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利用「網際網路+教育」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正逐漸成為精準扶貧的有效手段。即使是山溝裡的孩子也能共享名校、名師資源,讓貧困學生通過獲取豐富的知識和技能改變命運。
今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 一根網線成為古丈縣第三小學四年級學生與來自天津商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網際網路+教育」項目組成員之間聯繫的紐帶,「網際網路+教育」項目也成為天津商業大學外國語學院通過「網際網路+」落實教育精準扶貧的有效措施之一。項目組以網際網路為依託,通過雲端陪伴,將基礎英語閱讀從線下轉到線上,對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的基礎教育進行幫扶。
素有「林業之鄉、名茶之鄉、舉重之鄉、歌舞之鄉」等美譽的古丈縣地處湖南省西部,當地自然資源豐富、人民淳樸熱情。今年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古丈縣退出貧困縣,但文化幫扶工作依然需要持續開展。天津商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網際網路+教育」項目在立項初期,項目組的大學生成員就聯繫到了遠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的古丈第三完全小學。據了解,該校學生近半數以上都是留守兒童。為此,項目組成員針對孩子們的實際需求制定了線上英語授課計劃,選用經典的原版英文教材,為在偏遠地區的小學生在線授課。
幫扶工作正式啟動後,每周日晚七點,古丈第三完全小學的學生和項目組成員會準時在網際網路上「見面」。屏幕一端是小學生們渴求知識的小臉;屏幕另一端,是項目組成員細緻耐心的講解教讀。項目組成員不僅把知識通過網線傳給偏遠山區的孩子們,更是如涓涓細流般把情誼傳遞到了他們的心底。與此同時,項目組成員還會對孩子們的作業進行及時的線上批改反饋,鞏固學習效果,讓他們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項目持續了30周,這期間,項目組成員和孩子們一起堅持網上學習,孩子們從不知道怎麼進入網際網路課堂到每周準時參與線上課堂,從不敢張口讀英語到大膽搶答老師提問,從羞於表達到與項目組成員分享生活的點滴……這一點點的改變,如小石子一般鋪在這些偏遠山區孩子前行的道路上。
項目組成員到古丈第三完全小學實地考察
近日,項目組成員前往湖南古丈進行了為期5天的實地考察,與古丈第三完全小學的師生們進行了豐富的學習交流。此行和孩子們面對面的線下交流,也讓項目組成員更深刻地意識到了教育扶貧、文化扶貧的意義和重要性。
項目組成員到古丈第三完全小學進行交流座談
「文化幫扶工作任重道遠,需要長期的堅持與不懈的努力。」項目組成員們紛紛表示,未來將繼續保持這份公益熱情,積極探索「網際網路+教育」的工作方式,為偏遠山區的文化教育事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圖片由天津商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提供)
責編:吳敏