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婚姻?女性?自由?

2020-10-09 San 有產品

一次性看了兩部《小婦人》電影,1994年版的和2019年版的。

2019年版的導演很聰明,通過時空混剪的方式,讓早已熟悉劇情的觀眾,看到了新意。

1994年的《小婦人》和2019年的,講的都是馬屈家族四小姐的故事,鼓勵女性要有自我意識,但主要表達的思想卻完全不一樣。

1994年版本,鼓勵女性對婚姻要有自己的追求,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並追尋什麼。

就像電影臺詞說的,「我們都會長大,不妨先想想自己想要什麼」

大女兒想要簡單樸實的婚姻,上帝配給她一個貧窮但疼愛她的家庭教師;

主人公喬,想要個靈魂伴侶,上帝配給她一個有思想共鳴卻兩手空空的哲學教授。

三女兒只想一家人永遠在一起,哪兒也不想去,上帝讓她永久的活在每個人心中。

四女兒貝絲想要嫁個富人,上帝配給她一個實實在在的有錢人。

在戲裡一切都挺好的,有求必應,皆大歡喜。

但在戲外的我總感覺在上帝太缺心眼,要麼過於重視物質,要麼過於重視精神。

想要簡單樸實的婚姻,想要靈魂伴侶,難道對象就不能稍微富裕一點,沒有大富大貴,起碼也可以小康,難道要為了證明真愛的可貴,重複上演「賣掉頭髮換車票錢」的戲碼嗎?

且說物質從來不可恥,更加不是用來跟愛情交換的戲碼。優秀的對象也好,成功的人生也好,物質從來不缺席。

而四女兒貝絲雖然嫁了個有錢人,卻非要把人家寫成沒有思想的二流作家。

我更希望把她刻畫成揮金如土,享受金錢帶來優越感的膚淺富人。這樣的她起碼有熱情,總比靈魂空洞好。

2019年版的,主要闡述女性對婚姻的態度,主要刻畫了喬和貝絲。

備受電影主題吹捧的是,喬為了自由,拒絕婚姻(拒絕勞裡的求婚)。

我想,這可能是「自由」史上背的最大的鍋。

真正愛一個人,是心甘情願被徵服的,自由與否的討論根本就不存在,就像聞一多的《國手》裡寫的「我的目的不是要贏你,但只求輸給你--將我的靈和肉,輸得乾乾淨淨。」

喬應該至始至終勇敢地承認,她是不愛勞裡的,而不應該經受了歲月的磨難,將其最開始的拒絕「怪罪」於自由身上。

人們談婚姻色變,真正讓人們恐懼的不是婚姻本身,而是害怕一場不平等的交易。

不得不承認,婚姻本身就是一場交易,把他交到她手裡,再把她交到他手裡。

而如果他與她,彼此之間不是相互認可的,那就是一場不平等的交易。

還沒遇到你認可的人,可以拒絕婚姻,但請不要讓自由背鍋。

結了婚,你的意志還是你的,照樣是下半身現實,上半身夢想的追求詩與遠方。

更多內容,關注微信公眾號:San 有產品

相關焦點

  • 《小婦人》:女性的歸宿一定要是婚姻才圓滿嗎?
    作為以女性為主角的電影,《小婦人》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一部女性的成長故事,一部從女孩到女人的轉變故事。艾米勢利精明,認為婚姻是她可以追求藝術夢想的後盾,因此她想抓住有錢人弗雷德。她是所有姐妹中最現實的,也是最坦誠的,最後跟暗戀的勞裡走到了一起。大姐梅格為愛走進貧窮的婚姻,連喜歡的衣服也買不起,可她卻始終對婚姻是最虔誠的那一個。而作為進步女性的喬,拒絕勞裡的求婚,因為她覺得,他們性格不合,而且她嚮往自由。可最後,她還是為愛讓步。
  • 《小婦人》:有關精神、女性、自由、生活的命題
    電影《小婦人》馬區一家生活貧困,父親從軍,四姐妹於焉和母親相依為命,對窗住著一家有錢人,彼此相互邂逅,幾段情感隨之萌芽,女主角喬則在愛情和親情的拉扯中不斷掙扎。瑟夏羅南與葛莉塔潔薇二度合作,默契和功力有了升華,喬瑟芬馬區這個過去被視為「男人婆」的角色從世代的匠氣中重生,如同改名的《小婦人》出現更高的娛樂性。瑟夏羅南替角色添加一層現代感,進而貼近女性內心的脆弱百態,引出一名女子的生活如何在不甘落於標籤化的抵抗中潰不成軍,她任性地剪掉頭髮、拒絕摯愛求婚、離開家鄉,其實都在尋找女性框架外的另一個可能性。
  • 必看電影之《小婦人》,不負愛與自由
    最近在各大平臺上線的電影《小婦人》,非常好看,推薦大家觀看,特別是女性朋友,真的值得去看。
  • 《小婦人》| 多樣化的女性選擇,每一種選擇都值得被尊重
    選擇愛情、婚姻,親情、還是自由?讓我們來對《小婦人》中的四姐妹的選擇進行一一分析。《小婦人》書籍出版沒有誰能夠定義女性所謂「應該」的生活框架,愛情和婚姻也並不是女性的全部,女性的自我價值可以由自己定義。
  • 不負愛與自由——致敬值得永恆的《小婦人》
    全書上下充斥著女性主義色彩——這在當時頗具冒險精神,這樣一部充滿女性主義色彩的作品,到底會收到什麼樣的評價呢?奧爾科特夫人期待著讀者們的答覆。如其所願,初版《小婦人》一經上市便「躥火」了,由於熱度過高,讀者們迫切地想要知道馬奇家四位姐妹的後續故事,奧爾科特夫人又創作了二十餘章,才組成了現在的《小婦人》。
  • 《小婦人》:在矛盾與殊途中,女性依舊相愛
    此次上映這部由格蕾塔·葛韋格導演改編,從劇情到服化都十分精細,許多觀念甚至超過原著——很切合當下這個呼籲平權的時代,借古喻今,為女性振臂吶喊。並沒有覺得「媚女權」,反而認為這樣的片子多一點好。因為相比於男性,女性總是束縛多多。那個時代更是如馬奇姑媽所說:女性有錢才能自由單身,而有錢對女性異常艱難。
  • 《小婦人》:女性想要獲得愛與自由,必須做好這四件事
    最近看了電影《小婦人》,這部電影之所以呼聲很高,不僅僅是因為它改編自世界名著《小婦人》,更是電影所傳達出來的女性對愛與自由的追求影響了無數人《小婦人》講述了南北戰爭時期,在麻薩諸塞州的康科德城馬奇一家四個女兒堅守自我,努力追求夢想的勵志故事。
  • 《小婦人》:豆瓣8.4,人生多困頓,不負愛與自由
    海明威稱《小婦人》「溫情脈脈,充盈著光明與甜蜜」。而影片呈現的並不是一部甜美又輕鬆的合家歡故事,80後導演用獨特的女性視角全新演繹了這部經典文學作品,從平淡的日常生活中表達了那個時代女性的自我覺醒,整部影片與其說是一部家庭愛情片,不如說是一部女性成長紀錄片,將成長的喜悅與遺憾通過極具代入感的角色呈現給觀眾。
  • 《小婦人》:拍出獨立女性的新意
    原標題:《小婦人》被贊拍出獨立女性的新意正在公映的《小婦人》上映8天,取得了3650萬元的票房,雖然這個數字不算驚豔,但該片卻在女性觀眾中贏得了好口碑,評價該片拍出了「獨立女性的新意」。《小婦人》是美國女作家露易莎·梅·奧爾科特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68年。
  • 高分佳作《小婦人》曝「霸氣回懟」片段女性婚姻話題引全網熱議
    正在全國熱映的高分奧斯卡佳作《小婦人》發布「霸氣回懟」片段,作家喬和書商激烈爭論小說中的女主角是否必須以結婚為結局。片段一出便引發網友對女性話題的熱烈討論。《小婦人》七夕8月25日正式上映,收穫如潮好評。影片在豆瓣和時光網上一直保持8.1分居高不下,在知乎上更是高達8.6分。
  • 《小婦人》:女性的困惑與抉擇,捨棄與爭取;雄心之下柔軟在生長
    她是康科德第一位登記投票的女性,投完票後,她說:「天並未降雷在我們大膽的頭上,地震也沒搖撼這座城鎮。」因為這種女權思想的影響,當然,也因為她目睹了父母的婚姻,奧爾科特終生未婚。她說寧願成為一個自由的老姑娘,劃著自己的獨木舟。
  • 《小婦人》:選擇自己的人生,不負愛與自由
    看了因疫情原因從情人節推遲到七夕才上映的電影《小婦人》,忍不住又買了原著來看。又是怎樣的四姐妹能引起一百五十多年後的現代女性共鳴?喬是個寧願當個老處女,劃自己的獨木舟的獨立女性,姐妹們中她最有才華,為了事業,她拒絕了勞裡,因為她不想被婚姻束縛。
  • 《小婦人》:女性獨立的「謊言」,都被這部電影戳破了
    最近為大家挑選了一部電影,是呼聲很高的《小婦人》。我覺得它表達的話題非常貼近當下的時代——女性成長,看了很有啟發,決定把它推薦給大家。女性成長,從近幾年的影視風潮中不難看到,《我的前半生》關注家庭主婦失婚後重返職場的生活,《歡樂頌》裡有商場女性的奮鬥經歷……這些作品都在某種程度上切中了當下女性觀眾的心理需求,很受歡迎。
  • 19世紀的《小婦人》獨立女性意識和現代獨立女性定義有不同嗎?
    《小婦人》是由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在1868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這部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的家庭倫理小說,表達了強烈的女性意識覺醒,帶有作者很強的自傳性。小說大多數生活細節都是作者生活的真實寫照,但小說的結局與作者的真實人生卻大相逕庭,作者終生並未嫁人堅持追求自己心中的愛與自由。
  • 七夕上映 不負愛與自由的《小婦人》告訴我們:幸福永遠不止一種
    她為了幫助家庭、愛好自由,故終身不嫁,劇中的主角喬,即以她本人為藍本。其實這就是《小婦人》原作者露易莎·梅·奧爾科特的真實經歷。露易莎·梅·奧爾科特終身未嫁,她也不希望書中的喬被婚姻束縛。 遺憾的是在那個年代,人們會被迫寫他不認可、不喜歡的作品。 在出版社的要求下,露易莎·梅·奧爾科特寫了一個違背自己初衷的結局: 喬還是遇到了白馬王子,還是選擇了結婚生子。
  • 《小婦人》不負愛與自由
    在十多年前,我第一次閱讀《小婦人》。班裡也有其他同學在讀,於是,我們會相互詢問:「你喜歡四姐妹中的哪一個呀?」有人喜歡天使一般瑩潔的貝絲,有人欣賞擁有獨立氣質和灼眼才華的喬,而我,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偏愛野心勃勃,裝腔作勢的艾米。時隔多年,當我觀看《小婦人》電影時,我忽然無法做出判斷。梅格溫婉,貝絲善良。
  • 《小婦人》:沒有男主的電影,這是一部關於女性的成長史
    Joe早早地明白了婚姻對女性作為自由人的摧毀性有多大Joe對愛情態度的轉變實際上並非是對婚姻的妥協,而是她學會了如何認清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當年她拒絕Laurie除了對婚姻束縛的恐懼更多的是出自她並非真正愛著Laurie,教授的出現讓她徹悟了愛情的真諦不在於束縛而在於解脫,它並非是女人從此所屬了另一個男人,而是兩個自由的個體打破孤獨相互擁抱在了一起。
  • 電影《小婦人》的女性主義書寫
    「溫柔自有千鈞之力」——電影《小婦人》的女性主義書寫作者:李燁涵八月末,由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長篇小說《小婦人》改編的同名電影在我國上映,講述了南北戰爭時期美國一個普通家庭四個姐妹之間的生活瑣事。其中閃耀的溫情力量、女性主義光輝,在觀眾中引起了廣泛討論。
  • 《小婦人》,一部恆久閃光的女性必讀啟蒙書籍
    《小婦人》,一部恆久閃光的女性必讀啟蒙書籍封面新聞2020-02-21影片《小婦人》改編自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所創作的同名長篇小說,講述一家四個獨立女性堅守自我、努力追求夢想的故事。這一時期最大的變革還是女性們開始逐漸擺脫家庭的桎梏,女性主義意識日趨的覺醒和提高。
  • 《小婦人》關於女性的理想和愛情
    我相信這版《小婦人》裡導演兼編劇在改編時也意識到這些情節存在爭議,並對劇情做出了一些調整: 1.關於喬拒絕勞力:喬在男女情感方面成熟較晚,當勞力對喬從朋友之情轉為愛慕之情,或者說從暗戀到明確表達追求時,喬很慌亂,但非常明確的指出他們兩個人在一起不合適,她說:「我為自己而活感到快樂,我熱愛自由,不想就這麼倉促地放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