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液態碳

2021-02-15 回到2049

距2029年5月19日北京工體(鳥巢)

個人演唱會還有

今日送出:【2部】iPhone 12

紅色、128GB

[1.99],[1.99],感謝老闆支持!

  

知識就是力量,歡迎回到2049。再送兩部紅色的iPhone12,128GB,這個顏色怕是很多人不太接受,其實還是挺好看的,既然如此就少一點,賠了再從後面其他顏色的給找回來,今天1.99感謝老闆支持,祝您發財。

固態、液態和氣態,是物質最常見的三種狀態,很多物質也可以隨著溫度的變化,在不同狀態之間自由轉換,但是你見過液態的碳嗎?我想你不僅沒見過,基本上也沒聽過,那麼到底有沒有液態碳這種存在呢?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

我們知道,碳有兩種最為著名的固態形式,一種是嗷嗷貴的金剛石,是戴在小姐姐手上的鑽戒,另一種則是嗷嗷便宜的石墨,五毛錢你就可以擁有一支以石墨為主要材料的鉛筆。在這兩種固態形式中,碳原子不同的連接方式,導致了鑽石與石墨的性質有著天壤之別。鑽石是最堅硬的天然物質,而石墨則十分柔軟,關於這一點各位老闆已經很熟悉了,我們也就不廢話了。

不過即便鑽石再堅硬,它也抵不住烈火的焚燒,事實上,不論是石墨還是鑽石,把它們在空氣中加熱,最終都會燃燒起來,並直接氣化成為二氧化碳。而如果將空氣隔絕起來對石墨或鑽石進行加熱,固態碳也不會像冰融化成水那樣發生液化,雖然沒有氧氣的參與形成不了二氧化碳,但實驗證明,它們同樣會直接氣化,變成碳原子游離在空間之中。妥了問題來了,常規的將固態變成液態的手段就是加熱,但加熱這一招在固態碳身上卻並不好用,那麼液態碳到底存不存在呢?如果存在,我們又該如何得到它?它又有著怎樣的性質呢?這個問題不僅你是一臉懵逼,也長時間困擾著各路專業的科學家們。

燃燒鑽石

不過雖然無法在現實中發現液態碳的身影,但科學家還有一件武器,這就是理論,通過理論計算科學家發現,液態碳是可以存在的,不過要想創造出液態碳,所需要的條件極為苛刻,一是5000℃的高溫,二是500個大氣壓,於是在理論的指導下,科學家就開始動手了。最為傳統的做法就是對碳電極施加高壓電,激發出強烈的電弧,藉助電弧在電極尖端所產生的瞬時高溫與高壓,促使電極上的碳發生液化。與此同時,這種實驗裝置也可以比較方便地測量出電路中電流的快速變化。

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多個實驗室都通過這一實驗,發現了液態碳存在的證據,這就是在電弧產生的瞬間,電路中的電阻發生了明顯的下降,這就說明,液態碳不僅存在,而且這哥們應該是導體。但是奇怪的是,到了90年代,一系列實驗又得到了相反的結論,人們測量得到的電阻反而比之前大了10倍以上,這就說明液態碳應該是絕緣體。那麼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90年代的某種事件所導致的時間流逝的變化?對此,科學家們也無法通過實驗得到進一步的結論,畢竟這些液態碳存在的時間過於短暫了。

好在雖然不能用實驗進行研究,但在90年代,計算機技術已經十分成熟,於是科學家便又從實驗室回到了紙面,開始在計算機上進行理論模型的模擬,結果計算機給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預測,這就是電弧實驗所測得的導體和絕緣體,其實都是對的,也就是說,液態碳也像固態碳一樣,其存在形式不止一種。同時理論還預測,兩種液態碳一種密度較大,約為每毫升2.6克,一種密度較小,約為每毫升2克,密度較大的那種是導體,密度較小的那種是絕緣體。另外,密度較大的液態碳,碳原子的排布類似於鑽石的四面體結構,只不過要比鑽石鬆散許多,而密度較小的液態碳,每個碳原子只和另外兩個碳原子相連,就這樣彼此連接形成了長鏈,就像麵條一般。

反正說的那是有板有眼,那麼這到底是不是真實情況呢?要想得到答案,還是要靠實驗來加以驗證,而實驗技術的突破,就要等待歷史的進程了。進入21世紀之後,歷史進程終於到來了,藉助超快雷射技術,科學家可以得到持續時間僅為幾皮秒的雷射脈衝,脈衝的時間越短,相比之下,液態碳的存在時間就顯得越長,所以利用這種雷射脈衝所產生的瞬時的高溫高壓,科學家就可以更細緻地觀察到碳在液化的瞬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同時也可以對液態碳展開更為細緻的研究,這個原理就和照相機的快門是類似的。除了超快雷射之外,另一種叫做「同步輻射光源」的大型光學設施,可以利用作高速圓周運動的電子束來產生光束,並得到普通雷射器做不到的皮秒級X光脈衝,顯而易見,這就更狠了,更有利於人們對液態碳展開觀察和研究。

同步輻射光源

最終在2005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團隊,就使用這一方法,在實驗中觀察到了兩種液態碳存在的確鑿證據,同時這兩種液態碳,對X光的吸收有著微小的差異,讓人興奮的是,這種差異也正對應了前面說到的理論所預測的,在液態碳中碳原子之間兩種不同的連接方式。總之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確定,液態碳確實存在,而且至少有兩種形式。

妥了老問題又來了,液態碳存在時間如此之短,連一秒鐘都貢獻不了,那麼這玩意兒到底有什麼用呢?簡單來說,兩個用處。一是找到製造新型碳材料的方法。我們知道,除了自然形成的金剛石與石墨之外,化學家在實驗室中,已經合成出了多種結構特殊的新型碳材料,比如說形狀像足球的碳-60也就是富勒烯,還有隻有一層石墨的石墨烯,以及捲曲成管狀的碳納米管。這些碳材料有著獨特的電學、化學和機械特性,應用前景十分廣泛。但是要想大規模生產這些碳材料,尤其是碳納米管,目前的技術還不成熟。有研究指出,碳從石墨重構為碳納米管的過程中,有可能會短暫地進入液態碳的狀態,所以在工業化生產中,精確地控制碳納米管形狀的工藝,很可能就要到液態碳的性質中去尋找。

富勒烯、石墨烯、碳納米管

第二個用途是發現外星世界的秘密。在地球上我們搞個液態碳那是費老勁了,但浩瀚的宇宙從來不缺少極端條件,近十幾年來的大規模系外行星探索行動,已經為我們揭示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外星世界,其中有些系外行星的外層,可能幾乎完全由碳組成,而這種碳行星的內部,很可能就有著足夠高的壓力和溫度,允許液態碳的存在。天文學家推測,可以導電、可流動的高密度液態碳,正是這類碳行星磁場的重要成因,所以對液態碳性質的深入研究,可以幫助天文學家更好地理解這些神奇的外星世界。再見!

相關焦點

  • 外星生命的主要元素可能不是碳?碳與其它元素相比,有什麼優勢?
    在所有這些元素中,生物學家堅持認為,碳是生命所必需的。並在尋找外星生命的過程中,將碳的存在,作為了證明潛在生命的第一要素。 我們會不會先入為主,地球上的生命由碳組成,其他的地外生命也必須由碳組成嗎? 碳是地球上有機化合物的主要元素,如果沒有碳就不會有生命存在。
  • 燃料電池擴散層內的液態水行為觀察和現象分析
    催化劑層(Catalyst Layer)是厚度約10μm的多孔質部件,由納米級的Pt粒子、數十納米的碳載體和離聚物構成,在陽極催化層中,通過電化學反應從氫氣中生成質子和電子。生成的質子穿過電解質膜,在陰極催化劑層中,通過氧還原反應由空氣中的氧氣和穿過外部電路的電子生成水。
  • 專家在南極冰下發現「新世界」,並充滿了神秘色彩,看完大開眼界
    南極被稱為地球上的最後一片淨土,這裡的溫度極低,四周都被皚皚白雪覆蓋,近年來各國不斷的有科學家來到南極實地勘測,所取得的成果也在不斷刷新著人們的認知,有專家就在南極冰層下發現了「 新世界」,裡面充滿了神秘色彩,看完大開眼界。
  • 不可思議的液態金屬
    提到液態金屬最常見的恐怕就是溫度計裡的水銀柱了每次感冒發燒看見溫度計裡的水銀泛著金屬光澤
  • 巨人泰坦:神秘之月
    另一方面,小行星不時地衝擊表面可能會使表面上的溫暖區域充分混合有機化合物和液態水,從而產生導致地球生命的同一種化學物質土衛六是土星最重要的衛星。它是土星衛星中最大的衛星。泰坦的直徑為3,200英裡,比直徑為3,031英裡的水星和直徑為1,442英裡的冥王星大。 在我們太陽系中的所有衛星中,只有行星木星的衛星Ganymede更大。它的直徑是3,270英裡。
  • 做好節能減排「減法」 伊利股份響應國家目標做出碳中和承諾
    當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將實現碳中和作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長期目標和願景。不久前,中國發布「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宏偉目標,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釋放積極信號。伊利股份作為龍頭企業,率行業之先承諾實現碳中和,積極響應「中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國家目標。
  • 「秒殺」碳板跑鞋的Brooks Hyperion Tempo,究竟有多神奇?
    看到這則報導之後,我腦中只留下了兩個關鍵字:秒殺碳板跑鞋、Brooks Hyperion Tempo跑鞋。 此時此刻,想必你跟我一樣好奇這雙Hyperion Tempo到底有何神奇?讓Mario Mendoza一舉創下世界記錄?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探究竟。
  • 科幻電影裡的液態金屬成真
    它由特殊液態金屬組成,時而堅不可摧,時而柔軟似水,像橡皮泥一般可任意改變自己的形狀。最近,科學家在液態金屬方面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突破。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CMU)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在室溫下呈液態的金屬合金,並將其注入橡膠後製成像天然皮膚一樣柔軟和富有彈性的電晶體。這一最新成果預示著,這些軟性材料或將開創液態計算機新時代。
  • 乘坐國內航班攜帶液態物品請注意!
    乘坐國內航班攜帶液態物品的旅客,對乘坐國內航班的旅客一律禁止隨身攜帶液態物品的"禁液令"有的了解的不深,有的甚至還有困惑。
  • 液態空氣環境熱能動力車
    傳統內燃機均為使用汽油、柴油等攜帶能量的工作介質,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發生爆炸等事故,該項目攜帶的是液態空氣、液氮、乾冰等無能量的工作介質,使用安全、環保。我們提出採用液態空氣、液氮、乾冰等低溫工質,吸收環境熱能即可膨脹做功。
  • 手機殼家族的新成員——液態矽膠殼
    接下來,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一黑馬手機殼,我們就詳細說說液態矽膠殼的優缺點吧。一、保護性矽膠本身的高彈性和延展性,使得液態矽膠殼具有很好的防撞、緩衝能力,再加上殼本身的厚度設計,讓這種殼的抗震防摔效果一流。
  • 能「腐蝕一切」的液態金屬,現實中真的存在?
    提到液態金屬,大家往往會想到《終結者2》裡面不苟言笑的T-1000。能聚能散,能屈能伸。上一秒它是一灘鐵水,下一秒就給你變個猛男。能隱形,攔不住,甩不掉,「液態金屬」似乎和陰魂不散畫上了等號。不過,用這種神秘金屬溶解其他金屬(例如圖中的鈉)的過程中,最好不要加水,不然他倆會讓你見識一下什麼叫藝術:
  • 王少彬課題組:碳催化活化過硫酸鹽-苯甲醇選擇性氧化新體系
    實驗和理論計算結果表明,碳納米管表面的親核型羰基氧和親電子型的過氧/超氧官能團為過硫酸鹽活化的主要活性位點。本文亮點1. 本研究成功的將碳材料-PMS活化體系應用於苯甲醇選擇性氧化反應中,在溫和的反應條件下得到超過80%的苯甲醛選擇性,證明了活化的PMS在選擇性氧化有機醇類反應中的可行性。
  • 25-電磁液態合金動力裝甲
    「省省吧,都是女孩子有啥不好意思的...還是你不分男女只要被人看到赤體後會興奮?」在對話的時候,這些金屬裝甲已經覆蓋了全身,而汐千幻也已經赤裸裸的一絲不掛了。手上的球體已經不見了,整個身體變得赤條條的,雖然這種液態金屬在身體上進行了依附,但是卻完全看不出來...「這就完了?」
  • 間諜、謀殺、宇宙射線,碳-14的歷史比想像的更令人驚訝
    碳有三種天然的同位素。每種同位素的質量略有不同,因此是唯一可識別的。碳-12的原子核裡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碳-13多了一個中子。碳-12是最常見的同位素,和碳-13一樣,是完全穩定的。 然而,碳-14是碳族同位素的「害群之馬」。它是碳原子中最稀有的同位素,每一萬億個碳原子中就有一個。
  • 你的「液態屬性」激活了嗎?
    針對成長於這四重環境中的「泛Z世代」,招行信用卡首創性地提出了「液態青年」這個概念,來描述他們所理解的年輕人。這不禁讓人聯想到當代著名社會家與哲學家齊格蒙特·鮑曼提出的「液態現代性」理論。鮑曼認為,當今社會最重要的特質就是「液態」。
  • 新傳理論丨什麼是液態現代性?
    液態現代性是齊格蒙特·鮑曼在《液態的現代性》一書中為取代後現代性而提出的概念。鮑曼的這一選擇不僅是因為「後現代性」是一個容易產生歧義的概念,使人誤以為到了後現代,現代就已經結束了,更重要的是它沒有表明「我們是誰」。而「液態的現代性」概念及與之對應的「固態的現代性」則提供了更為清晰的分析框架。
  • 液態矽膠耳機塞應該如何保持清潔?
    你知道液態矽膠耳機塞應該如何保持清潔嗎?相信大家都有使用過入耳式耳機,在佩戴時間久了之後,耳機有時會出現一些汙垢,是非常影響使用體驗的。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液態矽膠耳機塞應該如何保持清潔。這種款式的耳機主要的特點就是在耳機上有一個配件,液態矽膠耳機塞。這個配件主要的作用就是起到固定耳機在耳朵上、提高耳朵的聽覺感官、提高音質效果等。但是,在使用時間長了之後,耳塞當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汙漬,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保持液態矽膠耳機塞的清潔呢?
  • 全球最大液態空氣電池工廠開工建設
    當需求量較大時,液態空氣又被釋放成氣體,為渦輪機提供動力,將綠色能源重新投入電網。大力拓展風能和太陽能對解決氣候應急問題至關重要,但它們並不總是可用,因此,儲能是關鍵,液態空氣電池工廠項目將是抽水蓄能方案之外的世界上最大的項目。
  • 馬裡亞納海溝1萬米深,1萬米深處的水還是液態嗎?溫度多少?
    喜歡潛水運動的朋友們想必對水下的美麗和神秘充滿了好奇與嚮往,但是由於現階段的技術還不足以保證人類安全地下潛到過深的水下,所以目前人們還只能通過潛水艇的科考攝像頭所拍攝的景象、探測的數據來了解深海。那麼深海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水的物態、溫度會發生改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