析—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導演姜文的處女作。姜文為了很好地詮釋「陽光燦爛的日子」這一主題,在拍攝室外時多選擇在大晴天陽光充足的時候,使得全片一直籠罩在一片金黃、燦爛、溫暖與輝煌的光芒中。室內也同樣使用了過度曝光的手段。表現了人物情緒。比如在「初遇『畫中人』」段落,高瓦數聚光燈的照明使得環境空間感、層次感突出,這種照明將屋內空間劃分成了光線明暗對比強烈的幾個區域。
  • 不一樣的青春,陽光燦爛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使人們裸露的更多欲望在潛滋暗長。發生的故事也變豐富起來。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導演親力打造的一部成功的作品。影片講述了發生在一群青春期的少年身上的故事。在故事中不但演繹著文革時期少年之間的兄弟情義,而且闡釋了灼目陽光下的放肆青春,更傳達出一種對文化大革命中教育缺失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