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傳理論丨什麼是液態現代性?

2021-03-01 新傳考研貓

液態現代性是齊格蒙特·鮑曼在《液態的現代性》一書中為取代後現代性而提出的概念。鮑曼的這一選擇不僅是因為「後現代性」是一個容易產生歧義的概念,使人誤以為到了後現代,現代就已經結束了,更重要的是它沒有表明「我們是誰」。而「液態的現代性」概念及與之對應的「固態的現代性」則提供了更為清晰的分析框架。

鮑曼認為,傳統和舊秩序正在被扔進「熔爐」,人們賴以作為行動依據的模式、規範和準則正變得日益缺乏起來。依附和互動模式的轉變——「液化」已經開始,液態化的過程使得我們正從一個前設的「參考群體」時代走向一個「普遍觀照」的時代,這一時代的模式和框架不再是「已知的、假定的」,更不用說是「不證自明的」。

所以,他使用液態性來比喻社會現狀,以與以往的固態現代性相區別。液態化是與固態化相較而言的,他用這一概念將流動的、易變的社會本質呈現出來:人們對瞬時與快速的追求取代了對連續持久的期待,流動性與速度成為社會分層的決定性因素;既有的規則與標準都正快速液化,不再存有穩固的單一權威;結構性失業及彈性的勞動力市場使工作漸趨不穩定,引發工作者的焦慮與不安。

在社會由固態至液態、由沉重至輕盈、由長久穩定至短期快速的變遷過程中,整體社會情境的不穩定滲入了生活的所有層面,新聞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原有的生產模式、傳受者關係、價值體系、形象定位都遭到侵蝕。臺灣學者華婉伶和臧國仁梳理了液態現代性對新聞業造成衝擊的多個現象:

在時間與速度方面,消費者社會中的媒體為迎合受眾的「事件消費」喜好,無不提供快速且具有衝擊性且易於吸收的即時訊息,使當前訊息競賽形式由跳水轉為衝浪:跳水式訊息的思想深邃已不再受重視,唯有那些迅速且能長期停留在水面、持續保持露出與討論熱度的衝浪式訊息方受關注;

傳受雙方關係中,新聞工作者不僅不復具有知識分子的領導型權威,還需在消費者社會與其他眾多資訊來源競爭中盡其所能地誘惑、吸引受眾目光以鞏固權力並維持其地位,自此改變了既有的傳受雙方之關係;

工作穩定性方面,媒體組織原有的龐大資產與人力成為發展負擔,為維繫生存與減少開支而採取的短期約聘、裁員甚至停刊等策略使新聞工作趨向短期與不穩定,原有的「家庭」隱喻亦土崩瓦解;相應地,媒體組織角色,對於從業者而言,與其說是大家庭或共同住所,更像是得以隨時轉換及離開的宿營地。

流動的現代性昭示著權力的流動和無邊界時代的到來,在液態社會中,短視頻作為代表性的融合媒介依靠技術變革從外部構建起流動的記憶語境,引發了文化邊界調適、社會資本整合、權力屬性置換與互動方式重構,集體記憶的內部「統治」權力面臨著巨大的矛盾與張力,呈現出一種不確定性。

短視頻等新傳播技術的驅動實現了集體記憶內容與意義的消費性轉變,處在一種「流動」的狀態之中。一方面,集體記憶的內容生產仍舊是以專業化的媒介機構主導,但普通大眾的自主性增強,其日常生活呈現也能成為集體記憶的某個截面,藉助技術地位的提升甚至能夠主導集體記憶的生產、分發與消費;

另一方面,集體記憶的意義隨著新傳播技術的更迭,文本、口述等類型的闡釋力度讓位於視覺影像的記憶再現,無論從內容還是意義的角度來講,集體記憶所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都隨著大眾多元的價值取向和消費取向而日趨多元化,呈現出液態社會中的典型特徵。

參考文獻:

[1]王俠.液態社會中新聞生產的變革與延續——基於對新聞客戶端M的分層訪談[J].國際新聞界,2019,41(05):60-79.

[2]華婉伶, 臧國仁 (2011) 。液態新聞:新一代記者與當前媒介境況--以Zygmunt Bauman「液態現代性」概念為理論基礎。《傳播研究與實踐》 (臺灣) , (1) , 4-40。

[3]夏德元,劉博.「流動的現代性」與「液態的記憶」——短視頻在新時代集體記憶建構中的特殊作用[J].當代傳播,2020(05):38-42+53.

相關焦點

  • 隨時可以刪除的、沒有紐帶的 | 《液態之愛》
    現在是現代性的第二個階段:液態的、流動的,以時間的分割為主。馬克思說,「一切堅固的事物都煙消雲散了。」馬克思有先見之明。液態是因為電子媒介的普及:網際網路、手機、微信等等的介入,速度和變化越來越快了。2. 眾所周知,愛情是沒有道理可言的。中國人的俗話:王八看綠豆,對上眼了。因此像羅蘭巴特一樣,鮑曼也採用了一種「無釐頭」的行文方式來書寫對於愛情的感受。
  • 李歐梵|鐵路現代性,文化研究的一種新範式
    它的立足點與眾不同——從理論的角度,探討一個大題目:晚清和民國時期鐵路與火車所引起的時空體驗和文化想像,並以此為契機重新思考現代性的諸多問題。在最初的開題報告中(2013),作者有如下構思:「本文採取一種經驗追蹤的研究路徑,將具體的物質對象置於抽象的理論話語之上,確立鐵路作為現代性的範式和言說方法,重構晚清至民國現代性的想像圖景。」具體的物質就是鐵路和火車,抽象的理論指的則是現代性。
  • 馬克思現代性批判思想的現實意義
    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思想作為現代性理論的重要內容,超越於其他現代性理論之處在於馬克思不僅通過揭示勞動—資本的本質關係進而揭示現代性的真實面目,而且提出共產主義理論,建構了實現人類解放和全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的藍圖。
  • 神秘的液態碳
    燃燒鑽石不過雖然無法在現實中發現液態碳的身影,但科學家還有一件武器,這就是理論,通過理論計算科學家發現,液態碳是可以存在的,不過要想創造出液態碳,所需要的條件極為苛刻,一是5000℃的高溫,二是500個大氣壓,於是在理論的指導下,科學家就開始動手了。
  • 《氣球》:萬瑪才旦的現代性命題丨新力量
    萬瑪才旦用小說和電影打開了藏區的內部地理,省識出諸多現代性命題。他的電影聚焦藏區日常生活,將目光投向普通人,把藏地從公眾的刻板印象中解救出來。《老狗》通過一條狗顛沛流離的命運,審視宗教中的放生與世俗社會的衝突;《靜靜的嘛呢石》借電視媒介思考藏區本土文化與外來文明的關係;《撞死了一隻羊》將殺手復仇的故事和給死羊做道場的故事拼貼在一起,思索罪與贖;《氣球》以性為隱秘的切口,審視欲望、宗教信仰與生育問題——琳琅滿目的現代性議題,為萬瑪才旦的電影注入了源頭活水。 何為現代性?
  • 你的「液態屬性」激活了嗎?
    這些變化可能出現在朋友圈同時討論起了某個新話題,抑或是同事的口頭禪又換了新的名詞。你說不定還會困惑,那些不過二十出頭卻頻繁用「爺青回」彈幕刷屏的Z世代們到底在感慨著什麼?世界不斷向前,我們都在長大,而總有人正年輕。
  • 醫療史與中國「現代性」問題
    近年在這個問題上提出新看法的仍主要是西方學者,還有與西方學界關係緊密的南亞學者。學者對殖民主義及「現代性」的反省,集中在以下幾點:所謂「近代性」或「現代性」,並不應只強掉以西方經驗為標杆的「現代性」,而應該強調多種現代性(multiple modernities,alternative modernities),西方的模式其實並非真正放諸四海皆準。
  • 美術研究|美術學|傳統舞蹈審美回歸的現代性體驗!
    20世紀80年代經歷了「思想解放」和「新啟蒙」運動的革新之路後,也構建了一個獨特的文化空間——傳統與當下、中國與西方、精英與大眾共同構成了一個藝術生態場域。197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之際,舞劇《絲路花雨》作為獻禮演出作品之一,不僅是當代舞蹈對歷史的延續,更是一種傳統文化在新時期現代性語境中的復現。
  • 固態釀酒和液態釀酒有什麼區別?
    現在的白酒分為固態發酵酒和液態發酵酒兩種,而大眾接受度高、在市面上流通的價格低廉且銷量超好的白酒都是液態發酵酒。看到這裡可能有的酒友就會迷惑,酒不就是酒,怎麼還分類別?什麼是液態發酵酒?什麼又是固態發酵酒?其實啊,這兩種酒是有區別的,阿文今天就來和大家好好說一說。
  • 女巫面具新零售是什麼模式?液態線雕代理拿貨價多少錢?
    而且,如今女巫面具面膜開放了0成本的新零售代理模式,有創業念頭、想要做微商代理的朋友,都可以選擇加入女巫面具面膜新零售的團隊,跟著萬人團隊領袖張藝馨一起賺錢!既然是新零售模式的創業,那么女巫面膜代理自然是它的特色之處的。
  • 華萊塢電影實踐與現代性展演
    從文化意義上看,一邊是當時的電影人(尤其是那些明顯帶有左翼色彩的男性電影從業者)試圖在銀幕上塑造「新女性」的形象,將婦女解放視為達致現代性的重要一環,於是作為影星的阮玲玉自然被納入這一進程中(當然也包含了阮本人一種無奈的主動依附);一邊則是阮玲玉自身的人生經歷依然極其深刻地將其與傳統的生活模式捆綁在一起,從而不斷地侵入她的演藝實踐中。
  • 中國液態金屬又有新突破!離造出真正「終結者」還有多遠?
    來源:機器人大講堂(ID:RoboSpeak)電影《終結者2》片段提到液態金屬,人們可能想到體溫計中流動的水銀,高溫鍋爐中沸騰的鐵水,而在科學家眼中,它是流動的軟體生命,是連接人體神經的橋梁,是未來機器人變革的核心材料……中國液態金屬又有新突破!
  • 為什麼現代性總是和男性相關,而懷舊總帶有女性氣質?
    原作者丨芮塔·菲爾斯基摘編丨董牧孜1社會學與現代性,是互相決定的我認為,社會學與現代性之間是互相決定的關係;社會學是在其分析過程中幫助我們形成一種現實感,而不僅僅是分析某個業已存在的社會現實。例如,很多社會學理論的核心就是討論何為現代,它其實與19世紀晚期文學中另類的現代形象既相關又不同;通過比較兩者,我們可以做出一些有益的發現,看到那些劃分歷史時期的術語究竟是如何在特定話語中被建構,並被賦予意義的。
  • 新傳理論:萊文森所說的新新媒介是什麼?
    萊文森的「媒介三分說」理論將目前世界上的所有媒介劃分為三種:舊媒介、新媒介、新新媒介,網際網路誕生之前的一切媒介皆為舊媒介;網際網路誕生之後出現的第一代媒介是新媒介,一旦上傳到網際網路上,人們就可以使用、欣賞,並從中獲益,例如電子郵件、論壇的留言板、聊天室等;新新媒介指的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第二代媒介,起源於20世紀末,興盛於21世紀初,例如博客網
  • 手機殼家族的新成員——液態矽膠殼
    液態矽膠手機殼,是相對固體高溫硫化矽橡膠手機殼來說的一種新材料手機殼,其原材為液體矽膠,具有流動性好,硫化快,更安全環保等優點,是完全可達到食品級要求的一類手機殼。接下來,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一黑馬手機殼,我們就詳細說說液態矽膠殼的優缺點吧。一、保護性矽膠本身的高彈性和延展性,使得液態矽膠殼具有很好的防撞、緩衝能力,再加上殼本身的厚度設計,讓這種殼的抗震防摔效果一流。
  • 科幻電影裡的液態金屬成真
    它由特殊液態金屬組成,時而堅不可摧,時而柔軟似水,像橡皮泥一般可任意改變自己的形狀。最近,科學家在液態金屬方面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突破。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CMU)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在室溫下呈液態的金屬合金,並將其注入橡膠後製成像天然皮膚一樣柔軟和富有彈性的電晶體。這一最新成果預示著,這些軟性材料或將開創液態計算機新時代。
  • 西方環境社會學的主要理論
    這些理論梳理具有重要價值,但理論梳理的系統性特別是理論間的內在關聯分析依然不足。陳阿江(2017)主編的《環境社會學是什麼?——中外學者訪談錄》通過對主要環境社會學家的深度訪談,以「人物傳記」的形式,深刻地呈現了相關理論思潮產生的時代背景與社會環境,為研究者深入理解其理論內涵提供了重要基礎。但是,囿於對具體環境社會學家的訪談,該書也沒有勾勒理論之間的邏輯脈絡。
  • 張汝倫:思想史研究必須批判現代性敘事
    思想的同樣領域中各種社會發現和理論的影響。       4. 個別無所不在和廣泛分布的觀念或學說,如演化、進步、原始主義、各種各樣人類動機理論的發展和影響史……,等等。       漫說這四個大的方面,即便是一個重要的思想家,或一部重要著作,以嚴格的思想史研究的要求,也非一人能辦。
  • 分析丨聚合物電池和鋰電池對比
    廣義的鋰電池包括鋰原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由於鋰離子電池比鋰原電池應用更廣,所以鋰電池在較狹義上通常是指鋰離子電池;在鋰離子電池內部又有兩種分類:聚合物鋰離子電池和液態鋰離子電池,因為質量更大、應用更多的是液態鋰離子電池,所以鋰電池的狹義理解就是指液態鋰離子電池,而聚合物鋰離子電池又叫鋰聚合物電池,人們習慣上簡稱為聚合物電池。
  • 身體的徵用——一項關於體育與現代性的研究
    曹祖耀,2010,《「何謂體育社會學」與「體育社會學何為」——布迪厄社會實踐理論的運用與啟示》,《體育學刊》第10期。董紅剛,2009,《中外體育社會學研究熱點的對比分析》,《首都體育學院學報》第9期。高強,2010,《場域論與體育社會學研究》,《體育學刊》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