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控制的女性自由

2020-12-23 騰訊網

最近趙薇做了一件很牛的事。

作為監製,她集結了白百何、郝蕾、齊溪、王智、奚美娟、楊紫、詠梅、楊冪這樣強大的主演陣容,拍了一部形式很新穎的獨白劇。

八位女星每人主演一集,用獨白的方式演繹一個故事,探討一個女性議題,每一集只有20多分鐘,短小精悍,卻直擊女性生存的痛點。

楊紫作為其中最年輕的90後演員,在今天上映的《許願》中,20多分鐘的獨白戲一條過,她主演的這個故事探討的也是一個很讓人共情的話題:原生家庭。

《許願》劇照,楊紫

《許願》劇照,楊紫

《許願》劇照,楊紫

獨白戲有多難?

《聽見她說》首先吸引我的是獨白劇的獨特形式。

每位演員要靠20分鐘左右的大段獨白,來講述一個故事或者描述一種女性生存的處境。

獨白有多難?

表演很多時候是靠對手之間的互相給予,來達到情感上的共振,讓觀眾感受到一種真實的情境,當表演沒有了對手,就失去了情感交流的重要輔助,這對演員的信念感提出了極大挑戰。

在話劇舞臺上,獨白是一種常見的形式,也有一些實驗性戲劇走上了全程獨白獨角戲的道路。在中國,黃湘麗這個名字等同於獨角戲女王,她在舞臺上直面觀眾,一個人就是一齣戲。

黃湘麗,曾出演電影《蘭心大飯店》等

但在影視劇領域,給到演員大段獨白表演的機會並不多。

演員萬茜在電影《你好,瘋子》中曾有一段長鏡頭獨白表演,她在5分鐘的戲份裡一人分飾七角,化身七種人格,這也成為展現她演技的最好證明。

在綜藝節目中,一些新人演員也選擇重現這段表演來證明自己的演技,足見獨白表演對演員的吸引力。

《聽見她說》一共8集,為八位演員創造了一次在獨白戲中挑戰自我的機會。

演員陣容從50後的奚美娟到90後的楊紫,每個人都在表演中挖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之後我們還會看到在繼承家業中模糊了性別的奚美娟、首次飾演機器人的楊冪等等。

《聽見她說》海報

在《許願》中,楊紫飾演的是一個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女孩小雨,26歲生日這天,她用獨白的方式和自己的媽媽說出了埋藏了26年的心裡話。

相較於《你好,瘋子》這樣人格分裂、給觀眾強刺激的片段,《許願》中的這段獨白是徐徐展開一個女孩26年生活的畫卷。

20分鐘的獨白,如果表演上有任何不真實、過於誇張或不夠入戲的時刻,就很難再吸引觀眾看下去,而楊紫這20多分鐘的表演,並不會讓人覺得冗長,而是會不由自主地跟著她的情緒去探究原生家庭給這個女孩帶來了哪些傷痛。

獨白部分全部用特寫鏡頭展現,僅有兩種機位,讓觀眾把視線完全聚焦在楊紫的表情和眼神裡。

截圖自《許願》幕後紀錄片

截圖自《許願》幕後紀錄片

截圖自《許願》幕後紀錄片

楊紫一直以演戲自然而被觀眾所認可。在《許願》中,楊紫做到了心事很重,但眼神放鬆。

20分鐘的片段中,講到與父親、與男朋友、與朋友、與母親的不同關係時,楊紫展現了不同層次的哭戲,或眼眶含淚,或淚如雨下,情緒上沒有特別誇張的大起大落,而是用最生活化的方式把角色情緒層層遞進。

《許願》劇照,楊紫哭戲

哭戲一直是楊紫的強項,無論是讓她人氣大增的《香蜜沉沉燼如霜》,還是讓她獲得獎項提名的《烈火英雄》,楊紫都貢獻了讓觀眾共情的哭戲。但這些哭戲往往是因為劇情的生離死別,或者對手演員的相互激發而達到的,而在《許願》中,楊紫則實現了對自己演技的突破:完全沉浸在個人的世界裡,靠對角色的理解,逼出自己的最佳狀態。

後來看了幕後紀錄片我才知道,楊紫是第一次嘗試獨角戲,這場長達20分鐘的獨白表演,她其實是一遍過的,趙薇後來評價,「她在一個鏡頭裡面,沒有發生任何錯誤,不僅是表演,還有臺詞,完美地做到一條過。」

聽見她說什麼?

在獨特的形式背後,《聽見她說》的現實意義更加值得關注。

《聽見她說》的想法萌芽於兩年前,當時趙薇看到了BBC製作的為女性發聲的獨白劇《她說:女性人生瞬間》時,便聯想到中國女性同樣面臨的一些現實困境,於是購買了版權進行中國版的製作。

用獨白的表演形式,摒棄了過多的外力輔助,《聽見她說》想把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聽」上,去聽她們說了什麼。

作為一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八集選擇了八個女性議題,用女性演員為女性發聲,讓觀眾去聆聽女性生存的痛點。

《許願》中,楊紫飾演的小雨這樣對媽媽說,也對自己說:

「其實我一直想問你,你後悔嗎?我後悔,我有時候特別想能夠成為電影裡的主角那樣,擁有超能力,這樣我就可以回到26年前殺死我自己。」

我們沒有選擇出生的權利: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從父親出軌這一不幸福的根源講到缺失的父愛,從令人窒息的母愛講到母女之間的相互折磨,在這段獨白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控制欲極強的母親,和一個渴望逃離卻無法逃離的女兒。

儘管不是所有人都會遇上小雨這樣極端的境況,但她講述的有些細節依然可以讓很多人產生共鳴,比如她的母親對孩子那種「我只有你了」,「我罵你是為了你好」的畸形的愛。

把自己整個世界的重量壓在孩子身上,是很多家長的通病,孩子被迫按照家長的意願成長,活成他們想像的樣子。

在獨白最後,小雨給出了結束這場母女間互相折磨的方法:對我最大的愛應該是愛你自己。

楊紫主演的《許願》探討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齊溪主演的《魔鏡》則是聚焦女性的容貌焦慮,作為女生,我會為這兩個角色的人生唏噓,也會聯想起自己的處境。

在高顏值能開啟人生Easy模式的當下,容貌焦慮是很多女生都在面臨的痛苦,或許很多人都會想,如果我再漂亮一些,我的人生會不一樣。

但容貌和原生家庭一樣無法選擇,《魔鏡》也在給出解答:自信的女孩最美。

《魔鏡》截圖,齊溪

今年是女性話題大年,從《乘風破浪的姐姐》到《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影視和綜藝作品都在嘗試打破對女性的枷鎖。

《聽見她說》顯然要探討得更深一些,直面女性生存痛點,把現實和矛盾撕開來給觀眾看。

在之後的六集裡,《聽見她說》還會直擊重男輕女、大齡單身、全職主婦、家庭暴力、中年危機、物化女性這六個議題。

幾位演員也都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對這次出演角色所思所想。

王智說扮演一位女作家,她說人生不是一張按部就班的時間表,單身不是獨立女性的象徵,婚姻也不是幸福的唯一選項。

《聽見她說》之《時間表》,王智

白百何飾演一位全職太太,生活在沒有問題的正常生活中,會在夜晚暗自發問:「難道就是這樣嗎?」

《聽見她說》之《失眠人的夢》,白百何

詠梅在探究每位身處困境的女性如何重塑自我,打破那些傳統的社會分工和角色定位, 尋求精神的獨立和內心的平靜。

《聽見她說》之《重塑》,詠梅

楊冪從一個機器人的視角,告訴女性不該被定義不該被物化,打破性別的刻板印象, 是女性,也是自由的人類。

《聽見她說》之《完美女孩》,楊冪

當下我們越來越重視女性的生存空間和女性表達的重要性,《聽見她說》的意義就在於讓大眾意識到這個世界上正在發生的問題,也鼓勵更多的人,表達自己的內心,讓世界也聽見她們說。

BBC原版《她說》的獨白靈感來自於那些以極大的個人成本公開發表意見、挑戰現狀或做出反抗的女性,那些獨白植根於英國百年的女性運動傳統之上。但國內並沒有這樣的歷史積澱,所以《聽見她說》選擇的議題或許有些概念先行,難免在有些段落出現喊口號的問題。

BBC原版《她說》海報

在真實案例與故事雜糅之間,《聽見她說》可以平衡得更好。

作為首次嘗試,《聽見她說》雖然難以面面俱到涵蓋當今所有重要的女性議題,也無法對每一個議題給出最優選的答案,但這種關注女性問題、為女性發聲的新嘗試本身就值得肯定。

相關焦點

  • 金都:30+的女性,結婚就不自由了嗎?
    從《82年生的金智英》到《三十而已》關於30+女性的影視劇,我們屢見不鮮。今天,要給大家推薦,是關於一個30+港女的片子——《金都》。這部電影是由綺琳執導並編劇,鄧麗欣主演,關於兩個30+的女性執導並拍出來的30+女性,會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97%都市女性:情緒自由難於財務自由 南方周末 x JUNPING破譯你的...
    針對此,南方周末聯合植物情緒翻譯家JUNPING在廣州共同發布了《2020中國都市女性情緒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成為關注和研究中國當代都市女性情緒狀況的首份報告。報告旨在幫助大家更好地洞察和把握自己的情緒秘境,讓每個女性都應該享有情緒自由,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 中國女性的夢想自由
    事實上,關於生育自由,關於離婚自由,關於穿衣自由,關於性自由……種種「女性主義」的平權話題近兩年屢屢佔據輿論場,激進者草木皆兵,保守者固守牌坊。 女性,正處於矛盾的社會語境之中。作為時代的鏡像,我們也能在電影中看到幾經更迭的女性形象。這其中有九兒的熱烈奔放,也有餘虹的自由不甘,我們為張一曼嘆息,也為潘金蓮揪心。
  • 女性?自由?
    1994年的《小婦人》和2019年的,講的都是馬屈家族四小姐的故事,鼓勵女性要有自我意識,但主要表達的思想卻完全不一樣。1994年版本,鼓勵女性對婚姻要有自己的追求,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並追尋什麼。2019年版的,主要闡述女性對婚姻的態度,主要刻畫了喬和貝絲。備受電影主題吹捧的是,喬為了自由,拒絕婚姻(拒絕勞裡的求婚)。我想,這可能是「自由」史上背的最大的鍋。
  • 趙薇叫響「女性題材自由」:成年人的世界真的有自由嗎?
    「中國的女性早就改變了,但是題材還是在各種捍衛家庭當這個階段的女性焦慮擺到了趙薇面前,讓我們得到了出乎意料又順理成章的答案:「30+的女性也可以有百樣人生,而不是蒼白到只有婚姻可以說。」曾經簡單的心願,似乎也都實現了,怎麼就感到越來越不自由了?難道自由是個偽命題,我們註定一生下來就要一輩子被生活所困嗎?01 自由的理想和現實你心中的自由生活是不是這樣的?
  • 女性,單身,酷和自由與力量
    如今女性的婚戀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單身女性也越來越多。然而似乎只要女性與單身聯繫在一起,她們就會被專業化。你沒想到的是,事實上女人是單身,她們更酷,更自由的力量!女孩,單身,sowhat?如果你是一個女孩,單身,25歲甚至超過30歲,對不起,你自然會成為關注的對象。這時,你只想問:so~~what?
  • 我是女性,我想要性自由
    一個男生有性慾望大家會認為他血氣方剛,是一個正常的男人。而生育自由則是很多女性更無法得到的事物,如果說性權力你只需要和另一半進行溝通或者對抗,那你想獲取生育自由則要和兩個家庭進行商談。如果你想要成為丁克又恰好是獨生女的話,不僅要跟男方家庭進行一場辯論還得接受來自自己父母的壓力。所以我們每天掛在嘴邊的自由、女權在傳宗接代的倫理和相夫教子的觀念下都顯得十分單薄。
  • 香菸曾被包裝為女性的「自由之火」,事實上它是「自由的枷鎖」
    直到今天,在一些經歷者快速變革的國家裡,「自由之火」仍是經常會被提及的話題,他們仍是性別平等和自由的象徵。▲ 香菸廣告到 20 世紀 70 年代,雖然菸草加女權的效應仍在發酵,但菸草公司針對女性的營銷已進一步細化了。
  • 威士忌聖經惹爭議,是物化女性,打壓言論自由還是女性話題營銷?
    相反,也有些讀者認為,這是吉姆·默裡的言論自由,不應該因為個人立場與發表自由言論的權利捆綁在一起,吉姆·默裡本人也表示「這是一種對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攻擊」。 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在了解事情後發表的合理看法都無對錯之分,立場不同,觀點便不同。一起來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吧!
  • 沒有女性的選擇是自由的,除非她說了算?
    表面上看整支片子的角色都是女性,講她們從小到大可以自由選擇所喜歡的一切。但實際上稍微思考下,這是理想主義,現實並不是這樣的,女性的選擇有很多,但是並不自由。所以再回到這支片子,會發現不僅僅是和女性溝通選擇自由,還有另一層含義是向社會傳遞自由選擇的價值觀,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不要用自己的喜惡去左右別人的審美和判斷。正如影片最後的slogan——無論何時,選擇在我。
  • 女性,單身!憑實力更酷更自由!
    現如今女性的戀愛觀、婚姻觀都發生了巨大轉變,單身女性群體也不斷壯大。不過,似乎女性只要和大齡單身掛鈎,就會被特殊化。可是你並沒有想到的是,其實,女性單身,她們,憑實力更酷更自由!女生,單身,so what?
  • 女性想要自由,絕不能指望兩頭婚
    作為第三條路徑,它既規避了「上門女婿」的風險,又將男方的「犧牲」控制在了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看起來提供了「嫁娶婚」和「入贅婚」之外的可能,這也是多位專家學者肯定兩頭婚的原因。兩頭婚的雙贏,就是男性贏兩次在稱讚兩頭婚「現代」的理由中,它對於女性地位的提高是其中重要的一環。的確,從現實上看,女性能在兩頭婚中獲得一部分的冠姓權,同時獲得自己父母財產的繼承權,在婚後組建的新家庭中也因此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 走進愛與自由,先鋒女性電影盤點
    節日的誕生追溯到19世紀末,隨著工人運動的發展,覺悟的女性摒棄長期以來歧視婦女的陳腐觀念,高舉爭取婦女自由平等的旗幟。無產階級女權解放靈魂人物克拉拉·蔡特金率先倡議以每年的3月8日作為全世界婦女的鬥爭日。由此,國際婦女節成為世界婦女爭取權利、爭取解放的節日。
  • 精神控制、性侵未成年,為什麼有這樣多的「精英」傷害女性?!
    ▲李星星的代理律師是北大法學院畢業、為了女性權益奮戰多年的郭建梅女士,郭律師的丈夫是大家熟知的作家——劉震雲一條是,北大女生包麗不堪男友的折磨而服藥自殺,昏迷半年後過世。他們都有著豢養處女的變態嗜好,將女性的身心視為自己的私屬品,他們都不斷對女性進行精神控制,用羞辱恐嚇讓女性喪失自我意志。鮑某明就是長大後的牟某翰。牟某翰就是小一號的鮑某明。是我們社會的惡習與不作為,造就了這些基因相同的敗類。
  • 看電影說心理:《真人遊戲》解析,誰在控制你我的自由?
    《真人遊戲》電影開場,子彈橫飛,鮮血四濺。由傑拉德·巴特勒扮演的坎貝爾(以下簡稱猛男),單槍匹馬,所向披靡,槍槍致命。在《真人遊戲》大受歡迎的同時,也有人提出了這個遊戲血腥、暴利、控制他人意志的一面。美女主持人這些犀利的問題都被卡斯特巧妙地「化解」。注意:不得不說,卡斯特是極聰明的人。他善於鑽空子,善於把握大眾的心理,善於將不利的環境扭轉為對自己有有利的局面。但是要注意的是,當一個人來為你或者為部分群體代言的時候,那麼很有可能他正在用某種手段試圖控制你或者這個群體。
  • 小甜甜布蘭妮剃髮,誓要擺脫父親控制,「自由布蘭妮」如火如荼
    2008年,布蘭妮·斯皮爾斯的父親合法控制了她的生活。現在這位當年的小甜甜正試圖奪回它,而由支持者發起的「自由布蘭妮」運動也如火如荼。剃髮明志布蘭妮·斯皮爾斯剛剛剪掉了她標誌性的金髮,她的粉絲們都快瘋了。
  • 《小婦人》女性自由的靈魂只能安放在幸運裡嗎
    這讓我想起《傲慢與偏見》,在性別不平等的社會環境裡女性自由的靈魂或者個性只能安放在一系列特權或者幸運裡:被主流社會認可的能變現的才華、個別尊重女性又能帶來社會地位的異性伴侶、從天而降的財富……只有這樣女性獨立/自由才能在不改變社會結構前提下與社會標準相融,女主人公才能有一個好的結局,才能勵志,儘管只是少數幸運女性能做到的勵志,但是也終於讓人看到有人做到。
  • 虐待婦女,控制女性生育……這些邪教的行為令人髮指!
    女性的性生活、母子同處的生活以及她們決定是否要孩子的權利都在邪教組織的統治下被剝奪。    例如,據科學教和紐約政治邪教組織「紐曼趨勢」的前成員揭露,婦女被迫終止懷孕,以免降低她們對組織的絕對忠誠度。然而,與此相反,諸如上帝之子這樣的邪教通過禁止所有形式的節育來控制繁殖率。
  • 趙薇的「婚姻自由」和基層女性的「婚姻困境」
    「獨立女性」和「基層女性」,是同時並存的兩類女性,分別面臨不同的困難。30+女性的人生可以有萬千可能,而不是單薄到只有婚姻可說,更不可能把所有的能量都用來相夫教子抓小三鬥婆婆。 她們精神自由,經濟獨立,對人生有絕對的掌控權,也有能力為自己的選擇買單,這是個特別提氣的改變。 與趙薇的「現代女性畫像」受到一致點讚幾乎同時,另一則熱搜話題「當下基層女性的婚姻困境」,也收穫了近4億的關注度。
  • 《小婦人》:女性想要獲得愛與自由,必須做好這四件事
    最近看了電影《小婦人》,這部電影之所以呼聲很高,不僅僅是因為它改編自世界名著《小婦人》,更是電影所傳達出來的女性對愛與自由的追求影響了無數人《小婦人》這部電影被稱為女性成長必看的電影之一,而這部電影也告訴了所有女性,想要獲得愛與自由,必須明白的四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