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陌生人:馬克思和批判學派

2021-01-09 七姐新傳研究所

下午好呀~今天是對「馬克思」逐漸路轉粉的七姐上線!

Wait wait,看到馬克思先不要著急關掉。其實七姐和你一樣,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年馬克思留下的心理陰影還沒完全翻篇(不是)。假如馬克思還活著,估計他也覺得冤枉,怎麼就莫名其妙地被這麼多人不待見呢。其實七姐也是在讀了《傳播學史》之後,才算是徹底發現了他的個人魅力。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吧。也許在讀完之後,你會有意外的驚喜。

01大鬍子爺爺馬克思

我們常說馬克思一輩子窮困潦倒,生活慘澹。實際上,馬克思幼時的家境相當不錯。

卡爾·馬克思出生於德國的一個富裕家庭,他的祖輩父輩都是律師,父親精通多種語言,學識淵博,母親是荷蘭猶太裔貴族。而他的姨父是飛利浦公司的創始人(沒錯,就是那個賣剃鬚刀的飛利浦)。

1835年,17歲的馬克思遵照父親的安排,進入德國波恩大學學習法律。但他不是一個認真的學生,他將大部分時間花費在喝酒和決鬥上,甚至被學校關過禁閉。無奈之下,他的父親將其轉學到柏林大學。而正是這一變化,讓馬克思從「問題少年」變成了「學術宅男」, 並潛心研究黑格爾哲學,成為一名青年黑格爾主義者。有趣的是,馬克思後來受到費爾巴哈的影響,成為了一個反黑格爾主義者。

1841年,馬克思在德國耶拿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主攻當時被稱作政治經濟學的領域。但由於對政治領袖的批判直言不諱,所以他進入德國大學任教的途經被阻斷。不過這並沒有讓馬克思退縮,反倒是促使他更積極地投身於揭露腐敗的政府官員,並用紀實材料(如報紙)反映窮人的狀況。

1842年,馬克思成為《萊茵報》的主編,並將之變成政治新聞學的一個工具,揭露農民的生活條件。報紙發行量迅速增長,最終德國政府因其激進的性質而查封了它。

馬克思是資本主義的強烈批判者,甚至被人稱為「資本主義曾有過的最稱職的批判者」。他越來越多的激進作品使他遭到了德國政府的迫害。1843年,馬克思與他相戀7年的貴族小姐燕妮結婚。婚後,他們有過一段短暫的蜜月旅行,但不久之後,他們就踏上了流亡的徵途,開始了一生的自我犧牲和顛沛流離。

▲ 馬克思18歲時就與比他大4歲的燕妮私

因政治立場,馬克思一家一共被驅逐出境四次,最後在倫敦艱難地度過了他生命最後的34年。他的6個孩子中,有3個由於缺少食品和藥品而死亡。

馬克思的一生都帶有個人失意、流離失所和災難悲劇的印記。儘管他的家庭優渥,但馬克思同情歐洲的窮人、潦倒者和受剝削的工人,為了他的偉大理想,馬克思最終變成了求乞者和落魄人。

02馬克思主義和批判學派

不難發現,在我們傳播學的教科書裡,馬克思幾乎從來沒有作為一個傳播者的形象出現過,批判學派的存在感好像也不太強。反倒是經驗學派,尤其是哥倫比亞學派和芝加哥學派的學者,佔據了我們教科書裡的絕大部分位置。以至於有一部分新傳er壓根就不知道,馬克思主義是批判學派的起點。 Part 1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

說起馬克思主義,七姐就想起了當年狂背政治理論的暗黑夜晚。其實,馬克思主義分為思想的馬克思主義和政治的馬克思主義。從小到大在考場上虐你千百遍的,絕大部分是政治的馬克思主義。而在這裡,我們主要講的是思想的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諸如經濟力量等物質條件決定社會變革的一種信仰。當人類對於自然越來越有控制力,工廠的發展和工業產品的增加,導致了生產力的發展,導致了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的轉變。馬克思旨在通過研究人類行為改變這個世界,創造一個更加平等的社會。

馬克思主義者和新馬克思主義者常常批判大眾媒體,認為其屬於社會的上層建築,大眾媒體的內容由社會階級關系統治。媒體鞏固社會佔統治地位的價值,反對革命和變革。而這些批評者,就包括我們所熟知的批判學派。

Part 2

批判學派

如果一提到批判學派、法蘭克福學派和伯明罕學派,你就暈頭轉向,那七姐建議你先搞明白這三者的關係。

首先,批判學派並不是一個單一的學派,而是以批判的視角對傳播現象進行考察的學者集合,其內部又包含多種流派。

其次,批判理論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特指法蘭克福學派,尤其是以霍克海默和阿多諾為代表的第一代學者對現代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綜合性研究。

廣義的批判理論繼承了早期法蘭克福學派的核心精神,指的是從不同的角度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傳播過程中不平等的權力關係進行揭露的理論,包含多種流派,比如法蘭克福學派、傳播政治經濟學派和伯明罕學派。

今天的重點是法蘭克福學派,其餘的流派我們下次再講。

Part 3

法蘭克福學派

前面我們說到,狹義的批判學派特指法蘭克福學派,但這個叫法在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出現。批判學派這一獨特的理論團體,最初的名稱是社會研究所,它於1923年成立於法蘭克福,隸屬於法蘭克福大學。

在社會研究所成立的頭7年,是一個正統馬克思主義的時代。直到1930年,霍克海默成為所長後,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才開始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產生興趣,並逐漸擺脫對正統馬克思主義分析的迷戀。

他們繼承了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傳統,但又以弗洛伊德關於個體的社會心理學的微觀層次,來補充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變革的解釋的宏觀層次。他們當中即便是最熱誠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會對馬克思的框架進行批判。

因此,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最終成為新馬克思主義者,成為古典馬克思主義的批判者。

Part 4

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們

霍克海默、阿多諾、馬爾庫塞和洛文塔爾是法蘭克福學派中的核心人物,他們都是猶太中上層家庭的子弟。他們的父輩是成功的資本主義者:霍克海默的父親是一個優秀的工廠主,阿多諾的父親是一個酒商,洛文塔爾的父親是一個醫生。

▲ 霍克海默(前左)與阿多諾(前右)的

這些出生在資產階級家庭的孩子,為什麼最終會走上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道路?部分原因在於,他們的父母都強迫其隨同父親參與家庭的事業,而這樣的職業安排為他們所反對。他們也從其父母的資本主義傾向轉向馬克思主義。

如果你對法蘭克福學派有一定了解,你會發現,這個學派的學者研究興趣非常廣泛,從音樂到文學再到精神分析都有涉獵。

03馬克思和批判學派對傳播學的貢獻

馬克思主義及其晚近的批判學者的理論團體可以被看作是經驗學者的思想和概念的一個來源。批判學派注重大眾媒介的所有權和控制問題,這些課題沒有引起像拉扎斯菲爾德那樣的經驗主義研究者的興趣,後者沿著探討傳播效果的方向對待傳播領域。

批判學派強調社會的貧困、劣勢和微弱部分,這對於非批判學者能夠產生增強意識的影響。

相關焦點

  • 劉寶傑:法蘭克福學派的技術理性批判演進
    馬克思技術理性批判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演進的主線之一,其產生、發展有深刻的理論淵源和社會基礎。現代技術的內在特質和社會化大生產(全球化)的外在條件,致使科技的人文反思與批判成為近一個半世紀以來或隱或顯的主題之一。
  • 馬克思現代性批判思想的現實意義
    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思想作為現代性理論的重要內容,超越於其他現代性理論之處在於馬克思不僅通過揭示勞動—資本的本質關係進而揭示現代性的真實面目,而且提出共產主義理論,建構了實現人類解放和全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的藍圖。
  • 馬克思第一次宗教批判的背景、邏輯與意義
    摘    要:馬克思在其《關於伊壁鳩魯哲學的筆記》中就普魯塔克對伊壁鳩魯神學問題論戰的評述是馬克思對宗教問題的首次系統論述。馬克思的第一次宗教批判正面反擊了位格主義、實證哲學這樣的德國復闢時代的政治神學, 具有鮮明的現實指向和政治關切。但隨著對德國政治現實本身研究的深入, 馬克思也開始反思自己的第一次宗教批判。
  • 學術觀點 | 馮憲光:批判理論與盧卡奇美學(上)
    霍耐特:物化與承認    但是,據克里斯多福·f·祖恩在《阿克塞爾·霍耐特——一種社會批判理論》中的研究,[4] 所謂「批判理論」一語不應該來自1937年發表的霍克海默的《傳統理論與批判理論》和霍克海默與馬爾庫塞共同發表的《哲學與批判理論》以及1968年出版的霍克海默論文集的書名《批判理論》這些法蘭克福學派的標籤,而應該出自於青年馬克思本人對「批判哲學」一語的創造。
  • 批判學派包括哪些學派,各有哪些特點|19北大傳播學碩真題解析
    ,設問內容對應的是批判學派的基礎知識,只要回答其學派和對應特點即可。參考答案 批判學派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歐洲,在70年代逐漸發展起來,是與實證經驗學派相對立的另一套理論源流。這一學派從宏觀入手,強調用整體的眼光把大眾傳播與社會環境聯繫起來進行考察,尤其重視大眾傳播制度與整個社會、政治統治以及意識形態之間的關係。
  • 夏鑄九 | 批判的歷史計劃:曼弗雷多·塔夫裡及威尼斯學派
    ——曼弗雷多·塔夫裡在過去的二十年之中,若依照詹姆遜(Fredric Jameson)所謂的晚期資本主義文化邏輯的轉變,分析義大利版本的後現代主義建築就必需聯繫上威尼斯學派的貢獻,特別是其類型學的研究途徑與批判的歷史分析。
  • 歌 最熟悉的陌生人
    《最熟悉的陌生人》還記得嗎窗外那被月光染亮的海洋你還記得嗎
  • 最熟悉的陌生人
    最熟悉的陌生人 2021-01-07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經典歌曲《最熟悉的陌生人》
    蕭亞軒《最熟悉的陌生人》是華語流行樂女歌手蕭亞軒演唱的一首中慢板抒情歌。蕭亞軒蕭亞軒打破了當時華語樂壇的沉悶格局,《最熟悉的陌生人》這首歌是姚謙與小柯兩位華語資深音樂創作人根據蕭亞軒的聲線特點和演唱實力為其創作的一首傷感抒情歌,而歌曲的靈感則來源於原本相愛的兩個人在分手之後的那種熟悉又形同陌路的複雜感受
  • 說說馬克思
    馬克思,用一首歌來形容特別恰當。《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們從中學到大學,一直在學馬克思。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學的只是馬克思的表層,不包括他的內裡;看到的只是馬克思的身體,不包括他的靈魂;讀到只是馬克思的教條,不包括他的精神。所以,他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說說馬克思,用一首歌來形容特別恰當。《最熟悉的陌生人》不是麼?
  • 最熟悉的陌生人,你是我今生最愛的人……
    作者:胡楊映月我最熟悉的陌生人,你曾經是我最熟悉的人,你的每一個表情,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裡,每一個動作,也都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你的每一句如蘭的溫馨呢喃細語依然迴蕩在我的耳邊,你的柔情萬種依然翩翩起舞在我的腦海裡。
  • 終於,我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伸手觸摸,卻是一片空氣,黯然淚下,再也撫摸不到你的溫柔,曾經最愛的人,卻成了一生都不會再見的人。打開飄窗,讓冷風吹了進來,幻想著可以讓自己清醒,卻不知道痴了心的念想,已經種在了心裡。01.不聯繫,不刪除,不打擾,不糾纏。在這人世間,有多少痴男怨女,在為了愛情糾纏,曾經的相愛,變成了仇恨,曾經的幸福,變成了哀怨。
  • 最熟悉的「陌生人」
    「這是典型的Q仔詐騙」 Q仔詐騙就是不法分子利用木馬程序盜取受害人親朋好友的QQ、微信帳號,截取聊天視頻資料,熟悉受害人的情況後,冒充親友、同事及客戶等身份與受害人聊天,以幫忙轉帳、借錢、補差價及支付寶漏洞、微信衝錢返利等手段騙取受害人錢財。
  • 鄰家③丨從「最熟悉的陌生人」變成「最熟悉的朋友」
    在採訪的20位市民中,只有1位市民表示,「認識自己的隔壁鄰居,並且很熟悉」,14位市民表示,「認識,但只是見面打個招呼」,有5位市民表示,「根本不認識自己隔壁的鄰居」。還有受訪者表示,有時候會與鄰居擦肩而過,但從來不打招呼,連對門住幾個人都不清楚。在城市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忙於工作,努力打拼。雖然有的人一直生活在一個社區,但幾乎不與鄰居溝通交流,鄰居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相見不相識。
  • 馬克思、恩格斯的猶太恩怨錄 | 聖地二十五年手記
    這種對立甚至直接體現在馬克思家裡:與他的父親不同,馬克思的母親來自一個東歐猶太家族,嚴守猶太傳統生活準則。她一生都只能講蹩腳的、有大量意第緒語影響的德語,像一個傳統猶太婦女一樣勤儉持家,無時無刻不充滿了一種焦慮和不安全感。
  • 最熟悉的陌生人?這三步教你寫「最熟悉的人」
    說到寫親人,就是寫自己最熟悉的人,應該挺容易的。可是,事實是,學生筆下卻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但不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單一人物的重災區,而且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事跡往往也只是媽媽打傘淋溼了自己,爸爸抱著我去醫院,爺爺和我玩兒遊戲,奶奶給我織毛衣……難道,我們身邊的親人就這麼多?
  • 愛琳娜·馬克思-艾威林 || 我的父親(回憶馬克思)
    這些都一直是他最喜愛的作家。他的同學們非常喜歡他,但又害怕他——喜歡他是因為他總是淘氣,而害怕他則是因為他隨手能寫出一些諷刺詩來挖苦他的對頭。卡爾·馬克思經過按部就班的學習,然後升入波恩大學和柏林大學。為了取悅他的父親,他在大學裡一度學習法律,而從自己的興趣出發,他攻讀歷史和哲學。
  • emoji表情更新,最熟悉的陌生人你了解多少
    iOS9.1測試版中新增加了一些全新的
  • 我們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 夜聽
    夜聽|我們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到了年底,居然有一個聲音低低的、長相又不是太甜美的女生殺出一條血路,一出道就被冠以「小天后」的稱號,她就是蕭亞軒,那時候整條街每家店都在放她的《最熟悉的陌生人》,這首歌之後進入錢櫃國語點歌排行榜長達40周,蟬聯冠軍長達20周。
  • 馬克思正義思想的歷史唯物主義轉向
    馬克思對市民社會的政治經濟學考察主要集中在「巴黎手稿」(1844年4月-8月)、《神聖家族》(1844年)等文本中。同時,馬克思在這一時期發現僅僅依靠高尚的國家精神和正義義憤無法真正揭示資產階級的非正義性,必須通過對國民經濟學的批判澄明市民社會中的正義問題。正如馬克思後來在批判蒲魯東時所言,「不能用咒罵來回答,而只能通過對現代『政治經濟學』的分析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