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好呀~今天是對「馬克思」逐漸路轉粉的七姐上線!
Wait wait,看到馬克思先不要著急關掉。其實七姐和你一樣,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年馬克思留下的心理陰影還沒完全翻篇(不是)。假如馬克思還活著,估計他也覺得冤枉,怎麼就莫名其妙地被這麼多人不待見呢。其實七姐也是在讀了《傳播學史》之後,才算是徹底發現了他的個人魅力。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吧。也許在讀完之後,你會有意外的驚喜。
01大鬍子爺爺馬克思
我們常說馬克思一輩子窮困潦倒,生活慘澹。實際上,馬克思幼時的家境相當不錯。
卡爾·馬克思出生於德國的一個富裕家庭,他的祖輩父輩都是律師,父親精通多種語言,學識淵博,母親是荷蘭猶太裔貴族。而他的姨父是飛利浦公司的創始人(沒錯,就是那個賣剃鬚刀的飛利浦)。
1835年,17歲的馬克思遵照父親的安排,進入德國波恩大學學習法律。但他不是一個認真的學生,他將大部分時間花費在喝酒和決鬥上,甚至被學校關過禁閉。無奈之下,他的父親將其轉學到柏林大學。而正是這一變化,讓馬克思從「問題少年」變成了「學術宅男」, 並潛心研究黑格爾哲學,成為一名青年黑格爾主義者。有趣的是,馬克思後來受到費爾巴哈的影響,成為了一個反黑格爾主義者。
1841年,馬克思在德國耶拿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主攻當時被稱作政治經濟學的領域。但由於對政治領袖的批判直言不諱,所以他進入德國大學任教的途經被阻斷。不過這並沒有讓馬克思退縮,反倒是促使他更積極地投身於揭露腐敗的政府官員,並用紀實材料(如報紙)反映窮人的狀況。
1842年,馬克思成為《萊茵報》的主編,並將之變成政治新聞學的一個工具,揭露農民的生活條件。報紙發行量迅速增長,最終德國政府因其激進的性質而查封了它。
馬克思是資本主義的強烈批判者,甚至被人稱為「資本主義曾有過的最稱職的批判者」。他越來越多的激進作品使他遭到了德國政府的迫害。1843年,馬克思與他相戀7年的貴族小姐燕妮結婚。婚後,他們有過一段短暫的蜜月旅行,但不久之後,他們就踏上了流亡的徵途,開始了一生的自我犧牲和顛沛流離。
因政治立場,馬克思一家一共被驅逐出境四次,最後在倫敦艱難地度過了他生命最後的34年。他的6個孩子中,有3個由於缺少食品和藥品而死亡。
馬克思的一生都帶有個人失意、流離失所和災難悲劇的印記。儘管他的家庭優渥,但馬克思同情歐洲的窮人、潦倒者和受剝削的工人,為了他的偉大理想,馬克思最終變成了求乞者和落魄人。
02馬克思主義和批判學派
不難發現,在我們傳播學的教科書裡,馬克思幾乎從來沒有作為一個傳播者的形象出現過,批判學派的存在感好像也不太強。反倒是經驗學派,尤其是哥倫比亞學派和芝加哥學派的學者,佔據了我們教科書裡的絕大部分位置。以至於有一部分新傳er壓根就不知道,馬克思主義是批判學派的起點。 Part 1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
說起馬克思主義,七姐就想起了當年狂背政治理論的暗黑夜晚。其實,馬克思主義分為思想的馬克思主義和政治的馬克思主義。從小到大在考場上虐你千百遍的,絕大部分是政治的馬克思主義。而在這裡,我們主要講的是思想的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諸如經濟力量等物質條件決定社會變革的一種信仰。當人類對於自然越來越有控制力,工廠的發展和工業產品的增加,導致了生產力的發展,導致了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的轉變。馬克思旨在通過研究人類行為改變這個世界,創造一個更加平等的社會。
馬克思主義者和新馬克思主義者常常批判大眾媒體,認為其屬於社會的上層建築,大眾媒體的內容由社會階級關系統治。媒體鞏固社會佔統治地位的價值,反對革命和變革。而這些批評者,就包括我們所熟知的批判學派。
Part 2
批判學派
如果一提到批判學派、法蘭克福學派和伯明罕學派,你就暈頭轉向,那七姐建議你先搞明白這三者的關係。
首先,批判學派並不是一個單一的學派,而是以批判的視角對傳播現象進行考察的學者集合,其內部又包含多種流派。
其次,批判理論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特指法蘭克福學派,尤其是以霍克海默和阿多諾為代表的第一代學者對現代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綜合性研究。
廣義的批判理論繼承了早期法蘭克福學派的核心精神,指的是從不同的角度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傳播過程中不平等的權力關係進行揭露的理論,包含多種流派,比如法蘭克福學派、傳播政治經濟學派和伯明罕學派。
今天的重點是法蘭克福學派,其餘的流派我們下次再講。
Part 3
法蘭克福學派
前面我們說到,狹義的批判學派特指法蘭克福學派,但這個叫法在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出現。批判學派這一獨特的理論團體,最初的名稱是社會研究所,它於1923年成立於法蘭克福,隸屬於法蘭克福大學。
在社會研究所成立的頭7年,是一個正統馬克思主義的時代。直到1930年,霍克海默成為所長後,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才開始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產生興趣,並逐漸擺脫對正統馬克思主義分析的迷戀。
他們繼承了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傳統,但又以弗洛伊德關於個體的社會心理學的微觀層次,來補充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變革的解釋的宏觀層次。他們當中即便是最熱誠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會對馬克思的框架進行批判。
因此,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最終成為新馬克思主義者,成為古典馬克思主義的批判者。
Part 4
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們
霍克海默、阿多諾、馬爾庫塞和洛文塔爾是法蘭克福學派中的核心人物,他們都是猶太中上層家庭的子弟。他們的父輩是成功的資本主義者:霍克海默的父親是一個優秀的工廠主,阿多諾的父親是一個酒商,洛文塔爾的父親是一個醫生。
這些出生在資產階級家庭的孩子,為什麼最終會走上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道路?部分原因在於,他們的父母都強迫其隨同父親參與家庭的事業,而這樣的職業安排為他們所反對。他們也從其父母的資本主義傾向轉向馬克思主義。
如果你對法蘭克福學派有一定了解,你會發現,這個學派的學者研究興趣非常廣泛,從音樂到文學再到精神分析都有涉獵。
03馬克思和批判學派對傳播學的貢獻
馬克思主義及其晚近的批判學者的理論團體可以被看作是經驗學者的思想和概念的一個來源。批判學派注重大眾媒介的所有權和控制問題,這些課題沒有引起像拉扎斯菲爾德那樣的經驗主義研究者的興趣,後者沿著探討傳播效果的方向對待傳播領域。
批判學派強調社會的貧困、劣勢和微弱部分,這對於非批判學者能夠產生增強意識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