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思想作為現代性理論的重要內容,超越於其他現代性理論之處在於馬克思不僅通過揭示勞動—資本的本質關係進而揭示現代性的真實面目,而且提出共產主義理論,建構了實現人類解放和全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的藍圖。中國現代化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邏輯,建構中國現代化理論要求我們遵循將馬克思現代性批判理論與中國實際國情相結合的原則。
回答現代性問題
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思想集中表現為對資本邏輯的批判。一方面,馬克思在談到資本主義社會時,不止一次地用「現代社會」或「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進行表述,馬克思本身就是在現代社會的背景下對資本進行批判的,對資本的批判就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例如,他在《資本論》的序言中說道,「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它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但是它能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另一方面,現代性和資本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聯,資本的特性要求現代性的發展。資本的特性是增殖,是不斷追求利潤,資本的這一特性要求現代社會不斷進行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工具的變革,進而推動全部社會關係的變革,而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生產工具的創新恰恰是現代性的重要表現形式。正如馬克思曾指出的那樣,「資產階級除非對生產工具,從而對生產關係,從而對全部社會關係不斷地進行革命,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
馬克思的資本批判揭示了資本和勞動的關係,通過對勞資關係的揭示解答了現代性的出路問題。所謂現代性的出路問題,就是指如何實現對資本—勞動二元對立的批判,人們應當如何走出資本—勞動二元對立帶來的後果。在資產階級社會中,資本與工人的勞動之間是一種佔有關係,表現為資本通過佔有工人的剩餘勞動以實現其不斷增殖的目的。在這種佔有關係下,工人的勞動就不再是自由勞動,而是異化的勞動。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資本越來越成為社會力量(只有資本家才是這個力量的執行者,而且這個力量同一個個人的勞動創造或能夠創造的東西毫無關係),然而是異化的、獨立的社會力量,這個力量作為物並且通過這種物作為個別資本家的權力而同社會相對立」。因此,資本和勞動之間是一對相矛盾的關係,工人勞動得越多,資本從他身上剝削的剩餘價值越多,工人的勞動能力越是提高,資本越是發展,「對於勞動來說作為資本的生產力起作用,因而也表現為資本的發展,而且,越是隨著這種發展而發生勞動能力的貧乏化,至少是大量勞動能力的貧乏化,就越是表現為資本的發展」。馬克思通過揭示資本和勞動的本質關係,表明只有實現共產主義,揚棄私有財產,消除異化勞動,人們才能擺脫資本的剝削與壓迫,工人的勞動才能成為真正自由的勞動。
馬克思對資本邏輯的批判回答了現代性給人類社會帶來的主體性困境問題。所謂主體性困境就是人的困境,即現代性雖然強調「理性」與「主體性」,卻並沒有使得人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而是陷入「唯我論」「人類中心主義」等困境之中。現代性憑藉對「理性」與「主體性」的強調,一方面使人類擺脫了對宗教的盲目信仰,揭示了經院哲學的宗教本質;另一方面使得「理性」淪為「工具理性」,即在改變生產關係與社會關係,推動社會歷史不斷前進的同時,給世界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即現代性危機。現代性危機表現在諸多方面,如人的主體性的喪失、人與自然關係的惡化、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異化等。由此,人們不得不開始思考,依靠理性與主體性,是否能夠真正實現人類的解放與發展。就現代性帶來的種種矛盾與問題,馬克思認為只有消滅私有制,實現共產主義,才能真正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與自由解放。馬克思指出,「共產主義和所有過去的運動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推翻一切舊的生產關係和交往關係的基礎,並且第一次自覺地把一切自發形成的前提看做是前人的創造,消除這些前提的自發性,使這些前提受聯合起來的個人的支配」。共產主義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高級階段,能夠充分發揮人的主體性,真正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所以,實現共產主義才是人類擺脫現代性危機,實現自身發展的有效路徑。
為中國特色現代化理論提供思想養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現代化發展迅速,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管是經濟實力還是國際影響力都有了極大提升。正如吉姆·羅傑斯所判斷的那樣,19世紀是英國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21世紀則是中國的世紀。中國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提出表明中國現代化的發展任重道遠。
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時,應當堅持將馬克思現代性批判思想與堅持立足於中國的實際國情相結合的原則。這是因為一方面,馬克思曾指出,「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從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角度來看,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經驗教訓和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所取得的偉大勝利表明,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高度滿足我國社會發展需要的,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理論作為馬克思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仍然應當在指導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繼續發揮作用。
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有別於西方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進程突出的特徵就是,我們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突破了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相互對立的傳統觀念。從一定意義上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由地區保護、行政壟斷、閉關鎖國的經濟向內外開放、平等競爭的經濟飛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就意味著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已經接軌。這不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會進一步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為此,需要合理處理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之間的內在關係,這就需要堅持將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思想與中國的社會現實相結合,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同時,處理好現代化過程中的種種問題。因此,只有從思想和現實雙重維度深入思考市場與社會主義的關係,才能確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良序運行。
(本文系江蘇省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新計劃項目「現代性理論變遷與中國新現代性發展趨勢研究」(KYCX20_2086)結項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周歡
相關閱讀:
論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思想
馬克思與技術批判
馬克思批判利己主義的三重維度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