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薇叫響「女性題材自由」:成年人的世界真的有自由嗎?

2020-10-10 陳愉JoyChen


「中國的女性早就改變了,但是題材還是在各種捍衛家庭、忍辱負重,其實這個題材應該out了。」



被問及中年女演員的困境,趙薇貢獻了這段發言,對於一個女演員來說,超過30歲,代表著她進入了一個尷尬的年紀。特別是今年夏天,我們看到很多30歲的姐姐們集中出圈,她們用力跑,用力追,用力不被市場淘汰,把握著最後一次翻紅的機會。


當這個階段的女性焦慮擺到了趙薇面前,讓我們得到了出乎意料又順理成章的答案:


「30+的女性也可以有百樣人生,而不是蒼白到只有婚姻可以說。」


48歲的陶虹也給出了類似的答案:



縱然我們知道30歲+女人的生活不只是婆媳妯娌的婚姻保衛戰,但當婚戀劇永遠可以賺取最多的眼球和流量時,影視公司就會用腳投票:觀眾愛看,我們就拍,你不演,自然有人演。


當我們看到視後們在熒幕上演著瑣碎無腦的家長裡短時,在殺雞用牛刀的惋惜之餘,也有一瞬間的釋然,即使是功成名就的大明星,也不得不對資本和市場低頭,看來不自由的不只是社畜。


似乎有一種奇怪的魔咒,當我們對自由了解的越多,我們就越覺得不自由。


我們嚮往無拘無束的生活,和喜歡的人在一起,說想說的話,做想做的事。但現實往往是,最真摯純粹的戀愛伴隨著學生時代結束而走向死亡;我們不再橫衝直撞,學會了人情世故,真心話卻不知如何講了;在一大堆績效規章壓力下,曾經喜歡的工作也再難言激情,不過是工作罷了。


所以我們總期待著未來。就像小時候期待長大,以為進入大學脫離了父母的掌控就能徹底自由,卻發現大學不過是更大的試煉場,考試、畢業、找工作都是頭上的緊箍咒;初入職場在食物鏈的底端,飽嘗被呼來喝去、麻木搬磚的心酸,一心期待快快爬上管理層,真爬上來了卻發現永遠都有上級存在,此外還多了和你槓不停的下級。步入中年的你,多了拖家帶口的責任,再也沒有了想辭就辭的「裸辭自由」,想哭就哭的「崩潰自由」,想買就買的 「財務自由」……



回頭想想,小時候那個和父母鬧彆扭的自己,反而比現在更能拎得清:「能自己工作養活自己,可以自己攢錢買想要的東西,就是自由啊。」


曾經簡單的心願,似乎也都實現了,怎麼就感到越來越不自由了?難道自由是個偽命題,我們註定一生下來就要一輩子被生活所困嗎?


01 自由的理想和現實


你心中的自由生活是不是這樣的?一睜眼就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和生活,不用履行被強加的義務,無需承擔不必要的壓力。這本質是在期待完全不受束縛的生活。


但恕我直言,這樣的夢想,只是神話中的謬論,我們永遠無法擺脫外界的束縛。地球上還有另外70億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嚮往自由,他們存在的意義不是為我們服務,讓我們開心的。


所以經過這麼多年的碰壁,我逐漸意識到,不自由的根源是我們對自由有了錯誤的預期。我們生活中大部分、甚至是所有的壓力都是因為內心期待落空而產生的強烈負面情緒。



但如果我們可以明白,命運安排的每一件事,並不都是為了讓你幸福,一旦接受了這一點,就不會因為沒有達到預期而心煩意亂。


未來怎樣,並不由自己完全掌握,但認清生活的吝嗇後,還是可以繼續努力。


自由的真相,從來不是去控制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而是藉由這些事越來越接近自己嚮往的生活。


02 當你放棄人設,自由就更近了


現在的我51歲了,自由對於我來說是一項必需品,對我來說自由自在的生活並不是幻想。


但在我的30歲,也有過同樣的焦慮。


從懂事起,我就一直想要被美國的主流社會認可,如果那些嘲笑過我的人能夠看到我的價值和能力就好了!帶著這個想法,我拼命學習、拼命工作、跟那些和我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交朋友。漸漸地我成為了這種人設的奴隸,想要成為人們眼中的成功女性。



但事實證明,權力和地位都是短暫的,人們的注意力也是短暫的。35歲時,我卸任了副市長,當我再次走進四年前熟悉的辦公廳,那些新來的市政僱員都不認識我了,記者們也不再追著我記下我說過的話,他們都把目光聚焦在了新市長的身上......


在回到商界的第一年,我變得非常沮喪。在之前的生命中,我一直靠外界的認可來支撐自己不斷向前和獲得成就,曾經擁有卻又失去了它的我,就像掉進了一個無邊無際的黑洞。


那時我才被迫明白,想在這個世界上更自由地活,就不能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只要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就好。


我終於從尋求他人認可的桎梏中解脫出來。我不會在朋友圈或Facebook上炫耀,不再追求住豪宅、開豪車,也不再為了看起來更富有、更受歡迎而強迫自己違背本心。


當我敢於真誠面對自己,不被標籤、別人的看法所綁架,我反而擁有了更多可能性,真正變得自由起來。


比起時刻樹立「人設」,坦誠的人才更接近自由而活。

03 你才是自由的創造者


前幾年,有媒體對竇靖童做了一個採訪,她有一段話說的很棒。


作為一個被無數目光注視著成長的年輕人,在父母的光環上,她的身上被寄予了非常多的框架和預期。


當被問到她的音樂是否表達出理想的自己時,她說:


「這需要很大勇氣,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實現的,它不僅指你有足夠勇氣接納現在的自己,還得了解內心需要以及不需要什麼。」


「不要太苛求,這一點很重要,不要讓自己感到沮喪。」



年輕的時候,你肯定告訴過自己,要去最好的地方。


帶著許下的閃閃發光的心願,我們跨入了人生另一個階段,它可能是一種「想要……」的生活方式,或者是一種「免於……」之類的自由,似乎在每一個階段,我們都不滿足於現狀,想要努力出走。


總是會有很多東西想絆倒我們的初心,總是和我們的夢想糾纏不休。有時候,我們還要經歷家人的靈魂拷問:「你這麼闖蕩什麼時候是個盡頭啊?」


但自由是沒有固定格式,不由他人判斷,每個人心目中的自由是不同的:

我心中的自由生活是這樣的:我有一間舒適的屋子,可以嘗到美味的食物,和我愛的人一起生活。我可以靈活安排自己的時間,和一個超讚的工作團隊一起創作激勵人心的作品。


你心中的自由生活又是怎麼樣的呢?也許你胸懷詩和遠方,也嚮往過回歸鄉野的田園生活,那就找一片屬於自己的桃花源,遠離複雜的人際關係,自由且體面的做自己吧。沒準也能過上李子柒那樣「春耕夏種秋收冬藏,一簞食一瓢飲」的生活。



又也許你更喜歡快節奏,享受冒險,和接二連三的挑戰,那就去學習和嘗試更多新事物,探索屬於自己的未知的世界,找到人生新的可能性,獲得更多的自由空間……


無論現在的你,是否對自由生活有一個清晰的設想,都可以開始照著自己的喜好選擇生活:


  • 不喜歡圈子裡的某個人?那就忽略他!
  • 一個人覺得孤單?擴大你的社交圈吧!
  • 不喜歡你所在的城市?立刻就搬家!


請不要告訴我「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你連想都不敢想,又總是思前慮後,又怎麼能改變你看待問題的方式,不要害怕改變,害怕做難事,我們都有能力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自由地生活,還是受困於你給自己劃定的目標裡?選擇權在你。


不要沉浸在恐懼、嫉妒、負能量和焦慮中了,也不要和消極的人多相處,你要把自己和這個世界聯結在一起,讓你的每一天都活有所值。


自由同時意味著你能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如果你無法認識到這一點,你將永遠不會獲得真正的自由。所以,一定要選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成年之後的生活四面都寫滿了責任、壓力、生活和無奈,能扛著這些重擔撐過來,就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所以我們更沒有理由不過上想過的生活——


不要害怕壓力,不用擔心特立獨行,因為只有你自己才是人生的創造者。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With love,

Your Joy

相關焦點

  • 趙薇的「婚姻自由」和基層女性的「婚姻困境」
    越往後,見的人越多,越心虛——世界太大,人與人之間太不同,A的夢想是單身環球旅行,B的夢想可能就是老公一個月多賺100塊錢。「獨立女性」和「基層女性」,是同時並存的兩類女性,分別面臨不同的困難。 在一段採訪中,她說:「很多30+、40+的女性,她們對待婚姻的態度,有很酷的,有很勵志的。中國的女性早就改變了,但市場上的(影視)題材還是在各種捍衛家庭、忍辱負重,這個題材應該out了。」
  • 趙薇節目談婚姻自由,引發熱議:基層女性婚姻是自由還是困境?
    其中一段採訪中,趙薇是這樣說的: 「很多30、40歲以上的女性,她們對待婚姻的態度,有很酷的,有很勵志的,中國的女性早就改變了。 渣男小三,出軌挽回,這些真的有必要嗎? 說實話,真的膩了,而且也過時了,如今這個感情快銷年代,一次不忠,百次不用,現在30+女性真的不是非要結婚不可,她們更加享受單身的生活。 況且,丈夫出軌,打小三又有什麼用呢? 錯的也是男人,又何必去打人家小三,就算打死人家又能如何?
  • 自由攝影師真的自由嗎?
    △ 穆穆vintage穆穆vintage  一位生活影像家,在世界各地行走,用鏡頭發現並感受世界的另一個維度,用相機記錄生活中平凡又飽滿的每一個瞬間,用影像表達自己的態度。這樣的話,我在拍攝自己內容的同時,照顧下任務的需求就好,照片也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攝影給你的生活帶來了哪些不同,有怎樣的變化? 首先,攝影讓我結交了各種有意思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多也都是在圖蟲上互相評片學習時認識的。他們帶我見識了更廣闊的世界,讓我了解每一位攝影師獨特風格背後的故事與思考。
  • 中國女性的夢想自由
    事實上,關於生育自由,關於離婚自由,關於穿衣自由,關於性自由……種種「女性主義」的平權話題近兩年屢屢佔據輿論場,激進者草木皆兵,保守者固守牌坊。 女性,正處於矛盾的社會語境之中。作為時代的鏡像,我們也能在電影中看到幾經更迭的女性形象。這其中有九兒的熱烈奔放,也有餘虹的自由不甘,我們為張一曼嘆息,也為潘金蓮揪心。
  • 被控制的女性自由
    每位演員要靠20分鐘左右的大段獨白,來講述一個故事或者描述一種女性生存的處境。 獨白有多難? 表演很多時候是靠對手之間的互相給予,來達到情感上的共振,讓觀眾感受到一種真實的情境,當表演沒有了對手,就失去了情感交流的重要輔助,這對演員的信念感提出了極大挑戰。
  • 趙薇事件:口水戰裡,沒有你要的自由
    同樣,在趙薇事件上,「臺獨」當然是事關國家原則的重大問題,但圍攻趙薇,是否也構成了對言論自由、藝術自由的破壞?趙薇自己可能也是這麼理解的,所以她在6月30日的第一份聲明中說:要訴諸法律,為個人名譽維權。從《還珠》的風行到今日的趙薇風波,兩件事的共同點在於:被「自由」調動起來的情緒如此強烈,以至於人們還沒有探問支撐著這種「自由」的價值為何,就忙不迭地被裹挾進去。
  • 復旦陳果:我們都追求自由,但有幾個人真的懂自由呢?
    同樣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追求自由,但是真的有幾個人懂自由呢?這世界上從來沒有什麼東西像愛和自由那樣容易被人誤解,那樣容易遭受普遍的濫用。那麼到底什麼叫做自由,真正的自由是什麼概念?我相信我們當中很多人是這樣理解自由的:哎呀,自由自由嘛,其實說到底就是由著自己嘛。
  • 趙薇的《聽見她說》,女性獨白劇究竟有多魔力?
    不得不說,趙薇對女性題材影片的嘗試是極具韌性的。如果身體總能修復,意味著傷害不存在嗎?我自己都幾乎忘了,我自己是一個女人。你到底在取悅誰呀?預告片裡的話語,句句能讓人帶入自我,開始思考。在豆瓣上,有一部紀錄片,只靠獨白,就贏得了9.2的超高分。片子由8集15分鐘的個人獨白組成,由8名女性以獨白的方式講述自己人生中受到的各種壓迫和不公正待遇。
  • 《白色月光》張一大哭,嚇壞女兒: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自由二字
    在感情的世界裡,我們都以為自己是個例外,可是,當愛情消失,婚姻遭到破壞以後,我們都只不過是芸芸眾生中的路人甲。張一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女強人,她太容易被感情牽絆,每一次丈夫張鑫有一點不對勁,她都要反覆回憶,一直把自己陷入到回憶的痛苦裡。甚至,在工作的時候,也會因為腦海裡出現張鑫,和其他女人在一起的畫面走神。但是,張一真的是一個好母親。《以家人之名》中,陳婷崩潰的時候,總是無盡的傷害孩子。可是,張一無時無刻都在考慮女兒的感受。
  • 中國女性有身材自由嗎
    近日,女明星張馨予在網上訴說自己因變胖受到的羞辱:胖了以後,世界對我們並不友好。我曾經胖過一段時間,胖的那段時間參加活動,一度被拿來嘲笑,說p圖多厲害,膀大腰圓比男主還強壯。她呼籲網友們,「對於女演員的胖瘦,不要那麼的苛刻」。
  •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成都 克氏讀書會 的多期活動中,大家共同引發了一個有趣又深刻的話題之探討: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自由意志與宿命的關係?生命的真相是怎樣?
  • 結婚了沒有自由,不結婚就自由了嗎?
    ,你有沒有去過美國?在這場被壓迫到窒息的感情裡,結婚了還能有自由嗎結了婚也可以有自由,不結婚就有自由了嗎?就只讓人感覺,這個世界真是厲害
  • Sofubi玩具,有一種自由叫玩具自由
    不知道在剛剛過去的兒童節裡,各位超齡大兒童們有沒有收到心儀的禮物呀?實不相瞞,雖然我已經是一位25歲的新時代獨立女性,但是我的爸爸媽媽姥姥還是會按時準備兒童節禮物給我,在長輩眼裡,我可以一直是「孩子」。
  • 趙薇放狠話:家庭保衛題材的作品該淘汰了,女性不再是過去的女性
    作為名副其實的演員,我們大家都期待她會有更多的作品。然而如今的趙薇卻把目光放到了螢屏的背後,開始從演員過渡到導演。近日,趙薇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現如今的女性早就跟過去不一樣了,女人過了30歲以後,應該是最美的,不管是思想上還是行為上,都會比之前更成熟,放眼現代市場,很多關於捍衛家庭題材的影視作品已經不再適合現代女性了。
  • 當代年輕人的恐婚狀態:結婚會失去自由!不結婚就真的自由了嗎?
    文|張平插圖|來自網絡對於一些排斥結婚的人來說,他們認為結了婚就沒自由,所以寧可保持單身,維持自由的狀態,也不要貿然走進婚姻,把自己困在婚姻的圍城裡。但實際上,不結婚的人生就真的自由嗎?其實生活中,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抱怨:因為自己不結婚,屢次遭父母親朋催婚,有時候甚至還會有一些不好的言論。在面對這些「流言蜚語」時,雖然他們還是可以堅持己見,但這種堅持背後,也是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的。
  • 說說李湘的「婚姻自由」
    這裡,我想就著這個話題,談談李湘代表的一部分女性的「婚姻自由」。先說什麼是「婚姻自由」。趙薇有次在接受採訪時候,說到:「很多30+、40+的女性,她們對待婚姻的態度,有很酷的,有很勵志的。中國的女性早就改變了,但市場上的(影視)題材還是在各種捍衛家庭、忍辱負重,這個題材應該out了。」
  • 你了解什麼是自由嗎?別讓自由的名義奴隸了你
    很多人給我的回答是這個自由,他們就覺得大學瀰漫著自由的空氣,瀰漫著自我選擇的這種獨立擔當,所以我相信我們所有人都在渴望自由,尤其在大學裡,希望自己獲得自由活的自由,但是我們有幾個人真的懂自由了!我們肯定很多人都渴望有那麼一個人,她在深深地愛著我,深深的思念著我,深深地牽掛著,所以人的一生會追求很多美好的東西,比如我們都很在乎愛,可是有多少人真的懂愛呢!有多少人真的懂愛,也許每個人都會說沒有我們懂怎麼會不懂,有什麼好不懂的。
  • 趙薇:中國女性早就改變了,捍衛家庭的題材該out了
    「中國的女性早就改變了,但是題材還是在各種捍衛家庭、忍辱負重,其實這個題材應該out了。」被問及30+女演員的困境,趙薇貢獻了這段發言,她將中青年女演員的定位局限歸咎於優質題材的缺失,並對家庭劇充斥市場的現象大膽開麥。9月25日,這段發言登上熱搜,引發了網友們的討論。
  • 「捍衛家庭的題材早就該out了」 趙薇這話說錯了嗎?
    「我覺得30+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年齡階段,女性最美的年紀可能就是30+了。希望更多的製片人能夠看到,根本不是所謂的給30+或者40+女演員機會,而是我覺得市場上需要這樣題材的東西。」「其實很多女性對婚姻的態度是很酷的,有的也是很勵志的,我覺得中國的女性早就改變了。但是我們的題材還是在各種捍衛家庭、忍辱負重,其實這個題材應該out了。」
  • 威士忌聖經惹爭議,是物化女性,打壓言論自由還是女性話題營銷?
    相反,也有些讀者認為,這是吉姆·默裡的言論自由,不應該因為個人立場與發表自由言論的權利捆綁在一起,吉姆·默裡本人也表示「這是一種對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攻擊」。 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在了解事情後發表的合理看法都無對錯之分,立場不同,觀點便不同。一起來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