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代更比一代強,導演這一行業在國內一直在轉變著。正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導演餃子,《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等人如今都變得名聲大振,深受觀眾的喜愛。
相比之下像陳凱歌、張藝謀、姜文等資歷較深的大導演,近年來的作品並不是特別受歡迎,即使一些影片票房很高,不過面對著巨額成本,他們的作品與那些新人導演相比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不過前面提到的那些資歷較深的導演們,在他們剛剛接觸這一行業時也是震驚了整個娛樂圈。「鬼才」導演姜文在32歲時為大眾展現了《陽光燦爛的日子》這部作品,在當時上映時成功拿下5000萬元的票房。
不過這個數據在如今的影視作品收益中是毫無收益的,現在就連嶽雲鵬主演的作品《鼠膽英雄》居然票房過億。
不過對於20多年前的國內影視行業而言,那時內地的總票房也是高達10億元,該影片排在第四位。
憑藉著數量高超的票房,《陽光燦爛的日子》並且在榮獲了美國《時代》周刊上1995年十大佳片中的第一名,真的是實至名歸。
並且國內演員夏雨也憑藉此片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這兩個獎項,讓人深感羨慕。
該影片對青少年生活進行了細緻地刻畫,不僅向觀眾們呈現出國家當時的混亂以及對此做出的改變,姜文對尺度把控的很到位,不僅成功收穫了很高的票房,並且該影片的口碑也十分不錯,姜文因此一「戰」成名,得到許多大眾的青睞,這個才華橫溢的男人瞬間在娛樂圈中立下了一定的地位。
姜文把自己的陽剛之性和富有想像力的能力放在了自己的導演處女中,讓他獲得了一番佳績。
或許是這部片子過於優秀,之後姜文導演的作品相比之下遜色了許多,直到那一部——《鬼子來了》上映之後再次將他的事業帶到巔峰。
《陽光燦爛的日子》表面上看是在為我們講述一段回憶的故事,這段回憶中包含著青春時光的經歷,在青春中呈現的是愛情,從而反應當下的那個時代。
《陽光燦爛的日子》包含的價值並不是那種年代感,而是影片所呈現出的真實感,打動人心。
影片整體基調是很鮮明的,充滿陽光燦爛的感覺,片中的大人總是執著於鬥爭和自保,院子裡的孩子們則是無憂無慮地過著生活,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們不需要擔心凍餒,他們也不用上學去參加考試,漸漸地他們模仿起了大人開始拉幫結派。
那種時代的確是人們不想看到,不願意接受的,可卻是他們最好的一段時光,和當下的「青春電影」相比,要好於它們許多。
影片中馬小軍經常喜歡撬鎖,這成為了他的嗜好。當時他喜歡上了那個穿著泳衣、婀娜多姿、笑容迷人的女孩,他不僅呆在房間裡等他,還在她家的屋頂上等待著她的歸來,基本上撩女孩的套路他都用上了。
與《芳華》不同的是,雖然兩部影片都是以同一年代背景做基礎,不過《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展示的是年輕人的燦爛活力,而《芳華》是用成年人的風格來裝飾芳華。
後來在美國《時代》周刊當中出現了這樣的評論:「中國知名導演姜文的作品《陽光燦爛的日子》據說是1995年全世界最佳影片之一,深獲許多名人的青睞。」
小說原著王朔所擅長的黑色幽默,搭配上夏雨和寧靜、陶虹等人精彩的演繹,以及導演姜文獨特的才華、執導風格,一起造就了這部給人印象深刻的經典之作,評分高達8.8。
其實影片中那場冬天打架洗澡的戲,演員在澡堂裡拍了不下30次,夏雨甚至都被水衝得要脫皮了,當時的他還很年輕,並沒有太多的表演經驗,可是就這樣他參演的第一部電影就獲得了三個影帝名銜,可見還是有一定的實力的。
再看看姜文導演,身為他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效果確實讓人吃驚,沒有人能夠看得出這是一位首次執導影片的導演拍出的電影,好比當初梅爾吉布森所執導的《勇敢的心》一樣。
在拍攝前期的準備工作中,劇組把這幫年輕演員帶到一個空曠的地方進行培訓。
目的就是為了讓作品顯得更加真實。不過中期影片突破了投資人的預算,幸虧有劉曉慶的鼎力相助才讓整個拍攝工作順利進行下去。
首次執導影片的姜文導演,在選擇人物的環節上就處理的很好,選角的成功也暗示著該片票房大賣。
夏雨扮演的馬小軍的年輕氣盛、身處叛逆期、情緒躁動、不過又十分單純執著,對待感情付出拿捏得很到位。
寧靜扮演的米蘭充滿青春活力,片中馬小軍對她深深痴迷,影片上映後更是吸引了無數年輕人的眼球。
陶虹老師本身就是一名運動員冠軍,所以她當初只是抱著玩的心態出演,卻演出了最真實的於蓓蓓。
雖然時代一直在改變,但是影片中所含雜青春的元素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不過凡事都具有雙面性,有的導演就能向觀眾展示出精美的影片,票房口碑毫不擔憂,然而有的導演只是賺了票房的一些錢,卻沒有對自己名氣提升有太大的幫助。《小時代》系列影片就是最好的例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所呈現的不僅是騷動的年代,也不僅是騷動的歲月,還有一段段波瀾起伏的愛戀,好比那些劇情狗血的影片但卻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便每個人所經歷的時代是不一樣的,但每個人最起碼都會經歷那段難忘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